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学笔记
1.姚兼济 (清)赵宏恩:《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姚兼济,吴人。善琴,得石荆山传。在扬州逢异人,授以清风景云等五调,世传为广陵散之遗音。”《姑苏志》卷五十六也载此事,用词稍微不同。
2.《太平广记》卷四百四}一九(狐·三)《李元恭》中有:“自云亦善《广陵散》。比屡见嵇中散,不使授人(出《广异记》)
唐吏部侍郎李元恭,其外孙女崔氏,容色殊丽。年十五六,忽得魅疾。久之,狐遂见形为少年,自称胡郎,累求术士不能去。元恭子博学多智,常问:“胡郎亦学否?”狐乃谈论,无所不至。多质疑于狐,颇狎乐。久之,谓崔氏曰:“人生不可不学。”乃引一老人授崔经史。前后三载,颇通诸家大义。又引一人,教之书。涉一载,又以工书著称。又云:“妇人何不会音声箜篌琵琶,此故凡乐,不如学琴。”复引一人至,云善弹琴,言姓胡,是隋时阳翟县博士。悉教诸曲,备尽其妙,及他名曲,不可胜纪。自云:“亦善《广陵散》,比屡见嵇中散,不使授人。”其于《乌夜啼》,尤善,传其妙。李后问:“胡郎何以不迎妇归家?”狐甚喜,便拜谢云:“亦久怀之,所不敢者,以人微故尔。”是日遍拜家人,欢跃备至。李问:“胡郎欲迎女子,宅在何所?”狐云:“某舍门前有二大竹。”时李氏家有竹园,李因寻行所,见二大竹间有一小孔,意是狐窟,引水灌之。初得猯狢及他狐数十枚,最后有一老狐,衣绿衫,従孔中出。是其素所著衫也。家人喜云:“胡郎出矣。”杀之,其怪遂绝。
李老 《灯下闲谈》云:“青社李老善鼓琴,自言得嵇康之妙。咸通十五年,秋七月十八日,早自城北别业宿,行草莽间,误堕大枯井中。见一石窍,可通身而入。遂伛偻而前,来百步,窍广身舒。约二十余里,出洞门。洞外有石桥宝阁。瞻视阁内,见一道士凭几搘颐,旁又有捧琴执簿者。李君乃稽首拜折而坐。因顾侍者度琴而弹之;李君乃奏广陵散曲。道士曰:‘尔之制也。’李曰:‘晋嵇叔夜感鬼神所传。’道士曰:‘感鬼神非也,此自构神思也。尔以业障,不暇忆故事;叔夜即尔亡来之身。’”
王敬傲 《太平广记》二百三引《耳目记》云:“唐乾符之际,有前翰林待诏王敬傲,长安人。时李山甫文笔雄健,名著一方。适於道观中舆敬傲相遇。又有李处士,亦善抚琴,山甫谓二客曰:‘《幽兰》《绿水》可得闻乎?’敬傲即应命而奏之。声清韵古,感动神爽。别弹一曲,坐客弥加悚敬,非寻常之品调。山甫问曰:‘向来所操者何曲?他处未之有也。’王生曰:‘嵇中散所受伶伦之曲,人皆谓绝於洛阳东市,而不知有传者。余得自先人,名之曰广陵散也。’山甫早疑其音韵殆似神工;又见王生之说,即知古之广陵散或传於世矣。由是李公常目待诏为王中散也。”耶律楚材《弹广陵散诗序》云:“唐乾符间,待诏王邀为李山甫鼓之。”案楼鑰云:“韩文公《听颖师弹琴》诗为《广陵散》作。”见后附录。
顧野王宅
顧野王舊宅在建寧東觀有道士題詩云天上歸來鬂已皤故山涼月在松蘿自傳一曲廣陵散幾見桑田生白波正德庚辰改觀為建安學宮桑田之歎其先讖歟
葛洪在《枕中记》中说“周乞、嵇康为中央鬼帝,治抱犊山。”
SSS
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将领,隋灭南陈时立有大功。后因认为隋炀帝招待突厥可汗过于奢华,与其他大臣私下议论,被皇帝得知,遂被诛杀。
贺若弼多才,善于琴,曾作琴曲《良宵引》、《泛峡吟》、《越溪吟》、《清夜吟》、《叶下闻蝉》等。其中以《良宵引》最为后世所重。
《良宵引》取意月夜轻风,良宵雅兴。曲风细腻委婉,清新恬静。明末严天池创建虞山派时,特重此曲。《良宵引》遂成为其代表曲目,在琴曲中相当流行。
GGG
王心葵(公元1878年—公元1921年)名露,字心葵,山东诸城人,清末民初诸城派琴家。
王心葵是诸城名家王心源亲戚,随王心源学琴,后又学王雩门所传诸曲,琴风主要继承王心源,后又赴日本学西洋音乐六年,曾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宣传。回国后,他拒绝了袁世凯“入都正乐”之请,回到家乡。而后在济南成立“德音琴社”,弘扬诸城琴风。
王心葵晚年应蔡元培之请,在北京大学任教,把诸城琴风传到北京,并在北京组织了国乐研究社。
王心葵是早期诸城琴家中,培养门人子弟最多、教学最有成就的琴家。他的门人子弟中,其佼佼者有詹澄秋、张友鹤、王生香等。
