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2015
2015,我的生活好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越来越觉得生活本身就像是雾中风景,迷迷糊糊的况味是常态,偶尔停下来回望,雾气聚聚散散,有时突然清晰了起来,就看见有的树长大,有的花儿落下。
刚刚在大学好朋友的微信群里,回忆起将近九年前的一个春日,我居然对当天的许多场景历历在目,西湖边的阳光,南山路的咖啡,合过的影,说过的笑话和编过的谜语。好朋友们也突然惊呼想起来了,居然已经九年,真是时光荏苒。
对于我来说,那天下午的意义,恰似电影对我的意义:是一个可能发生的梦,是一个欲辨已忘言的凝视,是雾中突然停下回望,清晰又模糊的风景,或者借用《戏梦人生》的三个字:“亦宛然”。
这一年,电影看得少了,一共只有152部。但大部分是在大银幕看的,狂热退散,就越来越需要去电影院的仪式感,更何况“去看电影”本身也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充满了戏剧张力,故事之外我自己的故事也在上演,还挺精彩。
1.海上花 / Flowers of Shanghai
今年唯一的一部五星,因为这部电影在某个方向上做到了完美。镜头的切换和移动都克制到了极点,技术上的特点恰好与原文本本身的气质高度契合:表面上一团平静,但一股气韵贯穿始终,透着中国式的精致练达,不动声色就讲透了人情世事,红男绿女,痴痴怨怨。
对于侯孝贤来说难得的是,虽然《海上花》与他的大部分作品气质上相通,表面之下的暗流的情绪也是他所擅长的,但完全不是其他几部广受夸赞的作品以“生老病死”串题,小视角却是生命的大维度、大喟叹的苍凉手法,而是一种紧绷着的古典韵味,仿佛戏中人物苦练的抽烟,烟灰渐长,垂垂欲坠,却并无强要抓人的张力,因为那些灰烬,散了也就散了。
2.戏梦人生 / 戲夢人生 / Puppet master / The Puppet Master
3H的这部作品让人拜服,真称得上是“浮生若梦亦宛然”。把个人丢入幽深的历史之中,个人史、口述史、大历史在小舞台大银幕上绵密地交织在了一起,围绕“生离死别”四个字,人生的况味全都出来了。李屏宾的摄影也非常棒:室内低照度穿过门间,是面目模糊的历史窥视;室外低色温大全景,是充满仪式感和情感的动人回忆。电影本身也做到了“亦宛然”,毫无调味料,却五味俱全。
3.一夜风流 / It Happened One Night
这片儿是好看好看好看,浪漫喜剧的鼻祖,几乎是奠定了人物关系的范式。神经喜剧的笑果突出,小细节的处理非常潇洒,层层铺垫的浪漫中又不失之脱离现实。当然克拉克盖博把一个傲娇直男癌演得太有魅力了。之前看《生活多美好》不喜欢卡普拉太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自欺欺人,但到了爱情喜剧里,还是自欺欺人才动人。
4.头脑特工队 / Inside Out
十大里唯一的院线片,纯以品质而言,可能无法与其他片子相比,但一来确实非常动人,二来标志着深爱的皮克斯的回归:他们低龄化故事包裹下的核心是成年人才懂的情感体验。因为我心里永远保留着一个pixar island,悲伤的蓝色是底色,欢欣的金色与之交融
5.我爱你,我爱你 / Je t'aime, je t'aime
阿伦雷乃果然是真爱,另一个真爱查理考夫曼也借鉴了这片儿吧。科幻设定让碎片化、杂乱剪辑有了道理(虽然并不需要),不是探讨记忆,而是以电影的方式重现记忆,并且一如既往抓到了精髓:创伤感和幸福感的微妙平衡。记忆本身太过迷人,实在感人至深。
6.两生花 /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 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
是电影美感的真正胜利,声光画搭配得美妙绝伦,充满了梦幻、暧昧、忧伤,在形式美感上无限接近电影的本质之一:梦。镜子、身体、玻璃球中的世界,和无限接近但永远不可能触及的自我,在梦中依然孤独的存在本身的悲伤,充满了电影才能表达的不可言说的困惑和情感。
喜欢这部电影,就像古典音乐中的莫扎特,那些迷人的、天才的、直击这项艺术本质的审美情趣如泉涌般不断出现。
7.你那边几点 / 你那邊幾點
早期起码对影迷友好的一部,静止长镜头景深丰富,也有些许镜头内调度和打光的讲究,以较容易感受到的方式表现人的疏离和孤独感。元素的隐喻浅显可见,时间的悖谬突显隔离感,平行接近却不可触碰,水是欲望出口,却解决不了漂浮的无力。说不出口的“你那边几点”
8.偷自行车的人 / Ladri di biciclette
真实的永远不是直接的,也永远是最感人的。
