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有色传记的诞生
文|向珂
[“阅历”]
你大概熟知我们的“午夜”、“幻象”。本着近似的理念,我们正着手推出新的系列丛书——“阅历”。人生在世,神智健全,不甘心生活在周口店的山洞里,都会在这个世上留下点新鲜的印迹。在“阅历”的Logo上,除了那一只无法名状的神奇大眼睛,还赫然印着“being”。
高深君告知,Being的中文意思该叫做“存在”。什么叫存在?高深君又说了一通云山雾罩的话,尤其是什么存在主义云云。说得简单点,存在就是你得活着,不是穿衣吃饭地活着,而是为了一点点新异而活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上。
我们之所以选择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传记作为“阅历”001号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当初就有人问过,谁的传记最受欢迎?答曰,皇帝、政坛大佬、大贾……反正,都是些有钱有势的大人物。不知什么时候听到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家伙爱看传记,不过尽是历代帝王传之类。其实呢,他资质平平,日出而作,日落了,抱着老婆而息,却又琢磨着如何当上皇帝。谁都明白做上皇帝比中头彩还难,偏偏这家伙不信邪。他开始按照书里的内容来训练自己,像是志在必得。有一天,他的女人跟人跑了,无影无踪。他始终相信苦修实干的自己一定能通过帝王传的启示,最终走向皇位,天下春色就都该由他来摆布。如今,他的女人都不知去向,还有什么理由让他相信追求的那一番伟业呢?在无限苦闷之中,一个老和尚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他老实交代。老和尚轻言细语地说:“纸上的东西,你咋就信了啊?”
老和尚向书本挑战,是错非错。就拿人物传记来说,好些是借它来造神,把本来复杂、饱满的人描写得那么不近人情。司马迁来给刘邦立传时,也要说他妈在怀上刘邦的时候做了一个如何灵异的梦。这种只有出现在传记及神话当中的事情,在现实当中活上几辈子都难碰到。
我们希望找到充满体温的传记。在当中,我们阅读他(她)的人生,就像是入了一所迷宫,一点点惊奇、意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读这样的传记,要能自然产生出环睹四周的感觉,仿佛是在与纸上的那个人对话。
因此,选择《去你的,生活》作为“阅历”001号可不是违心的的选择。作者曾经想将此书命名为the naked truth,翻译成中文就该是“赤裸真实”。可见,作者一开始就没想过把这位享有盛誉的画家说成跟皇帝一样的大神,倒是成功地将那人的市井、非理性、矛盾、性格缺憾展露出来。不管他是怎么样的一位名人,但呈现出来的是人的气息。
我们并不认为这仅仅是贡献给艺术家的书。一部合格的传记该呈现出的是正常人都可感受到的情感、智慧。否则,卡夫卡的传记就只该专门提供给保险推销员看的。所以,一本优秀的传记属于无边界的人类。
[内在]
《去你的,生活》在英国正式出版于2013年。据说,出版之后,各方媒体都在报道,而且还引来争议,关键原因在于——暴露了太多真实。2013年年底,当我们拿到这本英文书的版权之后,更加幸运的事情也发生了,合适的译者降临了。
屠珀是北京人,在国外已生活了十来年。一开始,她试译了一小节,便叫人满意。接下来,就只能放手让她在国外抓紧工作。
屠珀后来跟我回忆了她在国外翻译这本书的一些故事。正式开始翻译之前她只身去了以色列。就在耶路撒冷的旅店里,她居然在网上无意中浏览到《星期天邮报》的网站,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写了一封信投到读者信箱,说明自己是《卢西安》的简体中文版翻译。或许是作者乔迪,或许是他的某个助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复了,说是可以协助解决翻译中的问题。乔迪的秘书约他去报社见乔迪,还说,他对此书的中文版很是关心。
原来这位格雷格先生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显贵,居住在伦敦肯辛顿皇家花园一带。在翻译工作的进行过程当中,屠珀每周都上门拜访,好把积攒起来的问题一一向作者请教。她后来统计过,一共请教了作者235个问题。当她陷入到翻译中后,她似乎已把传主转化成了陪伴自己数月的情人。她对作者的工作表示感激,乔迪却说:“It’s a labour of love.”
