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
读 城
不知为什么,说起北京城,我脑子里立刻跳出的都是老北京的图片——交叉纵横的胡同、方正规矩的四合院、早晨老爷子提着鸟笼,逢人便用北京人特有的方式打着招呼:“您吃了吗?”闲暇时去茶馆里听戏、夏天的夜晚大人孩子都在大槐树下摇着蒲扇纳凉……还有那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是的,这是《城南旧事》里的北京,这是《京华烟云》中的北京,也是我梦中的北京——红墙绿瓦、金碧辉煌、天空清澄。
如今的北京,高楼林立,钢筋铁骨把灰蒙蒙的天空分割成一片片的。我又去哪里追寻北京的风情呢?
一天,从孔庙游览出来,无意中让我发现了深藏在旁边的一条胡同—--五道营。这条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的胡同,全长只有六百余米。听说在明清时因驻扎军队而得名“武德卫营”,后来,久传讹化变成了如今的名字。这条既不长也不宽的胡同实在是有意思:两边是充满情调的特色餐厅、透着慵懒气息的咖啡馆、古色古香的茶馆、摆着各种民俗小玩意的小店……店后身就是大杂院和居民住房,可以看到穿着睡衣拖鞋的大妈端着搪瓷大碗出门买豆腐脑;也可以看到时尚光鲜的文艺小青年在品酌咖啡;还有背着大旅行袋的外国旅游达人,金发碧眼的他们咧着嘴皱着眉头尝着豆汁……这份古与今、中与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仅没有让人有违和感,反而折射出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神奇。而当我在一家掩映在爬山虎之中的名叫“藏红花”的餐厅品尝了纯正的西班牙美食,又去对面一位老北京奶奶开的甜品店吃了奶香纯正的双皮奶之后,我深深的爱上了这条胡同。
蜿蜒的胡同,我随意地在里面游荡——石墙上残留着写着“福”字的红纸;锈了的铁门静默地等着下一次被某双布满老茧的手推开;隔壁咖啡店现磨咖啡的香气混着几个老爷爷婉转的二胡声……墙角有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因时间久远而锈迹斑斑,已坍塌在地上,被锁住的轮毂已经变形……如今我有些后悔那时的我没有拍照的习惯,现在想想,如果照下来将是一幅充满艺术气息的照片。可我知道一张简单的照片,也无法记录下这辆老旧的自行车所骑过的岁月。也许是穿着白背心戴着草帽的男孩,曾笑着蹬着它,而后座上坐着梳着两根麻花辫的女孩;也许某个十月一号,它立在天安门广场旁,它的主人在欢乐的人群中自豪地昂着头;也许,一个老爷子扯着嗓门与朋友聊着天,猛地想起什么,突然跨上这自行车,向着孙子幼儿园的方向驶去……
逛着逛着,我觉得我找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北京风情。如今的北京,或许很多的古迹已被现代的社会所格式化,但我知道,在某个角落,伴随着耐人寻味的京腔的阴阳顿挫,你就会发现,北京——还是原来的那个北京,原来那个紫禁城。
古老又鲜活、博大又精深、迷人又难解……每一个街区、每一条胡同、每一座旧宅、甚至每一棵古树都诉说着北京特有的故事。不需去刻意地追寻过去,只待你慢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