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继承·雅俗共赏——2015 12 09 《继承者·雅俗一辙省昆汇演专场》 @ SGT
在更早之前,还没有接触昆曲的时候,隐约听说过一个叫省昆还是南昆的剧团极为有名。后来,今年昆曲周档期正式公布后,我着实纠结了下省昆这一场看还是不看。再后来,2晚的大师版《牡丹亭》跌进昆曲坑里,就有些一发不可收拾的味道。最后,在听过省昆在娘家的讲座后,一扫之前的犹豫入了12月9日晚的《继承者·雅俗一辙 省昆汇演专场》。对这一场,颇有期待,但没有想到会是如此精彩。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谁说昆曲咿咿呀呀、昏昏欲睡的,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但肯定打残你!花脸、小生、小旦、小丑、付行、白面,善恶有报、才子佳人、粗莽汉子、仁义理智信,3个小时,5个折子,一口不歇,看得我是欢脱了。肾上腺激素飙升,酣畅淋漓,大呼过瘾!痛快!
首一折《九莲灯·火判》。话说有个小盆友叫闵远,因父亲遭奸臣陷害全家下狱。只身逃出后,来到火神庙,一番哭诉惊动了火德星君。知晓来龙去脉后,星君指点闵远小盆友去向圣母求莲灯一盏救出家人。据说这位圣母,是《宝莲灯》里沉香的妈,才不是现在的什么白莲花圣母。
这一折由省昆两位青年演员共同出演:专工的花脸的孙晶饰演火德星君、工巾生官生的张争耀则扮演闵远。孙哥哥(你要点脸好不好,人家好像还比你小了),算不得是全然陌生的一个,第一次是在一个月前的省昆讲座里看到过他。作为省昆的优秀青年花脸演员,孙哥哥话不多,讲座上介绍了《九莲灯·火判》和《虎囊弹·山门》两折戏的看点,比如《火判》架子花脸的看家戏,火德星君的走步颇为精妙;而《山门》里的鲁智深在大段唱词后有一段长达12分钟左右的金鸡独立式18罗汉的呈现。这二折戏现在的舞台上并不常见,但极考验演员的功底。科普之余,孙哥哥又小小吐槽了花脸演员的辛苦,火德星君不但有髯口、要勾重彩的脸谱,还要穿上判官的假肩、假屁股,大夏天刚刚扮上就一头一身的汗。好在,当晚娘家中剧场的空调没有头一天张老板专场那么给力,应该是不会热晕了孙星君。听孙哥哥娓娓道来,感觉这是一个踏实、勤奋的好青年,印象不赖。
第二回见是半个月前的《桃花扇》,孙哥哥出演了苏昆生一角。白发白须的老者,孙哥哥演得也是神形具备,与李香君的扮演者龚隐雷搭师徒对手戏倒也妥帖,加上沉稳大气的台风,配上孙哥哥洪亮又底气的嗓音,这个苏昆生我喜欢。许是有了更高的期待,《火判》里孙哥哥的表现,虽然并不十分惊艳,但胜在扮谁像谁。这一位火德星君,有判官的威严和正义,也有人情味,神经还有点大条,要一把火烧了皇宫禁苑除去昏君奸臣要为闵远报仇,却忘了闵远父母被囚皇宫大狱里,囧。
小生张争耀,之前在《1699·桃花扇》里瞄到过他几眼。作为一个气质控加颜控,对张争耀的扮相并不十分感冒,总觉得少了儒雅、沉稳之气。(你心目里的书生,钱酥酥才是最佳代言人,我们都懂的)在这一折里,上场的几个动作让我略略皱起了眉头。许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扮相上的违和感减少了。只是,这“做”虽然看起来一板一眼,但其中透着些许教科书式循规蹈矩的味道,好似这台步就该走到这里、这身段就是那样,仍显得火候略欠,尚浮在表面,还没有足够的内化。与同台的孙晶相比,多了些匠气。
开场第一折,透过这样一出颇为热闹又不算艰深的架子花脸戏,收稳了心神、凝聚了神思,把自己准备好,接下来还有4道“大餐”。
二一折《牡丹亭·幽媾》。我以为这一折会很好写,毕竟《幽媾》嘛本身就是个话题,再加上我大爱的钱酥酥,可不曾想在电脑前磨蹭了一上午刷了钱酥酥N个视频,就是没码出半个字来,我也真是对自己无语了。收拾收拾心神,认真码字了。(严肃脸……然后,破功。Sigh~~~我也真是醉了,这么二的PO主)
