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毕沙罗
高二分班进到文科班到上大学前那一年多,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文科班,我遇到了几个也读诗写诗的女孩,我们成了好友。那个时候,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极度羞涩,极度自行其是。根本不怎么学习,每天就是埋头看书,抬头看天空。那时候我坐在第一排,我的三个读诗的女友分别坐在第四、第五排。上课的时候,我常常一本本抄诗集,抄一页便传给后面的女友们。结果是夹在我们中间那两排的男孩女孩也跟我们一起看诗,一边笑骂我们神经,一边帮我们不停传递,有时候要报酬——一小袋杏肉,那是男孩女孩当时都爱吃的东西。
这几个女友中,最美、气质最好的是英,她也学习好,可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她懂诗。后来英被保送到南大中文系读书,我留在西安。我们开始了近十年的通信。那时我写了诗,便会抄给她寄过去。有时候突然有感做了诗,便马上写信给她。有时候写信中途就开始写诗。英也会把她写的诗抄了寄给我。当时我写了诗,也就给两三个朋友看,而英是我心目中唯一真正的读者。后来到南京找英玩,才知道她也会把我的有些诗给她的宿舍同学看。不管怎样,那时候写诗,就是高兴写了,有这样一个,或者两三个朋友看,这就是诗的完成了。
91年,英寄来一本画册,毕沙罗的画集,里面夹了厚厚一沓她的诗,和她抄给我看的卞之琳的诗。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毕沙罗的画。英说那是她当时非常喜欢的画家。我也喜欢他的画,特别是画册中几幅乡村雪景。估计当时这本画册我都献宝一般给来家里的朋友看。有一天,一个美院的男孩送给我一幅他画的油画雪景,应当就是我给他看毕沙罗之后不久。我把画挂在家中过道,端详了几年,总觉得雪画得有点脏,光线没有处理好。
也许是因为这本画册,很多年,在我心目中,印象派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毕沙罗。但是很多年,也说不出他到底有多好,为什么好。前几年,我看了T.J.Clark的书《Picasso and Truth: From Cubism to Guernica》。Clark认为毕沙罗的努力不彻底,最终他没有成功地成为真正引领新风的大师。他的论述和结论是有说服力的,在塞尚、修拉、毕加索之间,毕沙罗没有走出一条路。然而他的探索,却影响了同伴。最近在看高更的书信,他谈到毕沙罗时,说同代人几乎都从毕沙罗学到了东西,但是他们都跟着潮流否认受惠于毕沙罗,而高更并不否认毕沙罗对他的启迪。虽然,信中,他谈到毕沙罗问他,他们俩到底该谁出风头了?这让高更深深感到受到侮辱。我初看到这里,也极为惊诧。想想毕沙罗的画,那些田野、乡村风景,那些劳作者,怎么能和争名夺利联系起来呢?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于是到楼下公园去走了一会儿。草地上已经结冰,皎皎明月,有彩云轻拥。我在松树下坐了一会儿,想明白了。毕沙罗毕竟一直在法国,虽然他决定离开巴黎回到乡村,去plein air中画画,但是他仍然需要和巴黎艺术圈纠结。印象派画家经过一段激烈地与反对者的斗争,渐渐有人出名有人画卖得很贵很好。而高更虽然也要卖画,也需要钱,需要认可,但是他还有另外的更重要的世界。想通这一层,不由得哂笑我自己,竟然会为毕沙罗的名利心而难过。这本来不是很寻常吗?其实,大概还是因为对我来说,毕沙罗不同于任何其他的画家,他是我过去的美好中的一部分。
