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读书总结
(原文发在Lofter,这里是复制存档,格式链接什么的复制不过来,那就算了吧。。。)
时间飞逝如脱缰的野马,转眼2015年就要过去了,是时候整理一下这一年都读了哪些乱七八糟的书了。绝大部分阅读都是在等待和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地铁巴士和飞机),超市排队结账以及睡前骗自己看看书就能睡着了等情况下完成的。阅读内容以non-fiction为主,但是没有什么固定的主题,总结起来就是杂学旁收各种"精致的淘气"。回忆顺序以豆瓣读书和Goodreads的记录为准,显然在这方面人脑子是靠不住的。
已读:
1.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人类简史,猴子老师的大作。在做这门课的字幕的时候就很期待了,图书馆订的实体书一到就第一个去借来看。虽然有些内容做字幕的时候已经接触过了,但再看书的时候还是觉得三观又被刷新了一遍。有时候看的一些地方还能回想起当时做这里的字幕的吐槽和抓狂,不禁一笑。
(其实我记不清这本书是去年年末看的还是今年年初看的了。。。暂且就算在今年好了。。。(真不要脸。。。
2. What If?: Serious Scientific Answers to Absurd Hypothetical Questions (by Randall Munroe)
本书告诉你如何一本正经地科学开脑洞并且越挖越深越开越大,nerd们的最爱
这本书是作者在博客上回答一些脑洞妖的奇奇怪怪的问题的集合,作者的博文存档在此:https://what-if.xkcd.com/archive/,漫画也很有意思:http://xkcd.com/
3. 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 (by James D. Watson)
这本书是final复习的时候在图书馆摸鱼摸出来的,旧旧软软的,书页已经泛黄了,复习期间的绝佳休闲读物,是屈臣氏写的他们发现DNA结构的事。不得不说,从书里面的用语来看,屈臣氏当年就是一个无比嘴欠的人,难怪后来那么不招人待见。
P.S. 在书里面看到伟大的科学家如克里克当年也因为橡胶软管没接好淹了实验室走廊,不禁觉得自己也没那么怂了。相比之下,Lander君上课演示凝胶电泳把正负极接反了那根本不叫事~
4. 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 (by Barbara Demick)
算是北朝鲜生活实录吧,这类书很多,这本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书名Nothing to envy是朝鲜一首主题思想歌曲的名字翻译过来的。这本书写得比较早,可能朝鲜现在的情况没有当时那么耸人听闻了。但是每每想到我们今天在争论着民主自由的同时,在这个星球上不远的某一个地方,还有一个国家的国民过着如此封闭的生活,总是让人有些心有戚戚焉。
5.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by Nien Cheng)
这本书是在ChinaX里发现的,讲到文革那一段历史的时候有一节的阅读材料是这本书的节选,读完之后出于一些微妙的心理去找了全书来看。作者是一位很优雅的上海妇人,整本书大概从文革初期开始,一直记录到文革基本结束,以及她最后离开上海前往美国的经历。这种因为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个人命运的悲剧,放在时代大背景下看来感触有其深刻。看书的时候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的就是鲁迅先生的那句“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6. 温莎墓园日记 (by 木心)
不很厚的一本小说选集。一边读一边感叹不愧是大家笔法。(没文学素养的人已经词穷至此了。。。
7. The Martian (by Andy Weir)
这就是今年很火的电影火星救援的原著了。我发现这本书的时候很早,大概是一月份看到知乎上一个专栏的推荐就找来看,看了几页之后果然就爱不释手了。书里面有很多主人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甚至是计算过程的细节,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些枯燥,但实在是太对engineer的胃口了, 而且这也是我觉得这个故事最make sense的一点。BTW,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明目张胆的出现WTF的书。。。嗯。。。我觉得这个小细节很符合工程师一贯的形象和行事风格