言归正传,《幽媾》其实是《牡丹亭》里极有名的一折,讲的是游魂杜丽娘夜半叩门,与柳梦梅相见。透过戏猜、详问、细辨之后,柳梦梅认出眼前“人”(此时,杜丽娘还没有还生,仍是香魂一只),便是画中人,画中人就是梦中人,梦中人是心上人,此后一人一鬼OOXX的事情。
这一折里的杜丽娘由梅花奖得主孔爱萍扮演,饰演柳梦梅的则是我大爱的钱酥酥。(呼~快要写到钱酥酥了,略激动略激动。)孔爱萍的名字,好像蛮久之前就听到过。但是不听昆曲的我,在省昆讲座之前还真没听过孔爱萍的唱。讲座那晚,李鸿良李老板为探望病危的恩师,中途告假离开。孔姐姐,登场后没多讲什么,就唱了那么一段,听起来糯糯的、嗲嗲的。其实,她说话也是细声细气的,似乎并不擅长言辞。《幽媾》里的杜丽娘也是软软糯糯的,娇而不弱,要不哪里能够半夜去敲书生的门呢。
至于钱酥酥,是我记住的第一位省昆的演员,因为他在新编京剧《知己》里用昆腔出演了顾贞观一角。哼哼,写到这段“黑历史”现在回想起来好玩极了。郭启宏的话剧《知己》,先后让台北新剧团和上海大剧院看中。一个照着话剧的本子做了新编京剧《知己》,一个以话剧本子为蓝本改动之后做了新编京剧《金缕曲》。我是先看的《金缕曲》,娘家主场嘛,下一年才看到了到访的《知己》。《金缕曲》里陈少云老爷子、关栋天关爷搭档的吴兆骞和顾贞观,看得我是潸然泪下,直叹“人生得意知己足矣”。而到了《知己》,妥妥是三观崩坏的节奏,软萌的钱酥酥唱昆腔的顾贞观,分明是“手执红牙拍板,轻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死理性受,而皮黄腔的李宝春,则是“弹铜琵琶,执铁绰板,高歌‘大江东去’”的傲娇攻,于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剧场里YY得不亦乐乎,这就是头一回见钱酥酥的黑印象。
以至于后来虽然知道省昆的《桃花扇》要去天蟾逸夫,我是因为钱酥酥犹豫了很久都没有出手,人家才不喜欢小受呢。后来,因缘际会,得小伙伴援手,还是看了这一场,就突如其来被钱酥酥的侯方域圈了粉。哎呦,这个酥酥的扮相怎么可以这样俊秀,还透着儒雅、大气,眉目含情,简直电死朕了,恨不得直接打包带走。写到这里,发觉用“钱酥酥”比“钱叔叔”更恰当,快点去把“钱叔叔”替换掉。演侯方域,对李香君的倾慕、因却奁而“得罪了杨兄、气走了妈妈、惹恼了香君”的懊恼、遁入空门后哀莫大于心死,真真让我为侯、李二人的爱情“笑一回、哭一回、痛一回”。
这里的柳梦梅,亦是如此。被杜丽娘敲门时不肯开门的执拗书生,被杜丽娘“调戏”时的呆萌书生,认出杜丽娘后的喜出望外、痴情。所谓情到深处自然痴,痴到深处必然呆,呆到深处天然萌,《幽媾》里的呆书生好像是为了钱酥酥量身定做的角色。(这样讲你家钱酥酥确定合适么?狂点头ing)
三一折,终于轮到了传说中的《虎囊弹·山门》。这一折戏,情节也不复杂。拳打镇关西之后,鲁智深为避祸出家五台山。但是受不了出家人的清规戒律,溜出山门路遇卖酒郎,纠缠之下负气喝了卖酒郎的2桶好酒。在山门耍畅快耍了一通醉拳,使出18罗汉之招打坏了山门的事情。前头在提到孙晶的时候就剧透了,这一折不仅对扮演鲁智深的演员唱功要求极高,一套长达12分钟金鸡独立式18罗汉拳又考验了演员的做功。
这一折,由工花脸的曹志威和工丑的钱伟两位青年演员演出。这是头一回看曹志威的表演,弥勒佛般袒着肚子就出场了,一开口是粗声粗气的低沉男声,大而化之的身段,这扮相活脱一个莽汉子般的酒肉和尚鲁智深。最后一段18罗汉,踩着厚底靴,用金鸡独立的方式一招一式耍出。可不是金鸡独立站在那里就好了,其中还穿插了转身、深蹲这样难度系数达到4.1的高难度动作,真是为曹志威捏一把汗,把巴掌拍红了拍痛了也要给他掌声,啃下这样的硬骨头。
