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关于努里·比格·锡兰:与贾樟柯同时出道的“沉默意识流美学”大师
土耳其导演锡兰的全名是努里·比格·锡兰(Nuri Bilge Ceylan),十多年来,通过其在各大电影节上备受称赞的高度艺术化作品,被他的中国影迷简赞为“N.B(牛b)锡兰”。他出生在超级大都市伊斯坦布尔,从海峡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后,通过一段西至伦敦东到加德满都的大跨度旅程,并在回国服兵役后,彻底转变了志向,将其理工科锻炼出来的动手能力和迫切的艺术表达欲望,通过电影倾吐出来。 长达3小时16分钟的《冬眠》,安置在土耳其中部卡帕多西亚外星球般奇异的地貌中,却以锡兰电影少见的大量对白,揪扯出人类沟通越深距离越远的困境。戏中的一切人物都没做错任何事,甚至都是自我世界里的老好人,却总在相悖的思维志趣和行为逻辑背后,酝酿并爆发着激烈且不可谅解的矛盾。不过,无论在安纳托尼亚的小镇,还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伊斯坦布尔,抑或此次的旅游胜地卡帕多西亚,锡兰电影都持续用冷峻的影像,追问着法国哲学家萨特的终极问题——道德和责任该从哪开始?又该在哪结束? 跟着他的作品年表进行观影,恰巧就是认识和研究锡兰影像艺术特质的最佳路径。而初期关注并非其成长空间的凋敝小镇,也被国内影迷常用作于贾樟柯电影中的故乡汾阳做对比。偏偏他与贾樟柯都是从1998年的柏林电影节开始为世人熟知的。贾樟柯清晰的记得那年自己带着《小武》,第一次飞赴欧洲,除了探索时年还东西泾渭分明的柏林外,电影节放映作品里,最吸引他的,就是来自锡兰的剧情长片处女作《小镇》。“这是一部用电影语言超越语言的电影:不用听懂对白看懂字幕,仅仅通过电影画面,已经能够理解导演的世界。在他的电影里,能看到天气。雪后的寒冷,自雪地上玩耍的孩子们身体里散发出的热气,被雪冻得麻木的双脚,袜子上掉下来的水和炙热的火炉相碰撞冒出来的蒸汽……都是这部电影的诗句”,贾樟柯始终不能忘怀这样诗意中的锡兰。那一年,《小镇》在柏林,收获了卡利加里电影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和评审团特别奖。 《五月碧云天》和《远方》,都继续讲述着《小镇》里那个叫做尤瑟夫的主角——一个渴望走出封闭世界的乡巴佬——之故乡往事。《远方》中的尤瑟夫来到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住在担任自由摄影师的表兄马赫穆特家中,处处碰壁,这种对文化撞击和休克状态的精准表述,让锡兰荣获了2003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接下来的三部作品,《适合分手的季节》、《三只猴子》和《安纳托尼亚往事》,在情感常态和社会事件中,更通过对单调人类生活与繁复生活细节的深入展示,去深刻揭示着个人的孤独和隔阂,以及在巨大景致之下渗透出某种自然存在主义美学。他热衷于用超长的静止或缓慢平移镜头,去呈现景物中的孤独个体,达致其独特的“沉默意识流美学”。《适合分手的季节》由他本人和妻子厄布鲁·锡兰亲自主演,算是一场在影像里认亲彼此的蜜月之旅。荣获2008年戛纳最佳导演奖的《三只猴子》和2011年又一座戛纳评审团大奖的《安纳托尼亚往事》,分别通过一起车祸顶包案和凶杀命案,让角色脱离开以往特定的地理空间,主人公的心理也随着旅程而起着微妙变化,不过,那种憋于土地走不出去的情绪一直还坚定的留下并旺盛生长着。 即便到了这部算作“非常话唠”却拧巴呈现着“沟通无望”的《冬眠》里,试图离开卡帕多西亚那些漂亮“仙人烟囱”、以给出问题的婚姻透口气的主人公,还是借着一个颇为诗意甚至就是一首诗的结局,回到了妻子窗台下,“知道我们不能和好如初,但日子总该试着继续下去。” 激烈批评总理埃尔多安,追问萨特式道德难题 锡兰在电影《冬眠》里,抛出《十戒》般的宗教和道德困境,精雕细琢出他最越来越善于表达的骄傲而孤独的个体;而在现实世界里,他更关注灾难新闻中的遇难群体。法国时间5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他率领所有主创人员手举印有“索马(#SOMA)”的纸条,向国内新近矿难事故的受害同胞表示哀悼。 土耳其西部马尼萨省索马地区一处煤矿于5月13日发生矿井火灾事故,截至电影放映的5月16日时,矿难死亡人数已升至301人,成为土耳其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矿难。 和许多土耳其国内的艺术家一样,锡兰在今年的大选年中,也是最大反对派共和人民党(CHP)的坚定支持者,因此,借着矿难和电影节机会,他也将愤怒的火焰喷向执政党党魁兼国家总理的埃尔多安,“即便发生这么大的灾难,最终也没人会为此负责,每个人都先抓紧时间谴责对方。如若这么大的事发生在其他国家,总理和内阁早该引咎辞职了。可自欺欺人已非常不幸的成为母亲土耳其文化的常态,如果我们能积极面对苦涩现实并且政客都是甘担责任之人,相信这样的悲剧就会减少许多。” 电影中的卡帕多西亚,以其著名的“仙人烟囱”山洞住宅,早已成为土耳其的又一张旅游名片。置景于这里大雪漫天的严冬中,也很有助于传达“冬眠”的题旨。对游客来说,这里是壮丽的外星球,对主人公Ayudin无所事事靠收租度日的姐姐来说,则如同一场永远醒不来的乏味冬眠。