8. Living in the Environment: Principles, Connections, and Solutions (by G. Tyler Miller Jr.)
其实。。。这是一门课的textbook。。。居然也被我拿来凑数。。。真是恬不知耻。。。anyway毕竟我一整个学期每个星期花了好几个小时来读它╮(╯▽╰)╭是的,这是reading assignment。。。不管怎么说,系里给我们开这门课,还是希望我们这些未来的chemical engineer多一些环境意识的。即便是我这个抱着"就算下一秒世界末日我也不在乎"的坚定悲观主义者也多少受到一些触动和启发。而且还了解到了一些原来不知道的事实,比如说:跟畜牧业相比,农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带来的污染也一样惊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哼以后可以拿这个来打那些抨击吃肉不环保的素食主义者的脸了╭(╯^╰)╮
9.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by 村上春树)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村上的作品,大三的时候第一次看,还回图书馆之后就再也没见着它,今年好不容易又看到它再回到架子上,时隔一年再见,不胜欣喜,于是又借来看。还能感受到当时看书的心情,回想起当时听的歌曲。
10. 村上收音機2, 大蕪菁、難挑的酪梨 (by 村上春树)
村上的散文集,村上收音机系列的第二本,依旧是各种天马行空的脑洞。再也没有什么比一本正经的开脑洞更能缓解焦虑和抑郁了。
11. 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by Susan Cain)
写给内向者的书,虽然作者有些絮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内向者都有些絮叨。。。比如我。。。现在就在絮叨。。。诶为什么我还在絮叨。。。(╯‵□′)╯︵┻━┻
这本书告诉内向者如何接受自己,如何尽量舒服地与别人相处,如何利用自己内向者的一些特性来经营自己的事业,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出任CEO, 走向人生巅峰!(诶画风好像跑偏了。。。
12. The Art of Procrastination: A Guide to Effective Dawdling, Lollygagging and Postponing (by John R. Perry)
拖延症患者必读书,尤其适合已经放弃治疗和即将放弃治疗的拖延癌晚期患者。作者自己就是一个拖延狂魔啊哈哈哈!!!本书告诉你如何科学,高效,无任何心理负担的拖延和摸鱼, 并美其名曰:结构化拖延 (作者因为这个概念获得了201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作者自己是一个花样摸鱼高手:该改考试卷子的时候突然觉得要去打扫家里的卫生,该专心做research的时候就热心而真诚地去跟自己mentor的学生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总之就是在一切该干正事的时候一本正经地干其他不相关的事。自从看了这本书,拖延和摸鱼的时候的负罪感就少多了。
13. Fukushima: The Story of a Nuclear Disaster (by David Lochbaum, Edwin Lyman, Susan Q. Stranahan )
讲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纪实文学,很厚一本,基本上完全还原了整个核灾难。其中不光有对事实的详实记录,还有很多对此的反思,包括工程设计,事故处理,人员操作等各方面。核工业的整个safty system应该算是各种工业里面非常完善严格的了,化工业的安全系统设计和思想就是继承核工业来的。看上去如此严谨的系统,在面临天灾人祸的时候依然会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某一个环节的一点小失误或者风险,累积起来最后还是酿成大祸,这对于工程师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课。
14. Excellent Sheep: 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d the Way to a Meaningful Life (by William Deresiewicz)
因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这篇文章关注到这本书,本着"媒体的话不能全信"的理念去把书找来看了。其中关于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教育的描述,根据我在美国短短两个月的经历,我只能说大概属实,但无法深入评价。毕竟在高等教育里面,不管多么好多么公平公正的评价系统,如果使用的方法目的不对,最后都有可能是好心办了坏事;更何况这个系统本身就不是完美无缺的。作者虽然抨击的是美国的精英教育,但事实上书中所提到的种种现象在我也略知一二并深有体会,毕竟新加坡是出了名的精英主义。书中所提到的一切精英主义的竞争和包装策略,在新加坡这个竞争激励的小岛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看我身边过五关斩六将一路厮杀到大学的新加坡同学就知道了。