由于王心葵是诸城派举足轻重的人物,与“诸城二王”并称为“琅琊三王”
汪孟舒(公元十九、二十世纪),字希董,为汪精卫之兄,清末民初琴家、书法家、画家、收藏家。
汪孟舒师从叶诗梦学琴,琴艺高超,在当时名闻一方。其虽擅书画,但画名为琴艺所掩。
汪孟舒亦为收藏家。其所藏“春雷”、“枯木龙吟”皆为名琴中之珍品。其中“春雷”为盛唐雷威所制,曾列宋徽宗万琴堂之首,为传世唐琴之最珍贵者。此琴得自叶诗梦,后为汪孟舒所藏至宝。
张孔山
张孔山(公元十九世纪)名合修,字孔山,浙江人,咸丰年间为青城山中皇观道士,清末琴家,泛川琴派创始人。
张孔山学琴于冯彤云,他在青城山为道士时,来山中向他求琴者甚众。而张孔山喜云游,常与灌县道士杨紫东、钱绶詹等切磋琴艺。
张孔山精于《流水》、《醉渔唱晚》、《普安咒》、《孔子读易》等琴曲。他的七十二滚拂《流水》,尤其为琴曲之珍品,甚受推崇。
光绪年间,张孔山在唐彝铭家为清客,并助唐彝铭审订琴谱,编写《天闻阁琴谱》,收一百四十五曲。这是当时的大型琴谱集。
后张孔山在武昌开馆以授琴为业,培养出很多琴学高手。弟子中以顾玉成最为有名。
张孔山对近代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常淓
朱常淓(公元1607年—公元1646年),字中和,号敬一主人,又号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明朝第二代潞王,为第一代潞王朱翊镠三子,世称小潞王。
明崇祯帝崩后,朱常淓流落杭州,后被明朝遗老推为监国,清军至杭州时降清,后被杀于北京。
朱常淓是明代琴家、书法家、画家。他不仅精于弹奏,还著有《古音正宗》,收有琴曲五十首,是当时的重要琴著。
朱常淓也善于琴曲创作,有《中和吟》、《宗雅操》、《养生操》、《悲秋》等作品,收录于《古音正宗》之中。
朱常淓善制琴,他的潞王府所制之琴,称为“潞王琴”,有统一的形制,金徽、玉轸、八宝灰,非常精美,而且每张琴都有编号。崇祯帝把潞王琴视作珍品,作为赏赐给诸王的礼物。后来,“潞王式”成为古琴的一种著名形制。
张岱
张岱(公元1597年—公元168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琴家,山阴(今绍兴)人。
张岱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他淡泊功名,喜山水园林,精于弹琴制曲,善品茗,又喜收藏,亦通戏曲。
张岱是绍兴琴派琴人,师从王侣鹅、王本吾学琴,能弹《平沙落雁》、《乌夜啼》、《高山》、《流水》等二十余曲。他继承了王本吾指法圆静微带油腔的琴风,而“以涩勒出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刘伯温(公元1311年—公元1375年)名基,字伯温,又称刘青田、刘文成(谥号文成),明初开国功臣,浙江温州青田人。
刘伯温为元朝进士,后成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也”。民间也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之说。
刘伯温善于琴,曾作琴曲《客窗夜话》。此曲是刘基功成身退,于篷窗之下,怀今忆古的写照。
另外,古琴形制中的“蕉叶式”,亦称为“刘伯温式”。
尹尔韬
尹尔韬 (约公元1600年—公元1678年)名晔,字紫芝,晚号芝仙,别号袖花老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清初绍兴派琴家。
尹尔韬师从王本吾,技“得本吾之八九”,又遍访三吴、八闽、淮海、湘湖等地,参研琴学。后游京师,被推荐给崇祯帝,并受命为崇祯帝的新词谱曲。崇祯帝按谱弹奏后,说道:“仙乎,仙乎,此人果有仙气。”尹尔韬故得“芝仙”之号。明朝灭亡后,尹尔韬亡命在外,后落足于苏州。
尹尔韬有《五音取法》、《五音确论》、《原琴正议》、《审音奏议》、《徽言秘旨》等琴著。其中《徽言秘旨》琴谱收琴曲七十三首。
尹尔韬善作琴曲,有《归来曲》、《苏门长啸》、《烂柯行》、《参同歌》、《安乐窝》、《据梧吟》、《鲁风》、《敲爻歌》等作品,收于《徽言秘旨》之中。
毛敏仲
毛敏仲(公元十三世纪)名逊,字敏仲,浙江三衢人,宋末元初浙派琴家。
毛敏仲初学江西谱,后师从刘志方,远承郭楚望浙派琴风,在当时很有名望。
