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阳光照耀的墙根儿一琅琊榜
看这部电视剧实在是偶然所得。但是越是偶然得到的往往乐趣越多,因为它本就超出了你的预期。如果不是在这样劳动的日子里,每天只能趁着身体十分疲惫的间隙去看这个故事,或许我对它的评价不会这么高;如果是在一个志得意满高歌奋进的日子里,或许不会这么全身心的去想这个故事里的细节,毕竟这个故事本身就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电视剧从来不是我的最爱,哪怕是那部觉得从来没有被超越过的《大秦帝国1》。有人说琅琊榜是东方的基督山伯爵,从故事梗概上来说确实有相似之处。毕竟一部电视剧如果没有剧情上的跌宕起伏和环环相扣是没有办法吸引观众并且让观众觉得欲罢不能的。但是琅琊榜和美剧的那种刻意的设置悬念不同,在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意境更让我着迷,也让我在这个格外寒冷并且可以说是一无是处的冬天仍保留对冬季的期望。
说到冬天不得不说的就是雪。
雪中可以儿女情长,比如梅长苏和霓凰的重逢;雪中可以让阴谋萌芽,比如谢玉在绵密厚重的除夕雪夜刺杀内监;雪中可以针锋相对,痛心疾首,比如梅长苏在鹅毛大雪中明明知道夏江要用卫峥让靖王入瓮,但是自己却阻止不了靖王的那种无可奈何;雪中可以是其乐融融,比如细细簌簌的雪夜中,谢玉一家在雪中团圆拜年,但谁料得转眼就会大厦将倾,覆巢之下亦无完卵。
琅琊榜中发生的故事大都在下雪天,而剧中与雪同时多次出现的炭火与玉壶,不知不觉让人联想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以及许许多多与雪有关的典故。而梅长苏站在雪里凝望沉思,无疑是让剧情在观众内心发酵的最好的催化剂,正是这许多次故意留白式的沉思,让整部电视剧的意境更加高远,观众们或许会在这纷纷扬扬的雪中想起自己小时候打过的雪仗,想起心情沉重的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时看到玲珑剔透的冰雪世界时候的惊喜,想起放学回家路上咯吱咯吱踩雪时候的欢愉,想起自己期待的那个人就伫立在雪中伸出双手尝试捧起雪花。
或许,望着眼前的大雪,梅长苏的心中最常想起的是那一夜,梅岭的雪......
如果林殊的生命中没有那个雪夜,或许世上就没有梅长苏,但是世上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林殊用梅长苏的身份重新回到本不属于他的那个战场。基督山伯爵里的唐泰斯回到故乡准备复仇的时候,本以为自己轻易的就可以将敌人打入地狱,但是谁知沧海桑田之后,那些卑劣的人却仿佛得到了上天的垂青般飞黄腾达,唐泰斯才醒悟自己的复仇之路远比自己想象中的复杂艰险的多。
梅长苏一开始却是抱定了以恶制恶的决心,因为他知道所有的正义想要得到伸张,不是靠打动那些善良的人,而是靠消灭那些卑劣的人。谢玉本来是罪有应得,但是却靠夏江力保侥幸不死;夏江的罪名其实是子虚乌有,最后的下场却比谢玉凄惨的多。让谢玉本该承担的罪名公布于众之后却没有让他得到应有的惩处,让夏江落入自己的圈套之后有苦不能说,虽然剧中这样的意图并不明显,但是也算是一个值得猜想的剧情吧(明朝那些事儿里关于严世蕃的下场阐述的很好,与此类似)~
其实觉得这部电视剧中真正吸引我的不是所谓的权谋,而是负责人的制作态度吧。在萧景琰获得亲王之位前,整个剧情基本就是暗中打怪升级+渔翁得利的这一个模式,到了靖王和誉王针锋相对的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用一次贪污案就把誉王打趴下了,而作为比较有实力的反派夏江出场的时候,编剧借用了一个老套的段子(如果你看过 楚留香传奇 你就会明白这个段子指什么)。而且林殊的后援团实在过于庞大,搞不定的事情就有江左盟出面就好了,再搞不定就让对面的敌人智商拉低一点也OK,整部剧就没有一个智者(比起最爱的 金光布袋戏 里,墨家就有九算,虽然死了四个,温皇别着急,你后面的戏份似乎很重),看起来有点童话故事的既视感。
不过起码剧里没有出现明显的BUG,比如赤焰军如何被诬陷就讲的比较合理,否则一个低阶武将如何靠一次支援就能屠戮七万帝国最强大的军团?最后的洗冤也算是合情合理,不然在九安山直接让靖王带着皇帝跑路不就行了,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一个手里只有五万不听指挥的军队的没带过兵的亲王根本不可能逆袭(忽略 朱棣)。
最后,个人觉得最大的亮点是整部剧是一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故事,冤屈都会得到昭雪,忠臣良将一定会激浊扬清,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而故事的男主一定也是有勇有谋,感情专一,国士无双。如果最后梅长苏不是选择做回林殊,可能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而已,但是幸好,他还是选择活在属于自己的岁月里。