但对于个人来说,一味的声讨现有的制度用处不大,更重要的是意识到这个制度对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并时时提醒自己如何不被它迷了心智。比如作者提到的某些"优越感爆棚的小王八 (entitled little shit)",因为自己名校学生的身份就觉得高人一等,就觉得天下尽在掌握,似乎有名校学生这个身份自己就应该拥有一切,有时候甚至教授也会给学生传达这种信息。其实不止是私立名校,在某些公立大学里也有这种现象:我在UCB交换的时候,上课的professor就跟我们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类似的话。其实这种想法只能助长自我膨胀,毫无益处。我念的学校虽然不算什么elite university,但在亚洲范围内好歹还算个名校。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就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因为自己身上有名校学生的标签就目无下尘,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并反思自己是否因为这种精英主义的心理伤害了别人。(哼~不像某leading university in Asia的某国立大学的某些人→ →
15. The Future of Freedom: Illiberal Democracy at Home and Abroad (by Fareed Zakaria)
这是我看到第一本political science的书,对民主和自由又有了全新的更系统的理解。有趣的是,作者好像很是推崇李光耀先生,说新加坡的成功与追求民主自由的关系不大,关键在于新加坡有李光耀,不得不说我还是比较赞同这一点的。不管怎么说,李光耀先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伟人。
16. Politically Correct Bedtime Stories: Modern Tales for Our Life & Times (by James Finn Garner)
政治正确的睡前故事,从小红帽到白雪公主,从三只小猪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总之是毁童年毁三观笑到打滚系列。作者旨在讽刺某些过度强调政治正确的现象,我只能说:干得漂亮!薄薄的一本很快就看完了,感觉内心的吐槽之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每个故事都不长,有找时间把它翻译出来的想法(看~立的一手好flag~),毕竟这是难得结合了吐槽和翻译两大技能的事啊。
17. The Storied Life of A.J. Fikry (by Gabrielle Zevin)
我很少读小说,毕竟觉得我这种冷淡的人并没有那么丰富的感情储备来理解小说中的某些情节和思想。这应该算好久以来的第一本小说,中文译名叫岛上书店,感觉比原名更贴切,因为看到跟书有关系才决心找来一读。感情冷淡如我也觉得故事还算温馨感人,而且不落窠臼。故事里男主人公的读书口味跟癖好跟我非常契合,算是意外之喜吧,就是那种"世界上口味如此刁钻的不止我一个"的感觉,嬉しい。
18.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by Celeste Ng)
美籍华人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中文译名叫无声告白,很有意境。阅读体验算不上愉快,甚至还有些压抑,因为里面某些情节总是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影子甚至原型。由此也可见作者很精确地刻画了海外华人社会的一些现象和心态。书中那个一开始就自杀了的女主人公,总是时不时让我想起在伯克利读summer school的时候碰到的那个移民二代的同龄华人女孩。They are never happy. We are never happy.
19. Whose Body? (by Dorothy L. Sayers)
久违的侦探小说,看BBC的纪录片英伦谋杀案时提到的,Golden Age时期Dorothy Sayers的作品。这是她的Lord Peter Wimsey系列的第一本。不得不说一个出场第一句话就是"Oh, damn!"的英国绅士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作者本人是最早一批牛津女毕业生之一,在文学和宗教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所以文字功底颇深。小说本身还算好读,虽然很多词语有大量缩写和省略,但揣摩其中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和遣词造句,也可以体味出当时的英伦风情。
20. Clouds of Witness (by Dorothy L. Sayers)
Lord Peter Wimsey系列的第二本,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了,不止是主人公,还包括和他相关的一些配角。Lord Peter Wimsey不像其他侦探小说里的侦探那样形象光明高大,相反还有很多无法忽视的缺点。然而正是这一点让他显得尤为立体而真实。
