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凤虚凰时代的真情实意:阿尔琪娜的上海首秀
上海第二届巴洛克音乐节昨晚以亨德尔作于1735年的歌剧阿尔琪娜(Alcina)开幕,相比去年恺撒在埃及的匆匆忙忙。这次阿尔琪娜的完成度尚可,不过还是收获了各种评(tu)论(cao),其中最大最头疼的一条便是:
“剧情看不懂!到底谁是男谁是女!”
好吧,中场休息时我给好多乐友鉴定了各个角色的性别问题,比如:鲁杰罗是男是女;布拉达曼特和里恰多的关系,到底是他or她;奥博托是男是女,甚至两位外貌看起来完全是男性的角色梅利索和奥隆特的性别也判定了一下。
这大约也和巴洛克时期歌剧的特色有关,阉伶在舞台上一般唱男主角,但现今常用女高或次女高来唱,所以两个女人在台上谈情说爱可能再次引起迷惑。这次比恺撒时误认更严重,可能是因为这次一个假声男高都没有,而鲁杰罗和奥博托两个女高次女高的声部选了偏女性气质的歌唱家来扮演。
另外就是布拉达曼特这位男性化的奇女子扮成了她哥哥,这种异装在18世纪歌剧是很常见的。而男性化的她引起了莫甘娜的爱,为观众展现了拉拉之情。其实在17世纪的威尼斯剧中,异装(男变女的有卡瓦利的《赛尔斯》)、拉拉(卡瓦利的《卡里斯托》)、恋尸、服毒,甚至舞台上直接降大神(卡瓦利的《奥尔明多》)都是很稀松平常的桥段。当时的道德观念比19世纪更开放。其实这次制作已经给出了暗示,男性角色一律黑白素色,而女性的阿尔琪娜暗红配黑,莫甘娜白色蓝色晚装,布拉达曼特一身暗红。但这样做收效可能不大,也许像日本人那样爱做的,在节目册中画个人物关系图会更好。
说完剧情,来说音乐,假凤虚凰剧中自然有许多轻易的爱情,在阿尔琪娜爱的魔岛上人人都无法例外,莫甘娜只要一眼就能抛弃旧爱;只要奥隆特一句谗言,鲁杰罗就能大发醋意。只有岛外来客的布拉达曼特和梅利索是例外,理性驱使的他们才能免疫。作为刻画人物心理的大师,亨德尔在第一幕写了很多轻盈、炫技甚至花痴的段落,然而第二幕梅利索驱除鲁杰罗身上的魔法开始,他擅长的阴郁讽刺便开始占了上风。
亨德尔笔下整个第二幕的混沌与阴暗可谓杰作,人物关系的紧张与转变之精彩,可能是18世纪音乐戏剧最高成就之一:首先是鲁杰罗态度的转换,以鲁杰罗的迷茫伴奏宣叙调开始,接着梅利索关于一番责任与爱情的冷酷至极的劝告(写的非常精彩!),导致鲁杰罗开始树立出逃信心,然而布拉达曼特的到来让他再次陷入困惑难以抉择,最后以凄美的“Mi lusinga”宣告他以迷惘继续前行,亨德尔用了大量戏剧的手法。
之后便是一系列的虚情假意,树立出逃信心的鲁杰罗还要假装爱阿尔琪娜以迷惑她,从而得以获得出逃机会。这首鲁杰罗的敷衍表白段Mio bel tesoro是极为诡异而阴戾的,唱着“我心爱的珍宝”,但听到的全是惧怕、怀疑、甚至有一些愤怒,却没有一丝爱情。听后简直让人怀疑人生。鲁杰罗这个角色一直是迷惘与冲动交织,他对布拉达曼特也未必是真情,而更多是责任与荣耀在召唤他,阿尔琪娜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过往的迷梦而已,现在梦醒了该启程了。
如果是鲁杰罗的转变是从狂热的爱情至上者变为理性的虚情假意者,阿尔琪娜则是从杀人无数的冷酷魔女转变为爱情的软弱无力的俘虏。从得知被背叛后的Ah mio cor,长达十分钟的咏叹调尽显震惊悲伤再到中段的愤怒,再到结尾处伴奏宣叙调+咏叹调“残酷的鲁杰罗-苍白的阴影”,魔法失效后她只能哀叹真爱伤人。这个转变也注定了她即便再有强大的力量,在最后也终将一败涂地。
