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俗不可耐的阅读偏好
![]() |
因为最近要把家里小屋中我以前睡的单人床加宽成可以两个人睡的单人床,我爸让我从以前的书中挑一些不再看了的,于是我挑挑拣拣找出三摞,但还是不够。
前段时间京东满200减100,我买了两本村上春树的书。这些年来,村上春树的书我完整读了的只有《挪威的森林》,还是上高中时读的,确实经典,算是奠定了日本文学在我心中的基调。这部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大概和同一时间读的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个级别的。可惜的是,后来昆德拉的书我又看了几本,比如《生活在别处》、《笑忘书》、《可笑的爱》等,虽再没有最初的惊艳之感,但至少都看完了。但村上春树的书,自《挪威的森林》后我又陆续接触了很多部,包括最近出的《1Q84》,还有以前被奉为经典的《且听风吟》、《海边的卡夫卡》、《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等等等等,但没有一部是让我能够读完的。都是看到睡着,次数多了,就放下了。几次拿起重读,但都是无望的重复。但是村上春树太有名了,他每陪跑一次诺贝尔,就每勾起一次我的阅读欲望。这次买的两本书里,《无比芜杂的心绪》就比较垃圾,《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还可以,不算经典,但有不少经典的句子,等读完之后我想专门发一篇摘录。
我一直觉得自己读的书都是比较俗的,洪就和我很不一样,他读的都是高大上的《艺术的故事》、《国史大纲》和《第三帝国的兴亡》之类的,他的书架上,博物学和天文学的书都很多,但实际上这些大部头我看他读得也很慢,读到眉头紧锁。他的这些大部头,我就对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非常有兴趣,其他的还得鼓足勇气之后再接触吧,而每逢遇到能读尼采的,能读博尔赫斯的等等之类的人,或者爱啃500页以上大部头的,都被我奉为大神。
我读书基本都抱着享受的心态而非学习的心态,完全是没有目的的读书,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个放松、休息的过程。我读的书中,中国和日本的比较多,其他国家的比较少,连世界名著都看得没那么多。中国的,我就比较喜欢看古诗词、武侠(金古温和黄易的)、推理、游记这类的,还有中华书局、三联、上海古籍、上海书店出的几个系列,题材类似,都是一些名人的藏书、读书轶事,类似陆灏的《看图识字》,还有《近世古琴逸话》这类非常小众的。另外还有一些固定作者出的书,别人让我推荐点最近喜欢的书,我推荐的都是那多、周浩晖、紫金陈、鬼马星这类特俗的,高大上的还真是少之又少,连三毛、张爱玲这样的我都是敬而远之。日本文学,像是《源氏物语》、俳句、川端康成、夏目漱石、太宰治之类的,我也是不太感冒,倒是东野圭吾、渡边淳一、角田光代、高木直子之类的比较对我胃口。渡边淳一以写婚外恋见长,但他的书我最喜欢的偏是一部写纯爱的《流冰之旅》。
除了日本文学,其他的外国文学作品我都不太爱看,名著也一样。看翻译的那个调调我就读不下去了。杨绛译的《堂吉诃德》我看一半就弃了,获得诺贝尔的《日瓦戈医生》我也是一半弃了,还有《双城记》、《悲惨世界》之类妇孺皆知的,我也大多没有全本读完。名著里,我比较爱的就只有《简爱》、《傲慢与偏见》、《牛虻》和《飘》,居然全部是女作家的作品,不过从大处着眼,我觉得还是男人写的书更好看。 一些通俗的作品,比如《福尔摩斯》、《小王子》、《基督山伯爵》、《哈利波特》、丹布朗一系列等等,就比较对我胃口,但是像《追风筝的人》、《岛上书店》、《查令十字街84号》就又完全不行。这半年里我总提《瓦尔登湖》,因为李继宏的翻译实在太好了,徐迟的译本我就完全无感,所以这次我又买了李继宏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家里以前有巫宁坤的译本,也很好。另外就是柯南道尔,真心崇拜,惊为天人,他的意识流小说《约翰史密斯的告白》,都是难得的杰作。
其实很多书的情节,多年后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在阅读时它给你带来的快感,你与作者有过的共鸣,时常激荡于心。当你再次从书架中抽出这本书,脑海中浮现的,是当年的自己读这部书时所经历的时光、那段成长的岁月,往事历历可数,一一在目。而当你历经了生活的艰辛,再次回望当时的那本书,那份心境,就又有了新的感悟,现在你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却道天凉好个秋”,明白了什么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明白了书中的人物为何一一走向覆灭,连作者也无法改写结局。因为那些,都是真实生活的呈现,不是作家创作的,而是书中的角色变得鲜活,自己走完的人生轨迹。说到近处,我最喜欢的金庸小说男主角,也从中学时的乔峰,变成大学时的杨过,再到现在的令狐冲,但我从没有喜欢过张无忌、韦小宝和郭靖。
读书至今日,我想起杨绛的一段话: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Ps1:我最最最讨厌的书,有成功学、鸡汤文、摄影文集(伪文艺青年类型的)、还有书名里带“世界”两个字的,比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这类的……世界怎么招你了,自己的一点小破事还非得惹上这个“世界”。人家刘慈欣的《三体》讲的还是全宇宙呢,就只低调的称为:地球往事。
Ps2:几天前在豆瓣阅读上付费下载了王路的新书《唧唧复唧唧》,我最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者。他文学上的积累我望尘莫及,但是他写文章的毛病我发现我也有,就是:磨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