屠珀翻译完全书不久,又离开居住了十多年的伦敦,到了纽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我与她的联系,多半是通过微信、EMAIL。我一般会选在晚上与她联系,因为这该是她在一天中最为神清智朗的时候。
有一天,实在有点急了。通过对比台湾典藏译本,我发现二者在一章节的大标题上存在太大的差异。台湾译本将paint译作绘画,而被屠珀译成颜料。同样在晚上给她发了微信。很快,她回复了,解释了半天。没错,假如这里表达的是绘画的意思,就该写成painting而不可能是paint。
在准备出版的过程中,还得到不少人的帮助。我们曾将全书译文样稿寄送给刘小东先生。他认为,这本书有理由受到欢迎——祈祷结果不会让他失望。还有,艺术家倪军先生得知我们正在编辑这部译稿,主动提出来要帮着看看。他在打样上留满了敦厚朴实的字迹,纠正了些极为专业的问题。
不过,图书编校属于典型的手工劳动。尽管各方努力,谁也不能保证其中没有什么手民之误。我们乐意接受心细如发的读者的赐教。
[外在]
一开始,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做一部有色相的传记。正巧这部书的代理提供了全书的高清图片。
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心,关键在于我们对感官的护守。更何况,卢西安·弗洛伊德,一位在感官世界一味放肆的人!
这算是一种尝试。作为靠做书糊口的人,能否在胸中横生这样的问题:当电子书来势汹汹的时候,纸质书独有的感官质感如何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我们手捧着一本书的时候,一本好书的内容固然应在头脑的虚拟空间中掀起阵阵旋风,但为何不能在眼、手、肌肤可触及的地方留下深刻的印迹呢?幸福的人总不该贻误了感官。就好像那些仅靠观赏某种无码影片来打发时间的朋友多半在实际生活中遗落了一大块幸福。
书,同样可以成为感官的刺激。这是我们在完成这本有色传记时候的又一大基本理念。
美编小F算是这书的又一位重要的接生婆。当确定了这本书的开本之后,小F设计了内文版式、字体。紧接着,我们一致认为,这书要性感,得裸脊锁线,留下书的骨感。之所以不在书外加上硬硬的精装壳,为的就是留下骨感。卢西安并不属于顺着大道走的人,关于他的书就该玩点脾气吧。把这书套上那层硬壳,就像一位健硕的美男套上一件中山装,将自个儿的倒三角淹没在庄重肃穆之中。
这张封面就不用多说了。小F在特定区域划了道线。一开始我还觉得这纯属多余。后来还是觉得这趣味可取。在这似有似无的地方,突然在你眼前扯上一道屏风,一下子叫你两眼直瞪瞪的——这正为感官的效果。
这是我第一次与小F合作。4月14日一大早,本书开印之前,我、小F和小M一同坐着印厂P姐的车,到了京郊一大型印厂。这算是我们在这书诞生前的最后一次努力,目的是为了校色,保证这本四色书籍最终能与读者原原本本地相见。那一天,气温约有十来度。一走进车间,便感到气温陡然上升了好几度,还看到好几个汗流浃背的工人,穿梭在轰鸣的机器之间。
我注意到冯唐的新书《女神一号》刚刚印出来,尚未装订,默默地躺在那儿,还碰到广西师大理想国荒木经惟的。最不好面对的现实却是这样的,与这些相邻的,最多的还是那些教辅书籍的雏形。
在印厂一方,P姐是这本书的主要负责人。小F可能忘了P姐的表情。封面拢共就出了七八张打样,才让小F首肯。P姐老在一边说,这已很好,这已很好。
小F一贯我行我素。
北京的大,只有通过实践才感受得到。下午,我们坐着P姐的车回来了,又花了个把小时。我们三个人各自拿着一张被小F否决掉的打样,以资纪念。下车了,我在路边给每人买了个雪糕。
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子,卢西安•弗洛伊德以他的肖像画在近当代世界艺术界取得了教父级地位。卢西安与他的祖父一样,喜欢观察人的样本。不过,他着迷于赤裸裸的、夸张变形的人物外在形态,而他的祖父却爱深入到人的复杂内心。他在生活中混杂着理不清的恋情、赌局、打斗、戏谑,毫不顾忌地将旁人的指责抛在一边。他的艺术创作从来没有脱离过他的生活世界,但又想方设法地躲藏在世人的视野之外,隐秘地、混乱地活着,仅仅将艺术留给大众。一直到了卢西安人生的最后十年,格雷格终于走进了他的生活,在与他共进早餐的同时,记录下他八十八年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幸运的是,这些人生碎片最后汇成了这首部卢西安的个人传记。
----------------
本文来自 新星出版社,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