毛敏仲与徐天民一样,也是杨瓒的门客。元兵破临安后,他曾一度隐居于山林,后去元大都(北京)求功名,未果,客死于馆舍。
毛敏仲一生所作的传世名曲很多,在琴界很有影响。其所作名曲主要有:《渔歌》、《樵歌》、《山居吟》、《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禹会塗山》等。
《渔歌》是根据柳宗元《渔翁》诗意所作,所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云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樵歌》是元兵破临安后,毛敏仲一度隐于山林时所作。其曲描写樵夫砍樵的生活,借此写意隐者之志。
《山居吟》以山居生活为题,以山月江风、甘泉林石为趣,写巢云松于丘壑之士,澹然与世两忘,不牵尘网,乃以大山为屏,清流为带,天地为之庐,草木为之衣,枕流漱石,徜徉其间之趣。
《列子御风》取《列子》黄帝篇“御风拟神游六合”之意所作。
《庄周梦蝶》取意《庄子》,写庄子夜梦自身化为蝴蝶,逍遥自在,终不知是自己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化成了自己。其曲甚为潇洒。
《禹会塗山》写禹继舜之位后,巡狩于会稽塗山,承唐虞之盛,会天下诸侯,执玉帛来朝者万国。毛敏仲北上大都时,改此曲名为《上国观光》,献给元世祖。但却未得到招用。
汪元亮
汪元亮(公元十三世纪)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南宋末代皇帝度宗的琴师。宋亡后,他随三宫(太皇太后、谢太后、宋度宗)北去燕都多年,对亡国之痛感受颇深。文天祥被押后,汪元亮作《拘幽十操》去狱中为文天祥弹奏,又弹奏《胡茄十八拍》以慰之。他写下很多伤国之诗,著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郭楚望
郭楚望(约公元1196年—公元1260年)名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南宋后期大琴家,古琴浙派的创始人。
郭楚望一生清贫,他早年曾在临安(今杭州)一个好琴官僚张岩家里当清客。在张岩家里,他接触到了多种古琴谱本。离开张家后,郭楚望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郭楚望是浙派创始人,开创一家琴风,从吴派中分离出来,名噪一时。他的学生刘志方,在当时也非常有名。
郭楚望的琴曲作品非常丰富,包括:《潇湘水云》、《泛沧浪》、《步月》、《秋雨》等。
《潇湘水云》,取意潇湘之水欲连天,云蔽九嶷,风云变幻,影涵万象之意,借以舒志。其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是历代琴曲中的顶级之作,一向被历代琴家给予特别的重视。
《泛沧浪》志在驾扁舟于五湖,弃功名如草芥,载风月而弄云水,渺世事之若浮沤,道弘今古,心合太虚,也是一首古琴名曲。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字晋卿,号玉泉,法号湛然居士,蒙古汗国大臣。他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世居中都(今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
耶律楚材精通汉文化,“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初仕金,后为蒙古汗国重臣,官至中书令(宰相),被誉为“社稷之臣”。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使乱世转为治世,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多才多艺,是当时优秀的诗人,同时亦为琴家,善弹《水仙》。他师从万松老人和苗秀实学琴,并向朝庭荐举苗秀实,对当时琴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履霜操】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宋仁宗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建西夏时,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经略陕西,号令严明,西夏人畏不敢犯,羌人称他为龙图老子,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