21. Fat Chance: Beating the Odds Against Sugar, Processed Food, Obesity, and Disease (by Robert H. Lustig)
在图书馆的popular science展示区摆着,路过的时候看到觉得应该很有意思就借回来看了,前几天才看完。作者主要阐述了进几十年来日益严重的肥胖症糖尿病等metabolic syndrome跟我们日常饮食的关系,尤其是和一路高歌猛进的process food的关系。主要讲的是糖和脂肪这两者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以及它们在美国人甚至整个西方社会的饮食结构中的地位是如何导致了一系列metabolic syndrome的。里面有几章偏学术的内容,堪比textbook,但就当是回顾一下我惨不忍睹的生化,看起来也不算费劲。作者本人是执业中的医生,所以每章开头都有一个简短的案例,告诉你现状已经严重到了何等地步。
联想到我自己在美国的经历,不得不承认,美国的饮食结构对于低收入人群确实十分不友好。我在summer school的六个星期内,念书虽然不能算废寝忘食,但work load至少堪比在新加坡的final exam week, 我食量并不大,即使如此也阻止不了我整个人像吹气球一样胖了一圈。并不是我不想吃健康食品,而是我要么买不到要么买不起。超市里的蔬菜水果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一小盒西瓜卖5刀你们怎么不去抢啊!更有甚者,我在新加坡买到的那些从美国进口的水果,在美国卖得居然比在新加坡还贵!What are you 弄啥嘞!与此同时,我在超市里见到了有生以来最大包的薯片,而且他们居然没有更小包的了,真是一个bigger than bigger的国度啊。而我也第一次见识到了星巴克的饮料在venti之上还有一个size,trenta。请问你们这是要饲养什么。。。。
大部分美国人就这样每天吃下超标好几倍的糖和脂肪,远远超过身体所能调节的上限,结果就是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让你继续吃下更多的糖和脂肪。毕竟糖和脂肪是绝配。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震撼就是:所谓的free will,你以为的control over yourself,不过都是蜃景而已,实际上你的绝大部分甚至一切行为,都是由各种荷尔蒙、神经递质和反馈通路驱动的。
P.S. 这是第二本看到作者写了WTF的书 (喂你看书的重点都在哪里啊(╯‵□′)╯︵┻━┻
阅读中:
1. 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因为在听欧丽娟女神的红楼梦公开课,把87版的电视剧又翻出来刷了一遍还觉得不够过瘾,于是又去图书馆把书借来看。原来看的都是没有脂批的版本,所以这次借了一个搜集了各个时期脂批的版本。因为情节已经烂熟了,所以注意力更多的放到脂批上,益发觉得妙趣横生,别有趣味。
P.S. 欧老师说脂砚斋其实蛮毒舌的,果真如此。
2. 國史大綱 (by 钱穆)
欧老师讲课的时候提到的,迷迷糊糊记在脑子里然后隔天去图书馆找来了。才看了几页,就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实在是浅薄不堪,遂深深拜服。打算认真做笔记(看~又一个flag~)。
3. Salt Sugar Fat: How the Food Giants Hooked Us (by Michael Moss)
逛书店的时候瞟到的,然后回去图书馆找,居然找到了全新的精装版,感觉像捡到了宝一样。跟fat chance相比,都是在讲processed food对我们健康的影响,但这本更侧重food industry, which is 我一直以来很感兴趣的领域;以及除了糖和脂肪之外关于盐的部分,which is 我原来没有关注过的部分。虽然今天才开始看,但是很期待。
4.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by Michael J. Sandel)
跟着E站上的公开课看的,因为课没有刷完所以书也就暂时停滞了。。。不过倒是把扇贝上的单词书背完了。。。
5. Unnatural Death (by Dorothy L. Sayers)
Lord Peter Wimsey系列第三本,大概看了快一半了,多失眠几次应该就可以看完了。
新年Flag:
以下是除了手上正在看的几本,明年打算看的书,算是reading list里面优先级比较高的吧,所以又名die die must read list。
1. The Selfish Gene (by Richard Dawkins)
两年前大老远从美国买回来的,看了一部分,现在正在书架上接灰。。。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无限忏悔中(sad face
2.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by Jared Diamond)
去年双十一的时候打折买的,看了序言,现在在上一本的旁边接灰。。。果然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嗯我去死一死_(:з」∠)_
3.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by Atul Gawande)
嗯我看完前两本就去买这一本 (呵呵又立flag了吧~)
4.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 (by Siddhartha Mukherjee)
