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
连续读了野夫的三本书,《乡关何处》《身边的江湖》《1980年代的爱情》。
可能是因为看之前一直被隆重的推荐,或是野夫这种半文言半白话的文体看不习惯。既然已经出书,想必也是经得起评判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起那个哈姆雷特,有不同看法也是常态。也可能是我现在理解不了那种沉重。以至于看完书,一直在想的是,为什么没有像期待中的感动?从而也联想到,同样的故事用不同的文字传达出来的效果也有差别。
都是好故事,都很真实,都是一个个撕裂的伤口,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人物命运注定是悲惨的。我们接触比较多是历史学家写的历史,反而缺少这种个人的历史,从个人故事反观大历史,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身边的江湖》里写朋友的段子很有意思。
反而很喜欢《1980年代》里面作者初恋情人的爸爸对文革的反思,历史自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人在历史洪流汇中,被其裹挟着失去方向,无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参加十年动荡中的群众,其实可能并没有对错,也不论好坏,都被真相蒙蔽双眼。比如一个失意的工厂工人,趁着革命,把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发泄了出来,而无辜的受害者,不过是在分担人们几十年来积埋的对官僚集团的怨气。“每一代年轻人都会有其青春的狂怒,都可能会在某一时刻轻身躁进,以最好的动机去换来最坏的结果。” 然后我在想,那属于这个年代的狂怒是什么呢?希望没有最坏的结果。
可能是因为看之前一直被隆重的推荐,或是野夫这种半文言半白话的文体看不习惯。既然已经出书,想必也是经得起评判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起那个哈姆雷特,有不同看法也是常态。也可能是我现在理解不了那种沉重。以至于看完书,一直在想的是,为什么没有像期待中的感动?从而也联想到,同样的故事用不同的文字传达出来的效果也有差别。
都是好故事,都很真实,都是一个个撕裂的伤口,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人物命运注定是悲惨的。我们接触比较多是历史学家写的历史,反而缺少这种个人的历史,从个人故事反观大历史,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身边的江湖》里写朋友的段子很有意思。
反而很喜欢《1980年代》里面作者初恋情人的爸爸对文革的反思,历史自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人在历史洪流汇中,被其裹挟着失去方向,无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参加十年动荡中的群众,其实可能并没有对错,也不论好坏,都被真相蒙蔽双眼。比如一个失意的工厂工人,趁着革命,把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发泄了出来,而无辜的受害者,不过是在分担人们几十年来积埋的对官僚集团的怨气。“每一代年轻人都会有其青春的狂怒,都可能会在某一时刻轻身躁进,以最好的动机去换来最坏的结果。” 然后我在想,那属于这个年代的狂怒是什么呢?希望没有最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