范仲淹曾针对朝政的弊病,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但新政因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最终实现。范仲淹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文笔甚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佳句,也足释其心。范仲淹特别喜欢弹琴,师承崔遵度,但平日只弹《履霜操》一曲,以示之心。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柳子厚霹雳式”】柳宗元不仅是文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亦为琴家,曾作琴曲《欸乃》。其曲是根据他的《渔翁》诗意所作,所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云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另外,古琴形制中的“霹雳式”,又称为“柳子厚霹雳式”。
知子能弹《广陵散》,更约月明来一听。
——(明)胡奎《斗南老人集》卷三《赠道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一十七首之四)
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
苏武窖中偏喜卧,刘琨囚里不妨吟。
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
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2.《太平广记》卷四百四}一九(狐·三)《李元恭》中有:“自云亦善《广陵散》。比屡见嵇中散,不使授人(出《广异记》)
唐吏部侍郎李元恭,其外孙女崔氏,容色殊丽。年十五六,忽得魅疾。久之,狐遂见形为少年,自称胡郎,累求术士不能去。元恭子博学多智,常问:“胡郎亦学否?”狐乃谈论,无所不至。多质疑于狐,颇狎乐。久之,谓崔氏曰:“人生不可不学。”乃引一老人授崔经史。前后三载,颇通诸家大义。又引一人,教之书。涉一载,又以工书著称。又云:“妇人何不会音声箜篌琵琶,此故凡乐,不如学琴。”复引一人至,云善弹琴,言姓胡,是隋时阳翟县博士。悉教诸曲,备尽其妙,及他名曲,不可胜纪。自云:“亦善《广陵散》,比屡见嵇中散,不使授人。”其于《乌夜啼》,尤善,传其妙。李后问:“胡郎何以不迎妇归家?”狐甚喜,便拜谢云:“亦久怀之,所不敢者,以人微故尔。”是日遍拜家人,欢跃备至。李问:“胡郎欲迎女子,宅在何所?”狐云:“某舍门前有二大竹。”时李氏家有竹园,李因寻行所,见二大竹间有一小孔,意是狐窟,引水灌之。初得猯狢及他狐数十枚,最后有一老狐,衣绿衫,従孔中出。是其素所著衫也。家人喜云:“胡郎出矣。”杀之,其怪遂绝。
李老 《灯下闲谈》云:“青社李老善鼓琴,自言得嵇康之妙。咸通十五年,秋七月十八日,早自城北别业宿,行草莽间,误堕大枯井中。见一石窍,可通身而入。遂伛偻而前,来百步,窍广身舒。约二十余里,出洞门。洞外有石桥宝阁。瞻视阁内,见一道士凭几搘颐,旁又有捧琴执簿者。李君乃稽首拜折而坐。因顾侍者度琴而弹之;李君乃奏广陵散曲。道士曰:‘尔之制也。’李曰:‘晋嵇叔夜感鬼神所传。’道士曰:‘感鬼神非也,此自构神思也。尔以业障,不暇忆故事;叔夜即尔亡来之身。’”