少年时,我喜欢英的诗。常常自愧没有她那种对世界的喜悦。我还能找到她以前的一些诗,今天翻出来看,还是很喜欢。从最初,我们论诗论事,无不可说,但似乎又有一种天然的心意联系,就像两个少年手握着手行走。前几个月和英重逢,隔了这么多年,论诗论事仍然和过去一模一样,无遮无隔,常常会心大笑。这真是非常奇妙的事。人世总有让人觉得无比奇妙,又那么美好的事。
抄录几首英的旧诗。她现在应该是已经不写诗了。
母亲
火车开动
急速小去你灰白的黑大衣
再度听见
我小你年轻时
那回走散
我的小名远远传来
回声停止而又一声响起前的瞬间
暮色里绵延着的
呼唤的颤栗和静极了的恐惧
(89年晚夏)
柔情倾诉
夜如海洋
萨克斯管
在风上漫无目的的试音
黑暗中 有人单调地说着不许人听懂的事
我看见世界在缓缓旋转
钟楼上钟声和雨燕一起远去
我看见心的颤栗
口哨不倦地在老树下等候
萨克斯管
就是这样了 一生
这里是一片穿不出去的雨地
好象全世界只留下了一只萨克斯管
和一支彗星一样的曲子
好灿烂的尾巴
我看见站在永恒面前孤独的爱
(89年10月)
我们最美好的日子
我们最美好的日子
一本老书的名字
令人想起更干净的年轻
长在春天深处的樱树
夏天照耀每扇窗子
褪去了日常的琐饰
生命这样年轻
让人总想着通俗小说里的人生
许是可能的吧
很美满
当天际有风卷自一个方向
高原上的白杨接天摇响
心灵宁静
可以感到前方道路如此清晰
(91年夏)
夏夜
抱膝坐在午夜
时光的凹处
城市看不见我
灯看不见我
筑屋于此刻
玻璃窗外群星灿烂
仙后座的王冠优雅
夏天的时光
热烈如此刻无数星芒
葡萄在一颗颗的成熟
抚摸一株树
抚摸它
自干至梢
咫尺星辰
银色的光辉细雨一样
一树华枝
伸展于
午夜的阴影里
时光的凹处
爱一个人,姿意放纵
爱一个人,姿意放纵
不象花,开放,被采摘,供养,丢弃
不象猫,等着爱抚,娇懒,发脾气
呵,我要象风一样的爱你
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
象风中的阳光一样爱你
大笑,弯下腰,吻了又吻
象风中的香气一样爱你
不被注意,日益习惯,无法忘记
春夜
绿色在夜里继续变深
春天工作了这么久——
让自己渗进广阔的绿色里
春深的味道
只有在夜里才会浓郁
世界把自己变成一枝擎得高高的玫瑰
星星闻得见
那飘浮在星星之间的精灵闻得见
甜蜜
还是甜蜜
要把心拿出来多少次
要有多少对融汇的渴望
要多么纯净
才会这样甜蜜
绿和蓝和黑色浸透的夜
上帝混和万物
许诺给人生命和爱的无尽生长
[最后两首大概是英十年前左右写的]
这几个女友中,最美、气质最好的是英,她也学习好,可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她懂诗。后来英被保送到南大中文系读书,我留在西安。我们开始了近十年的通信。那时我写了诗,便会抄给她寄过去。有时候突然有感做了诗,便马上写信给她。有时候写信中途就开始写诗。英也会把她写的诗抄了寄给我。当时我写了诗,也就给两三个朋友看,而英是我心目中唯一真正的读者。后来到南京找英玩,才知道她也会把我的有些诗给她的宿舍同学看。不管怎样,那时候写诗,就是高兴写了,有这样一个,或者两三个朋友看,这就是诗的完成了。
91年,英寄来一本画册,毕沙罗的画集,里面夹了厚厚一沓她的诗,和她抄给我看的卞之琳的诗。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毕沙罗的画。英说那是她当时非常喜欢的画家。我也喜欢他的画,特别是画册中几幅乡村雪景。估计当时这本画册我都献宝一般给来家里的朋友看。有一天,一个美院的男孩送给我一幅他画的油画雪景,应当就是我给他看毕沙罗之后不久。我把画挂在家中过道,端详了几年,总觉得雪画得有点脏,光线没有处理好。
