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和画画
因为从小喜欢画画,近来又在写小说,发现两者之间有莫大的相似之处。
任何形式的艺术大约都是相通的,如果我会玩音乐或者摄影其他什么的也许也能找到共鸣处。
不久前,也许是很久,不确定了。我才觉得自己该认真了,二十七岁真是一个令人恐慌的年纪,毕竟我手上没有一副好牌,有什么出什么,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写小说这个只能当做兴趣的事来做。
我常常对自己灌鸡汤,说,大文豪苏洵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我还不算晚。
以上都是题外话,说的是我为什么要写小说。
开始写必定要先写大纲,我有同样以此为理想的朋友,她不爱写大纲,是被某个名家给忽悠的,因为那人从不写大纲,有什么写什么,写到哪里是哪里。对于这种瞎话,我是不信的。
或许是因为他是大师,可以直接拿起画笔直接在画布上堆色块,但他必然在腹中打好了草稿,什么东西该堆在哪,这可以有,但是大师也不免会失败,我们是凡人,还是老老实实来的好。
大纲就像是一幅画的线稿,先是模模糊糊的一个影子,再细化,再到精美无比的线稿,一个故事的框架全在这上面。
你的语言词汇就像是为它增色的画笔,上色很关键,是杰作还是毁掉整个完美的线稿完全取决于他。
所以通常我们会很可惜一个本可以令人惊艳的故事被毁的体无完肤,电影也是这样,一个糟糕的导演、创作者会毁了整个电影。与之相反的是,一个拥有十分强大笔力的作家可以把一副惨绝人寰不忍直视的线稿,通过完美的上色,重新包装,一样博取他人眼球,因为那色彩太绚烂,我们早已忽视了它本身的故事真的只是煮了又煮的狗血。
很多电影亦是如此。所以说所有艺术都是可以拿来类比的。
我们所谓节奏就像是色彩之间的过度,人物就像是对色彩的运用,环境的渲染则是明暗关系的烘托……等等不胜枚举。
我想这么多,我想——还是有用的。至少理论是有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切都是看你有没有这个天分,你的钻研未必抵得上人家一瞬间想的,那是刻在人家骨子里的纯天然。这大概就是天分和后天努力的差别,一瞬间的差别而已。
想到这个我会觉得泄气,但我又会对自己灌鸡汤,说,你并没有努力到需要依靠天分的地步。
关键在于你做不做。
任何形式的艺术大约都是相通的,如果我会玩音乐或者摄影其他什么的也许也能找到共鸣处。
不久前,也许是很久,不确定了。我才觉得自己该认真了,二十七岁真是一个令人恐慌的年纪,毕竟我手上没有一副好牌,有什么出什么,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写小说这个只能当做兴趣的事来做。
我常常对自己灌鸡汤,说,大文豪苏洵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我还不算晚。
以上都是题外话,说的是我为什么要写小说。
开始写必定要先写大纲,我有同样以此为理想的朋友,她不爱写大纲,是被某个名家给忽悠的,因为那人从不写大纲,有什么写什么,写到哪里是哪里。对于这种瞎话,我是不信的。
或许是因为他是大师,可以直接拿起画笔直接在画布上堆色块,但他必然在腹中打好了草稿,什么东西该堆在哪,这可以有,但是大师也不免会失败,我们是凡人,还是老老实实来的好。
大纲就像是一幅画的线稿,先是模模糊糊的一个影子,再细化,再到精美无比的线稿,一个故事的框架全在这上面。
你的语言词汇就像是为它增色的画笔,上色很关键,是杰作还是毁掉整个完美的线稿完全取决于他。
所以通常我们会很可惜一个本可以令人惊艳的故事被毁的体无完肤,电影也是这样,一个糟糕的导演、创作者会毁了整个电影。与之相反的是,一个拥有十分强大笔力的作家可以把一副惨绝人寰不忍直视的线稿,通过完美的上色,重新包装,一样博取他人眼球,因为那色彩太绚烂,我们早已忽视了它本身的故事真的只是煮了又煮的狗血。
很多电影亦是如此。所以说所有艺术都是可以拿来类比的。
我们所谓节奏就像是色彩之间的过度,人物就像是对色彩的运用,环境的渲染则是明暗关系的烘托……等等不胜枚举。
我想这么多,我想——还是有用的。至少理论是有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切都是看你有没有这个天分,你的钻研未必抵得上人家一瞬间想的,那是刻在人家骨子里的纯天然。这大概就是天分和后天努力的差别,一瞬间的差别而已。
想到这个我会觉得泄气,但我又会对自己灌鸡汤,说,你并没有努力到需要依靠天分的地步。
关键在于你做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