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电影节观影小记
原文载自:http://news.sweden.cn/2015/12/stockholm-film-festival/
作者: Figure 8
赶着落幕之前和伙伴们去了觊觎已久的斯德哥尔摩电影节。因为只有周末两天而且票比想象中的紧张很多,所以只看了期待已久的两场:约阿希姆•提尔导演的挪法丹美合拍片《猛于炮火》(Louder than Bombs)和匈牙利导演拉斯洛•杰莱斯的处女作《索尔之子》(Son of Saul)。巧合的是这两部影片在竞赛单元最终都有所斩获,我也算是不虚此行。促使我去凑这个热闹的功劳全要归于著名的瑞典学生福利网Mecenat的定期推送。欧盟以外国家的学生由于需要缴纳学费,入学即可免费注册学生卡(获得学费减免的奖学金的学生也可以),除了表明学生身份以外,这还意味着能享受海量的学生折扣,而观影年卡7折左右的优惠实在让我觉得心动不如行动。
言归正传,斯德哥尔摩电影节虽然影响力不如欧洲三大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历史(创办于1990年)也不如这些老牌盛会悠久,但若说能代表北欧地区的电影文化绝对是名副其实,大概和俄罗斯莫斯科电影节、捷克卡罗维法利电影节、英国伦敦电影节、意大利都灵电影节、荷兰鹿特丹电影节等类似,它们分处于欧洲大陆的各个角落,各能代表一方水土,其知名度与权威性也不相上下。而最特别的是,角逐代表着斯德哥尔摩电影节最高荣誉“铜马奖”的影片,要求其导演最多只能执导过3部电影,这意味着斯德哥尔摩电影节更加关注电影界的新兴力量。
与其它电影节类似,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的构成包括主竞赛单元、一个名叫1km的特别单元以及一些由赞助商设立的奖项(如瑞典通讯公司Telia设置的Telia电影奖)。主竞赛单元每年约20部影片入围,其奖项设置与大多数电影节相似。除了鼓励本国电影发展的特殊奖项(如Stockholm Rising Star新星奖)外,比较特别的一个奖项是“远见奖”,也有译为“梦想家奖”,表彰风格独特且具有卓越才能、有可能引领风尚的导演。7年前,王家卫曾在此获得过这个奖项。斯德哥尔摩电影节因有一个全世界最重而且最蠢萌的电影奖奖杯(7.4kg重的铜马奖)而闻名,但正如之前提到的,更因其对新生力量的关注而备受赞誉,典例就是昆汀女郎乌玛•瑟曼1992年在这里获得了她人生中第一个最佳女演员奖。
研究一下今年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的获奖名单,其参展影片的质量即可见一斑。上文提到的《猛于炮火》获得最高荣誉最佳影片奖,《索尔之子》获最佳导演奖。这两部影片均入围了今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其中《索尔之子》还摘得了代表最佳处女作的“金摄影机奖”。此外,意大利导演Jonas Carpignano凭借难民题材的《地中海》(Mediterranea),继提名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单元、获得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处女作奖项后,赢得了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的最佳处女作奖;土耳其/法国导演蒂尼斯•艾葛温则凭借处女作《野马》(Mustang)获得最佳编剧奖。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可以说是一个接触高质量新片的绝佳机会,因此有人将其戏称为“戛纳后花园”。有幸观看了两部获奖影片的我也着实感受到了它的感召力。两场影院都座无虚席,专程赶来的影迷不在少数,因为人们可以在瑞典观赏到在戛纳并不对公众售票的主竞赛单元影片。当时刚下火车,我们就感受到了盛会近在眼前,同性爱情片《卡罗尔》的北欧首映广告铺天盖地。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全年好评最丰的电影之一,在戛纳主竞赛单元获得了最高的场刊评分(与侯孝贤导演的《聂隐娘传奇》并列)和最佳女演员的奖项。而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的国际化程度也不言而喻,比如今年就有三部中国展映影片:贾樟柯的《山河故人》、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奖的赵亮的新纪录片《悲兮魔兽》和毕赣的长片处女作《路边野餐》。可以想象在异国他乡观看一部母语电影是多么奇妙的体验。
虽然只观看了两场电影,我却已经对明年的这个时候充满了期待(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我错过了今年的开幕红毯TAT)。来瑞典至今,一直在收货意外的惊喜,相信还有更多有待探索。
第26届斯德哥尔摩电影节获奖名单
Bästa film(最佳影片):Louder Than Bombs《猛于炮火》导演:Joachim Trier
