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老炮儿
几日的考试压得自己心力交瘁,即使明日还有考试,奈何需要一个宣泄,便难得如今日这般放纵,下午与好友在冰冷的篮球场玩的畅快淋漓、好不快活。无牵无挂,全神贯注。傍晚又携好友走进电影院,看了前天刚刚欣赏过的影片《老炮儿》,实在按捺不住,再不为其写一篇影评,我要憋出病来了,便有了下文:
本人愚为《老炮儿》是2015年度最精彩的华语电影,没有之一,其实今年不乏佳作,但还是最中意《老炮儿》,或许是个人情节吧,虽然我不是北京人,甚至没去过帝都。
影片一开始是余皑磊饰演的小偷在胡同里将偷到的钱包顺带着身份证丢到垃圾箱内,被正在遛鸟的六爷(冯小刚)看到,从而引开了影片,开始了六爷的“精彩”。
六爷看到小偷偷东西没有阻止,却因为他丢了钱包里的身份证而出来制止;问路的人没有礼貌,六爷教训了他,却也告诉了他怎么走出去;灯罩儿砸了灯罩六爷主动包赔了灯罩却也让灯罩儿还回去一个大嘴巴;法拉利被自己的儿子花了,就必须赔偿,哪怕赔不起,也要承担;睡了人家的女人,不管怎样,就是不对;和人家约好了“茬架”,就必须到位,哪怕已经病入膏肓,这就是六爷,这就是“老炮儿”,有自己的规矩,有原则,有个性,有脾气。
整部影片都充斥着脏话、吸烟的画面,自2000年以后已经很久没在院线上看到多达百处脏话、满是抽烟等所谓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画面的影片,看了《老炮儿》的情节、听了《老炮儿》的台词,就是倍爽,觉得贴近生活,真实,自然。就像采访中冯小刚态度很坚决。他表示《老炮儿》中的粗口绝不能删,片中的脏话是语气助词,这对影片的情绪渲染力起到了很好的助推效果。冯小刚觉得粗口根本没法改,比如里边张涵予有一句台词,“操他妈的,太他妈憋屈了,咱什么时候受过这个”当时试过改了很多别的话,但都感觉情绪不对,这感觉都不对。所以里边的粗口只要一旦删改,这味儿就不对了
聊一聊我在电影院看了两遍之后发现的一点自认为是导演很有心、很细腻、很精致的细节安排吧,真的很走心。
1.影片刚开头,小偷要丢了身份证,六爷说你出不去这个胡同,证明六爷在胡同里喊一声会有很多人来帮忙,但后来当他和小波被龚叔困在胡同里,六爷却选择让小波先走,自己扛,没有叫人,因为他知道这个事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的,他不想给其他人带来麻烦。选择了自己扛。
2.城管没收灯罩儿煎饼摊的时候,车里面的城管正吃着煎饼。
3.在桥上乞讨那个叫郑虹的女孩说自己家是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而本片的导演管虎祖籍也是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我觉得这是导演对家乡的一种情节吧,而且这段情节也有很多寓意,既起到了刻画和铺垫六爷行侠仗义、助人为乐的性格,又说明了女孩不是骗子,新一代的人也有懂规矩、知道感恩的人。
4.六爷在自家胡同什么事都能管,连抢煎饼摊的城管队长都认为他,而出了自家胡同,就不灵了,处处碰壁,看人家跳楼,想管管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却换来大家的冷漠和嘲笑,自己犯病倒下,大家说他是碰瓷的,最后连他自己都戏虐自己是碰瓷的。
5.小飞第一次出镜,和龚叔对话时,手里拿着的是《小李飞刀》,这说明他本人是向往和喜欢武侠小说里面的江湖道义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小飞更像年轻时候的六爷,奈何时代不同,规矩秩序观念也不同,小飞和刘烨最后一次长谈:我以为这种人都会在书里才会出现,遇见你,我信了。小飞对六爷的称呼后来也从“老头”变成了“六爷”,骨子里他是尊敬和敬仰六爷,不然他也不会阻止家人再次绑架六爷身边的人,也不会三番五次的阻止手下的人打六爷,小飞也是懂“规矩”的人,只是六爷的是老规矩,小飞的是新秩序。
6.六爷埋鸟的时候,小波伸出一个手指拉他起来,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些不懂,当看到影片结局的彩蛋的时候恍然大悟,这是一个呼应,小时候六爷就是一个手指头拉摔倒的小波,现在是小波拉六爷起来,这既意味着两人冰释前嫌,已然和好,还表示两代人的交替和理解。