大一《艺术概论》看了开头的片子,将近十年后终于看完。所谓新现实主义更需要剧本的精致,这片儿之所以能影史留名,靠的也是几乎完美的剧本,从悬念的营造到情绪的张弛,每个剧情的推动力都有力而可信,将人世的艰辛逐渐展现开来。人物关系非常用心,尤其喜欢父子的戏份,几乎每一段都平和舒缓的同时直击要害。怀疑父子戏是整个电影一开始创作的骨架。 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所创作出的剧本,每个让你泫然欲泣的地方都是真诚的、隽永的。
这是现在每个想要一个剧本就写出一个时代,或是随便拼凑几个段子就敢叫自己编剧的创作人们都需要学习的两个字:扎实。
9 你还活着 / Du levande /
本年度最大的惊喜,罗伊安德森太棒了!低饱和度的北欧,琐碎中的压抑、孤独和冷幽默。难得一见风格这么独特的电影,殿堂级的构图和调度,所有的片段都抓到了微妙的困境。
而念念不忘的是梦中房子火车的新婚的那个段落,所谓雾中风景、所谓电影美感、所谓亦宛然,我的文字表达不出的那种微妙的感受,只需要看了这个段落就明白了。
10 撒旦探戈 /Sátántangó
撒旦探戈这种片长七小时的电影,大概相当于电影中的马拉松,影迷总要跑上一次,来验证一下自己是否够秤。而对于导演来说,七个小时的鸿篇巨著,加上三年的拍摄时间,如果不是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也是不敢上秤的。
然而,贝拉塔尔显然够秤。他的长镜头充满自信地营造出了沉郁的艺术风格,恰如一场永不停止的晦暗秋雨,影片第二个镜头(然而已是将近十分钟之后了)就让人感动和崇敬:他把镜头对准一各窗台,拍出了天逐渐亮起来的全过程!各种美妙横移,大平原上的大纵深跟拍真是打动人心,不枉三年的辛苦拍摄。
而七个小时的故事也并不枯燥,甚至称得上引人入胜,丰富性上也没有浪费60多万格的胶卷:从个体人性的悲剧性阴暗的刻画,到群体被超越性蛊惑的政治隐喻,还有对话语-权力二元关系的精妙探讨。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称得上一部伟大的让凡人颤栗的电影。
FIN
刚刚在大学好朋友的微信群里,回忆起将近九年前的一个春日,我居然对当天的许多场景历历在目,西湖边的阳光,南山路的咖啡,合过的影,说过的笑话和编过的谜语。好朋友们也突然惊呼想起来了,居然已经九年,真是时光荏苒。
对于我来说,那天下午的意义,恰似电影对我的意义:是一个可能发生的梦,是一个欲辨已忘言的凝视,是雾中突然停下回望,清晰又模糊的风景,或者借用《戏梦人生》的三个字:“亦宛然”。
这一年,电影看得少了,一共只有152部。但大部分是在大银幕看的,狂热退散,就越来越需要去电影院的仪式感,更何况“去看电影”本身也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充满了戏剧张力,故事之外我自己的故事也在上演,还挺精彩。
1.海上花 / Flowers of Shanghai
![]() |
Flowers of Shanghai |
今年唯一的一部五星,因为这部电影在某个方向上做到了完美。镜头的切换和移动都克制到了极点,技术上的特点恰好与原文本本身的气质高度契合:表面上一团平静,但一股气韵贯穿始终,透着中国式的精致练达,不动声色就讲透了人情世事,红男绿女,痴痴怨怨。
对于侯孝贤来说难得的是,虽然《海上花》与他的大部分作品气质上相通,表面之下的暗流的情绪也是他所擅长的,但完全不是其他几部广受夸赞的作品以“生老病死”串题,小视角却是生命的大维度、大喟叹的苍凉手法,而是一种紧绷着的古典韵味,仿佛戏中人物苦练的抽烟,烟灰渐长,垂垂欲坠,却并无强要抓人的张力,因为那些灰烬,散了也就散了。
2.戏梦人生 / 戲夢人生 / Puppet master / The Puppet Master
![]() |
The Puppet Master |
3H的这部作品让人拜服,真称得上是“浮生若梦亦宛然”。把个人丢入幽深的历史之中,个人史、口述史、大历史在小舞台大银幕上绵密地交织在了一起,围绕“生离死别”四个字,人生的况味全都出来了。李屏宾的摄影也非常棒:室内低照度穿过门间,是面目模糊的历史窥视;室外低色温大全景,是充满仪式感和情感的动人回忆。电影本身也做到了“亦宛然”,毫无调味料,却五味俱全。
3.一夜风流 / It Happened One Night
![]() |
It Happened One Night |
这片儿是好看好看好看,浪漫喜剧的鼻祖,几乎是奠定了人物关系的范式。神经喜剧的笑果突出,小细节的处理非常潇洒,层层铺垫的浪漫中又不失之脱离现实。当然克拉克盖博把一个傲娇直男癌演得太有魅力了。之前看《生活多美好》不喜欢卡普拉太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自欺欺人,但到了爱情喜剧里,还是自欺欺人才动人。