曹志威演去了鲁智深,留给钱伟的就是卖酒郎了。钱伟,其实并不能算陌生了,是《桃花扇》里的保儿、头一天《心声·四生五蕴张军小生专场》在《长生殿·哭像》一折里客串了高力士。昆曲有三小,曰“小生、小旦、小丑”,足见“丑”在昆曲里的重要性。丑行,角色构成极为复杂,社会地位差距大,但通常都是热心正直、敢说敢言的正面人物。表演手段其丰富性,应该也算是昆曲行当里少见的,唱作繁重、文武兼备,最最要紧是一口“滴滴呱呱”的苏白。除了以上技术性的要求,昆曲里的丑,要“丑而不陋”,博观众一笑但不能猥琐低俗,也难怪乎李老板说“至美的昆丑”。学好这个家门,也真心是不容易。《桃花扇》里无论是在媚香楼的保儿,还是后来做了皂隶的保儿,诙谐有之、人情有之,钱伟都演来惟妙惟肖,妥妥就收服了我。
四一折《鲛绡记·写状》。土豪刘君玉为小儿求亲不得,想要诬告沈必贵,找上了讼棍贾主文。贾主文因早年干尽了坏事,年老之后深居简出,假装礼佛。但是,他在看到刘君玉手里白花花的银两后……嗯,两个大坏蛋的对手戏哦。
工副、丑的计韶清扮演的是贾主文,白发白须,开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颤颤巍巍的步伐,老态尽显。工白面、副末、净行的苏海蛟,唱的是刘君玉。这一张煞煞白的面孔、斜眼吊睛,一看便不是良善之辈。
昆曲不用看很多,就能发现其中之美。你看,《鲛绡记·写状》这一折,从语言上刻画了贾主文的虚伪。言必称佛,扭头就问狗肉煮得没有?还下了多葱椒的嘱咐。老在行的吃货哪,信奉的莫不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么。一会儿说观世音在云中召唤着他看着他,不愿再伤阴节。看见银两,便将观世音的呼唤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会儿是斯文全然不要,佛祖放两旁了。最后竟叹一句愿天长养好人,真是我叻个去的!一桩因说亲不成而引发的误会,被贾主文上纲上线至谋反的罪名,实在是阿米豆腐!快收了这个坏蛋吧。与贾主文演对手戏的刘君玉,则着力从行为上刻画他暴发户式的做派。瞧他,说话大着嗓门,坐没个坐相,还抱着个睚眦必报的破性格、守着一颗只知钱财的脑子。一折戏里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塑造人物性格,精妙哪。
最末一折压大轴的是《西厢记·游殿》。故事也不复杂,张生访法本长老不遇,遇着法本长老的弟子法聪师傅。有点小势利还有点嘴贱的法聪,带着张生一路在普救寺里游逛,顺便偶遇着了让张生三魂七魄惧丢了的莺莺小姐。
看的时候,我就在奇怪好好一出《西厢记》怎么会多出来这么一大段把个和尚当主角、男女主角统统沦为配角的诡异折子戏?回头翻书,差点一口老血喷粗来。原书里游殿一段就是张生“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北、钟楼前面。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这几十个字的一段唱。
这一折的“游殿”都是法聪师傅的场面,插科打诨、荤的素的,倒也颇为考验丑的功底。“江南名丑”之誉的李鸿良扮演了法聪一角。这个李,就是我前头提到过很多次的那个李老板。时至今日,他在担任江苏昆剧院院长一职之外,还活跃在昆曲的舞台上。嗯,谁叫他有个依旧蹦跶在舞台上的老板呢,喏!柯军呀,江苏省演艺集团的总经理。
头一回见李老板也是在省昆的讲座上。当时这个院长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才不是因为他是主讲。按理说,居高位的在公共场合多半惜字如金,这位李老板倒颇有些“大炮”的味道。开篇就是对省昆满满的自豪,一个是“梅花奖”在省昆不算什么事儿,团里有8、9个梅花奖的;二一个是省昆这几十号人一年的演出场次能把全国其他昆剧院团干趴下。通常来说,这种大炮式的言辞,容易引发我的反感,但奇怪的是我就是觉得在李老板这里这叫直爽,反而没有什么不适感。
