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酒泉子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籇香消,犹未睡,早鸦啼。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
人,灯欲落,雁还飞。
荼靡花已然凋零,百花再无例外都已谢尽,只剩下一轮孤独的明月,洒下如水般温柔、清冷的
光辉;孤灯下,籇香燃尽,纳兰却未入睡,还在沉思着什么,树上的早鸦发出的一声简单粗厉的啼
叫,将诗人从思绪中拉回,一看已然快到天明。身着轻薄的罗衣,不抵初秋破晓轻微的寒意,不要
依傍冰凉的阑干。收回思绪,正欲转身回屋睡觉,无赖天边飞过的一双大雁却又勾起了刚刚平复的愁绪。
荼蘼:又名酴醾,是一种蔷薇科的草本植物,春天之后,往往直到盛夏才会开花,产于我国,
现在较少人知道,但它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因在盛夏开花,凋谢后即表示一年的花季结束,
故寓意盛极的美,亦有完结的意思。荼蘼的花语也是末路的美,苏轼诗:“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
晚。”
谢却荼蘼,纳兰以荼蘼的凋谢作为本词的开头,已为本词定下凄美,寂寞,惆怅的基调;荼蘼
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独特的。茶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鲜花,茶蘼花开过之
后,美丽不复,人间再无芬芳。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看似很平常的写景,却将一份浓浓的深情融入此景中。荼蘼花
在古人眼中是无限美丽的,而花前月下,对酒当歌,亦是历代文人骚客争相吟咏的对象。正如唐伯
虎所说:“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筇月下寻花
步,携酒花前带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纳兰在此表现的就是“有月无花痕
转长”的意境。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简简单单10个字,表现了三重意思:一是,有月无花,并且最
美丽的最后一簇荼蘼花都谢却了,此季再也没有花好月圆的甜美精致了,徒留一轮明月守着空枝如
流水般静静流淌着凄凉;二是纳兰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已无可挽回地逝去了,
爱妻的离去空留纳兰一人在原地无可奈何地伤感;三是交代夏末秋初这个时间。
“籇香”:所谓篆香,即是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
也做驱蚊用。
籇香已经烧尽了,纳兰还没有入睡,依旧沉浸在伤感中不得解脱。对着如水一般的明月,我放
佛也跟随纳兰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那一夜,皓月当空,院中花香淡淡,一对璧人,花下赏月,亦或是月下赏花,那时或许花月都
会嫉妒吧。桃花树下的她明目皓齿,一头乌黑的长发上简单地用丝带系着蝴蝶结,着一身白色素纱
裙,清风拂过,纱裙随风飘起,随着她袅袅的琴音,流萤环飞,那气质,才华,只能说顾盼遗光
彩,长啸气若兰。不远处舞剑的他亦是清秀英俊,身形矫健,姿态轻盈灵巧,剑影梭梭。二人对望
着抚琴舞剑的绝美画面非常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才子佳人。
月美,花美,夜美,人更美,花下他对她许下执子之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
日子幸福平静地过着,却未料到彼时已是花开荼蘼,走到了末路!言犹在耳,如今却只留下自己一
人,随这轮孤独的明月苦守着凋零后的枯枝。
好花不常在,开到荼蘼已是尽头,荼蘼谢却,今年已是无缘再见娇艳美丽的花朵了,明月一定
是约了百花来年再见,所以坚守着这些空枝,只是,知己已不在,来年还会来吗?不会了。。去年
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她不会回来了,他该何去何从
呢?不知她在那遥远的彼岸可冷清,可寂寞?此时应该也只有彼岸花还开得正艳吧?只是他不能再
陪她赏那黄泉之路的彼岸花了。
悲从中来,嗖然泪下,这悲伤,这悲凉,这凄美,百转千回在心中,该如何结束?!!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了另一位文坛巨子——苏轼。苏轼与纳兰的感情遭遇在某些方面惊人
地相似:同样地娶了一位才貌双绝的女子为妻,同样的与娇妻伉俪情深,同样的视妻子为知己,然
而也是同样的悲剧,他们的妻子都年纪轻轻就归于尘土了,为什么才子佳人总不能到一起呢?就算
是顺利走到一起,结为夫妻了,为什么却又有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分开?或许真的如一些人所说,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在人间见白头?