各种生物相关课程都会提到癌症,实习的时候也做了半年抗癌药,但从来没有仔细全面了解过,而且这也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 (呵呵你感兴趣的领域挺多呀→ →)
5. Fahrenheit 451(by Ray Bradbury)
好久没看反乌托邦小说了,所以决定来一发。而且作者的名字我很喜欢 (都是什么鬼理由
6. Bad Science (by Ben Goldacre)
这个作者的另一本书Bad Pharma因为太厚了没看完,觉得很对不起他,于是决定先从这本薄的看起
7. Good Calories, Bad Calories (by Gary Taubes)
封面上的烤面包和黄油很诱人,让我想起了那几斤不离不弃的脂肪
8. 继续读Lord Peter Wimsey系列,能读几本算几本,反正失眠的日子多得是
以上就是今年读的书和明年立的flag了~希望明年能读更多的书立更多的flag~
时间飞逝如脱缰的野马,转眼2015年就要过去了,是时候整理一下这一年都读了哪些乱七八糟的书了。绝大部分阅读都是在等待和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地铁巴士和飞机),超市排队结账以及睡前骗自己看看书就能睡着了等情况下完成的。阅读内容以non-fiction为主,但是没有什么固定的主题,总结起来就是杂学旁收各种"精致的淘气"。回忆顺序以豆瓣读书和Goodreads的记录为准,显然在这方面人脑子是靠不住的。
已读:
1.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人类简史,猴子老师的大作。在做这门课的字幕的时候就很期待了,图书馆订的实体书一到就第一个去借来看。虽然有些内容做字幕的时候已经接触过了,但再看书的时候还是觉得三观又被刷新了一遍。有时候看的一些地方还能回想起当时做这里的字幕的吐槽和抓狂,不禁一笑。
(其实我记不清这本书是去年年末看的还是今年年初看的了。。。暂且就算在今年好了。。。(真不要脸。。。
2. What If?: Serious Scientific Answers to Absurd Hypothetical Questions (by Randall Munroe)
本书告诉你如何一本正经地科学开脑洞并且越挖越深越开越大,nerd们的最爱
这本书是作者在博客上回答一些脑洞妖的奇奇怪怪的问题的集合,作者的博文存档在此:https://what-if.xkcd.com/archive/,漫画也很有意思:http://xkcd.com/
3. 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 (by James D. Watson)
这本书是final复习的时候在图书馆摸鱼摸出来的,旧旧软软的,书页已经泛黄了,复习期间的绝佳休闲读物,是屈臣氏写的他们发现DNA结构的事。不得不说,从书里面的用语来看,屈臣氏当年就是一个无比嘴欠的人,难怪后来那么不招人待见。
P.S. 在书里面看到伟大的科学家如克里克当年也因为橡胶软管没接好淹了实验室走廊,不禁觉得自己也没那么怂了。相比之下,Lander君上课演示凝胶电泳把正负极接反了那根本不叫事~
4. 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 (by Barbara Demick)
算是北朝鲜生活实录吧,这类书很多,这本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书名Nothing to envy是朝鲜一首主题思想歌曲的名字翻译过来的。这本书写得比较早,可能朝鲜现在的情况没有当时那么耸人听闻了。但是每每想到我们今天在争论着民主自由的同时,在这个星球上不远的某一个地方,还有一个国家的国民过着如此封闭的生活,总是让人有些心有戚戚焉。
5.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by Nien Cheng)
这本书是在ChinaX里发现的,讲到文革那一段历史的时候有一节的阅读材料是这本书的节选,读完之后出于一些微妙的心理去找了全书来看。作者是一位很优雅的上海妇人,整本书大概从文革初期开始,一直记录到文革基本结束,以及她最后离开上海前往美国的经历。这种因为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个人命运的悲剧,放在时代大背景下看来感触有其深刻。看书的时候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的就是鲁迅先生的那句“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6. 温莎墓园日记 (by 木心)
不很厚的一本小说选集。一边读一边感叹不愧是大家笔法。(没文学素养的人已经词穷至此了。。。
7. The Martian (by Andy Weir)
这就是今年很火的电影火星救援的原著了。我发现这本书的时候很早,大概是一月份看到知乎上一个专栏的推荐就找来看,看了几页之后果然就爱不释手了。书里面有很多主人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甚至是计算过程的细节,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些枯燥,但实在是太对engineer的胃口了, 而且这也是我觉得这个故事最make sense的一点。BTW,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明目张胆的出现WTF的书。。。嗯。。。我觉得这个小细节很符合工程师一贯的形象和行事风格