再见他是在《桃花扇》里,给柯军的史可法配戏,演战败后殉国的老马夫。那天好像李老板状态不佳,嗓子有点干哑。写到这里,又想歪楼感叹下省昆这出《桃花扇》的阵容可真够奢华的,还好在小伙伴的帮助下,看到了这一场。这回《游殿》,李老板的状态回升,嗓子亮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一个法聪演得活灵活现,一点小无赖、一点小聪明,不是拿化缘的事情逗张生,就是言语里调戏这个“标标致致”的读书人张生,荤素不忌。加上李老板本身那张略欠亲和力的脸,有点冷面笑匠的味道。
这么一个李法聪,对上钱张生,还真是绝配的一对。是了,这里演张生的还是我大爱的钱酥酥。咦,李、钱两位再加上孔爱萍都是85年从戏校毕业的,同学咩?你看,我家钱酥酥一脸正直、认真的样子,还很软萌,对上狡猾狡猾滴李法聪,几个“啊?”再加上一脸的惊讶。这呆萌值直接爆表,越发的可爱易推倒了(易推倒?你确定?嗯啊~~~钱酥酥,看起来就是很好推倒的样子啊。他知道的话,估计要来打我的。)更无语的是,钱张生、李法聪两个,一人一口一个“相思堂”、“离恨天”,另一个一口一个“佛堂”、“佛地”,还比谁喉咙响。一次不过瘾,又把“小生”、“小僧”争了一遍。情不自禁想要抚额。我说你俩加起来都快90了,好么!能不能不要这么幼稚啊,代表自己鄙视这两只幼稚鬼。这不正好说明了这二人演得入木三分了么。
光是5个折子戏,就拉拉杂杂码了毛5000个字,我也是个能唠叨的。省昆这场汇演,题名曰“继承者·雅俗一辙省昆汇演专场”。码字到这里,我不知道哪根筋搭住,跑去翻了《春江花月夜》的场刊,在演职员一栏里发现了“刘安/李鸿良”、“鬼使/钱伟”、“秦广王/孙晶”、“大判官/曹志威”、“巨鬼/张争耀”……顿时惊出一身白毛汗,除了原本只记得的李小平、张军、魏春荣、史依弘,《春江花月夜》的阵容居然这样低调、奢华之外,原来这几个人不是掉昆曲坑之后才见的,早在大半年前就看过他们的表演了啊。好吧,是我眼瞎了。回头来说省昆汇演这一场,5个折子戏,优秀青年演员与中年艺术家穿插上场,整体质量颇高,呈现交相辉映之势,颇有些“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意思,呼应题目中的“继承者”。
“雅俗一辙”,应为“大雅大俗,如出一辙”之意。5个折子戏的安排,除了选择的是上海舞台上不常演出的剧目之外,亦是映衬了题目。《九莲灯·火判》,除了是架子花脸的看家戏,不正说了一个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善恶有报的故事么?《牡丹亭·幽媾》,念白、唱词清雅秀丽,切合才子佳人故事的意境。《虎囊弹·山门》、《鲛绡记·写状》,一个讲英雄莽汉、一个讲虚与委蛇。四折戏,雅俗相间,表现的是昆曲一辙里不同的审美情趣。汇演专场里,这种不同审美情趣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莫过于压轴的《西厢记·游殿》。你看,一个儒雅俊秀的书生,对上一个粗俗的和尚,一雅一俗;书生、和尚遇着莺莺与红娘,书生要和尚去扰了红娘扑蝶再由书生出面让和尚帮着莺莺。这伎俩眼熟吧?当年在学校里,男生想要引起喜欢的女生注意都是这么干的吧?哼哼,这点“龌龊”的小心思呀,再对比上仿若天仙似的莺莺小姐,又是一俗一雅的对比了吧?这一折戏,真真有趣,不但是推动了张生与莺莺相见的情节发展,还是在缠绵悱恻的才子佳人戏里穿插了一段打混插科的小丑戏。如果放到整部《西厢记》里看,也是调整了看戏的情绪。妙哉妙哉。
5个折子戏,5个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员,应和题目《继承者·雅俗一辙》,省昆不但有实力,这样的编排也是有心了,是为观后一记。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谁说昆曲咿咿呀呀、昏昏欲睡的,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但肯定打残你!花脸、小生、小旦、小丑、付行、白面,善恶有报、才子佳人、粗莽汉子、仁义理智信,3个小时,5个折子,一口不歇,看得我是欢脱了。肾上腺激素飙升,酣畅淋漓,大呼过瘾!痛快!
