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上的作家
有种眼红,叫做别人的年会。现金必是十万+,旅游必去美利坚,车子要送特斯拉。而自己却只能在席间紧紧捏着老板抛撒的一方薄薄红包,无人时打开——一百,不谢。
去年我却有幸参加了一次别人的年会。这是家小影视公司,全部员工加上客人坐了三桌。不过由于是影视行业,所以颜值不低,气氛浮夸,也算不虚此行。我年纪轻轻被安排坐在了首桌,乃是因为与主人同乡的缘故。破天荒地,第一轮我就抽中了奖品,一时间合影留念,宾主尽欢。
然而左右都是长者,我极不自在。主人再三提点我,左首的那位是同乡文学前辈,曾获老舍文学奖,你们可多交流。而我素不爱恭维人,也不知如何与作家交流,便只是吃菜。席间聊完电影便开始聊上新三板了,我更加透明起来。
不过我发现左边的作家非常的朴实。我每每夹菜,他总要让,若是自己夹完,也会提醒我夹,然后再不多一言。如此酒过三巡,一位英俊的青年编剧带着自己的模特女友前来敬酒。模特身材惹火模样诱人,主人起身带着酒意再三对青年编剧煽情地说道:保护好她。保护好她。
而我夹菜的视线刚好与她的短裙相齐,我想,这样短的裙子,恐怕谁也保护不了她了吧。
这场热闹的年会不知何时才结束,而菜也要吃完了。主人已经第三次对我提起“老舍文学奖”,也再三对作家言及了我编剧的身份。作为客套,我只好问了左首的作家:毛老师,您最近在创作什么作品?
作家一愣,有些羞赧。
我有些困惑,您都是“老舍文学奖”得主了,谈起创作当是眉飞色舞的,怎么是这种羞惭的表情呢?
但作家还是克服了窘迫说:我最近在写我的一天。写我卖鞋的那些事儿。
我有些恍惚:卖鞋?由来民谣歌手爱扮落拓,而这又唱的哪一出?
作家: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是底层人民。我的职业是卖鞋的。
我只好生硬的接下去:您在哪儿卖鞋?卖的什么鞋?
作家:就是最普通的鞋,我在前门那边。
我:那里现在可是文化街。
作家连连否认:不是什么跟文化有关的,就是老百姓穿的鞋,我一直卖鞋,在老家就卖,已经几十年了。我写作也就写我们最底层的生活,最近写的就是我们生意人的一天,从一早上进货写起,写到晚上关门,一分钟都不能歇的一天。
在“新三板”的背景音里,我有些不是滋味儿,却客套道:听起来真有意思。
作家立马兴奋起来,这才绽放出一个作家应有的神采:你真觉得有意思?太好了!有很多人说我写的东西不好看,没有阳光。看了心里难受,让我别写。
他的神色又有些低落,变得严肃起来:但我后来想明白了,对于有些人来说,他追求的是阳光、是欢乐。但对于我们底层人民来说,我们每天就是这样忙忙碌碌的,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很多人一辈子的每一天就是像我写的这样,从早忙到黑——一辈子都是没有阳光的。
我被这样的自述说楞了,接着提了一个俗套的问题:那您是如何开始写作的呢?
作家这又得意起来(我发现他的情绪很天真,和小孩一样):我呀,高中的时候就喜欢写,我们老师很喜欢我的作文,他跟我说,我只要坚持五年,就一定能发表。我听了他的,一直坚持写作。不过,我用了三年就发表了(他笑得露出了牙)。后来我在老家开店总是被工商税务欺负,这个赶我那个赶我,我就干脆到了北京。我想着武汉也能发展文学,但还是比不上北京。我就把我的鞋店搬到了北京。《北京文学》的编辑很喜欢我的作品,他们让我多写,可我写不出来,我一定要用生命写我的作品,我写的全都是真事儿。一句假话也没有。编辑劝我虚构,让我多发表,赚稿费。我就不虚构,不是真事儿我不写。
聊新三板的客人们都有些高了,互相吹擂得更欢。我却看到了一个快老的小老头的坚定。他其实并不是很老,但由于“底层人民”的操劳,他的模样已像个小老头儿了。
他说这话时两眼闪着清澈的光,看我像小孩遇到知己。这神色在霾都也真是少见了,或许真的因为这作家是底层人民吧。
我:您的作品,在网上可以看到吗?
作家:在我邮箱里——你这个手机能上网吧?
我:可以。
我没想到他还知道智能手机,挺潮。
作家指挥着我:你进一下163的邮箱。
我:好。
网络不太好,我好不容易打开163邮箱。
“密码是000,1234567!”他大声说。
我就这样进入了他的邮箱。
里面是他近来的作品,和编辑的回复。
“回去慢慢看!”他笑着说。
“毛老师,一会儿您怎么回去?”客人们东倒西歪,纷纷告退了,我想着此地离前门甚远,虽然绕路,我倒不妨驱车送一程。虽然我素来是很懒的。
“我很方便,我骑我进货的电动车来的,一会儿就回去了。”他欣快地说。
“天气这么冷,真的方便吗?”
“一点也不冷,我先走啦!”他高兴地离开了。
从那个晚上起,我对“底层人民”产生了无限好奇,也试图在我的祖辈中找到底层人民,但他们都还算不上。后来我想到了这样的标准,那就是他们是否有资格讨论生活的阳光。如果没有,那么他们就是底层人民,因为阳光不曾穿透上层人群抵达他们的领空。
对于他们来讲,我们披戴着阳光,而他们唯有披星戴月。是什么让我们生而在他们之上——莫非因为我们曾吃得苦中苦,故而为人上人么?