7.影片里有三次“问路”第一次是一对小情侣没礼貌的问路,六爷教训了小伙,要懂的规矩;第二次问路的龚叔懂的“规矩”“很有礼貌”,但是接下来的却是一群打手的拳打脚踢,两次对比,可以看出,时代变了,似乎懂得“规矩”有礼貌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这也让我想起在冯小刚导演的另一部贺岁大片《天下无贼》里的一句话: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而在结尾彩蛋处,依然是没礼貌的“问路”人(摇滚界的”老炮儿唐朝乐队的丁武),弹球儿和六爷一样想要教训问路的人,却被小波制止,小波很客气的帮其之路,我觉得这是用现代社会的方式继承着六爷的精神。是老规矩与新时代的融合。
8.影片中六爷曾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点过两次火,我觉得也很有寓意,后来一查才知道,扮演老人的是导演的父亲,93岁高领的老戏骨管宗祥,我觉得这个点火的情节也是在刻画六爷的性格,那种中国老一辈的传统文化尊老爱幼,晚辈要懂规矩、有礼貌。即使他要去茬架不知生死,还是很淡然的为老人点支烟。
9.片中唯一一段激情戏是六爷和话匣子在震颤酒吧,六爷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而且片中冯导不惜露股,真是拼了,我觉得这不只是影片宣传的噱头,也真是剧情需要,铺垫人物性格,铺垫接下来六爷心脏不好,患病,而且自己也说’’老了“!暗示他逐渐没落、老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10.六爷骑自行车出胡同,镜头落幅是一只猫,旧的习俗说黑猫是不吉祥的象征,我在其他鬼片也曾见到,黑猫出现暗示六爷此去茬架亦是凶多吉少。
11.六爷最后茬架前拿出来的军大衣、战刀。我觉得不是要耍威风,耍帅,是老炮儿这代人的尊严,老一辈人的情怀,老一代人的珍贵记忆,即使此去生死未卜那就让自己最完美。
12.影片中的插曲是摇滚界的”老炮儿“崔健的《花房姑娘》,这首歌也给我很多感慨,我个人觉得管虎导演选择这首歌第一是因为是崔健的,可能有情节在里面,第二我觉得应该是这首歌的曲风和年代感比较符合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歌词,歌中的”姑娘”喻指曾经的时光,过去的年代,从前的人和事,还有那“规矩”。 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就要走在老路上我明知我已离不开你噢姑娘
13.在最后茬架的冰面上,有一个破船,冻在冰中难以前行,我觉得不只是为了构图上填补空缺,更像是六爷难以前行,预示着破败死亡。
14.最终小波如愿以偿开了一家名叫“聚义厅”的酒吧,我猜这也是导演埋下伏笔的收网,因为六爷赴约之前曾找出这个保险单,这不仅仅是植入广告,更是导演精心设立的情节,这个保险既表明了六爷对儿子的疼爱,知道自己愧欠儿子父爱和陪伴,以自己微乎其微的弥补方式,在自己离去之后给小波留下点东西,毕竟房子他选择给了他爱着的女人话匣子,我猜小波开酒吧的钱是保险的钱,小波自己没钱,这在之前有剧情表现,兜里只有烟火和若干零钱。
15.片中的大鸵鸟,我觉得鸵鸟的命运就是六爷本人的写照。一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六爷初见鸵鸟,看门的就对六爷说:这位爷也是角儿,天天都得扮上,其实现实中的六爷也如此,明明已经落魄不堪,却还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四处行侠仗义,死要面子活受罪。第二次他去喂鸵鸟,就流露出同情之意,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可怜,困在自己与其格格不入的现实社会。第三次是鸵鸟挣脱束缚,跑到街上,六爷十分希望它跑出束缚,逃离约束,就像自己一样,可是最后鸵鸟要么被抓到,要么被车撞死,自己的命运又何尝不是?