8. Living in the Environment: Principles, Connections, and Solutions (by G. Tyler Miller Jr.)
其实。。。这是一门课的textbook。。。居然也被我拿来凑数。。。真是恬不知耻。。。anyway毕竟我一整个学期每个星期花了好几个小时来读它╮(╯▽╰)╭是的,这是reading assignment。。。不管怎么说,系里给我们开这门课,还是希望我们这些未来的chemical engineer多一些环境意识的。即便是我这个抱着"就算下一秒世界末日我也不在乎"的坚定悲观主义者也多少受到一些触动和启发。而且还了解到了一些原来不知道的事实,比如说:跟畜牧业相比,农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带来的污染也一样惊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哼以后可以拿这个来打那些抨击吃肉不环保的素食主义者的脸了╭(╯^╰)╮
9.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by 村上春树)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村上的作品,大三的时候第一次看,还回图书馆之后就再也没见着它,今年好不容易又看到它再回到架子上,时隔一年再见,不胜欣喜,于是又借来看。还能感受到当时看书的心情,回想起当时听的歌曲。
10. 村上收音機2, 大蕪菁、難挑的酪梨 (by 村上春树)
村上的散文集,村上收音机系列的第二本,依旧是各种天马行空的脑洞。再也没有什么比一本正经的开脑洞更能缓解焦虑和抑郁了。
11. 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by Susan Cain)
写给内向者的书,虽然作者有些絮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内向者都有些絮叨。。。比如我。。。现在就在絮叨。。。诶为什么我还在絮叨。。。(╯‵□′)╯︵┻━┻
这本书告诉内向者如何接受自己,如何尽量舒服地与别人相处,如何利用自己内向者的一些特性来经营自己的事业,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出任CEO, 走向人生巅峰!(诶画风好像跑偏了。。。
12. The Art of Procrastination: A Guide to Effective Dawdling, Lollygagging and Postponing (by John R. Perry)
拖延症患者必读书,尤其适合已经放弃治疗和即将放弃治疗的拖延癌晚期患者。作者自己就是一个拖延狂魔啊哈哈哈!!!本书告诉你如何科学,高效,无任何心理负担的拖延和摸鱼, 并美其名曰:结构化拖延 (作者因为这个概念获得了201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作者自己是一个花样摸鱼高手:该改考试卷子的时候突然觉得要去打扫家里的卫生,该专心做research的时候就热心而真诚地去跟自己mentor的学生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总之就是在一切该干正事的时候一本正经地干其他不相关的事。自从看了这本书,拖延和摸鱼的时候的负罪感就少多了。
13. Fukushima: The Story of a Nuclear Disaster (by David Lochbaum, Edwin Lyman, Susan Q. Stranahan )
讲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纪实文学,很厚一本,基本上完全还原了整个核灾难。其中不光有对事实的详实记录,还有很多对此的反思,包括工程设计,事故处理,人员操作等各方面。核工业的整个safty system应该算是各种工业里面非常完善严格的了,化工业的安全系统设计和思想就是继承核工业来的。看上去如此严谨的系统,在面临天灾人祸的时候依然会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某一个环节的一点小失误或者风险,累积起来最后还是酿成大祸,这对于工程师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课。
14. Excellent Sheep: 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d the Way to a Meaningful Life (by William Deresiewicz)
因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这篇文章关注到这本书,本着"媒体的话不能全信"的理念去把书找来看了。其中关于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教育的描述,根据我在美国短短两个月的经历,我只能说大概属实,但无法深入评价。毕竟在高等教育里面,不管多么好多么公平公正的评价系统,如果使用的方法目的不对,最后都有可能是好心办了坏事;更何况这个系统本身就不是完美无缺的。作者虽然抨击的是美国的精英教育,但事实上书中所提到的种种现象在我也略知一二并深有体会,毕竟新加坡是出了名的精英主义。书中所提到的一切精英主义的竞争和包装策略,在新加坡这个竞争激励的小岛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看我身边过五关斩六将一路厮杀到大学的新加坡同学就知道了。