去年我却有幸参加了一次别人的年会。这是家小影视公司,全部员工加上客人坐了三桌。不过由于是影视行业,所以颜值不低,气氛浮夸,也算不虚此行。我年纪轻轻被安排坐在了首桌,乃是因为与主人同乡的缘故。破天荒地,第一轮我就抽中了奖品,一时间合影留念,宾主尽欢。
然而左右都是长者,我极不自在。主人再三提点我,左首的那位是同乡文学前辈,曾获老舍文学奖,你们可多交流。而我素不爱恭维人,也不知如何与作家交流,便只是吃菜。席间聊完电影便开始聊上新三板了,我更加透明起来。
不过我发现左边的作家非常的朴实。我每每夹菜,他总要让,若是自己夹完,也会提醒我夹,然后再不多一言。如此酒过三巡,一位英俊的青年编剧带着自己的模特女友前来敬酒。模特身材惹火模样诱人,主人起身带着酒意再三对青年编剧煽情地说道:保护好她。保护好她。
而我夹菜的视线刚好与她的短裙相齐,我想,这样短的裙子,恐怕谁也保护不了她了吧。
这场热闹的年会不知何时才结束,而菜也要吃完了。主人已经第三次对我提起“老舍文学奖”,也再三对作家言及了我编剧的身份。作为客套,我只好问了左首的作家:毛老师,您最近在创作什么作品?
作家一愣,有些羞赧。
我有些困惑,您都是“老舍文学奖”得主了,谈起创作当是眉飞色舞的,怎么是这种羞惭的表情呢?
但作家还是克服了窘迫说:我最近在写我的一天。写我卖鞋的那些事儿。
我有些恍惚:卖鞋?由来民谣歌手爱扮落拓,而这又唱的哪一出?
作家: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是底层人民。我的职业是卖鞋的。
我只好生硬的接下去:您在哪儿卖鞋?卖的什么鞋?
作家:就是最普通的鞋,我在前门那边。
我:那里现在可是文化街。
作家连连否认:不是什么跟文化有关的,就是老百姓穿的鞋,我一直卖鞋,在老家就卖,已经几十年了。我写作也就写我们最底层的生活,最近写的就是我们生意人的一天,从一早上进货写起,写到晚上关门,一分钟都不能歇的一天。
在“新三板”的背景音里,我有些不是滋味儿,却客套道:听起来真有意思。
作家立马兴奋起来,这才绽放出一个作家应有的神采:你真觉得有意思?太好了!有很多人说我写的东西不好看,没有阳光。看了心里难受,让我别写。
他的神色又有些低落,变得严肃起来:但我后来想明白了,对于有些人来说,他追求的是阳光、是欢乐。但对于我们底层人民来说,我们每天就是这样忙忙碌碌的,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很多人一辈子的每一天就是像我写的这样,从早忙到黑——一辈子都是没有阳光的。
我被这样的自述说楞了,接着提了一个俗套的问题:那您是如何开始写作的呢?
作家这又得意起来(我发现他的情绪很天真,和小孩一样):我呀,高中的时候就喜欢写,我们老师很喜欢我的作文,他跟我说,我只要坚持五年,就一定能发表。我听了他的,一直坚持写作。不过,我用了三年就发表了(他笑得露出了牙)。后来我在老家开店总是被工商税务欺负,这个赶我那个赶我,我就干脆到了北京。我想着武汉也能发展文学,但还是比不上北京。我就把我的鞋店搬到了北京。《北京文学》的编辑很喜欢我的作品,他们让我多写,可我写不出来,我一定要用生命写我的作品,我写的全都是真事儿。一句假话也没有。编辑劝我虚构,让我多发表,赚稿费。我就不虚构,不是真事儿我不写。
聊新三板的客人们都有些高了,互相吹擂得更欢。我却看到了一个快老的小老头的坚定。他其实并不是很老,但由于“底层人民”的操劳,他的模样已像个小老头儿了。
他说这话时两眼闪着清澈的光,看我像小孩遇到知己。这神色在霾都也真是少见了,或许真的因为这作家是底层人民吧。
我:您的作品,在网上可以看到吗?
作家:在我邮箱里——你这个手机能上网吧?
我:可以。
我没想到他还知道智能手机,挺潮。
作家指挥着我:你进一下163的邮箱。
我:好。
网络不太好,我好不容易打开163邮箱。
“密码是000,1234567!”他大声说。
我就这样进入了他的邮箱。
里面是他近来的作品,和编辑的回复。
“回去慢慢看!”他笑着说。
“毛老师,一会儿您怎么回去?”客人们东倒西歪,纷纷告退了,我想着此地离前门甚远,虽然绕路,我倒不妨驱车送一程。虽然我素来是很懒的。
“我很方便,我骑我进货的电动车来的,一会儿就回去了。”他欣快地说。
“天气这么冷,真的方便吗?”
“一点也不冷,我先走啦!”他高兴地离开了。
从那个晚上起,我对“底层人民”产生了无限好奇,也试图在我的祖辈中找到底层人民,但他们都还算不上。后来我想到了这样的标准,那就是他们是否有资格讨论生活的阳光。如果没有,那么他们就是底层人民,因为阳光不曾穿透上层人群抵达他们的领空。
对于他们来讲,我们披戴着阳光,而他们唯有披星戴月。是什么让我们生而在他们之上——莫非因为我们曾吃得苦中苦,故而为人上人么?
![]() |
土呆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虎头三岁之属性报告 (25人喜欢)
- 给九十高龄的老师的新年贺信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