16.在影片的最后,小波又养了一只鹦鹉,我以为它学话会依然叫六哥,用来怀念“老炮儿”六爷,却叫了一声爸,这既与之前在小波小时候六爷刚把鹦鹉带回来,小波无论是出于好玩还是戏虐,让它叫爸,片中交代过鹦鹉死活不叫,只叫六哥呼应,还以鹦鹉学语的形式,把小波自始至终都没叫过六爷的那声“爸”喊了出来,真的是瞬间感动,儿子对父亲深藏的爱终于喷涌而出。“老炮儿”可能六爷的生命结束了,但是值了。
17.最后六爷死没死呢?这正是影片的妙处,结尾只是到六爷倒地,再无笔墨,多数人会觉得这就意味六爷死了,其实六爷还在不在,已经不重要了,导演给我们空间去遐想和思索,最后小波真的开起了酒吧,摆上了太师椅、虎皮座,摆上了扎眼的牌匾《聚义厅》,这就是传承和认可,老一代人、新一代人,新旧观念和思维的碰撞和交接。
夜已深,现在是凌晨三点,今日先不更新,明日补上下半部分。晚安,全世界,晚安老炮儿。
2015年12月29日 夜
18.影片中还有一个画面,六爷去小飞家里和他谈判,小飞是富二代,家里应该装饰的十分奢华,有古玩和宝贝,可是我们看到的小飞住的家十分破乱,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最显眼的是地上放了一大堆书,其实这对于九零后来时已经实属不易,有一个“我爸叫李刚”的富贵家庭,还能喜好看书,这是导演对小飞这个人物的性格构架,其实骨子里的小飞还是很上进、很有自己的“规矩”看着《小李飞刀》,有自己的江湖道义。
19.龚叔带着人在野湖对面等六爷过来,一共招了两次手,示意六爷,我觉得第一次招手是戏虐、蔑视,糟老头独身一人拖着羸弱不堪身子就敢来迎战,感觉可笑,很不放在眼里。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在位者的感觉;而第二次招手,龚叔看见六爷气喘吁吁、满头虚汗、疲惫不堪,却还强支撑着自己来维护自己的尊严,龚叔也随着蹲下了,犹豫了一会儿才招手,示意六爷过来,我个人理解,这次的招手可能是对于六爷个人来讲是友好的,一是他知道六爷这性格一定不会自己放弃,所以他示意六爷走过,就像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样,只要走过来就好了,也可能他被六爷这种维护尊严的精神感染了,内心开始敬重六爷。所以他也同时蹲下了,和六爷一个和高度,犹豫的招了招手。
20.六爷和小波单独在饭馆喝酒的时候,刚开始六爷喝的是自己带的枸杞泡的酒,代表自己的规矩和观念,而小波喝的是洋酒,代表自己的秩序和新观念,儿最后两个人患者喝彼此得酒,就意味着两个人互相理解,各自接纳了。
以上是我发现和联想的细节,下面是我对影片的个人理解。
六爷有规矩、重情义、固执、有内涵、有脾气、有个性,用影片开头的话讲,两个字:讲究。而影片记忆点非常多,铺垫也很多,很长有内涵、有嚼头、有味道、有情怀,六爷这个角色就是非常鲜活、真实、接地气,他可以为了尊严硬撑,不要命了也要去茬架;他可以为了表示歉悔给自己的儿子跪下;他可以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而拒绝拿他以为太“局气”的洋火儿给的救济;他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用自己的规矩办事;他可以宁可自己抗雷,也不拖累他人;他可以自己默默流泪,假装不在乎他最爱的话匣子;他也可以毫不讲理的和服务业耍横。他就是他,真实的六爷,优缺点并存。而他的规矩与古惑仔里面的“做人,错了要认,挨打要站好”也有相似之处,但是老炮儿们不同于英雄本色里面小马哥那种“我忍了三年就是想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多么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的霸气和冲劲。不同于古惑仔里面那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的热血沸腾。但是又与这些“角儿”有相似之处,可是老炮儿却还是有自己的“味道”。
整部影片的色调偏冷、微蓝、给人一种老北京的阴郁和冰冷的感觉,这也和影片的基调和叙事有直接的关系,最后结尾处小波开了酒吧,新的生活开始了,影片色调就暖了,象征着阳光和温暖。
