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喝茶 之 龙池凝碧:隐匿在深山的制茶高手与绝世好茶
初次听说赵恩语老人和他的“龙池凝碧”已经是快4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只是听说在九华山中有位老人,独自一人在山中生活,每年春天清明到谷雨做些绿茶,茶做的很好,经中国近代茶学家陈椽教授的推荐,曾经获得1997年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
佛国圣地、独居隐士、制茶高手,这组合听起来就颇为传奇。
之后第一次见到赵老是前年的事了,赵老的家是九华山半山腰一排几间瓦房,瓦房隐藏在一片竹林里,从路边是看不到的。那是个炎热的夏日,一入竹林,一片清凉。赵老穿着朴素,弓着腰,拄着拐杖,看上去饱受风湿的折磨,面相看上去就像是家中的长辈,慈眉善目,眼睛很亮。寒暄几句之后,聊了聊茶、制茶工艺和他写的文章后,赵老转身拄着拐杖缓缓进屋,拿出了他写的书要送给我们。我们请求他给我们题字,于是他坐在小板凳上,不慌不忙的拿出张小纸条,对照着勘误表逐一把书中的错别字改了,然后挨个询问我们的姓名,给我们题上鼓励的话。老人的动作慢慢的,字却写的精神,他的神态、动作让我瞬间想到了我的两位年过80的古琴老师,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中国文人气质,温和、认真、朴素、温暖。这种气质让我想到小时候、初夏、种满梧桐树的街道,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照在身上的那种感觉,这气质在后辈身上已经很难找到了。
再一次见到赵老是今年4月初的茶季,去石台寻茶的路上专门绕道九华,去看看赵老和他的茶。去前打他的电话一直没人接,说实话,心里还有些担心。走进竹林,赵老正在跟一位拍纪录片的记者聊天,见我们来了热情的招呼,带我们看了看正在摊晾的茶青,聊了聊制茶工艺。我见他的腰似乎好些,气色也不错,也觉得放心了。临走时,我想跟他买些今年的茶,赵老认真的跟我说,这几天做的茶都不够满意,你把地址留下,等我做出自己满意的茶再给你寄过去。看,这就是老一辈的感觉了,一板一眼,认认真真的。
说到龙池凝碧,在半个月后,我终于收到了赵老寄来的茶,他还亲自打电话来跟我解释为什么今年的茶难做,说寄来的茶是他今年最满意的一批了。
我也很满意,于是迫不及待的开泡。
赵老的茶从外观上很有辨识度,干茶颜色鲜绿,卷曲,干度高,温杯之后干茶有清幽的兰香。冲泡器具可以用传统的盖碗,也可以用玻璃器方便观察茶叶和茶汤颜色,因为观形观色也是冲泡绿茶的乐趣之一。这款茶采摘制作时间在清明后5-6天,茶叶嫩度较高,所以投茶量控制在3.2g/150ml,冲泡水温控制在84度。这个温度的水既可以带出茶的香气,让茶尽快舒展出汤,又不会因水温过高把茶叶“泡熟”了。
冲泡时间控制在3分30秒,这个时间分离的茶汤,口感饱满,滋味鲜爽,层次丰富,回味悠长。当然在炎炎夏日采用冷泡法冲泡这款茶,也是相当好的。
在这些年寻茶喝茶的过程中,我常常感慨茶如其人,制茶大师们做出来的茶往往带有很鲜明的个人色彩。当我们端坐茶桌前,恭敬的冲泡这款龙池凝碧,似乎身在春天云雾缭绕的九华山,野花盛开,百草含香,所以真的要感谢赵老,为我们保存了九华山春天的香气和味道。
update:2016年1月,赵老在九华山病逝,龙池凝碧已成绝响!
![]() |
佛国圣地、独居隐士、制茶高手,这组合听起来就颇为传奇。
之后第一次见到赵老是前年的事了,赵老的家是九华山半山腰一排几间瓦房,瓦房隐藏在一片竹林里,从路边是看不到的。那是个炎热的夏日,一入竹林,一片清凉。赵老穿着朴素,弓着腰,拄着拐杖,看上去饱受风湿的折磨,面相看上去就像是家中的长辈,慈眉善目,眼睛很亮。寒暄几句之后,聊了聊茶、制茶工艺和他写的文章后,赵老转身拄着拐杖缓缓进屋,拿出了他写的书要送给我们。我们请求他给我们题字,于是他坐在小板凳上,不慌不忙的拿出张小纸条,对照着勘误表逐一把书中的错别字改了,然后挨个询问我们的姓名,给我们题上鼓励的话。老人的动作慢慢的,字却写的精神,他的神态、动作让我瞬间想到了我的两位年过80的古琴老师,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中国文人气质,温和、认真、朴素、温暖。这种气质让我想到小时候、初夏、种满梧桐树的街道,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照在身上的那种感觉,这气质在后辈身上已经很难找到了。
![]() |
再一次见到赵老是今年4月初的茶季,去石台寻茶的路上专门绕道九华,去看看赵老和他的茶。去前打他的电话一直没人接,说实话,心里还有些担心。走进竹林,赵老正在跟一位拍纪录片的记者聊天,见我们来了热情的招呼,带我们看了看正在摊晾的茶青,聊了聊制茶工艺。我见他的腰似乎好些,气色也不错,也觉得放心了。临走时,我想跟他买些今年的茶,赵老认真的跟我说,这几天做的茶都不够满意,你把地址留下,等我做出自己满意的茶再给你寄过去。看,这就是老一辈的感觉了,一板一眼,认认真真的。
![]() |
说到龙池凝碧,在半个月后,我终于收到了赵老寄来的茶,他还亲自打电话来跟我解释为什么今年的茶难做,说寄来的茶是他今年最满意的一批了。
我也很满意,于是迫不及待的开泡。
![]() |
赵老的茶从外观上很有辨识度,干茶颜色鲜绿,卷曲,干度高,温杯之后干茶有清幽的兰香。冲泡器具可以用传统的盖碗,也可以用玻璃器方便观察茶叶和茶汤颜色,因为观形观色也是冲泡绿茶的乐趣之一。这款茶采摘制作时间在清明后5-6天,茶叶嫩度较高,所以投茶量控制在3.2g/150ml,冲泡水温控制在84度。这个温度的水既可以带出茶的香气,让茶尽快舒展出汤,又不会因水温过高把茶叶“泡熟”了。
![]() |
冲泡时间控制在3分30秒,这个时间分离的茶汤,口感饱满,滋味鲜爽,层次丰富,回味悠长。当然在炎炎夏日采用冷泡法冲泡这款茶,也是相当好的。
![]() |
在这些年寻茶喝茶的过程中,我常常感慨茶如其人,制茶大师们做出来的茶往往带有很鲜明的个人色彩。当我们端坐茶桌前,恭敬的冲泡这款龙池凝碧,似乎身在春天云雾缭绕的九华山,野花盛开,百草含香,所以真的要感谢赵老,为我们保存了九华山春天的香气和味道。
![]() |
update:2016年1月,赵老在九华山病逝,龙池凝碧已成绝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