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不堪的阅读纪录
上周六,藏书阁的小伙伴们又聚在了一起,进行每年年底都会进行的严肃的年终总结大会,大家都如圣徒般虔诚,数量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把这视为一种仪式,回望已经过去的这一年,得失都是自知。
每一年的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好几年,无非是一年一度对自己阅读的一次回顾:有读书依然保质保量的高效小伙伴,有已经忙到没有时间看书的小伙伴,也有我这种浑水摸鱼看的都不知道是啥的“伪读书人”,无他,可能还是自己方法不对,目标也更加盲目。
根据豆列记录(http://www.douban.com/doulist/36748473/)显示,截至目前,已读图书55本(从载体来看,包括4本簪中录只有11本是实体书,占比20%而已;从内容来看,推理类主要以国内原创推理犯罪为主,11本,还有一本阿婆,言情类,有12本,包括琅琊榜,茅山后裔5本,簪中录4本,有60%以上为网络类的不正经阅读。)从自己整理的书目来看,我那天非常自觉地表示,今年没好好看书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当然,就算读得这么少,也是有一些经验和教训要总结的,待我一一道来。
年度最遗憾之事:没有读完《红楼梦》。
我上一次读红楼,还是在1997年左右,那时候青春年少,读红楼纯粹就是为了混个书名,再加上电视剧的先入为主,几乎读完就是再走了一遍电视剧,根本不会深思。而今年,人到中年,已经有所经历,对感情对人生都不同当日,何况在最初的十来次小伙伴共读,才知道,不仅仅是故事,就算是人名、乃至某处不经意的小细节,都有可能有不同的深意。那日在地铁上跟同事说起,今年红楼未读完,她已是半百老人,颇有意味地问我,是不是感觉与当年完全不同?自然是这样,只是读了四十回后就搁下不再继续,甚为遗憾。
年度最回忆之书:《琅琊榜》
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带起了阅读原著小说的再一次热潮,如果有人没看,有时甚至都不能跟人闲时八卦了。早在年初得知电视剧要上映之时,我就已经再一次阅读了小说,时隔8年,还是一样津津有味。怎么说,在迈出学校大门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以正统文学为阅读对象(基本延续专业的阅读范畴,以现当代小说为主),直到2007年在当时同事的引导下,我登上了晋江,《琅琊榜》也是得她推荐,我阅读的第一篇像样的网络小说。可以说,从此打开了另一扇门。(不然哪有后来那些穿越、宫斗、小言,当然还有更男性化的修真、铁血、推理、盗墓等,我才看完200万的末日僵尸小说我会说吗……)
年度最佳推荐(3本)
奇石(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833450/)
可以说,何伟的书,多看几本,就会觉得他的文字水平有下降的感觉,从《江城》一以贯之的主题,到《奇石》五花八门的话题,也许是这种注重细节性描述的方式,看多了就会觉得套路化,所谓的疲劳吧。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书会让人反思。推荐看图书页面里有人贴出的与何伟的10个问题。
无声告白(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382433/)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是印在书腰封上的书,可以说,这就是这本书的主旨。其实书的内容倒也不出那些常规的小说情节:种族歧视,婚姻伦理,性别取向等,可是,就这些,谁都假装不存在,谁都假装没发生,直到一个看起来完美到极点的高中华裔“学霸”女生的死亡事件发生。
于内容之外,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谁可以做到,完全无视他人的期待,很纯粹很自我地活着?
天空的另一半(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708191/)
我说这本书,是困难地区女性生存状况调查,真的不是胡说八道,在书里,我们看到性别歧视、重男轻女、贫穷饥饿、种族屠杀、处女情节等现象,简直无法想象,这一切依然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不断发生,当然,自己的一些经历让我几乎感同身受。时代进步又如何,一切都因为性别而有所区别。
读了这书,唯一庆幸的是,至少我们面临的状况,比起她们,真是好太多。
再回到一年一次的年总读书大会,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每一年的年度推荐,下一年度都会出现在另一个人的书单里面,比如我今年读的百变小红帽,就是去年失忆推荐的;而东风推荐的万万没想到,也进了大象的书单。我想,这也是我们藏书阁从最初借书换书交流看书心得的传统延续吧,一个人的时间视野都有限,这种互相借鉴的阅读体验,自然更省时省力吧。
那天跟同事交流,作为天天面对书稿的苦逼编辑,我确实很难回应她的抱怨,看了一天的稿子,都不想再看书了。我们这行一直都不被看好,夕阳产业了好几年,现在貌似只是在苟延残喘,我们做出来的书,有人看吗,有人买吗?有时候我会自嘲,还坚持买书的大部分就是我们这些苦逼的行业从业人员了。像我们这种拖家带口之流,上班工作,下班看娃,有时确实只想不动脑子呆呆坐着,为什么我们还要看书呢?