王敬傲 《太平广记》二百三引《耳目记》云:“唐乾符之际,有前翰林待诏王敬傲,长安人。时李山甫文笔雄健,名著一方。适於道观中舆敬傲相遇。又有李处士,亦善抚琴,山甫谓二客曰:‘《幽兰》《绿水》可得闻乎?’敬傲即应命而奏之。声清韵古,感动神爽。别弹一曲,坐客弥加悚敬,非寻常之品调。山甫问曰:‘向来所操者何曲?他处未之有也。’王生曰:‘嵇中散所受伶伦之曲,人皆谓绝於洛阳东市,而不知有传者。余得自先人,名之曰广陵散也。’山甫早疑其音韵殆似神工;又见王生之说,即知古之广陵散或传於世矣。由是李公常目待诏为王中散也。”耶律楚材《弹广陵散诗序》云:“唐乾符间,待诏王邀为李山甫鼓之。”案楼鑰云:“韩文公《听颖师弹琴》诗为《广陵散》作。”见后附录。
顧野王宅
顧野王舊宅在建寧東觀有道士題詩云天上歸來鬂已皤故山涼月在松蘿自傳一曲廣陵散幾見桑田生白波正德庚辰改觀為建安學宮桑田之歎其先讖歟
葛洪在《枕中记》中说“周乞、嵇康为中央鬼帝,治抱犊山。”
SSS
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将领,隋灭南陈时立有大功。后因认为隋炀帝招待突厥可汗过于奢华,与其他大臣私下议论,被皇帝得知,遂被诛杀。
贺若弼多才,善于琴,曾作琴曲《良宵引》、《泛峡吟》、《越溪吟》、《清夜吟》、《叶下闻蝉》等。其中以《良宵引》最为后世所重。
《良宵引》取意月夜轻风,良宵雅兴。曲风细腻委婉,清新恬静。明末严天池创建虞山派时,特重此曲。《良宵引》遂成为其代表曲目,在琴曲中相当流行。
GGG
王心葵(公元1878年—公元1921年)名露,字心葵,山东诸城人,清末民初诸城派琴家。
王心葵是诸城名家王心源亲戚,随王心源学琴,后又学王雩门所传诸曲,琴风主要继承王心源,后又赴日本学西洋音乐六年,曾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宣传。回国后,他拒绝了袁世凯“入都正乐”之请,回到家乡。而后在济南成立“德音琴社”,弘扬诸城琴风。
王心葵晚年应蔡元培之请,在北京大学任教,把诸城琴风传到北京,并在北京组织了国乐研究社。
王心葵是早期诸城琴家中,培养门人子弟最多、教学最有成就的琴家。他的门人子弟中,其佼佼者有詹澄秋、张友鹤、王生香等。
由于王心葵是诸城派举足轻重的人物,与“诸城二王”并称为“琅琊三王”
汪孟舒(公元十九、二十世纪),字希董,为汪精卫之兄,清末民初琴家、书法家、画家、收藏家。
汪孟舒师从叶诗梦学琴,琴艺高超,在当时名闻一方。其虽擅书画,但画名为琴艺所掩。
汪孟舒亦为收藏家。其所藏“春雷”、“枯木龙吟”皆为名琴中之珍品。其中“春雷”为盛唐雷威所制,曾列宋徽宗万琴堂之首,为传世唐琴之最珍贵者。此琴得自叶诗梦,后为汪孟舒所藏至宝。
张孔山
张孔山(公元十九世纪)名合修,字孔山,浙江人,咸丰年间为青城山中皇观道士,清末琴家,泛川琴派创始人。
张孔山学琴于冯彤云,他在青城山为道士时,来山中向他求琴者甚众。而张孔山喜云游,常与灌县道士杨紫东、钱绶詹等切磋琴艺。
张孔山精于《流水》、《醉渔唱晚》、《普安咒》、《孔子读易》等琴曲。他的七十二滚拂《流水》,尤其为琴曲之珍品,甚受推崇。
光绪年间,张孔山在唐彝铭家为清客,并助唐彝铭审订琴谱,编写《天闻阁琴谱》,收一百四十五曲。这是当时的大型琴谱集。
后张孔山在武昌开馆以授琴为业,培养出很多琴学高手。弟子中以顾玉成最为有名。
张孔山对近代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常淓
朱常淓(公元1607年—公元1646年),字中和,号敬一主人,又号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明朝第二代潞王,为第一代潞王朱翊镠三子,世称小潞王。
明崇祯帝崩后,朱常淓流落杭州,后被明朝遗老推为监国,清军至杭州时降清,后被杀于北京。
朱常淓是明代琴家、书法家、画家。他不仅精于弹奏,还著有《古音正宗》,收有琴曲五十首,是当时的重要琴著。
朱常淓也善于琴曲创作,有《中和吟》、《宗雅操》、《养生操》、《悲秋》等作品,收录于《古音正宗》之中。
朱常淓善制琴,他的潞王府所制之琴,称为“潞王琴”,有统一的形制,金徽、玉轸、八宝灰,非常精美,而且每张琴都有编号。崇祯帝把潞王琴视作珍品,作为赏赐给诸王的礼物。后来,“潞王式”成为古琴的一种著名形制。
张岱
张岱(公元1597年—公元168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琴家,山阴(今绍兴)人。
张岱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他淡泊功名,喜山水园林,精于弹琴制曲,善品茗,又喜收藏,亦通戏曲。
