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国学古籍始末
我为什么喜欢做书呢?
原因很简单,好读书,然穷书生一枚,囊中羞涩,无以为之耳。
初次做书,是大二时候。当时我们在学古代汉语,本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让我们去读十三经注疏。那是一堆很后的砖头书,价钱自然不菲。无奈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是古籍影印缩印本,字很小而且没有标点,难以阅读。从小就喜欢学语文,对古典文献比较感兴趣,就想从网上下载一部自用。
在国学导航网上找到了,于是下载整理了一部。但是好多乱码,还得重新逐句检校,自制国学经典从此开始。
起初,做了一部繁体横排本的,能用。后来一想,为什么不能趁热打铁,做辗转书呢?当时我所知道的古籍装订方式只有装转本。于是上网搜视频,自学,练习多次,终于掌握。
但是有一个小遗憾,没有古籍的方框和分栏线。虽说是像中华书局出的繁体竖排本古籍,但是还是觉得不够好。
今年大四时候,要写毕业论文,用wotd,wps排版时,发现页面布局里有稿纸,将其放倒成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文字模式,外加一个黑色边框,再嵌入文章,就有点古籍的意思了。
古籍版式一般是二十一列,第十一列为对折中缝,也是标注书名的地方。但是那两种软件却只有20列,只能将第十列作为中缝。就这样做了几部书,感觉还可以。
前不久,在校图书馆看书籍装帧设计一书,顿时受到启发,学会了七种古籍装订方式。现在一般做的都是宋代蝴蝶装本和明代线装本。老师和同学见了也喜欢,就送了几部。
这是基本的做书方法,有了这些方法就可以自制想要的国学经典。比买书划算多了。但是比较费眼睛,排版,校对,编辑,苦中作乐呗。
我是喜欢文学,历史和哲学的,所以做了一些书,以后会陆续上传图片,和大家分享。
现在做好的书有三中本子:
一个是单经本。只有经文,没有注解。如论语,孟子,荀子等。因为我自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以读古文没啥难度。
一个是十三经注疏本。
一个是注解本。如四书章句集注,老子注,庄子集解等。
除了中国诸子哲学外,也做了一些唐诗宋词本。都是从全唐诗,全宋词中摘出来的。还有一些唐传奇之类,民国学术文丛等。
国父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钱穆先生的国史新论等。
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唐昌黎先生有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愿结识各位同仁,共同勉励。
原因很简单,好读书,然穷书生一枚,囊中羞涩,无以为之耳。
初次做书,是大二时候。当时我们在学古代汉语,本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让我们去读十三经注疏。那是一堆很后的砖头书,价钱自然不菲。无奈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是古籍影印缩印本,字很小而且没有标点,难以阅读。从小就喜欢学语文,对古典文献比较感兴趣,就想从网上下载一部自用。
在国学导航网上找到了,于是下载整理了一部。但是好多乱码,还得重新逐句检校,自制国学经典从此开始。
起初,做了一部繁体横排本的,能用。后来一想,为什么不能趁热打铁,做辗转书呢?当时我所知道的古籍装订方式只有装转本。于是上网搜视频,自学,练习多次,终于掌握。
但是有一个小遗憾,没有古籍的方框和分栏线。虽说是像中华书局出的繁体竖排本古籍,但是还是觉得不够好。
今年大四时候,要写毕业论文,用wotd,wps排版时,发现页面布局里有稿纸,将其放倒成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文字模式,外加一个黑色边框,再嵌入文章,就有点古籍的意思了。
古籍版式一般是二十一列,第十一列为对折中缝,也是标注书名的地方。但是那两种软件却只有20列,只能将第十列作为中缝。就这样做了几部书,感觉还可以。
前不久,在校图书馆看书籍装帧设计一书,顿时受到启发,学会了七种古籍装订方式。现在一般做的都是宋代蝴蝶装本和明代线装本。老师和同学见了也喜欢,就送了几部。
这是基本的做书方法,有了这些方法就可以自制想要的国学经典。比买书划算多了。但是比较费眼睛,排版,校对,编辑,苦中作乐呗。
我是喜欢文学,历史和哲学的,所以做了一些书,以后会陆续上传图片,和大家分享。
现在做好的书有三中本子:
一个是单经本。只有经文,没有注解。如论语,孟子,荀子等。因为我自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以读古文没啥难度。
一个是十三经注疏本。
一个是注解本。如四书章句集注,老子注,庄子集解等。
除了中国诸子哲学外,也做了一些唐诗宋词本。都是从全唐诗,全宋词中摘出来的。还有一些唐传奇之类,民国学术文丛等。
国父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钱穆先生的国史新论等。
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唐昌黎先生有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愿结识各位同仁,共同勉励。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