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体验之中国元素的遗留
泰国真是充满太多中国元素,或现代,或古代的遗留,最近每天看一点《剑桥中国史》,越发觉得泰国是曾经中国的缩影的一部分,比如他们的守夏节和出夏节类似古时候的夏祭;泰国职业单一,农民众多,上课问学生父母的职业,清一色回答——“农民”,很有一种"重农抑商“的感觉。最不可思议的就是语言,如果让初掌握了拼音的学生自己来拼度一首古诗词,便会发现有如今现代汉语没有的入声,那些如今读起来不押韵达地方也押韵了,他们的腔调很像宋代时期的腔调(某日在yotube上恰好搜到一个仿春秋至现代读音的音频,朗诵的是《诗经》)。去卧佛寺时看到很多石像,据说是当年泰国人到中国来见到的,不知其意义,反拿这些石像来压船底,防止船的摇晃,这些石像就这样被运往泰国,看那石像应该是宋代的产物。
作为一个云南人,来到泰国真是深刻体会到泰国人和傣族的同源关系,所谓的冬阴功汤,所谓的泰国味道无一不是我们云南人常说的”傣味“,将柠檬当醋的习也是本人被傣族人同化了的习惯呢!哈哈哈!所以自然毫不抵抗泰国食品咯!现在会了一点点泰语,不知回家的时候能否听懂家门口卖稀豆粉的傣族阿姨和傣族食客的悄悄话?
作为一个云南人,来到泰国真是深刻体会到泰国人和傣族的同源关系,所谓的冬阴功汤,所谓的泰国味道无一不是我们云南人常说的”傣味“,将柠檬当醋的习也是本人被傣族人同化了的习惯呢!哈哈哈!所以自然毫不抵抗泰国食品咯!现在会了一点点泰语,不知回家的时候能否听懂家门口卖稀豆粉的傣族阿姨和傣族食客的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