影片最感人的就是结尾。伴随着激昂的鼓点,高亢的背乐,一连串慢镜头,军大衣、武士刀、空旷的野湖冰面,开始了影片的高潮和感情升华点。
六爷身后是很爱他的女人和一群年轻时和他一起闯江湖、打打杀杀闯天下的老兄弟们,他们眼里噙着泪,看着六爷自己来维护一个男人的尊严,想起了曾经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他们要和六爷一起维护一个男人应该有的尊严,维护一个老炮儿应该有的尊严。即使他们有的人生活窘迫,有的人郁郁不得志,有的人表面光鲜,实则空虚聊赖......但是毕竟曾经“炮儿”过。当六爷因救儿子四处筹钱的时候,这群兄弟并没有多大反应,不是他们没情意,真的是现实不允许他们把钱和情分放在一起处理。但是听说说六爷得了绝症,不管怎样也要走这一遭,聚在一起,当发现现场并不是有绝症见最后一面的事而是茬架,也没人想后果,要退缩,还是挽胳膊撸袖子,准备和六爷一起刀光剑影,跟对面的“不知何人”干他一场。而六爷的对面是一群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一群破坏规矩,定下新秩序的“生瓜蛋子”,激昂的鼓声,六爷用竭全身力气,支撑着不该倒下又早该倒下的身体向“新的秩序”奔去,最终力不从心,倒在了冰冷的湖面,此刻新秩序的制定者小飞也留下了眼泪,无论是感动、同情抑或屈服,还是完成了交替和融合。心里对老炮们儿的规矩和尊严的认可。身后的好兄弟们看到六爷倒下,也发疯了一样冲了出去,六哥!老炮儿!
影片的结尾处理非常成熟巧妙,体现了管导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本是一场轰轰烈烈、杀红眼的茬架,却采取了空处理,并没有用画面表现出来,而是直接给一群老炮儿谈笑风生、淡然自若的从监狱出来的画面,既交代了发生了厮打,又完成了故事的完整和精神的传承。
其实最终究竟谁赢了这场关乎尊严和规矩的战斗,都不重要,生活还得继续,只是不要忘本,不要忘了规矩,不要忘了情义,最重要的的是不要忘了老炮儿。
老炮儿,真的老了吗?
其实还有还多想法和简介可以分享,奈何忙于考试,就这些吧,谢谢读阅,不喜勿喷,只是随笔。
2015年12月30日 夜
本人愚为《老炮儿》是2015年度最精彩的华语电影,没有之一,其实今年不乏佳作,但还是最中意《老炮儿》,或许是个人情节吧,虽然我不是北京人,甚至没去过帝都。
影片一开始是余皑磊饰演的小偷在胡同里将偷到的钱包顺带着身份证丢到垃圾箱内,被正在遛鸟的六爷(冯小刚)看到,从而引开了影片,开始了六爷的“精彩”。
六爷看到小偷偷东西没有阻止,却因为他丢了钱包里的身份证而出来制止;问路的人没有礼貌,六爷教训了他,却也告诉了他怎么走出去;灯罩儿砸了灯罩六爷主动包赔了灯罩却也让灯罩儿还回去一个大嘴巴;法拉利被自己的儿子花了,就必须赔偿,哪怕赔不起,也要承担;睡了人家的女人,不管怎样,就是不对;和人家约好了“茬架”,就必须到位,哪怕已经病入膏肓,这就是六爷,这就是“老炮儿”,有自己的规矩,有原则,有个性,有脾气。
整部影片都充斥着脏话、吸烟的画面,自2000年以后已经很久没在院线上看到多达百处脏话、满是抽烟等所谓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画面的影片,看了《老炮儿》的情节、听了《老炮儿》的台词,就是倍爽,觉得贴近生活,真实,自然。就像采访中冯小刚态度很坚决。他表示《老炮儿》中的粗口绝不能删,片中的脏话是语气助词,这对影片的情绪渲染力起到了很好的助推效果。冯小刚觉得粗口根本没法改,比如里边张涵予有一句台词,“操他妈的,太他妈憋屈了,咱什么时候受过这个”当时试过改了很多别的话,但都感觉情绪不对,这感觉都不对。所以里边的粗口只要一旦删改,这味儿就不对了
聊一聊我在电影院看了两遍之后发现的一点自认为是导演很有心、很细腻、很精致的细节安排吧,真的很走心。
1.影片刚开头,小偷要丢了身份证,六爷说你出不去这个胡同,证明六爷在胡同里喊一声会有很多人来帮忙,但后来当他和小波被龚叔困在胡同里,六爷却选择让小波先走,自己扛,没有叫人,因为他知道这个事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的,他不想给其他人带来麻烦。选择了自己扛。
