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游记 之一
苏州距离上海不过20多分钟高铁的路程,在上海出差,周末如不回北京,去下苏州是很舒服的事情。苏州是很好的散步的地方,前提是时间不能赶,也不能正好在假期过去,躲开人潮,景色便好了至少一倍。
苏州可谓步步是景,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在一起,留园、寒山寺和虎丘又离得很近,其他诸如平江路、山塘街、木渎古镇等等,眼光缭乱,不知使人先去哪里。恰恰我是个不喜欢旅行时赶时间的人,于是每次都先计划好要去的地方,慢悠悠游荡过去,算是假日的一场长时间散步。
即使是12月,江南还是没有寒气,秋雨细细,打在伞上听着很急,移开伞却也感觉不到有多湿,看着雨中的白墙黑瓦,格外清爽干净。
早起想去的就是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关于这两句诗的画上一般都将寒山寺画到山上或崖边,下边便是江水与船只,正好待钟声悠然而至。然而真实的寒山寺既不在山上也不靠近崖边,普通的街道,一遍是商铺,一边是庙宇黄墙掩着绿树和塔寺,这就是寒山寺了。导游说寺前照壁上的“寒山寺”三字中“寒山”二字是祝允明所写,第三字为陶浚宣所写。前两个字铁划银钩,第三个字古朴苍劲,确实看着不似一人字体。另外,寺中有几处方丈性空长老的字,有一副枫桥夜泊我仔细去观摩了下,确实很好,寺内还有拓片卖,当日未买,一直引以为憾。
寒山寺中供奉的是“和合二仙”,就是大名鼎鼎的寒山和拾得二位高僧。两位的传说与精妙对答一直流传于世,但是否说和因缘不知典出何处,然而作为单身狗还是恭敬参拜,二位高僧有知,敬请照顾下,俺娘真急了。此外寒山寺廊下有一面墙,刻着很多人写的《枫桥夜泊》,细细看去也很好玩。
登上普明宝塔,可以看到整座院宇淹没在碧绿的树冠下,颜色分明,隐隐有经声传来,如能在此修行几日,必为快事一件。
寒山寺距离留园很近,去时正好在午时,人少了很多,另外正好雨也大了,留园中有一池水中留着几根残荷,边上假山旁长着一株绝大的银杏,色泽金黄,不少树叶飘落水中,与山石、绿藤、长廊、小亭非常和谐。园中很多地方都是随便一望便是好景色,有奇石、有花树、有廊檐、有诗书。现代人看惯了风景,初入园中总觉得不过尔尔,此时应想到这曾是人家的私宅,在此弹琴、咏诵、读书、赏月,还会点上几支香,温上一壶酒,且有讲着吴侬软语的阿碧或阿朱送上一碟小菜、披上一件长衫,方能感受出几分当年园主的感觉出来。
苏州博物馆是传统的现代陈述,或许我们认知中的传统江南,需要雕梁画柱、需要亭台楼阁、需要茂林修竹、需要白墙黑瓦,而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就像从上述事项中单单留下了其魂魄,简洁几笔构成的就是江南,像画“南朝四百八十寺”,有些人画层层庙宇,也有人画一位老僧;传统是个庞大的话题,大至王朝制度,小至一笔一墨,都是它的组成,而大家们用一副大部分是留白的山水、用几句淡淡的诗文,就传达给了我们传统的韵味。这种感觉既像管窥蠡测,只看到了一点,却觉得自己看到了全部;但也像一叶落而知秋,看到了一叶,已发现了整个秋天。
苏博就是这样的建筑,像简笔画一样的轮廓、白墙黑顶,几棵树种得恰到好处,正好在圆形窗外看到一株浓绿,或正好在走廊侧面展出翠色竹林,每一株都正好,我甚至开始无谓的担心,若每日纷扰的游客导致这些形状、长势绝妙的植物不幸夭折,可不容易再寻到这样好处的一棵。其实刚一进苏博大厅,玻璃墙外就是一副绝好的山水:黑石为山,细沙蜿蜒,流水清澈,浓缩的山景图,有点日本枯山水的意思。两侧有形状、大小各不一致的树,浓绿若滴,与山景图相映成趣,既像是山景的一部分,又像是将感受拉回现实的道具、绝妙之极。
苏博是个人感觉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也是见过的国内管理最好的博物馆。如没有提前预约,则需要当日排队,这队排得非常值得。
看了不少攻略和苏州人自己写的文章,苏州的可“吃”之处固然数不胜数,其中翘楚算是吴门人家,据说该店原为贝聿铭大师私宅,吃饭之余还可以屋前屋后逛逛,领略下庭院风光。于是即使是雨中,也一定要寻了去,颇有些非“吴门人家”不吃的决心。
这家店是在深深的潘儒巷里,举着伞找不着的时候,俨然就是在cos“丁香一样的姑娘”,好容易找到,门厅巍然,有前庭后院,果然是大户人家气派。散客坐的大厅中人满为患,每张桌上都摆着松鼠桂鱼和各色汤粥。当时有些冷,随众点了松鼠桂鱼和糖粥,本想点莼菜银鱼汤,看到另一道汤名字叫“莼鲈之思”,非常风雅,就点这道了,其他的炒菜多数无,问为何,服务大姐说“人多,无人切菜”,好理由。
松鼠桂鱼不功不过,我喜欢吃这道菜,觉得还是不错;鲈鱼有些粗,如换成银鱼应该会好些,其他菜一般而已,主要的亮点是糖粥:黑糖+赤豆+米,熬得浓浓的,又香又黏又有点甜,很暖很香,喝完后甚觉还应再来一碗。