首一折《九莲灯·火判》。话说有个小盆友叫闵远,因父亲遭奸臣陷害全家下狱。只身逃出后,来到火神庙,一番哭诉惊动了火德星君。知晓来龙去脉后,星君指点闵远小盆友去向圣母求莲灯一盏救出家人。据说这位圣母,是《宝莲灯》里沉香的妈,才不是现在的什么白莲花圣母。
这一折由省昆两位青年演员共同出演:专工的花脸的孙晶饰演火德星君、工巾生官生的张争耀则扮演闵远。孙哥哥(你要点脸好不好,人家好像还比你小了),算不得是全然陌生的一个,第一次是在一个月前的省昆讲座里看到过他。作为省昆的优秀青年花脸演员,孙哥哥话不多,讲座上介绍了《九莲灯·火判》和《虎囊弹·山门》两折戏的看点,比如《火判》架子花脸的看家戏,火德星君的走步颇为精妙;而《山门》里的鲁智深在大段唱词后有一段长达12分钟左右的金鸡独立式18罗汉的呈现。这二折戏现在的舞台上并不常见,但极考验演员的功底。科普之余,孙哥哥又小小吐槽了花脸演员的辛苦,火德星君不但有髯口、要勾重彩的脸谱,还要穿上判官的假肩、假屁股,大夏天刚刚扮上就一头一身的汗。好在,当晚娘家中剧场的空调没有头一天张老板专场那么给力,应该是不会热晕了孙星君。听孙哥哥娓娓道来,感觉这是一个踏实、勤奋的好青年,印象不赖。
第二回见是半个月前的《桃花扇》,孙哥哥出演了苏昆生一角。白发白须的老者,孙哥哥演得也是神形具备,与李香君的扮演者龚隐雷搭师徒对手戏倒也妥帖,加上沉稳大气的台风,配上孙哥哥洪亮又底气的嗓音,这个苏昆生我喜欢。许是有了更高的期待,《火判》里孙哥哥的表现,虽然并不十分惊艳,但胜在扮谁像谁。这一位火德星君,有判官的威严和正义,也有人情味,神经还有点大条,要一把火烧了皇宫禁苑除去昏君奸臣要为闵远报仇,却忘了闵远父母被囚皇宫大狱里,囧。
小生张争耀,之前在《1699·桃花扇》里瞄到过他几眼。作为一个气质控加颜控,对张争耀的扮相并不十分感冒,总觉得少了儒雅、沉稳之气。(你心目里的书生,钱酥酥才是最佳代言人,我们都懂的)在这一折里,上场的几个动作让我略略皱起了眉头。许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扮相上的违和感减少了。只是,这“做”虽然看起来一板一眼,但其中透着些许教科书式循规蹈矩的味道,好似这台步就该走到这里、这身段就是那样,仍显得火候略欠,尚浮在表面,还没有足够的内化。与同台的孙晶相比,多了些匠气。
开场第一折,透过这样一出颇为热闹又不算艰深的架子花脸戏,收稳了心神、凝聚了神思,把自己准备好,接下来还有4道“大餐”。
二一折《牡丹亭·幽媾》。我以为这一折会很好写,毕竟《幽媾》嘛本身就是个话题,再加上我大爱的钱酥酥,可不曾想在电脑前磨蹭了一上午刷了钱酥酥N个视频,就是没码出半个字来,我也真是对自己无语了。收拾收拾心神,认真码字了。(严肃脸……然后,破功。Sigh~~~我也真是醉了,这么二的PO主)
言归正传,《幽媾》其实是《牡丹亭》里极有名的一折,讲的是游魂杜丽娘夜半叩门,与柳梦梅相见。透过戏猜、详问、细辨之后,柳梦梅认出眼前“人”(此时,杜丽娘还没有还生,仍是香魂一只),便是画中人,画中人就是梦中人,梦中人是心上人,此后一人一鬼OOXX的事情。
这一折里的杜丽娘由梅花奖得主孔爱萍扮演,饰演柳梦梅的则是我大爱的钱酥酥。(呼~快要写到钱酥酥了,略激动略激动。)孔爱萍的名字,好像蛮久之前就听到过。但是不听昆曲的我,在省昆讲座之前还真没听过孔爱萍的唱。讲座那晚,李鸿良李老板为探望病危的恩师,中途告假离开。孔姐姐,登场后没多讲什么,就唱了那么一段,听起来糯糯的、嗲嗲的。其实,她说话也是细声细气的,似乎并不擅长言辞。《幽媾》里的杜丽娘也是软软糯糯的,娇而不弱,要不哪里能够半夜去敲书生的门呢。