当然最终是正义战胜邪恶从而达到大团圆,理性与责任战胜了爱情。也许有人会怀疑阿尔琪娜对于鲁杰罗的感情是否真情实意,但我从第二幕和第三幕这些伟大场景中听出的确实是真情实意,纵然亨德尔是个写虚情假意的高手,这音乐也不会这样蒙蔽我们。
最后写些演出感想,这次阿尔琪娜完成度尚可,虽然还是删了不少段落(尤其第三幕),但最重要的部分基本完整,所以对于大卫斯特恩我不持什么看法,一些处理很有意思,一些又完全没出感觉(鲁杰罗的几个迷惘段没有感觉,但虚情假意段则非常好),而圆号在第三幕的那首选几段的大车祸撞得漫天泡实在是让人无语,连boo都懒得喊。
角色方面Milanesi唱的女主开场稍虚,后来状态越来越好,演技相当可以,第二幕的两段爆发摄人心魄,还出现了Ah mio cor返始段还没唱就全场掌声雷动的奇观(不过也无所谓,18世纪也是随便鼓掌的,唱得好就鼓掌便是)。可以说是整场的亮点。
鲁杰罗不适合Desandre唱,声乐技巧上这个由传奇阉伶Carestini首演的角色就非常难,Desandre基本没有低音和气息,嘲讽段无力,迷惘段梦游,炫技段糊弄过去,只有虚情假意段还不错。她去唱人畜无害的小孩奥博托应该不错。
剩下唱莫甘娜的Touchais破绽百出还乱炫什么的就按下不表了。。
另外字幕是比较有问题的,因为返始咏叹调的形式,经常把A段再唱一遍,此时字幕就不知道翻到哪里去了,第二幕ombre pallide前面宣叙调字幕出了大问题,最后还是看剧本听的,这段极为精彩,必须逐字逐句,因为字幕失误而错失Milanesi的精彩表演也是憾事。另外节目册翻译经常出现的“保持喜乐”字样让我恍然以为是在听宗教Oratorio,事先得知是某古墓高人翻译的也只好会心一笑:)
“剧情看不懂!到底谁是男谁是女!”
好吧,中场休息时我给好多乐友鉴定了各个角色的性别问题,比如:鲁杰罗是男是女;布拉达曼特和里恰多的关系,到底是他or她;奥博托是男是女,甚至两位外貌看起来完全是男性的角色梅利索和奥隆特的性别也判定了一下。
这大约也和巴洛克时期歌剧的特色有关,阉伶在舞台上一般唱男主角,但现今常用女高或次女高来唱,所以两个女人在台上谈情说爱可能再次引起迷惑。这次比恺撒时误认更严重,可能是因为这次一个假声男高都没有,而鲁杰罗和奥博托两个女高次女高的声部选了偏女性气质的歌唱家来扮演。
另外就是布拉达曼特这位男性化的奇女子扮成了她哥哥,这种异装在18世纪歌剧是很常见的。而男性化的她引起了莫甘娜的爱,为观众展现了拉拉之情。其实在17世纪的威尼斯剧中,异装(男变女的有卡瓦利的《赛尔斯》)、拉拉(卡瓦利的《卡里斯托》)、恋尸、服毒,甚至舞台上直接降大神(卡瓦利的《奥尔明多》)都是很稀松平常的桥段。当时的道德观念比19世纪更开放。其实这次制作已经给出了暗示,男性角色一律黑白素色,而女性的阿尔琪娜暗红配黑,莫甘娜白色蓝色晚装,布拉达曼特一身暗红。但这样做收效可能不大,也许像日本人那样爱做的,在节目册中画个人物关系图会更好。
说完剧情,来说音乐,假凤虚凰剧中自然有许多轻易的爱情,在阿尔琪娜爱的魔岛上人人都无法例外,莫甘娜只要一眼就能抛弃旧爱;只要奥隆特一句谗言,鲁杰罗就能大发醋意。只有岛外来客的布拉达曼特和梅利索是例外,理性驱使的他们才能免疫。作为刻画人物心理的大师,亨德尔在第一幕写了很多轻盈、炫技甚至花痴的段落,然而第二幕梅利索驱除鲁杰罗身上的魔法开始,他擅长的阴郁讽刺便开始占了上风。
