通过阅读网络文章我收获了什么?
最近这几年,我看的文字比较多,做过的事情也比以往多,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去更多的地方,去探望一些朋友,和他们聊天,认真投入去看不同专题的节目和剧集。有时候会在某些场合说到我遇见的人,我用过的好用的东西,我看过的好看的书、文章和视频。
于是有人会在我的说说下面评论说,收了多少广告费?有人告诉我说,我早就不看鸡汤了,我早就不看励志的书了。我不知道如何反驳,也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大家觉得合理,让大家觉得我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是有价值的。
有一段时间我很困惑,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反感鸡汤,反感励志的故事。我甚至不知道鸡汤和非鸡汤文章的区别在哪里?很多励志的故事我看得热血沸腾,看得羡慕甚至泪流,他们给我打开了一个我不熟悉的世界,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我未曾接触过的人和事物,让我知道一些我羡慕渴望的东西,通过努力,自己也可以同样拥有。
可能是我后知后觉,之前积累的东西太少。有一段时间,我每看一篇文章,都能看到很多很多我没见过的道理,很多很多新鲜的说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我喜欢的作者的博客,一有空就去看,直到把新关注到的作者的文章从头到尾读完。我想知道他们都做了什么事,去过哪些地方,读过什么书,看过什么视频,都有哪些能力,才过上了我羡慕的生活,做着我喜欢的工作,工作感情都兼顾得很好。
在豆瓣上,几乎我喜欢过的每一个作者出的书或专栏我都买过。十二、水湄物语、一默、水木丁、名字里有个狐(陈果)、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秋叶、萧秋水、十三、三公子、小川叔等等。还有一些他们读过提及或推荐的书,我也买了一些或去图书馆借来读。没有想过他们是鸡汤,还是替别人做的广告,反正我看着有用,那就够了。
老妖评论陈果的《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就论及过鸡汤值不值得读:“豆瓣上的各种鸡汤文,观点各不相同,也有作者之间互相辩驳的,但说来说去,总结起来,倒是殊途同归,无非是认可个人的价值,认为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出身、学历、经验甚至外表的不足,获得自己理想的生活。”“陈果的这本书,是碗非常棒的鸡汤,即使作为一本书来说,它并不够文辞优美也无甚艺术价值,但是我仍然愿意把它推荐给那些即将走入社会或者是刚刚迈出职场或者是正在遭遇人生困境的年轻人们,希望能够在温暖你的同时,也能够给予你继续向前奔跑的力量。”
而在我开始密集读鸡汤的那段时间,正遭遇人生的低落期。工作、感情、生活没有一处顺利的地方,经常情绪消极乐观,看不到方向和目标,也没有向往和热爱的东西,消极抑郁,没有人能够从内心和行动上给我恰当的引导和开解。所以很庆幸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能看到很多优秀的作者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想法,让我得到参考和指引。
后来我慢慢去了解鸡汤和非鸡汤文的区别。有人说,鸡汤文是只告诉你一种愿景,一个结果,而不告诉你怎么去达成愿景,实现结果。而不是鸡汤的文章,除了告诉你愿景和结果,还告诉你怎么去做到。
在看过很多“鸡汤”文之后,我终于也从量变达到了质变,慢慢不需要鸡汤。买的那些书看完就拿去送人了,我觉得没看过类似的书的人是可以看看打开视野或见识的。以前关注喜欢的一些作者,有一些已经取消关注了,关注的人和点不断在变化。以前总是看到很多没见过的道理,现在难得看到一些新的说法,很多道理已经被别人翻来覆去说过无数遍。现在更喜欢就某个主题找一堆书来看,而不是看某个人的一堆书。想去看经过时间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经典著作。
看了很多文章之后,会慢慢留意到一些营销和广告方式。确实,人都会有一种效仿心理,自己喜欢的作者说到的东西,一般都会有兴趣去了解一下、用一用或者看一看,这样就起到了营销的作用。在我做编辑的初期,很不习惯营销或广告,那时按自己片面的理解,觉得营销或广告意味着夸张与不实,因此不能在心底上认同编辑应该做的一些事,进而不能把工作做好。
实际上,营销和广告只是把东西展现在需要它的人面前。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深浅层次各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这些年我把自己重新归零继续上路,发现有很多针对新手、小白的书、活动与培训。比如关于个人成长的组织、社群和公众号就有许多;针对职场小白、理财小白、健身小白等等各种入门者的书和培训数不胜数,只要用心,总会找到适合你的哪一款。
曾经我很羡慕高手们的能力、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自己什么都不懂,跟他们相处就会仰望膜拜,畏畏缩缩,不自信。现在,逐渐认清事物的发展规律,不管是哪一个技能,哪一门学问,只要是自己没有接触过,还没入门的,就会连基础的知识都没有,就是一个小白,但只要认真谦虚学习,不断积累,还是可以跟上高手的步伐的。
在对营销和广告还没有概念的时候,我付费加入了一个QQ群。听广告从业者讨论他们的工作,分享各种心得和优秀广告案例。从群主提供的入门必读书单里面找一些书进行阅读。越来越觉得,广告和营销是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合适的方式展现到需要它的人面前。就像书籍的营销,有时候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效,因为读书多的人大都有自己的偏向、喜好和需求,通过营销把这些点表现出来,需要的人自然就会去阅读。
对于鸡汤、营销和广告,我的观念是你需要的话,去看,去接受就好了。随着时间的增长,日积月累,你总会有机会跃过这个阶段,如果还没有跃过,那是积累和思考的还不够,继续加强就是了。在这期间付出的时间和金钱,算学费好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交些学费完成自己的成长,让自己越来越满意,越来越淡定、从容,能够找到方向,开始安静踏实的努力之路,那就够了。对于正在阅读鸡汤新手上路的同学朋友,保持宽容和理解,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也会跨过这个阶段。