2.城管没收灯罩儿煎饼摊的时候,车里面的城管正吃着煎饼。
3.在桥上乞讨那个叫郑虹的女孩说自己家是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而本片的导演管虎祖籍也是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我觉得这是导演对家乡的一种情节吧,而且这段情节也有很多寓意,既起到了刻画和铺垫六爷行侠仗义、助人为乐的性格,又说明了女孩不是骗子,新一代的人也有懂规矩、知道感恩的人。
4.六爷在自家胡同什么事都能管,连抢煎饼摊的城管队长都认为他,而出了自家胡同,就不灵了,处处碰壁,看人家跳楼,想管管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却换来大家的冷漠和嘲笑,自己犯病倒下,大家说他是碰瓷的,最后连他自己都戏虐自己是碰瓷的。
5.小飞第一次出镜,和龚叔对话时,手里拿着的是《小李飞刀》,这说明他本人是向往和喜欢武侠小说里面的江湖道义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小飞更像年轻时候的六爷,奈何时代不同,规矩秩序观念也不同,小飞和刘烨最后一次长谈:我以为这种人都会在书里才会出现,遇见你,我信了。小飞对六爷的称呼后来也从“老头”变成了“六爷”,骨子里他是尊敬和敬仰六爷,不然他也不会阻止家人再次绑架六爷身边的人,也不会三番五次的阻止手下的人打六爷,小飞也是懂“规矩”的人,只是六爷的是老规矩,小飞的是新秩序。
6.六爷埋鸟的时候,小波伸出一个手指拉他起来,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些不懂,当看到影片结局的彩蛋的时候恍然大悟,这是一个呼应,小时候六爷就是一个手指头拉摔倒的小波,现在是小波拉六爷起来,这既意味着两人冰释前嫌,已然和好,还表示两代人的交替和理解。
7.影片里有三次“问路”第一次是一对小情侣没礼貌的问路,六爷教训了小伙,要懂的规矩;第二次问路的龚叔懂的“规矩”“很有礼貌”,但是接下来的却是一群打手的拳打脚踢,两次对比,可以看出,时代变了,似乎懂得“规矩”有礼貌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这也让我想起在冯小刚导演的另一部贺岁大片《天下无贼》里的一句话: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而在结尾彩蛋处,依然是没礼貌的“问路”人(摇滚界的”老炮儿唐朝乐队的丁武),弹球儿和六爷一样想要教训问路的人,却被小波制止,小波很客气的帮其之路,我觉得这是用现代社会的方式继承着六爷的精神。是老规矩与新时代的融合。
8.影片中六爷曾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点过两次火,我觉得也很有寓意,后来一查才知道,扮演老人的是导演的父亲,93岁高领的老戏骨管宗祥,我觉得这个点火的情节也是在刻画六爷的性格,那种中国老一辈的传统文化尊老爱幼,晚辈要懂规矩、有礼貌。即使他要去茬架不知生死,还是很淡然的为老人点支烟。
9.片中唯一一段激情戏是六爷和话匣子在震颤酒吧,六爷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而且片中冯导不惜露股,真是拼了,我觉得这不只是影片宣传的噱头,也真是剧情需要,铺垫人物性格,铺垫接下来六爷心脏不好,患病,而且自己也说’’老了“!暗示他逐渐没落、老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10.六爷骑自行车出胡同,镜头落幅是一只猫,旧的习俗说黑猫是不吉祥的象征,我在其他鬼片也曾见到,黑猫出现暗示六爷此去茬架亦是凶多吉少。
11.六爷最后茬架前拿出来的军大衣、战刀。我觉得不是要耍威风,耍帅,是老炮儿这代人的尊严,老一辈人的情怀,老一代人的珍贵记忆,即使此去生死未卜那就让自己最完美。