至于钱酥酥,是我记住的第一位省昆的演员,因为他在新编京剧《知己》里用昆腔出演了顾贞观一角。哼哼,写到这段“黑历史”现在回想起来好玩极了。郭启宏的话剧《知己》,先后让台北新剧团和上海大剧院看中。一个照着话剧的本子做了新编京剧《知己》,一个以话剧本子为蓝本改动之后做了新编京剧《金缕曲》。我是先看的《金缕曲》,娘家主场嘛,下一年才看到了到访的《知己》。《金缕曲》里陈少云老爷子、关栋天关爷搭档的吴兆骞和顾贞观,看得我是潸然泪下,直叹“人生得意知己足矣”。而到了《知己》,妥妥是三观崩坏的节奏,软萌的钱酥酥唱昆腔的顾贞观,分明是“手执红牙拍板,轻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死理性受,而皮黄腔的李宝春,则是“弹铜琵琶,执铁绰板,高歌‘大江东去’”的傲娇攻,于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剧场里YY得不亦乐乎,这就是头一回见钱酥酥的黑印象。
以至于后来虽然知道省昆的《桃花扇》要去天蟾逸夫,我是因为钱酥酥犹豫了很久都没有出手,人家才不喜欢小受呢。后来,因缘际会,得小伙伴援手,还是看了这一场,就突如其来被钱酥酥的侯方域圈了粉。哎呦,这个酥酥的扮相怎么可以这样俊秀,还透着儒雅、大气,眉目含情,简直电死朕了,恨不得直接打包带走。写到这里,发觉用“钱酥酥”比“钱叔叔”更恰当,快点去把“钱叔叔”替换掉。演侯方域,对李香君的倾慕、因却奁而“得罪了杨兄、气走了妈妈、惹恼了香君”的懊恼、遁入空门后哀莫大于心死,真真让我为侯、李二人的爱情“笑一回、哭一回、痛一回”。
这里的柳梦梅,亦是如此。被杜丽娘敲门时不肯开门的执拗书生,被杜丽娘“调戏”时的呆萌书生,认出杜丽娘后的喜出望外、痴情。所谓情到深处自然痴,痴到深处必然呆,呆到深处天然萌,《幽媾》里的呆书生好像是为了钱酥酥量身定做的角色。(这样讲你家钱酥酥确定合适么?狂点头ing)
三一折,终于轮到了传说中的《虎囊弹·山门》。这一折戏,情节也不复杂。拳打镇关西之后,鲁智深为避祸出家五台山。但是受不了出家人的清规戒律,溜出山门路遇卖酒郎,纠缠之下负气喝了卖酒郎的2桶好酒。在山门耍畅快耍了一通醉拳,使出18罗汉之招打坏了山门的事情。前头在提到孙晶的时候就剧透了,这一折不仅对扮演鲁智深的演员唱功要求极高,一套长达12分钟金鸡独立式18罗汉拳又考验了演员的做功。
这一折,由工花脸的曹志威和工丑的钱伟两位青年演员演出。这是头一回看曹志威的表演,弥勒佛般袒着肚子就出场了,一开口是粗声粗气的低沉男声,大而化之的身段,这扮相活脱一个莽汉子般的酒肉和尚鲁智深。最后一段18罗汉,踩着厚底靴,用金鸡独立的方式一招一式耍出。可不是金鸡独立站在那里就好了,其中还穿插了转身、深蹲这样难度系数达到4.1的高难度动作,真是为曹志威捏一把汗,把巴掌拍红了拍痛了也要给他掌声,啃下这样的硬骨头。
曹志威演去了鲁智深,留给钱伟的就是卖酒郎了。钱伟,其实并不能算陌生了,是《桃花扇》里的保儿、头一天《心声·四生五蕴张军小生专场》在《长生殿·哭像》一折里客串了高力士。昆曲有三小,曰“小生、小旦、小丑”,足见“丑”在昆曲里的重要性。丑行,角色构成极为复杂,社会地位差距大,但通常都是热心正直、敢说敢言的正面人物。表演手段其丰富性,应该也算是昆曲行当里少见的,唱作繁重、文武兼备,最最要紧是一口“滴滴呱呱”的苏白。除了以上技术性的要求,昆曲里的丑,要“丑而不陋”,博观众一笑但不能猥琐低俗,也难怪乎李老板说“至美的昆丑”。学好这个家门,也真心是不容易。《桃花扇》里无论是在媚香楼的保儿,还是后来做了皂隶的保儿,诙谐有之、人情有之,钱伟都演来惟妙惟肖,妥妥就收服了我。