但对于个人来说,一味的声讨现有的制度用处不大,更重要的是意识到这个制度对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并时时提醒自己如何不被它迷了心智。比如作者提到的某些"优越感爆棚的小王八 (entitled little shit)",因为自己名校学生的身份就觉得高人一等,就觉得天下尽在掌握,似乎有名校学生这个身份自己就应该拥有一切,有时候甚至教授也会给学生传达这种信息。其实不止是私立名校,在某些公立大学里也有这种现象:我在UCB交换的时候,上课的professor就跟我们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类似的话。其实这种想法只能助长自我膨胀,毫无益处。我念的学校虽然不算什么elite university,但在亚洲范围内好歹还算个名校。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就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因为自己身上有名校学生的标签就目无下尘,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并反思自己是否因为这种精英主义的心理伤害了别人。(哼~不像某leading university in Asia的某国立大学的某些人→ →
15. The Future of Freedom: Illiberal Democracy at Home and Abroad (by Fareed Zakaria)
这是我看到第一本political science的书,对民主和自由又有了全新的更系统的理解。有趣的是,作者好像很是推崇李光耀先生,说新加坡的成功与追求民主自由的关系不大,关键在于新加坡有李光耀,不得不说我还是比较赞同这一点的。不管怎么说,李光耀先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伟人。
16. Politically Correct Bedtime Stories: Modern Tales for Our Life & Times (by James Finn Garner)
政治正确的睡前故事,从小红帽到白雪公主,从三只小猪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总之是毁童年毁三观笑到打滚系列。作者旨在讽刺某些过度强调政治正确的现象,我只能说:干得漂亮!薄薄的一本很快就看完了,感觉内心的吐槽之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每个故事都不长,有找时间把它翻译出来的想法(看~立的一手好flag~),毕竟这是难得结合了吐槽和翻译两大技能的事啊。
17. The Storied Life of A.J. Fikry (by Gabrielle Zevin)
我很少读小说,毕竟觉得我这种冷淡的人并没有那么丰富的感情储备来理解小说中的某些情节和思想。这应该算好久以来的第一本小说,中文译名叫岛上书店,感觉比原名更贴切,因为看到跟书有关系才决心找来一读。感情冷淡如我也觉得故事还算温馨感人,而且不落窠臼。故事里男主人公的读书口味跟癖好跟我非常契合,算是意外之喜吧,就是那种"世界上口味如此刁钻的不止我一个"的感觉,嬉しい。
18.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by Celeste Ng)
美籍华人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中文译名叫无声告白,很有意境。阅读体验算不上愉快,甚至还有些压抑,因为里面某些情节总是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影子甚至原型。由此也可见作者很精确地刻画了海外华人社会的一些现象和心态。书中那个一开始就自杀了的女主人公,总是时不时让我想起在伯克利读summer school的时候碰到的那个移民二代的同龄华人女孩。They are never happy. We are never happy.
19. Whose Body? (by Dorothy L. Sayers)
久违的侦探小说,看BBC的纪录片英伦谋杀案时提到的,Golden Age时期Dorothy Sayers的作品。这是她的Lord Peter Wimsey系列的第一本。不得不说一个出场第一句话就是"Oh, damn!"的英国绅士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作者本人是最早一批牛津女毕业生之一,在文学和宗教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所以文字功底颇深。小说本身还算好读,虽然很多词语有大量缩写和省略,但揣摩其中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和遣词造句,也可以体味出当时的英伦风情。
20. Clouds of Witness (by Dorothy L. Sayers)
Lord Peter Wimsey系列的第二本,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了,不止是主人公,还包括和他相关的一些配角。Lord Peter Wimsey不像其他侦探小说里的侦探那样形象光明高大,相反还有很多无法忽视的缺点。然而正是这一点让他显得尤为立体而真实。
21. Fat Chance: Beating the Odds Against Sugar, Processed Food, Obesity, and Disease (by Robert H. Lustig)
在图书馆的popular science展示区摆着,路过的时候看到觉得应该很有意思就借回来看了,前几天才看完。作者主要阐述了进几十年来日益严重的肥胖症糖尿病等metabolic syndrome跟我们日常饮食的关系,尤其是和一路高歌猛进的process food的关系。主要讲的是糖和脂肪这两者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以及它们在美国人甚至整个西方社会的饮食结构中的地位是如何导致了一系列metabolic syndrome的。里面有几章偏学术的内容,堪比textbook,但就当是回顾一下我惨不忍睹的生化,看起来也不算费劲。作者本人是执业中的医生,所以每章开头都有一个简短的案例,告诉你现状已经严重到了何等地步。