张岱是绍兴琴派琴人,师从王侣鹅、王本吾学琴,能弹《平沙落雁》、《乌夜啼》、《高山》、《流水》等二十余曲。他继承了王本吾指法圆静微带油腔的琴风,而“以涩勒出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刘伯温(公元1311年—公元1375年)名基,字伯温,又称刘青田、刘文成(谥号文成),明初开国功臣,浙江温州青田人。
刘伯温为元朝进士,后成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也”。民间也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之说。
刘伯温善于琴,曾作琴曲《客窗夜话》。此曲是刘基功成身退,于篷窗之下,怀今忆古的写照。
另外,古琴形制中的“蕉叶式”,亦称为“刘伯温式”。
尹尔韬
尹尔韬 (约公元1600年—公元1678年)名晔,字紫芝,晚号芝仙,别号袖花老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清初绍兴派琴家。
尹尔韬师从王本吾,技“得本吾之八九”,又遍访三吴、八闽、淮海、湘湖等地,参研琴学。后游京师,被推荐给崇祯帝,并受命为崇祯帝的新词谱曲。崇祯帝按谱弹奏后,说道:“仙乎,仙乎,此人果有仙气。”尹尔韬故得“芝仙”之号。明朝灭亡后,尹尔韬亡命在外,后落足于苏州。
尹尔韬有《五音取法》、《五音确论》、《原琴正议》、《审音奏议》、《徽言秘旨》等琴著。其中《徽言秘旨》琴谱收琴曲七十三首。
尹尔韬善作琴曲,有《归来曲》、《苏门长啸》、《烂柯行》、《参同歌》、《安乐窝》、《据梧吟》、《鲁风》、《敲爻歌》等作品,收于《徽言秘旨》之中。
毛敏仲
毛敏仲(公元十三世纪)名逊,字敏仲,浙江三衢人,宋末元初浙派琴家。
毛敏仲初学江西谱,后师从刘志方,远承郭楚望浙派琴风,在当时很有名望。
毛敏仲与徐天民一样,也是杨瓒的门客。元兵破临安后,他曾一度隐居于山林,后去元大都(北京)求功名,未果,客死于馆舍。
毛敏仲一生所作的传世名曲很多,在琴界很有影响。其所作名曲主要有:《渔歌》、《樵歌》、《山居吟》、《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禹会塗山》等。
《渔歌》是根据柳宗元《渔翁》诗意所作,所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云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樵歌》是元兵破临安后,毛敏仲一度隐于山林时所作。其曲描写樵夫砍樵的生活,借此写意隐者之志。
《山居吟》以山居生活为题,以山月江风、甘泉林石为趣,写巢云松于丘壑之士,澹然与世两忘,不牵尘网,乃以大山为屏,清流为带,天地为之庐,草木为之衣,枕流漱石,徜徉其间之趣。
《列子御风》取《列子》黄帝篇“御风拟神游六合”之意所作。
《庄周梦蝶》取意《庄子》,写庄子夜梦自身化为蝴蝶,逍遥自在,终不知是自己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化成了自己。其曲甚为潇洒。
《禹会塗山》写禹继舜之位后,巡狩于会稽塗山,承唐虞之盛,会天下诸侯,执玉帛来朝者万国。毛敏仲北上大都时,改此曲名为《上国观光》,献给元世祖。但却未得到招用。
汪元亮
汪元亮(公元十三世纪)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南宋末代皇帝度宗的琴师。宋亡后,他随三宫(太皇太后、谢太后、宋度宗)北去燕都多年,对亡国之痛感受颇深。文天祥被押后,汪元亮作《拘幽十操》去狱中为文天祥弹奏,又弹奏《胡茄十八拍》以慰之。他写下很多伤国之诗,著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郭楚望
郭楚望(约公元1196年—公元1260年)名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南宋后期大琴家,古琴浙派的创始人。
郭楚望一生清贫,他早年曾在临安(今杭州)一个好琴官僚张岩家里当清客。在张岩家里,他接触到了多种古琴谱本。离开张家后,郭楚望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郭楚望是浙派创始人,开创一家琴风,从吴派中分离出来,名噪一时。他的学生刘志方,在当时也非常有名。