四一折《鲛绡记·写状》。土豪刘君玉为小儿求亲不得,想要诬告沈必贵,找上了讼棍贾主文。贾主文因早年干尽了坏事,年老之后深居简出,假装礼佛。但是,他在看到刘君玉手里白花花的银两后……嗯,两个大坏蛋的对手戏哦。
工副、丑的计韶清扮演的是贾主文,白发白须,开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颤颤巍巍的步伐,老态尽显。工白面、副末、净行的苏海蛟,唱的是刘君玉。这一张煞煞白的面孔、斜眼吊睛,一看便不是良善之辈。
昆曲不用看很多,就能发现其中之美。你看,《鲛绡记·写状》这一折,从语言上刻画了贾主文的虚伪。言必称佛,扭头就问狗肉煮得没有?还下了多葱椒的嘱咐。老在行的吃货哪,信奉的莫不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么。一会儿说观世音在云中召唤着他看着他,不愿再伤阴节。看见银两,便将观世音的呼唤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会儿是斯文全然不要,佛祖放两旁了。最后竟叹一句愿天长养好人,真是我叻个去的!一桩因说亲不成而引发的误会,被贾主文上纲上线至谋反的罪名,实在是阿米豆腐!快收了这个坏蛋吧。与贾主文演对手戏的刘君玉,则着力从行为上刻画他暴发户式的做派。瞧他,说话大着嗓门,坐没个坐相,还抱着个睚眦必报的破性格、守着一颗只知钱财的脑子。一折戏里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塑造人物性格,精妙哪。
最末一折压大轴的是《西厢记·游殿》。故事也不复杂,张生访法本长老不遇,遇着法本长老的弟子法聪师傅。有点小势利还有点嘴贱的法聪,带着张生一路在普救寺里游逛,顺便偶遇着了让张生三魂七魄惧丢了的莺莺小姐。
看的时候,我就在奇怪好好一出《西厢记》怎么会多出来这么一大段把个和尚当主角、男女主角统统沦为配角的诡异折子戏?回头翻书,差点一口老血喷粗来。原书里游殿一段就是张生“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北、钟楼前面。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这几十个字的一段唱。
这一折的“游殿”都是法聪师傅的场面,插科打诨、荤的素的,倒也颇为考验丑的功底。“江南名丑”之誉的李鸿良扮演了法聪一角。这个李,就是我前头提到过很多次的那个李老板。时至今日,他在担任江苏昆剧院院长一职之外,还活跃在昆曲的舞台上。嗯,谁叫他有个依旧蹦跶在舞台上的老板呢,喏!柯军呀,江苏省演艺集团的总经理。
头一回见李老板也是在省昆的讲座上。当时这个院长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才不是因为他是主讲。按理说,居高位的在公共场合多半惜字如金,这位李老板倒颇有些“大炮”的味道。开篇就是对省昆满满的自豪,一个是“梅花奖”在省昆不算什么事儿,团里有8、9个梅花奖的;二一个是省昆这几十号人一年的演出场次能把全国其他昆剧院团干趴下。通常来说,这种大炮式的言辞,容易引发我的反感,但奇怪的是我就是觉得在李老板这里这叫直爽,反而没有什么不适感。