2015/12/12 12:43 编写
于是有人会在我的说说下面评论说,收了多少广告费?有人告诉我说,我早就不看鸡汤了,我早就不看励志的书了。我不知道如何反驳,也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大家觉得合理,让大家觉得我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是有价值的。
有一段时间我很困惑,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反感鸡汤,反感励志的故事。我甚至不知道鸡汤和非鸡汤文章的区别在哪里?很多励志的故事我看得热血沸腾,看得羡慕甚至泪流,他们给我打开了一个我不熟悉的世界,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我未曾接触过的人和事物,让我知道一些我羡慕渴望的东西,通过努力,自己也可以同样拥有。
可能是我后知后觉,之前积累的东西太少。有一段时间,我每看一篇文章,都能看到很多很多我没见过的道理,很多很多新鲜的说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我喜欢的作者的博客,一有空就去看,直到把新关注到的作者的文章从头到尾读完。我想知道他们都做了什么事,去过哪些地方,读过什么书,看过什么视频,都有哪些能力,才过上了我羡慕的生活,做着我喜欢的工作,工作感情都兼顾得很好。
在豆瓣上,几乎我喜欢过的每一个作者出的书或专栏我都买过。十二、水湄物语、一默、水木丁、名字里有个狐(陈果)、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秋叶、萧秋水、十三、三公子、小川叔等等。还有一些他们读过提及或推荐的书,我也买了一些或去图书馆借来读。没有想过他们是鸡汤,还是替别人做的广告,反正我看着有用,那就够了。
老妖评论陈果的《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就论及过鸡汤值不值得读:“豆瓣上的各种鸡汤文,观点各不相同,也有作者之间互相辩驳的,但说来说去,总结起来,倒是殊途同归,无非是认可个人的价值,认为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出身、学历、经验甚至外表的不足,获得自己理想的生活。”“陈果的这本书,是碗非常棒的鸡汤,即使作为一本书来说,它并不够文辞优美也无甚艺术价值,但是我仍然愿意把它推荐给那些即将走入社会或者是刚刚迈出职场或者是正在遭遇人生困境的年轻人们,希望能够在温暖你的同时,也能够给予你继续向前奔跑的力量。”
而在我开始密集读鸡汤的那段时间,正遭遇人生的低落期。工作、感情、生活没有一处顺利的地方,经常情绪消极乐观,看不到方向和目标,也没有向往和热爱的东西,消极抑郁,没有人能够从内心和行动上给我恰当的引导和开解。所以很庆幸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能看到很多优秀的作者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想法,让我得到参考和指引。
后来我慢慢去了解鸡汤和非鸡汤文的区别。有人说,鸡汤文是只告诉你一种愿景,一个结果,而不告诉你怎么去达成愿景,实现结果。而不是鸡汤的文章,除了告诉你愿景和结果,还告诉你怎么去做到。
在看过很多“鸡汤”文之后,我终于也从量变达到了质变,慢慢不需要鸡汤。买的那些书看完就拿去送人了,我觉得没看过类似的书的人是可以看看打开视野或见识的。以前关注喜欢的一些作者,有一些已经取消关注了,关注的人和点不断在变化。以前总是看到很多没见过的道理,现在难得看到一些新的说法,很多道理已经被别人翻来覆去说过无数遍。现在更喜欢就某个主题找一堆书来看,而不是看某个人的一堆书。想去看经过时间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经典著作。
看了很多文章之后,会慢慢留意到一些营销和广告方式。确实,人都会有一种效仿心理,自己喜欢的作者说到的东西,一般都会有兴趣去了解一下、用一用或者看一看,这样就起到了营销的作用。在我做编辑的初期,很不习惯营销或广告,那时按自己片面的理解,觉得营销或广告意味着夸张与不实,因此不能在心底上认同编辑应该做的一些事,进而不能把工作做好。
实际上,营销和广告只是把东西展现在需要它的人面前。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深浅层次各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这些年我把自己重新归零继续上路,发现有很多针对新手、小白的书、活动与培训。比如关于个人成长的组织、社群和公众号就有许多;针对职场小白、理财小白、健身小白等等各种入门者的书和培训数不胜数,只要用心,总会找到适合你的哪一款。
曾经我很羡慕高手们的能力、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自己什么都不懂,跟他们相处就会仰望膜拜,畏畏缩缩,不自信。现在,逐渐认清事物的发展规律,不管是哪一个技能,哪一门学问,只要是自己没有接触过,还没入门的,就会连基础的知识都没有,就是一个小白,但只要认真谦虚学习,不断积累,还是可以跟上高手的步伐的。
在对营销和广告还没有概念的时候,我付费加入了一个QQ群。听广告从业者讨论他们的工作,分享各种心得和优秀广告案例。从群主提供的入门必读书单里面找一些书进行阅读。越来越觉得,广告和营销是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合适的方式展现到需要它的人面前。就像书籍的营销,有时候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效,因为读书多的人大都有自己的偏向、喜好和需求,通过营销把这些点表现出来,需要的人自然就会去阅读。
对于鸡汤、营销和广告,我的观念是你需要的话,去看,去接受就好了。随着时间的增长,日积月累,你总会有机会跃过这个阶段,如果还没有跃过,那是积累和思考的还不够,继续加强就是了。在这期间付出的时间和金钱,算学费好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交些学费完成自己的成长,让自己越来越满意,越来越淡定、从容,能够找到方向,开始安静踏实的努力之路,那就够了。对于正在阅读鸡汤新手上路的同学朋友,保持宽容和理解,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也会跨过这个阶段。
2015/12/12 12:43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