亨德尔笔下整个第二幕的混沌与阴暗可谓杰作,人物关系的紧张与转变之精彩,可能是18世纪音乐戏剧最高成就之一:首先是鲁杰罗态度的转换,以鲁杰罗的迷茫伴奏宣叙调开始,接着梅利索关于一番责任与爱情的冷酷至极的劝告(写的非常精彩!),导致鲁杰罗开始树立出逃信心,然而布拉达曼特的到来让他再次陷入困惑难以抉择,最后以凄美的“Mi lusinga”宣告他以迷惘继续前行,亨德尔用了大量戏剧的手法。
之后便是一系列的虚情假意,树立出逃信心的鲁杰罗还要假装爱阿尔琪娜以迷惑她,从而得以获得出逃机会。这首鲁杰罗的敷衍表白段Mio bel tesoro是极为诡异而阴戾的,唱着“我心爱的珍宝”,但听到的全是惧怕、怀疑、甚至有一些愤怒,却没有一丝爱情。听后简直让人怀疑人生。鲁杰罗这个角色一直是迷惘与冲动交织,他对布拉达曼特也未必是真情,而更多是责任与荣耀在召唤他,阿尔琪娜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过往的迷梦而已,现在梦醒了该启程了。
如果是鲁杰罗的转变是从狂热的爱情至上者变为理性的虚情假意者,阿尔琪娜则是从杀人无数的冷酷魔女转变为爱情的软弱无力的俘虏。从得知被背叛后的Ah mio cor,长达十分钟的咏叹调尽显震惊悲伤再到中段的愤怒,再到结尾处伴奏宣叙调+咏叹调“残酷的鲁杰罗-苍白的阴影”,魔法失效后她只能哀叹真爱伤人。这个转变也注定了她即便再有强大的力量,在最后也终将一败涂地。
当然最终是正义战胜邪恶从而达到大团圆,理性与责任战胜了爱情。也许有人会怀疑阿尔琪娜对于鲁杰罗的感情是否真情实意,但我从第二幕和第三幕这些伟大场景中听出的确实是真情实意,纵然亨德尔是个写虚情假意的高手,这音乐也不会这样蒙蔽我们。
最后写些演出感想,这次阿尔琪娜完成度尚可,虽然还是删了不少段落(尤其第三幕),但最重要的部分基本完整,所以对于大卫斯特恩我不持什么看法,一些处理很有意思,一些又完全没出感觉(鲁杰罗的几个迷惘段没有感觉,但虚情假意段则非常好),而圆号在第三幕的那首选几段的大车祸撞得漫天泡实在是让人无语,连boo都懒得喊。
角色方面Milanesi唱的女主开场稍虚,后来状态越来越好,演技相当可以,第二幕的两段爆发摄人心魄,还出现了Ah mio cor返始段还没唱就全场掌声雷动的奇观(不过也无所谓,18世纪也是随便鼓掌的,唱得好就鼓掌便是)。可以说是整场的亮点。
鲁杰罗不适合Desandre唱,声乐技巧上这个由传奇阉伶Carestini首演的角色就非常难,Desandre基本没有低音和气息,嘲讽段无力,迷惘段梦游,炫技段糊弄过去,只有虚情假意段还不错。她去唱人畜无害的小孩奥博托应该不错。
剩下唱莫甘娜的Touchais破绽百出还乱炫什么的就按下不表了。。
另外字幕是比较有问题的,因为返始咏叹调的形式,经常把A段再唱一遍,此时字幕就不知道翻到哪里去了,第二幕ombre pallide前面宣叙调字幕出了大问题,最后还是看剧本听的,这段极为精彩,必须逐字逐句,因为字幕失误而错失Milanesi的精彩表演也是憾事。另外节目册翻译经常出现的“保持喜乐”字样让我恍然以为是在听宗教Oratorio,事先得知是某古墓高人翻译的也只好会心一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