再见他是在《桃花扇》里,给柯军的史可法配戏,演战败后殉国的老马夫。那天好像李老板状态不佳,嗓子有点干哑。写到这里,又想歪楼感叹下省昆这出《桃花扇》的阵容可真够奢华的,还好在小伙伴的帮助下,看到了这一场。这回《游殿》,李老板的状态回升,嗓子亮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一个法聪演得活灵活现,一点小无赖、一点小聪明,不是拿化缘的事情逗张生,就是言语里调戏这个“标标致致”的读书人张生,荤素不忌。加上李老板本身那张略欠亲和力的脸,有点冷面笑匠的味道。
这么一个李法聪,对上钱张生,还真是绝配的一对。是了,这里演张生的还是我大爱的钱酥酥。咦,李、钱两位再加上孔爱萍都是85年从戏校毕业的,同学咩?你看,我家钱酥酥一脸正直、认真的样子,还很软萌,对上狡猾狡猾滴李法聪,几个“啊?”再加上一脸的惊讶。这呆萌值直接爆表,越发的可爱易推倒了(易推倒?你确定?嗯啊~~~钱酥酥,看起来就是很好推倒的样子啊。他知道的话,估计要来打我的。)更无语的是,钱张生、李法聪两个,一人一口一个“相思堂”、“离恨天”,另一个一口一个“佛堂”、“佛地”,还比谁喉咙响。一次不过瘾,又把“小生”、“小僧”争了一遍。情不自禁想要抚额。我说你俩加起来都快90了,好么!能不能不要这么幼稚啊,代表自己鄙视这两只幼稚鬼。这不正好说明了这二人演得入木三分了么。
光是5个折子戏,就拉拉杂杂码了毛5000个字,我也是个能唠叨的。省昆这场汇演,题名曰“继承者·雅俗一辙省昆汇演专场”。码字到这里,我不知道哪根筋搭住,跑去翻了《春江花月夜》的场刊,在演职员一栏里发现了“刘安/李鸿良”、“鬼使/钱伟”、“秦广王/孙晶”、“大判官/曹志威”、“巨鬼/张争耀”……顿时惊出一身白毛汗,除了原本只记得的李小平、张军、魏春荣、史依弘,《春江花月夜》的阵容居然这样低调、奢华之外,原来这几个人不是掉昆曲坑之后才见的,早在大半年前就看过他们的表演了啊。好吧,是我眼瞎了。回头来说省昆汇演这一场,5个折子戏,优秀青年演员与中年艺术家穿插上场,整体质量颇高,呈现交相辉映之势,颇有些“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意思,呼应题目中的“继承者”。
“雅俗一辙”,应为“大雅大俗,如出一辙”之意。5个折子戏的安排,除了选择的是上海舞台上不常演出的剧目之外,亦是映衬了题目。《九莲灯·火判》,除了是架子花脸的看家戏,不正说了一个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善恶有报的故事么?《牡丹亭·幽媾》,念白、唱词清雅秀丽,切合才子佳人故事的意境。《虎囊弹·山门》、《鲛绡记·写状》,一个讲英雄莽汉、一个讲虚与委蛇。四折戏,雅俗相间,表现的是昆曲一辙里不同的审美情趣。汇演专场里,这种不同审美情趣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莫过于压轴的《西厢记·游殿》。你看,一个儒雅俊秀的书生,对上一个粗俗的和尚,一雅一俗;书生、和尚遇着莺莺与红娘,书生要和尚去扰了红娘扑蝶再由书生出面让和尚帮着莺莺。这伎俩眼熟吧?当年在学校里,男生想要引起喜欢的女生注意都是这么干的吧?哼哼,这点“龌龊”的小心思呀,再对比上仿若天仙似的莺莺小姐,又是一俗一雅的对比了吧?这一折戏,真真有趣,不但是推动了张生与莺莺相见的情节发展,还是在缠绵悱恻的才子佳人戏里穿插了一段打混插科的小丑戏。如果放到整部《西厢记》里看,也是调整了看戏的情绪。妙哉妙哉。
5个折子戏,5个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员,应和题目《继承者·雅俗一辙》,省昆不但有实力,这样的编排也是有心了,是为观后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