[“阅历”]
你大概熟知我们的“午夜”、“幻象”。本着近似的理念,我们正着手推出新的系列丛书——“阅历”。人生在世,神智健全,不甘心生活在周口店的山洞里,都会在这个世上留下点新鲜的印迹。在“阅历”的Logo上,除了那一只无法名状的神奇大眼睛,还赫然印着“being”。
高深君告知,Being的中文意思该叫做“存在”。什么叫存在?高深君又说了一通云山雾罩的话,尤其是什么存在主义云云。说得简单点,存在就是你得活着,不是穿衣吃饭地活着,而是为了一点点新异而活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上。
我们之所以选择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传记作为“阅历”001号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 |
当初就有人问过,谁的传记最受欢迎?答曰,皇帝、政坛大佬、大贾……反正,都是些有钱有势的大人物。不知什么时候听到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家伙爱看传记,不过尽是历代帝王传之类。其实呢,他资质平平,日出而作,日落了,抱着老婆而息,却又琢磨着如何当上皇帝。谁都明白做上皇帝比中头彩还难,偏偏这家伙不信邪。他开始按照书里的内容来训练自己,像是志在必得。有一天,他的女人跟人跑了,无影无踪。他始终相信苦修实干的自己一定能通过帝王传的启示,最终走向皇位,天下春色就都该由他来摆布。如今,他的女人都不知去向,还有什么理由让他相信追求的那一番伟业呢?在无限苦闷之中,一个老和尚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他老实交代。老和尚轻言细语地说:“纸上的东西,你咋就信了啊?”
老和尚向书本挑战,是错非错。就拿人物传记来说,好些是借它来造神,把本来复杂、饱满的人描写得那么不近人情。司马迁来给刘邦立传时,也要说他妈在怀上刘邦的时候做了一个如何灵异的梦。这种只有出现在传记及神话当中的事情,在现实当中活上几辈子都难碰到。
我们希望找到充满体温的传记。在当中,我们阅读他(她)的人生,就像是入了一所迷宫,一点点惊奇、意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读这样的传记,要能自然产生出环睹四周的感觉,仿佛是在与纸上的那个人对话。
因此,选择《去你的,生活》作为“阅历”001号可不是违心的的选择。作者曾经想将此书命名为the naked truth,翻译成中文就该是“赤裸真实”。可见,作者一开始就没想过把这位享有盛誉的画家说成跟皇帝一样的大神,倒是成功地将那人的市井、非理性、矛盾、性格缺憾展露出来。不管他是怎么样的一位名人,但呈现出来的是人的气息。
我们并不认为这仅仅是贡献给艺术家的书。一部合格的传记该呈现出的是正常人都可感受到的情感、智慧。否则,卡夫卡的传记就只该专门提供给保险推销员看的。所以,一本优秀的传记属于无边界的人类。
[内在]
《去你的,生活》在英国正式出版于2013年。据说,出版之后,各方媒体都在报道,而且还引来争议,关键原因在于——暴露了太多真实。2013年年底,当我们拿到这本英文书的版权之后,更加幸运的事情也发生了,合适的译者降临了。
屠珀是北京人,在国外已生活了十来年。一开始,她试译了一小节,便叫人满意。接下来,就只能放手让她在国外抓紧工作。
屠珀后来跟我回忆了她在国外翻译这本书的一些故事。正式开始翻译之前她只身去了以色列。就在耶路撒冷的旅店里,她居然在网上无意中浏览到《星期天邮报》的网站,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写了一封信投到读者信箱,说明自己是《卢西安》的简体中文版翻译。或许是作者乔迪,或许是他的某个助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复了,说是可以协助解决翻译中的问题。乔迪的秘书约他去报社见乔迪,还说,他对此书的中文版很是关心。
原来这位格雷格先生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显贵,居住在伦敦肯辛顿皇家花园一带。在翻译工作的进行过程当中,屠珀每周都上门拜访,好把积攒起来的问题一一向作者请教。她后来统计过,一共请教了作者235个问题。当她陷入到翻译中后,她似乎已把传主转化成了陪伴自己数月的情人。她对作者的工作表示感激,乔迪却说:“It’s a labour of love.”