话说纳兰正暗自神伤,无法自拔,忽闻“早鸦啼”,一阵粗厉的乌鸦叫声,犹如当头一棒,神
游回来已是破晓时分。
罢了,罢了,还是睡觉吧,或许梦中能够相会,这初秋轻微的寒气虽然不是太冷,但是身着单
薄的罗衣,傍在阑干角上还是感觉到冰凉,还是不要靠在栏杆上了。
正想回屋熄灯睡觉,无奈一对大雁从天边飞过,又勾起了纳兰的伤心回忆,这伤心真真是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啊,纳兰比苏轼“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更加深情,更加伤感啊,怎一个“凄”
字了得!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籇香消,犹未睡,早鸦啼。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
人,灯欲落,雁还飞。
荼靡花已然凋零,百花再无例外都已谢尽,只剩下一轮孤独的明月,洒下如水般温柔、清冷的
光辉;孤灯下,籇香燃尽,纳兰却未入睡,还在沉思着什么,树上的早鸦发出的一声简单粗厉的啼
叫,将诗人从思绪中拉回,一看已然快到天明。身着轻薄的罗衣,不抵初秋破晓轻微的寒意,不要
依傍冰凉的阑干。收回思绪,正欲转身回屋睡觉,无赖天边飞过的一双大雁却又勾起了刚刚平复的愁绪。
荼蘼:又名酴醾,是一种蔷薇科的草本植物,春天之后,往往直到盛夏才会开花,产于我国,
现在较少人知道,但它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因在盛夏开花,凋谢后即表示一年的花季结束,
故寓意盛极的美,亦有完结的意思。荼蘼的花语也是末路的美,苏轼诗:“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
晚。”
谢却荼蘼,纳兰以荼蘼的凋谢作为本词的开头,已为本词定下凄美,寂寞,惆怅的基调;荼蘼
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独特的。茶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鲜花,茶蘼花开过之
后,美丽不复,人间再无芬芳。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看似很平常的写景,却将一份浓浓的深情融入此景中。荼蘼花
在古人眼中是无限美丽的,而花前月下,对酒当歌,亦是历代文人骚客争相吟咏的对象。正如唐伯
虎所说:“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筇月下寻花
步,携酒花前带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纳兰在此表现的就是“有月无花痕
转长”的意境。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简简单单10个字,表现了三重意思:一是,有月无花,并且最
美丽的最后一簇荼蘼花都谢却了,此季再也没有花好月圆的甜美精致了,徒留一轮明月守着空枝如
流水般静静流淌着凄凉;二是纳兰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已无可挽回地逝去了,
爱妻的离去空留纳兰一人在原地无可奈何地伤感;三是交代夏末秋初这个时间。
“籇香”:所谓篆香,即是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
也做驱蚊用。
籇香已经烧尽了,纳兰还没有入睡,依旧沉浸在伤感中不得解脱。对着如水一般的明月,我放
佛也跟随纳兰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那一夜,皓月当空,院中花香淡淡,一对璧人,花下赏月,亦或是月下赏花,那时或许花月都
会嫉妒吧。桃花树下的她明目皓齿,一头乌黑的长发上简单地用丝带系着蝴蝶结,着一身白色素纱
裙,清风拂过,纱裙随风飘起,随着她袅袅的琴音,流萤环飞,那气质,才华,只能说顾盼遗光
彩,长啸气若兰。不远处舞剑的他亦是清秀英俊,身形矫健,姿态轻盈灵巧,剑影梭梭。二人对望
着抚琴舞剑的绝美画面非常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才子佳人。
月美,花美,夜美,人更美,花下他对她许下执子之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
日子幸福平静地过着,却未料到彼时已是花开荼蘼,走到了末路!言犹在耳,如今却只留下自己一
人,随这轮孤独的明月苦守着凋零后的枯枝。
好花不常在,开到荼蘼已是尽头,荼蘼谢却,今年已是无缘再见娇艳美丽的花朵了,明月一定
是约了百花来年再见,所以坚守着这些空枝,只是,知己已不在,来年还会来吗?不会了。。去年
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她不会回来了,他该何去何从
呢?不知她在那遥远的彼岸可冷清,可寂寞?此时应该也只有彼岸花还开得正艳吧?只是他不能再
陪她赏那黄泉之路的彼岸花了。
悲从中来,嗖然泪下,这悲伤,这悲凉,这凄美,百转千回在心中,该如何结束?!!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了另一位文坛巨子——苏轼。苏轼与纳兰的感情遭遇在某些方面惊人
地相似:同样地娶了一位才貌双绝的女子为妻,同样的与娇妻伉俪情深,同样的视妻子为知己,然
而也是同样的悲剧,他们的妻子都年纪轻轻就归于尘土了,为什么才子佳人总不能到一起呢?就算
是顺利走到一起,结为夫妻了,为什么却又有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分开?或许真的如一些人所说,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在人间见白头?
话说纳兰正暗自神伤,无法自拔,忽闻“早鸦啼”,一阵粗厉的乌鸦叫声,犹如当头一棒,神
游回来已是破晓时分。
罢了,罢了,还是睡觉吧,或许梦中能够相会,这初秋轻微的寒气虽然不是太冷,但是身着单
薄的罗衣,傍在阑干角上还是感觉到冰凉,还是不要靠在栏杆上了。
正想回屋熄灯睡觉,无奈一对大雁从天边飞过,又勾起了纳兰的伤心回忆,这伤心真真是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啊,纳兰比苏轼“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更加深情,更加伤感啊,怎一个“凄”
字了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