Bästa regidebut(最佳处女作):Mediterranea《地中海》导演:Jonas Carpignano
Bästa regi(最佳导演):Son of Saul 《索尔之子》导演:László Nemes拉斯洛•杰莱斯
Bästa manus(最佳编剧):Mustang《野马》导演:Deniz Gamze Ergüven和Alice Winocour
Bästa foto(最佳摄影):Evolution《进化岛》导演:Manuel Dacosse
Bästa kvinnliga huvudroll(最佳女主角):The Summer of Sangaile《桑格莉之夏》导演:Julija Steponaityte
Bästa manliga huvudroll(最佳男主角):Mediterranea《地中海》导演:Koudous Seihon
Bästa dokumentär(最佳纪录片):Behemoth《悲兮魔兽》导演:赵亮
Stockholm Impact Award(斯德哥尔摩影响力奖):Parched《炙热》导演:Leena Yadav
Bästa kortfilm(最佳短片):A Few Seconds《几秒钟》导演:Nora El Hourch
Stockholm Rising Star(斯德哥尔摩新星奖):Aliette Opheim
Telia Film Award(Telia电影奖):Mediterranea《地中海》导演:Jonas Carpignano
FIPRESCI-priset(国际影评人联盟费比西奖):Macadam Stories(又名Asphalte)《沥青》导演:Samuel Benchetrit
Stockholm Achievement Award(斯德哥尔摩成就奖):Ellen Burstyn艾伦•伯斯汀
Stockholm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斯德哥尔摩终身成就奖):Stephen Frears史蒂芬•弗莱尔斯
Stockholm Visionary Award(斯德哥尔摩远见奖):The Lobster《龙虾》导演:Yorgos Lanthimos欧格斯•兰斯莫斯
1 km film – Stipendiat(1公里特别单元-学院奖):Jag vill nå dig《我求助于你》导演:Victor Lindgren
1 km film – Special Mention(1公里特别单元-特别奖):Audition《试镜》导演:Lovisa Sirén
iFestival Award:Tisure导演:Adrian Geyer
作者: Figure 8
赶着落幕之前和伙伴们去了觊觎已久的斯德哥尔摩电影节。因为只有周末两天而且票比想象中的紧张很多,所以只看了期待已久的两场:约阿希姆•提尔导演的挪法丹美合拍片《猛于炮火》(Louder than Bombs)和匈牙利导演拉斯洛•杰莱斯的处女作《索尔之子》(Son of Saul)。巧合的是这两部影片在竞赛单元最终都有所斩获,我也算是不虚此行。促使我去凑这个热闹的功劳全要归于著名的瑞典学生福利网Mecenat的定期推送。欧盟以外国家的学生由于需要缴纳学费,入学即可免费注册学生卡(获得学费减免的奖学金的学生也可以),除了表明学生身份以外,这还意味着能享受海量的学生折扣,而观影年卡7折左右的优惠实在让我觉得心动不如行动。
![]() |
言归正传,斯德哥尔摩电影节虽然影响力不如欧洲三大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历史(创办于1990年)也不如这些老牌盛会悠久,但若说能代表北欧地区的电影文化绝对是名副其实,大概和俄罗斯莫斯科电影节、捷克卡罗维法利电影节、英国伦敦电影节、意大利都灵电影节、荷兰鹿特丹电影节等类似,它们分处于欧洲大陆的各个角落,各能代表一方水土,其知名度与权威性也不相上下。而最特别的是,角逐代表着斯德哥尔摩电影节最高荣誉“铜马奖”的影片,要求其导演最多只能执导过3部电影,这意味着斯德哥尔摩电影节更加关注电影界的新兴力量。
与其它电影节类似,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的构成包括主竞赛单元、一个名叫1km的特别单元以及一些由赞助商设立的奖项(如瑞典通讯公司Telia设置的Telia电影奖)。主竞赛单元每年约20部影片入围,其奖项设置与大多数电影节相似。除了鼓励本国电影发展的特殊奖项(如Stockholm Rising Star新星奖)外,比较特别的一个奖项是“远见奖”,也有译为“梦想家奖”,表彰风格独特且具有卓越才能、有可能引领风尚的导演。7年前,王家卫曾在此获得过这个奖项。斯德哥尔摩电影节因有一个全世界最重而且最蠢萌的电影奖奖杯(7.4kg重的铜马奖)而闻名,但正如之前提到的,更因其对新生力量的关注而备受赞誉,典例就是昆汀女郎乌玛•瑟曼1992年在这里获得了她人生中第一个最佳女演员奖。