电视剧从来不是我的最爱,哪怕是那部觉得从来没有被超越过的《大秦帝国1》。有人说琅琊榜是东方的基督山伯爵,从故事梗概上来说确实有相似之处。毕竟一部电视剧如果没有剧情上的跌宕起伏和环环相扣是没有办法吸引观众并且让观众觉得欲罢不能的。但是琅琊榜和美剧的那种刻意的设置悬念不同,在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意境更让我着迷,也让我在这个格外寒冷并且可以说是一无是处的冬天仍保留对冬季的期望。
说到冬天不得不说的就是雪。
雪中可以儿女情长,比如梅长苏和霓凰的重逢;雪中可以让阴谋萌芽,比如谢玉在绵密厚重的除夕雪夜刺杀内监;雪中可以针锋相对,痛心疾首,比如梅长苏在鹅毛大雪中明明知道夏江要用卫峥让靖王入瓮,但是自己却阻止不了靖王的那种无可奈何;雪中可以是其乐融融,比如细细簌簌的雪夜中,谢玉一家在雪中团圆拜年,但谁料得转眼就会大厦将倾,覆巢之下亦无完卵。
琅琊榜中发生的故事大都在下雪天,而剧中与雪同时多次出现的炭火与玉壶,不知不觉让人联想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以及许许多多与雪有关的典故。而梅长苏站在雪里凝望沉思,无疑是让剧情在观众内心发酵的最好的催化剂,正是这许多次故意留白式的沉思,让整部电视剧的意境更加高远,观众们或许会在这纷纷扬扬的雪中想起自己小时候打过的雪仗,想起心情沉重的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时看到玲珑剔透的冰雪世界时候的惊喜,想起放学回家路上咯吱咯吱踩雪时候的欢愉,想起自己期待的那个人就伫立在雪中伸出双手尝试捧起雪花。
或许,望着眼前的大雪,梅长苏的心中最常想起的是那一夜,梅岭的雪......
![]() |
如果林殊的生命中没有那个雪夜,或许世上就没有梅长苏,但是世上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林殊用梅长苏的身份重新回到本不属于他的那个战场。基督山伯爵里的唐泰斯回到故乡准备复仇的时候,本以为自己轻易的就可以将敌人打入地狱,但是谁知沧海桑田之后,那些卑劣的人却仿佛得到了上天的垂青般飞黄腾达,唐泰斯才醒悟自己的复仇之路远比自己想象中的复杂艰险的多。
梅长苏一开始却是抱定了以恶制恶的决心,因为他知道所有的正义想要得到伸张,不是靠打动那些善良的人,而是靠消灭那些卑劣的人。谢玉本来是罪有应得,但是却靠夏江力保侥幸不死;夏江的罪名其实是子虚乌有,最后的下场却比谢玉凄惨的多。让谢玉本该承担的罪名公布于众之后却没有让他得到应有的惩处,让夏江落入自己的圈套之后有苦不能说,虽然剧中这样的意图并不明显,但是也算是一个值得猜想的剧情吧(明朝那些事儿里关于严世蕃的下场阐述的很好,与此类似)~
其实觉得这部电视剧中真正吸引我的不是所谓的权谋,而是负责人的制作态度吧。在萧景琰获得亲王之位前,整个剧情基本就是暗中打怪升级+渔翁得利的这一个模式,到了靖王和誉王针锋相对的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用一次贪污案就把誉王打趴下了,而作为比较有实力的反派夏江出场的时候,编剧借用了一个老套的段子(如果你看过 楚留香传奇 你就会明白这个段子指什么)。而且林殊的后援团实在过于庞大,搞不定的事情就有江左盟出面就好了,再搞不定就让对面的敌人智商拉低一点也OK,整部剧就没有一个智者(比起最爱的 金光布袋戏 里,墨家就有九算,虽然死了四个,温皇别着急,你后面的戏份似乎很重),看起来有点童话故事的既视感。
不过起码剧里没有出现明显的BUG,比如赤焰军如何被诬陷就讲的比较合理,否则一个低阶武将如何靠一次支援就能屠戮七万帝国最强大的军团?最后的洗冤也算是合情合理,不然在九安山直接让靖王带着皇帝跑路不就行了,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一个手里只有五万不听指挥的军队的没带过兵的亲王根本不可能逆袭(忽略 朱棣)。
最后,个人觉得最大的亮点是整部剧是一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故事,冤屈都会得到昭雪,忠臣良将一定会激浊扬清,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而故事的男主一定也是有勇有谋,感情专一,国士无双。如果最后梅长苏不是选择做回林殊,可能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而已,但是幸好,他还是选择活在属于自己的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