苏州可谓步步是景,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在一起,留园、寒山寺和虎丘又离得很近,其他诸如平江路、山塘街、木渎古镇等等,眼光缭乱,不知使人先去哪里。恰恰我是个不喜欢旅行时赶时间的人,于是每次都先计划好要去的地方,慢悠悠游荡过去,算是假日的一场长时间散步。
即使是12月,江南还是没有寒气,秋雨细细,打在伞上听着很急,移开伞却也感觉不到有多湿,看着雨中的白墙黑瓦,格外清爽干净。
早起想去的就是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关于这两句诗的画上一般都将寒山寺画到山上或崖边,下边便是江水与船只,正好待钟声悠然而至。然而真实的寒山寺既不在山上也不靠近崖边,普通的街道,一遍是商铺,一边是庙宇黄墙掩着绿树和塔寺,这就是寒山寺了。导游说寺前照壁上的“寒山寺”三字中“寒山”二字是祝允明所写,第三字为陶浚宣所写。前两个字铁划银钩,第三个字古朴苍劲,确实看着不似一人字体。另外,寺中有几处方丈性空长老的字,有一副枫桥夜泊我仔细去观摩了下,确实很好,寺内还有拓片卖,当日未买,一直引以为憾。
寒山寺中供奉的是“和合二仙”,就是大名鼎鼎的寒山和拾得二位高僧。两位的传说与精妙对答一直流传于世,但是否说和因缘不知典出何处,然而作为单身狗还是恭敬参拜,二位高僧有知,敬请照顾下,俺娘真急了。此外寒山寺廊下有一面墙,刻着很多人写的《枫桥夜泊》,细细看去也很好玩。
登上普明宝塔,可以看到整座院宇淹没在碧绿的树冠下,颜色分明,隐隐有经声传来,如能在此修行几日,必为快事一件。
寒山寺距离留园很近,去时正好在午时,人少了很多,另外正好雨也大了,留园中有一池水中留着几根残荷,边上假山旁长着一株绝大的银杏,色泽金黄,不少树叶飘落水中,与山石、绿藤、长廊、小亭非常和谐。园中很多地方都是随便一望便是好景色,有奇石、有花树、有廊檐、有诗书。现代人看惯了风景,初入园中总觉得不过尔尔,此时应想到这曾是人家的私宅,在此弹琴、咏诵、读书、赏月,还会点上几支香,温上一壶酒,且有讲着吴侬软语的阿碧或阿朱送上一碟小菜、披上一件长衫,方能感受出几分当年园主的感觉出来。
苏州博物馆是传统的现代陈述,或许我们认知中的传统江南,需要雕梁画柱、需要亭台楼阁、需要茂林修竹、需要白墙黑瓦,而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就像从上述事项中单单留下了其魂魄,简洁几笔构成的就是江南,像画“南朝四百八十寺”,有些人画层层庙宇,也有人画一位老僧;传统是个庞大的话题,大至王朝制度,小至一笔一墨,都是它的组成,而大家们用一副大部分是留白的山水、用几句淡淡的诗文,就传达给了我们传统的韵味。这种感觉既像管窥蠡测,只看到了一点,却觉得自己看到了全部;但也像一叶落而知秋,看到了一叶,已发现了整个秋天。
苏博就是这样的建筑,像简笔画一样的轮廓、白墙黑顶,几棵树种得恰到好处,正好在圆形窗外看到一株浓绿,或正好在走廊侧面展出翠色竹林,每一株都正好,我甚至开始无谓的担心,若每日纷扰的游客导致这些形状、长势绝妙的植物不幸夭折,可不容易再寻到这样好处的一棵。其实刚一进苏博大厅,玻璃墙外就是一副绝好的山水:黑石为山,细沙蜿蜒,流水清澈,浓缩的山景图,有点日本枯山水的意思。两侧有形状、大小各不一致的树,浓绿若滴,与山景图相映成趣,既像是山景的一部分,又像是将感受拉回现实的道具、绝妙之极。
苏博是个人感觉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也是见过的国内管理最好的博物馆。如没有提前预约,则需要当日排队,这队排得非常值得。
看了不少攻略和苏州人自己写的文章,苏州的可“吃”之处固然数不胜数,其中翘楚算是吴门人家,据说该店原为贝聿铭大师私宅,吃饭之余还可以屋前屋后逛逛,领略下庭院风光。于是即使是雨中,也一定要寻了去,颇有些非“吴门人家”不吃的决心。
这家店是在深深的潘儒巷里,举着伞找不着的时候,俨然就是在cos“丁香一样的姑娘”,好容易找到,门厅巍然,有前庭后院,果然是大户人家气派。散客坐的大厅中人满为患,每张桌上都摆着松鼠桂鱼和各色汤粥。当时有些冷,随众点了松鼠桂鱼和糖粥,本想点莼菜银鱼汤,看到另一道汤名字叫“莼鲈之思”,非常风雅,就点这道了,其他的炒菜多数无,问为何,服务大姐说“人多,无人切菜”,好理由。
松鼠桂鱼不功不过,我喜欢吃这道菜,觉得还是不错;鲈鱼有些粗,如换成银鱼应该会好些,其他菜一般而已,主要的亮点是糖粥:黑糖+赤豆+米,熬得浓浓的,又香又黏又有点甜,很暖很香,喝完后甚觉还应再来一碗。
北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关于婚姻的憧憬和尽职调查
- 黄金记 (6人喜欢)
- 为什么喜欢读耽美小说 (1人喜欢)
- 为什么现在婚恋中物质会被考虑更多? (2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