可冬眠中的怨言,又绝不可能只能视为耳边风的“梦话”,看似有涵养又风度翩翩却也没任何起码敬畏心的Ayudin,给当地报纸撰写的专栏,被其追求心灵建设的姐姐斥责为自视甚高,就连原本站在同一战线的年轻妻子,也渐渐受不了他那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可他们也都在声调越来越高的争持中,忘记早餐时抛出的那块宗教宽恕之砖,“以德报怨,才能感化有歹心的坏人。”很多时候,谦虚和退让之德,只会让争吵中的对方视为又一番“挑事的嘴脸”。 “这就是我在电影中暗藏的暧昧情感”,为此写出厚厚196页剧本的锡兰表示,“Ayudin什么都没做错,本不该滋生家庭和邻里间的任何问题,但人类总是很贱的自找麻烦,就为自己的生活制造着不幸。” 观影手记:锡兰的瓶颈,还是伟大的锡兰? 博彩公司给出1赔5的最高盘口,电影节第三天下午3点的黄金放映时间,最大的卢米埃尔影厅,主创进场时持续3分钟的口哨和掌声……努里·比格·锡兰和他的《冬眠》,俨然今年戛纳头号种子选手的待遇。 熟悉锡兰的人不会对《冬眠》失望。线索人物牵出群像,密集对白推动剧情发展,点缀得恰到好处的安纳托利亚苍茫自然景观,以及永远关注的人心孤寂主题……所有的一切都按部就班,唯一有所收敛的,或许只有《远方》里留下惊鸿一瞥的清冷长镜头。 但就像一个总是考全班第一的好学生面临的困境一样,如何再进一步,成为了锡兰现如今要面对的问题。《小亚细亚往事》三年前在戛纳拿下评审团大奖时,锡兰那句“我的电影的主旨之一,就是帮助那些孤独的人抗争,让他们彼此互助。”还犹在耳边,但这句箴言,放在《冬眠》里也同样适用,不是么? 锡兰显然是有在努力打破自己的瓶颈的,《冬眠》几乎90%的戏份都集中在室内,曾经的作家、现在的旅店老板,与几位重点房客的对谈戏,好几场都是照着15分钟以上的时长去拍的。这也直接导致《冬眠》的总片长达到196分钟。这种单场景戏份的极致延长,跟全片故事发生在24小时内的《小亚细亚往事》对比,正好是两个极端。 人设上,锡兰也在做减法。几部前作里,《小亚细亚往事》的凶杀案、《三只猴子》的车祸顶包案,这些还算有戏剧性的设置全然不见。《冬眠》里只有边缘小镇、破败的旅店、孑然的房东和境遇各异的房客,所有的“故事”,只有柴米油盐的“生活”。 即便如此,惯性创作依旧让人们对锡兰的布局了如指掌。《冬眠》通过旅店老板串起房客群像,反过来彰显旅店老板清寂养老生活的设置,简直就是《小亚细亚往事》的翻版,不一样的只是,后者的线索和由头,是一起凶杀案而已。 锡兰式的小元素,也如牛皮藓般遍布《冬眠》全片。比如同样机位和地点中景拍摄老板从旅店走到办公室的镜头,是锡兰标志性的强调“这个人生活日复一日没啥变化”的戏码;再比如,调侃莎士比亚、雪地艰难跋涉这种苦中作乐的幽默小段子;当然,少不了的还有策马草原、雪满山谷这种经典的锡兰外景画。 毕竟,安纳托利亚高原是锡兰创作的灵感源泉,而锡兰也一直在用它们来记录自己眼中的祖国土耳其。 ========================================================================== 锡兰,1959年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从Bosphorus大学毕业后,拿到电子工程师的文凭。他在伦敦一度逗留近乎一年的时间,度过了漫无目的、不开心的生活:做过饭店的服务生、光顾小书店去看书、天天看电影……一天,坐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寺庙里,看着远方的山脉,他突然觉得自己离开土耳其已经太久了,应该回去服兵役。 在服兵役期间,锡兰读了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自传,整个人开始热血沸腾“我开始想,似乎我应该去做电影”。他开始阅读大量关于电影的书籍,又回到了伦敦打算学习电影,但因为学费昂贵,最终又回到伊斯坦布尔的 Mimar Sinan大学攻读电影专业。 电影专业的课程要学习4年,刚到第2年,锡兰就离开了校园,开始以摄影师的身份融入电影行列。“我觉得实践比在课堂上学习更重要,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锡兰表示。 锡兰一直拍摄低成本影片,自己做影片出品人,大多数演员都是来自非职业演员。锡兰的爸爸、妈妈都出演过他的影片,他的亲侄子艾明·托普拉克主演了影片《远方》侄子角色,并和另外一位男主角穆扎菲·奥德默一起获得了2003 年戛纳电影节影帝奖。当年颁奖礼上,是锡兰的妻子埃布鲁代替领奖,她说:“托普拉克在2002 年12 月2 日去世,在车祸前一天,他刚得知《远方》入围了戛纳电影节,自己却等不到来年的五月”。 为了节省开支,锡兰尽可能地全部自己解决电影拍摄中遇到的问题。《适合分手的季节》的拍摄场地在他自己家里,关上百叶窗,就变成了主角摄影师的工作室;主人公开的车子,其实都是导演自己的车,连道具都节省了。 但是锡兰认为,自己身兼数职并非是为了省钱、或者不信任别人。“我对所有我了解的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在拍电影的时候,我不需要、也不喜欢很多人围着我”,锡兰解释道。他总是努力让剧组工作人员规模保持在最低限度“如果我发现摄影师很想要一个助理、或者灯光师,我会很不喜欢,因为我的工作方式就是很少用助理,除非真的必不可少”。
-
柚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03 21: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