4.头脑特工队 / Inside Out
![]() |
Inside Out |
十大里唯一的院线片,纯以品质而言,可能无法与其他片子相比,但一来确实非常动人,二来标志着深爱的皮克斯的回归:他们低龄化故事包裹下的核心是成年人才懂的情感体验。因为我心里永远保留着一个pixar island,悲伤的蓝色是底色,欢欣的金色与之交融
5.我爱你,我爱你 / Je t'aime, je t'aime
![]() |
Je t'aime, je t'aime |
阿伦雷乃果然是真爱,另一个真爱查理考夫曼也借鉴了这片儿吧。科幻设定让碎片化、杂乱剪辑有了道理(虽然并不需要),不是探讨记忆,而是以电影的方式重现记忆,并且一如既往抓到了精髓:创伤感和幸福感的微妙平衡。记忆本身太过迷人,实在感人至深。
6.两生花 /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 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
![]() |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
是电影美感的真正胜利,声光画搭配得美妙绝伦,充满了梦幻、暧昧、忧伤,在形式美感上无限接近电影的本质之一:梦。镜子、身体、玻璃球中的世界,和无限接近但永远不可能触及的自我,在梦中依然孤独的存在本身的悲伤,充满了电影才能表达的不可言说的困惑和情感。
喜欢这部电影,就像古典音乐中的莫扎特,那些迷人的、天才的、直击这项艺术本质的审美情趣如泉涌般不断出现。
7.你那边几点 / 你那邊幾點
![]() |
What Time Is It There? |
早期起码对影迷友好的一部,静止长镜头景深丰富,也有些许镜头内调度和打光的讲究,以较容易感受到的方式表现人的疏离和孤独感。元素的隐喻浅显可见,时间的悖谬突显隔离感,平行接近却不可触碰,水是欲望出口,却解决不了漂浮的无力。说不出口的“你那边几点”
8.偷自行车的人 / Ladri di biciclette
![]() |
Ladri di biciclette |
真实的永远不是直接的,也永远是最感人的。
大一《艺术概论》看了开头的片子,将近十年后终于看完。所谓新现实主义更需要剧本的精致,这片儿之所以能影史留名,靠的也是几乎完美的剧本,从悬念的营造到情绪的张弛,每个剧情的推动力都有力而可信,将人世的艰辛逐渐展现开来。人物关系非常用心,尤其喜欢父子的戏份,几乎每一段都平和舒缓的同时直击要害。怀疑父子戏是整个电影一开始创作的骨架。 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所创作出的剧本,每个让你泫然欲泣的地方都是真诚的、隽永的。
这是现在每个想要一个剧本就写出一个时代,或是随便拼凑几个段子就敢叫自己编剧的创作人们都需要学习的两个字:扎实。
9 你还活着 / Du levande /
![]() |
本年度最大的惊喜,罗伊安德森太棒了!低饱和度的北欧,琐碎中的压抑、孤独和冷幽默。难得一见风格这么独特的电影,殿堂级的构图和调度,所有的片段都抓到了微妙的困境。
而念念不忘的是梦中房子火车的新婚的那个段落,所谓雾中风景、所谓电影美感、所谓亦宛然,我的文字表达不出的那种微妙的感受,只需要看了这个段落就明白了。
10 撒旦探戈 /Sátántangó
![]() |
撒旦探戈这种片长七小时的电影,大概相当于电影中的马拉松,影迷总要跑上一次,来验证一下自己是否够秤。而对于导演来说,七个小时的鸿篇巨著,加上三年的拍摄时间,如果不是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也是不敢上秤的。
然而,贝拉塔尔显然够秤。他的长镜头充满自信地营造出了沉郁的艺术风格,恰如一场永不停止的晦暗秋雨,影片第二个镜头(然而已是将近十分钟之后了)就让人感动和崇敬:他把镜头对准一各窗台,拍出了天逐渐亮起来的全过程!各种美妙横移,大平原上的大纵深跟拍真是打动人心,不枉三年的辛苦拍摄。
而七个小时的故事也并不枯燥,甚至称得上引人入胜,丰富性上也没有浪费60多万格的胶卷:从个体人性的悲剧性阴暗的刻画,到群体被超越性蛊惑的政治隐喻,还有对话语-权力二元关系的精妙探讨。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称得上一部伟大的让凡人颤栗的电影。
FIN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