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者的生活哲学
今日读到阿兰·德·波顿的演讲文章,读过第一遍,只觉观点犀利独到,和以前在知乎上面看到的一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读过第二遍,觉得自己一直以为相信的悲观的信念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读过第三遍之后,我觉得我应该写下一点什么,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哲学。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的生活哲学,没有优劣对错之分。只要你的生活哲学为你的当下发生的一切提供解释,为你未知的将来建立合理的预测,让你无论经历幸与不幸,都能健康,平和地生活,如此甚好。
阿兰·德·波顿认为, “我们生活在一个袭扰不断的时代,许多人应对袭扰的方式是受伤的自怜心态:一切本应顺利进行,但是实际上却问题频发。我认为这种想法应当逆转过来:本来就没有理应一帆风顺的事情,因此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问题,我们仅仅只是回归到了危机状态当中,其实危机才是人类生活的常态。”
“我们生活在动荡的环境当中,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现实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们决不能以受伤的意外态度来应对不幸,因为不幸原本是生活契约的基本组成部分。”
意外、危机和不幸都是生活中基本组成部分,如果你曾经经历过悲痛的意外,成长的危机,不幸的遭遇,如果将来你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这些事情的发生,也只是生活必然的部分。孤独面对生活的一切忧愁苦闷,痛苦悲伤,或在不幸中崩溃,或在不幸中前进,都是生活的常态,将希望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是必然落空的。
"千百年来,你的真正生活都发生在晚间与周末,你真正的恋爱对象也都是配偶以外的第三者。我的确认识几个婚姻生活特别幸福美满的人,也认识几个特别享受工作的人,但他们都是极少数。据我估计大概只有5%的人才会这么幸运。我们这些剩下的95%则将难以企及的最高理想当成了生活的常态。用如此理所当然的态度来看待如此美好稀缺的事物,这种生活哲学实在是非常吊诡。"所以你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到热爱的工作,无法遇到挚爱的伴侣。
"最后我还希望大家意识到充分体验生活当中最黑暗时刻的意义。不要将悲伤视为反常,而是要将其视为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不应当回避悲伤,而是应当全身心地拥抱悲伤。"尼采相信,在忍受、超越与直面苦难的能力以及干大事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的生活哲学,没有优劣对错之分。只要你的生活哲学为你的当下发生的一切提供解释,为你未知的将来建立合理的预测,让你无论经历幸与不幸,都能健康,平和地生活,如此甚好。
阿兰·德·波顿认为, “我们生活在一个袭扰不断的时代,许多人应对袭扰的方式是受伤的自怜心态:一切本应顺利进行,但是实际上却问题频发。我认为这种想法应当逆转过来:本来就没有理应一帆风顺的事情,因此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问题,我们仅仅只是回归到了危机状态当中,其实危机才是人类生活的常态。”
“我们生活在动荡的环境当中,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现实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们决不能以受伤的意外态度来应对不幸,因为不幸原本是生活契约的基本组成部分。”
意外、危机和不幸都是生活中基本组成部分,如果你曾经经历过悲痛的意外,成长的危机,不幸的遭遇,如果将来你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这些事情的发生,也只是生活必然的部分。孤独面对生活的一切忧愁苦闷,痛苦悲伤,或在不幸中崩溃,或在不幸中前进,都是生活的常态,将希望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是必然落空的。
"千百年来,你的真正生活都发生在晚间与周末,你真正的恋爱对象也都是配偶以外的第三者。我的确认识几个婚姻生活特别幸福美满的人,也认识几个特别享受工作的人,但他们都是极少数。据我估计大概只有5%的人才会这么幸运。我们这些剩下的95%则将难以企及的最高理想当成了生活的常态。用如此理所当然的态度来看待如此美好稀缺的事物,这种生活哲学实在是非常吊诡。"所以你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到热爱的工作,无法遇到挚爱的伴侣。
"最后我还希望大家意识到充分体验生活当中最黑暗时刻的意义。不要将悲伤视为反常,而是要将其视为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不应当回避悲伤,而是应当全身心地拥抱悲伤。"尼采相信,在忍受、超越与直面苦难的能力以及干大事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