12.影片中的插曲是摇滚界的”老炮儿“崔健的《花房姑娘》,这首歌也给我很多感慨,我个人觉得管虎导演选择这首歌第一是因为是崔健的,可能有情节在里面,第二我觉得应该是这首歌的曲风和年代感比较符合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歌词,歌中的”姑娘”喻指曾经的时光,过去的年代,从前的人和事,还有那“规矩”。 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就要走在老路上我明知我已离不开你噢姑娘
13.在最后茬架的冰面上,有一个破船,冻在冰中难以前行,我觉得不只是为了构图上填补空缺,更像是六爷难以前行,预示着破败死亡。
14.最终小波如愿以偿开了一家名叫“聚义厅”的酒吧,我猜这也是导演埋下伏笔的收网,因为六爷赴约之前曾找出这个保险单,这不仅仅是植入广告,更是导演精心设立的情节,这个保险既表明了六爷对儿子的疼爱,知道自己愧欠儿子父爱和陪伴,以自己微乎其微的弥补方式,在自己离去之后给小波留下点东西,毕竟房子他选择给了他爱着的女人话匣子,我猜小波开酒吧的钱是保险的钱,小波自己没钱,这在之前有剧情表现,兜里只有烟火和若干零钱。
15.片中的大鸵鸟,我觉得鸵鸟的命运就是六爷本人的写照。一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六爷初见鸵鸟,看门的就对六爷说:这位爷也是角儿,天天都得扮上,其实现实中的六爷也如此,明明已经落魄不堪,却还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四处行侠仗义,死要面子活受罪。第二次他去喂鸵鸟,就流露出同情之意,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可怜,困在自己与其格格不入的现实社会。第三次是鸵鸟挣脱束缚,跑到街上,六爷十分希望它跑出束缚,逃离约束,就像自己一样,可是最后鸵鸟要么被抓到,要么被车撞死,自己的命运又何尝不是?
16.在影片的最后,小波又养了一只鹦鹉,我以为它学话会依然叫六哥,用来怀念“老炮儿”六爷,却叫了一声爸,这既与之前在小波小时候六爷刚把鹦鹉带回来,小波无论是出于好玩还是戏虐,让它叫爸,片中交代过鹦鹉死活不叫,只叫六哥呼应,还以鹦鹉学语的形式,把小波自始至终都没叫过六爷的那声“爸”喊了出来,真的是瞬间感动,儿子对父亲深藏的爱终于喷涌而出。“老炮儿”可能六爷的生命结束了,但是值了。
17.最后六爷死没死呢?这正是影片的妙处,结尾只是到六爷倒地,再无笔墨,多数人会觉得这就意味六爷死了,其实六爷还在不在,已经不重要了,导演给我们空间去遐想和思索,最后小波真的开起了酒吧,摆上了太师椅、虎皮座,摆上了扎眼的牌匾《聚义厅》,这就是传承和认可,老一代人、新一代人,新旧观念和思维的碰撞和交接。
夜已深,现在是凌晨三点,今日先不更新,明日补上下半部分。晚安,全世界,晚安老炮儿。
2015年12月29日 夜
18.影片中还有一个画面,六爷去小飞家里和他谈判,小飞是富二代,家里应该装饰的十分奢华,有古玩和宝贝,可是我们看到的小飞住的家十分破乱,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最显眼的是地上放了一大堆书,其实这对于九零后来时已经实属不易,有一个“我爸叫李刚”的富贵家庭,还能喜好看书,这是导演对小飞这个人物的性格构架,其实骨子里的小飞还是很上进、很有自己的“规矩”看着《小李飞刀》,有自己的江湖道义。
19.龚叔带着人在野湖对面等六爷过来,一共招了两次手,示意六爷,我觉得第一次招手是戏虐、蔑视,糟老头独身一人拖着羸弱不堪身子就敢来迎战,感觉可笑,很不放在眼里。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在位者的感觉;而第二次招手,龚叔看见六爷气喘吁吁、满头虚汗、疲惫不堪,却还强支撑着自己来维护自己的尊严,龚叔也随着蹲下了,犹豫了一会儿才招手,示意六爷过来,我个人理解,这次的招手可能是对于六爷个人来讲是友好的,一是他知道六爷这性格一定不会自己放弃,所以他示意六爷走过,就像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样,只要走过来就好了,也可能他被六爷这种维护尊严的精神感染了,内心开始敬重六爷。所以他也同时蹲下了,和六爷一个和高度,犹豫的招了招手。