郭楚望的琴曲作品非常丰富,包括:《潇湘水云》、《泛沧浪》、《步月》、《秋雨》等。
《潇湘水云》,取意潇湘之水欲连天,云蔽九嶷,风云变幻,影涵万象之意,借以舒志。其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是历代琴曲中的顶级之作,一向被历代琴家给予特别的重视。
《泛沧浪》志在驾扁舟于五湖,弃功名如草芥,载风月而弄云水,渺世事之若浮沤,道弘今古,心合太虚,也是一首古琴名曲。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字晋卿,号玉泉,法号湛然居士,蒙古汗国大臣。他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世居中都(今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
耶律楚材精通汉文化,“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初仕金,后为蒙古汗国重臣,官至中书令(宰相),被誉为“社稷之臣”。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使乱世转为治世,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多才多艺,是当时优秀的诗人,同时亦为琴家,善弹《水仙》。他师从万松老人和苗秀实学琴,并向朝庭荐举苗秀实,对当时琴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履霜操】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宋仁宗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建西夏时,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经略陕西,号令严明,西夏人畏不敢犯,羌人称他为龙图老子,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
范仲淹曾针对朝政的弊病,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但新政因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最终实现。范仲淹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文笔甚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佳句,也足释其心。范仲淹特别喜欢弹琴,师承崔遵度,但平日只弹《履霜操》一曲,以示之心。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柳子厚霹雳式”】柳宗元不仅是文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亦为琴家,曾作琴曲《欸乃》。其曲是根据他的《渔翁》诗意所作,所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云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另外,古琴形制中的“霹雳式”,又称为“柳子厚霹雳式”。
知子能弹《广陵散》,更约月明来一听。
——(明)胡奎《斗南老人集》卷三《赠道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一十七首之四)
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
苏武窖中偏喜卧,刘琨囚里不妨吟。
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
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