屠珀翻译完全书不久,又离开居住了十多年的伦敦,到了纽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我与她的联系,多半是通过微信、EMAIL。我一般会选在晚上与她联系,因为这该是她在一天中最为神清智朗的时候。
有一天,实在有点急了。通过对比台湾典藏译本,我发现二者在一章节的大标题上存在太大的差异。台湾译本将paint译作绘画,而被屠珀译成颜料。同样在晚上给她发了微信。很快,她回复了,解释了半天。没错,假如这里表达的是绘画的意思,就该写成painting而不可能是paint。
在准备出版的过程中,还得到不少人的帮助。我们曾将全书译文样稿寄送给刘小东先生。他认为,这本书有理由受到欢迎——祈祷结果不会让他失望。还有,艺术家倪军先生得知我们正在编辑这部译稿,主动提出来要帮着看看。他在打样上留满了敦厚朴实的字迹,纠正了些极为专业的问题。
不过,图书编校属于典型的手工劳动。尽管各方努力,谁也不能保证其中没有什么手民之误。我们乐意接受心细如发的读者的赐教。
![]() |
[外在]
一开始,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做一部有色相的传记。正巧这部书的代理提供了全书的高清图片。
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心,关键在于我们对感官的护守。更何况,卢西安·弗洛伊德,一位在感官世界一味放肆的人!
这算是一种尝试。作为靠做书糊口的人,能否在胸中横生这样的问题:当电子书来势汹汹的时候,纸质书独有的感官质感如何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我们手捧着一本书的时候,一本好书的内容固然应在头脑的虚拟空间中掀起阵阵旋风,但为何不能在眼、手、肌肤可触及的地方留下深刻的印迹呢?幸福的人总不该贻误了感官。就好像那些仅靠观赏某种无码影片来打发时间的朋友多半在实际生活中遗落了一大块幸福。
书,同样可以成为感官的刺激。这是我们在完成这本有色传记时候的又一大基本理念。
美编小F算是这书的又一位重要的接生婆。当确定了这本书的开本之后,小F设计了内文版式、字体。紧接着,我们一致认为,这书要性感,得裸脊锁线,留下书的骨感。之所以不在书外加上硬硬的精装壳,为的就是留下骨感。卢西安并不属于顺着大道走的人,关于他的书就该玩点脾气吧。把这书套上那层硬壳,就像一位健硕的美男套上一件中山装,将自个儿的倒三角淹没在庄重肃穆之中。
这张封面就不用多说了。小F在特定区域划了道线。一开始我还觉得这纯属多余。后来还是觉得这趣味可取。在这似有似无的地方,突然在你眼前扯上一道屏风,一下子叫你两眼直瞪瞪的——这正为感官的效果。
这是我第一次与小F合作。4月14日一大早,本书开印之前,我、小F和小M一同坐着印厂P姐的车,到了京郊一大型印厂。这算是我们在这书诞生前的最后一次努力,目的是为了校色,保证这本四色书籍最终能与读者原原本本地相见。那一天,气温约有十来度。一走进车间,便感到气温陡然上升了好几度,还看到好几个汗流浃背的工人,穿梭在轰鸣的机器之间。
我注意到冯唐的新书《女神一号》刚刚印出来,尚未装订,默默地躺在那儿,还碰到广西师大理想国荒木经惟的。最不好面对的现实却是这样的,与这些相邻的,最多的还是那些教辅书籍的雏形。
在印厂一方,P姐是这本书的主要负责人。小F可能忘了P姐的表情。封面拢共就出了七八张打样,才让小F首肯。P姐老在一边说,这已很好,这已很好。
小F一贯我行我素。
北京的大,只有通过实践才感受得到。下午,我们坐着P姐的车回来了,又花了个把小时。我们三个人各自拿着一张被小F否决掉的打样,以资纪念。下车了,我在路边给每人买了个雪糕。
![]() |
![]() |
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子,卢西安•弗洛伊德以他的肖像画在近当代世界艺术界取得了教父级地位。卢西安与他的祖父一样,喜欢观察人的样本。不过,他着迷于赤裸裸的、夸张变形的人物外在形态,而他的祖父却爱深入到人的复杂内心。他在生活中混杂着理不清的恋情、赌局、打斗、戏谑,毫不顾忌地将旁人的指责抛在一边。他的艺术创作从来没有脱离过他的生活世界,但又想方设法地躲藏在世人的视野之外,隐秘地、混乱地活着,仅仅将艺术留给大众。一直到了卢西安人生的最后十年,格雷格终于走进了他的生活,在与他共进早餐的同时,记录下他八十八年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幸运的是,这些人生碎片最后汇成了这首部卢西安的个人传记。
----------------
本文来自 新星出版社,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做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万万没想到,这本书绝版的原因是。。。缺纸
- 《三体》在美国的成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3人喜欢)
- 五年,我最终还是没能亲手出版这本书 (1人喜欢)
- 这位年轻童书编辑的烦恼,我听了有些难过 (2人喜欢)
- 有志投身写作之人,最该mark的杂志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