20.六爷和小波单独在饭馆喝酒的时候,刚开始六爷喝的是自己带的枸杞泡的酒,代表自己的规矩和观念,而小波喝的是洋酒,代表自己的秩序和新观念,儿最后两个人患者喝彼此得酒,就意味着两个人互相理解,各自接纳了。
以上是我发现和联想的细节,下面是我对影片的个人理解。
六爷有规矩、重情义、固执、有内涵、有脾气、有个性,用影片开头的话讲,两个字:讲究。而影片记忆点非常多,铺垫也很多,很长有内涵、有嚼头、有味道、有情怀,六爷这个角色就是非常鲜活、真实、接地气,他可以为了尊严硬撑,不要命了也要去茬架;他可以为了表示歉悔给自己的儿子跪下;他可以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而拒绝拿他以为太“局气”的洋火儿给的救济;他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用自己的规矩办事;他可以宁可自己抗雷,也不拖累他人;他可以自己默默流泪,假装不在乎他最爱的话匣子;他也可以毫不讲理的和服务业耍横。他就是他,真实的六爷,优缺点并存。而他的规矩与古惑仔里面的“做人,错了要认,挨打要站好”也有相似之处,但是老炮儿们不同于英雄本色里面小马哥那种“我忍了三年就是想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多么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的霸气和冲劲。不同于古惑仔里面那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的热血沸腾。但是又与这些“角儿”有相似之处,可是老炮儿却还是有自己的“味道”。
整部影片的色调偏冷、微蓝、给人一种老北京的阴郁和冰冷的感觉,这也和影片的基调和叙事有直接的关系,最后结尾处小波开了酒吧,新的生活开始了,影片色调就暖了,象征着阳光和温暖。
影片最感人的就是结尾。伴随着激昂的鼓点,高亢的背乐,一连串慢镜头,军大衣、武士刀、空旷的野湖冰面,开始了影片的高潮和感情升华点。
六爷身后是很爱他的女人和一群年轻时和他一起闯江湖、打打杀杀闯天下的老兄弟们,他们眼里噙着泪,看着六爷自己来维护一个男人的尊严,想起了曾经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他们要和六爷一起维护一个男人应该有的尊严,维护一个老炮儿应该有的尊严。即使他们有的人生活窘迫,有的人郁郁不得志,有的人表面光鲜,实则空虚聊赖......但是毕竟曾经“炮儿”过。当六爷因救儿子四处筹钱的时候,这群兄弟并没有多大反应,不是他们没情意,真的是现实不允许他们把钱和情分放在一起处理。但是听说说六爷得了绝症,不管怎样也要走这一遭,聚在一起,当发现现场并不是有绝症见最后一面的事而是茬架,也没人想后果,要退缩,还是挽胳膊撸袖子,准备和六爷一起刀光剑影,跟对面的“不知何人”干他一场。而六爷的对面是一群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一群破坏规矩,定下新秩序的“生瓜蛋子”,激昂的鼓声,六爷用竭全身力气,支撑着不该倒下又早该倒下的身体向“新的秩序”奔去,最终力不从心,倒在了冰冷的湖面,此刻新秩序的制定者小飞也留下了眼泪,无论是感动、同情抑或屈服,还是完成了交替和融合。心里对老炮们儿的规矩和尊严的认可。身后的好兄弟们看到六爷倒下,也发疯了一样冲了出去,六哥!老炮儿!
影片的结尾处理非常成熟巧妙,体现了管导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本是一场轰轰烈烈、杀红眼的茬架,却采取了空处理,并没有用画面表现出来,而是直接给一群老炮儿谈笑风生、淡然自若的从监狱出来的画面,既交代了发生了厮打,又完成了故事的完整和精神的传承。
其实最终究竟谁赢了这场关乎尊严和规矩的战斗,都不重要,生活还得继续,只是不要忘本,不要忘了规矩,不要忘了情义,最重要的的是不要忘了老炮儿。
老炮儿,真的老了吗?
其实还有还多想法和简介可以分享,奈何忙于考试,就这些吧,谢谢读阅,不喜勿喷,只是随笔。
2015年12月30日 夜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