联想到我自己在美国的经历,不得不承认,美国的饮食结构对于低收入人群确实十分不友好。我在summer school的六个星期内,念书虽然不能算废寝忘食,但work load至少堪比在新加坡的final exam week, 我食量并不大,即使如此也阻止不了我整个人像吹气球一样胖了一圈。并不是我不想吃健康食品,而是我要么买不到要么买不起。超市里的蔬菜水果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一小盒西瓜卖5刀你们怎么不去抢啊!更有甚者,我在新加坡买到的那些从美国进口的水果,在美国卖得居然比在新加坡还贵!What are you 弄啥嘞!与此同时,我在超市里见到了有生以来最大包的薯片,而且他们居然没有更小包的了,真是一个bigger than bigger的国度啊。而我也第一次见识到了星巴克的饮料在venti之上还有一个size,trenta。请问你们这是要饲养什么。。。。
大部分美国人就这样每天吃下超标好几倍的糖和脂肪,远远超过身体所能调节的上限,结果就是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让你继续吃下更多的糖和脂肪。毕竟糖和脂肪是绝配。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震撼就是:所谓的free will,你以为的control over yourself,不过都是蜃景而已,实际上你的绝大部分甚至一切行为,都是由各种荷尔蒙、神经递质和反馈通路驱动的。
P.S. 这是第二本看到作者写了WTF的书 (喂你看书的重点都在哪里啊(╯‵□′)╯︵┻━┻
阅读中:
1. 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因为在听欧丽娟女神的红楼梦公开课,把87版的电视剧又翻出来刷了一遍还觉得不够过瘾,于是又去图书馆把书借来看。原来看的都是没有脂批的版本,所以这次借了一个搜集了各个时期脂批的版本。因为情节已经烂熟了,所以注意力更多的放到脂批上,益发觉得妙趣横生,别有趣味。
P.S. 欧老师说脂砚斋其实蛮毒舌的,果真如此。
2. 國史大綱 (by 钱穆)
欧老师讲课的时候提到的,迷迷糊糊记在脑子里然后隔天去图书馆找来了。才看了几页,就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实在是浅薄不堪,遂深深拜服。打算认真做笔记(看~又一个flag~)。
3. Salt Sugar Fat: How the Food Giants Hooked Us (by Michael Moss)
逛书店的时候瞟到的,然后回去图书馆找,居然找到了全新的精装版,感觉像捡到了宝一样。跟fat chance相比,都是在讲processed food对我们健康的影响,但这本更侧重food industry, which is 我一直以来很感兴趣的领域;以及除了糖和脂肪之外关于盐的部分,which is 我原来没有关注过的部分。虽然今天才开始看,但是很期待。
4.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by Michael J. Sandel)
跟着E站上的公开课看的,因为课没有刷完所以书也就暂时停滞了。。。不过倒是把扇贝上的单词书背完了。。。
5. Unnatural Death (by Dorothy L. Sayers)
Lord Peter Wimsey系列第三本,大概看了快一半了,多失眠几次应该就可以看完了。
新年Flag:
以下是除了手上正在看的几本,明年打算看的书,算是reading list里面优先级比较高的吧,所以又名die die must read list。
1. The Selfish Gene (by Richard Dawkins)
两年前大老远从美国买回来的,看了一部分,现在正在书架上接灰。。。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无限忏悔中(sad face
2.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by Jared Diamond)
去年双十一的时候打折买的,看了序言,现在在上一本的旁边接灰。。。果然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嗯我去死一死_(:з」∠)_
3.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by Atul Gawande)
嗯我看完前两本就去买这一本 (呵呵又立flag了吧~)
4.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 (by Siddhartha Mukherjee)
各种生物相关课程都会提到癌症,实习的时候也做了半年抗癌药,但从来没有仔细全面了解过,而且这也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 (呵呵你感兴趣的领域挺多呀→ →)
5. Fahrenheit 451(by Ray Bradbury)
好久没看反乌托邦小说了,所以决定来一发。而且作者的名字我很喜欢 (都是什么鬼理由
6. Bad Science (by Ben Goldacre)
这个作者的另一本书Bad Pharma因为太厚了没看完,觉得很对不起他,于是决定先从这本薄的看起
7. Good Calories, Bad Calories (by Gary Taubes)
封面上的烤面包和黄油很诱人,让我想起了那几斤不离不弃的脂肪
8. 继续读Lord Peter Wimsey系列,能读几本算几本,反正失眠的日子多得是
以上就是今年读的书和明年立的flag了~希望明年能读更多的书立更多的flag~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