也许是因为这本画册,很多年,在我心目中,印象派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毕沙罗。但是很多年,也说不出他到底有多好,为什么好。前几年,我看了T.J.Clark的书《Picasso and Truth: From Cubism to Guernica》。Clark认为毕沙罗的努力不彻底,最终他没有成功地成为真正引领新风的大师。他的论述和结论是有说服力的,在塞尚、修拉、毕加索之间,毕沙罗没有走出一条路。然而他的探索,却影响了同伴。最近在看高更的书信,他谈到毕沙罗时,说同代人几乎都从毕沙罗学到了东西,但是他们都跟着潮流否认受惠于毕沙罗,而高更并不否认毕沙罗对他的启迪。虽然,信中,他谈到毕沙罗问他,他们俩到底该谁出风头了?这让高更深深感到受到侮辱。我初看到这里,也极为惊诧。想想毕沙罗的画,那些田野、乡村风景,那些劳作者,怎么能和争名夺利联系起来呢?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于是到楼下公园去走了一会儿。草地上已经结冰,皎皎明月,有彩云轻拥。我在松树下坐了一会儿,想明白了。毕沙罗毕竟一直在法国,虽然他决定离开巴黎回到乡村,去plein air中画画,但是他仍然需要和巴黎艺术圈纠结。印象派画家经过一段激烈地与反对者的斗争,渐渐有人出名有人画卖得很贵很好。而高更虽然也要卖画,也需要钱,需要认可,但是他还有另外的更重要的世界。想通这一层,不由得哂笑我自己,竟然会为毕沙罗的名利心而难过。这本来不是很寻常吗?其实,大概还是因为对我来说,毕沙罗不同于任何其他的画家,他是我过去的美好中的一部分。
少年时,我喜欢英的诗。常常自愧没有她那种对世界的喜悦。我还能找到她以前的一些诗,今天翻出来看,还是很喜欢。从最初,我们论诗论事,无不可说,但似乎又有一种天然的心意联系,就像两个少年手握着手行走。前几个月和英重逢,隔了这么多年,论诗论事仍然和过去一模一样,无遮无隔,常常会心大笑。这真是非常奇妙的事。人世总有让人觉得无比奇妙,又那么美好的事。
抄录几首英的旧诗。她现在应该是已经不写诗了。
母亲
火车开动
急速小去你灰白的黑大衣
再度听见
我小你年轻时
那回走散
我的小名远远传来
回声停止而又一声响起前的瞬间
暮色里绵延着的
呼唤的颤栗和静极了的恐惧
(89年晚夏)
柔情倾诉
夜如海洋
萨克斯管
在风上漫无目的的试音
黑暗中 有人单调地说着不许人听懂的事
我看见世界在缓缓旋转
钟楼上钟声和雨燕一起远去
我看见心的颤栗
口哨不倦地在老树下等候
萨克斯管
就是这样了 一生
这里是一片穿不出去的雨地
好象全世界只留下了一只萨克斯管
和一支彗星一样的曲子
好灿烂的尾巴
我看见站在永恒面前孤独的爱
(89年10月)
我们最美好的日子
我们最美好的日子
一本老书的名字
令人想起更干净的年轻
长在春天深处的樱树
夏天照耀每扇窗子
褪去了日常的琐饰
生命这样年轻
让人总想着通俗小说里的人生
许是可能的吧
很美满
当天际有风卷自一个方向
高原上的白杨接天摇响
心灵宁静
可以感到前方道路如此清晰
(91年夏)
夏夜
抱膝坐在午夜
时光的凹处
城市看不见我
灯看不见我
筑屋于此刻
玻璃窗外群星灿烂
仙后座的王冠优雅
夏天的时光
热烈如此刻无数星芒
葡萄在一颗颗的成熟
抚摸一株树
抚摸它
自干至梢
咫尺星辰
银色的光辉细雨一样
一树华枝
伸展于
午夜的阴影里
时光的凹处
爱一个人,姿意放纵
爱一个人,姿意放纵
不象花,开放,被采摘,供养,丢弃
不象猫,等着爱抚,娇懒,发脾气
呵,我要象风一样的爱你
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
象风中的阳光一样爱你
大笑,弯下腰,吻了又吻
象风中的香气一样爱你
不被注意,日益习惯,无法忘记
春夜
绿色在夜里继续变深
春天工作了这么久——
让自己渗进广阔的绿色里
春深的味道
只有在夜里才会浓郁
世界把自己变成一枝擎得高高的玫瑰
星星闻得见
那飘浮在星星之间的精灵闻得见
甜蜜
还是甜蜜
要把心拿出来多少次
要有多少对融汇的渴望
要多么纯净
才会这样甜蜜
绿和蓝和黑色浸透的夜
上帝混和万物
许诺给人生命和爱的无尽生长
[最后两首大概是英十年前左右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