研究一下今年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的获奖名单,其参展影片的质量即可见一斑。上文提到的《猛于炮火》获得最高荣誉最佳影片奖,《索尔之子》获最佳导演奖。这两部影片均入围了今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其中《索尔之子》还摘得了代表最佳处女作的“金摄影机奖”。此外,意大利导演Jonas Carpignano凭借难民题材的《地中海》(Mediterranea),继提名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单元、获得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处女作奖项后,赢得了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的最佳处女作奖;土耳其/法国导演蒂尼斯•艾葛温则凭借处女作《野马》(Mustang)获得最佳编剧奖。
![]() |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可以说是一个接触高质量新片的绝佳机会,因此有人将其戏称为“戛纳后花园”。有幸观看了两部获奖影片的我也着实感受到了它的感召力。两场影院都座无虚席,专程赶来的影迷不在少数,因为人们可以在瑞典观赏到在戛纳并不对公众售票的主竞赛单元影片。当时刚下火车,我们就感受到了盛会近在眼前,同性爱情片《卡罗尔》的北欧首映广告铺天盖地。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全年好评最丰的电影之一,在戛纳主竞赛单元获得了最高的场刊评分(与侯孝贤导演的《聂隐娘传奇》并列)和最佳女演员的奖项。而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的国际化程度也不言而喻,比如今年就有三部中国展映影片:贾樟柯的《山河故人》、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奖的赵亮的新纪录片《悲兮魔兽》和毕赣的长片处女作《路边野餐》。可以想象在异国他乡观看一部母语电影是多么奇妙的体验。
虽然只观看了两场电影,我却已经对明年的这个时候充满了期待(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我错过了今年的开幕红毯TAT)。来瑞典至今,一直在收货意外的惊喜,相信还有更多有待探索。
第26届斯德哥尔摩电影节获奖名单
Bästa film(最佳影片):Louder Than Bombs《猛于炮火》导演:Joachim Trier
Bästa regidebut(最佳处女作):Mediterranea《地中海》导演:Jonas Carpignano
Bästa regi(最佳导演):Son of Saul 《索尔之子》导演:László Nemes拉斯洛•杰莱斯
Bästa manus(最佳编剧):Mustang《野马》导演:Deniz Gamze Ergüven和Alice Winocour
Bästa foto(最佳摄影):Evolution《进化岛》导演:Manuel Dacosse
Bästa kvinnliga huvudroll(最佳女主角):The Summer of Sangaile《桑格莉之夏》导演:Julija Steponaityte
Bästa manliga huvudroll(最佳男主角):Mediterranea《地中海》导演:Koudous Seihon
Bästa dokumentär(最佳纪录片):Behemoth《悲兮魔兽》导演:赵亮
Stockholm Impact Award(斯德哥尔摩影响力奖):Parched《炙热》导演:Leena Yadav
Bästa kortfilm(最佳短片):A Few Seconds《几秒钟》导演:Nora El Hourch
Stockholm Rising Star(斯德哥尔摩新星奖):Aliette Opheim
Telia Film Award(Telia电影奖):Mediterranea《地中海》导演:Jonas Carpignano
FIPRESCI-priset(国际影评人联盟费比西奖):Macadam Stories(又名Asphalte)《沥青》导演:Samuel Benchetrit
Stockholm Achievement Award(斯德哥尔摩成就奖):Ellen Burstyn艾伦•伯斯汀
Stockholm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斯德哥尔摩终身成就奖):Stephen Frears史蒂芬•弗莱尔斯
Stockholm Visionary Award(斯德哥尔摩远见奖):The Lobster《龙虾》导演:Yorgos Lanthimos欧格斯•兰斯莫斯
1 km film – Stipendiat(1公里特别单元-学院奖):Jag vill nå dig《我求助于你》导演:Victor Lindgren
1 km film – Special Mention(1公里特别单元-特别奖):Audition《试镜》导演:Lovisa Sirén
iFestival Award:Tisure导演:Adrian Geyer
-
墨宇霖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22 10: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