每一年的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好几年,无非是一年一度对自己阅读的一次回顾:有读书依然保质保量的高效小伙伴,有已经忙到没有时间看书的小伙伴,也有我这种浑水摸鱼看的都不知道是啥的“伪读书人”,无他,可能还是自己方法不对,目标也更加盲目。
根据豆列记录(http://www.douban.com/doulist/36748473/)显示,截至目前,已读图书55本(从载体来看,包括4本簪中录只有11本是实体书,占比20%而已;从内容来看,推理类主要以国内原创推理犯罪为主,11本,还有一本阿婆,言情类,有12本,包括琅琊榜,茅山后裔5本,簪中录4本,有60%以上为网络类的不正经阅读。)从自己整理的书目来看,我那天非常自觉地表示,今年没好好看书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当然,就算读得这么少,也是有一些经验和教训要总结的,待我一一道来。
年度最遗憾之事:没有读完《红楼梦》。
我上一次读红楼,还是在1997年左右,那时候青春年少,读红楼纯粹就是为了混个书名,再加上电视剧的先入为主,几乎读完就是再走了一遍电视剧,根本不会深思。而今年,人到中年,已经有所经历,对感情对人生都不同当日,何况在最初的十来次小伙伴共读,才知道,不仅仅是故事,就算是人名、乃至某处不经意的小细节,都有可能有不同的深意。那日在地铁上跟同事说起,今年红楼未读完,她已是半百老人,颇有意味地问我,是不是感觉与当年完全不同?自然是这样,只是读了四十回后就搁下不再继续,甚为遗憾。
年度最回忆之书:《琅琊榜》
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带起了阅读原著小说的再一次热潮,如果有人没看,有时甚至都不能跟人闲时八卦了。早在年初得知电视剧要上映之时,我就已经再一次阅读了小说,时隔8年,还是一样津津有味。怎么说,在迈出学校大门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以正统文学为阅读对象(基本延续专业的阅读范畴,以现当代小说为主),直到2007年在当时同事的引导下,我登上了晋江,《琅琊榜》也是得她推荐,我阅读的第一篇像样的网络小说。可以说,从此打开了另一扇门。(不然哪有后来那些穿越、宫斗、小言,当然还有更男性化的修真、铁血、推理、盗墓等,我才看完200万的末日僵尸小说我会说吗……)
年度最佳推荐(3本)
奇石(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833450/)
可以说,何伟的书,多看几本,就会觉得他的文字水平有下降的感觉,从《江城》一以贯之的主题,到《奇石》五花八门的话题,也许是这种注重细节性描述的方式,看多了就会觉得套路化,所谓的疲劳吧。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书会让人反思。推荐看图书页面里有人贴出的与何伟的10个问题。
无声告白(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382433/)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是印在书腰封上的书,可以说,这就是这本书的主旨。其实书的内容倒也不出那些常规的小说情节:种族歧视,婚姻伦理,性别取向等,可是,就这些,谁都假装不存在,谁都假装没发生,直到一个看起来完美到极点的高中华裔“学霸”女生的死亡事件发生。
于内容之外,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谁可以做到,完全无视他人的期待,很纯粹很自我地活着?
天空的另一半(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708191/)
我说这本书,是困难地区女性生存状况调查,真的不是胡说八道,在书里,我们看到性别歧视、重男轻女、贫穷饥饿、种族屠杀、处女情节等现象,简直无法想象,这一切依然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不断发生,当然,自己的一些经历让我几乎感同身受。时代进步又如何,一切都因为性别而有所区别。
读了这书,唯一庆幸的是,至少我们面临的状况,比起她们,真是好太多。
再回到一年一次的年总读书大会,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每一年的年度推荐,下一年度都会出现在另一个人的书单里面,比如我今年读的百变小红帽,就是去年失忆推荐的;而东风推荐的万万没想到,也进了大象的书单。我想,这也是我们藏书阁从最初借书换书交流看书心得的传统延续吧,一个人的时间视野都有限,这种互相借鉴的阅读体验,自然更省时省力吧。
那天跟同事交流,作为天天面对书稿的苦逼编辑,我确实很难回应她的抱怨,看了一天的稿子,都不想再看书了。我们这行一直都不被看好,夕阳产业了好几年,现在貌似只是在苟延残喘,我们做出来的书,有人看吗,有人买吗?有时候我会自嘲,还坚持买书的大部分就是我们这些苦逼的行业从业人员了。像我们这种拖家带口之流,上班工作,下班看娃,有时确实只想不动脑子呆呆坐着,为什么我们还要看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