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徒的激情》(摘要)
《基督教徒的激情》[丹]克尔凯郭尔 著,鲁路 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18•00元。
克尔凯郭尔(1813——1855)
丹麦基督教思想家,存在主义先驱。
“阿诺德说:‘诗歌拯救世界。’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诗’与‘思’,也许原本就是人的两种最基本的精神存在方式。前者是一种本能的、审美的方式、后者是一种经验的、判断的方式,前者诉诸情感,后者诉诸理性。
——总序
人的完美性是千古话题,是人类良知追求的永恒目标。
……
完美性是一种幸福的境界。完美性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幸福的获得也是一个过程;完美性是在对立矛盾中实现的,幸福也是在对立矛盾中获得的。
……
基督教追求的完美性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完美性在内容上是极其不同的,前者要在天国实现完美性,后者则要在尘世实现完美性;此外,在实现完美性的方法、手段、途径方面,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也是极其不同的。尽管如此,追求完美性这一目的是相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可以包容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的完美性要求。
——代序•冯文光
摘要:
真正地热爱上帝,要包括敬畏上帝。
对邻人的爱具有永恒的一切完美性。
每个懂得沉默的人都会成为神之子,因为在沉默中,他意识到自己神圣的来历。谁喋喋不休,谁就成为一个人。
有多少人懂得沉默!
过去常常大量地谈论的首先是基督受难,如他受讥讽、挨鞭笞、被钉上十字架。但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似乎忘记了另外一种方式的受难,即内心的受难、灵魂的受难,或人们可以称之为受难的秘密的东西,即自始至终悄悄地与基督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如果一名真正的基督徒在死亡的时刻眼前一片漆黑,那么这只是因为幸福的阳光过于强烈地射入了他的眼帘。
世界没有上帝是不可能存在的,一旦上帝遗忘世界,世界就会马上毁灭。
想像是尘世生活对更高尚的事物的憧憬,对过去在天堂生活中的体验的怀念。
人只有在矛盾中才会获得自己所追求的,这是一切人性中的不完善性。
我们的时代多么需要不谋取私利,——因为为了把一切变成眼前的东西,把一切眼前的东西变成一切,人们无所不为。
附:
朴实的化学楼与慈善的化学家
化学楼,又名苏道璞纪念堂,为纪念英国化学家苏道璞(C•M•Stubbs)教授而建,英文名称The Stubbs Memorial Building。
化学楼本为1911年华西协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在纽约确定的第一批建筑项目之一,后因为经费等原因,才由华西协合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资兴建。1941年竣工,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风格质朴却功能设施齐全:自来水、电灯、电力供应、废水排污全部具备。可供数百名学生同时做实验。
化学楼属于华西协合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的教学楼,位于华西钟楼河渠右岸。
质朴庄严的大楼入口处,悬挂着“所过者化”的匾牌,1941年当时全系师生所赠,以此纪念英国化学家苏道璞博士的博爱慈善之美德。
苏道璞(C•M•Stubbs1888—1930)教授于1930年5月31日晚上出外时,被暴徒刺杀成重伤。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首先要妻子代为转告成都政府,不要因自己事件而引起中英两国关系再度恶化,也不要处死凶手,以免他们的妻子成为寡妇。耶稣有著名的“登山宝训:转过你的左脸。”仁爱之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苏道璞的言行显示出一个西方知识分子所具备悲天怜人的基督精神。
苏道璞的精神感召着世人,坊间争相传颂。在他辞世后,成都人为举行了隆重的追思悼会,社会名流发表悼词说:“苏道璞先生不是死,而是生;不是失去,而是得到;不是失败,而是胜利,留下的不是受伤的躯体而是崇高的精神!”
苏道璞的遗体葬在华西协合大学的坟园里。为了纪念这位质朴慈善的化学家,华西坝五大学师生联合捐资兴建了化学楼—苏道璞纪念堂。
苏道璞女儿苏静(Jean Stubbs),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两次来华西坝参加校庆,还从一个退休中学教师并还富裕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专款,定向资助学校赴英师生。继承父志,为中英友谊续尽一份绵薄之力。
克尔凯郭尔(1813——1855)
丹麦基督教思想家,存在主义先驱。
“阿诺德说:‘诗歌拯救世界。’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诗’与‘思’,也许原本就是人的两种最基本的精神存在方式。前者是一种本能的、审美的方式、后者是一种经验的、判断的方式,前者诉诸情感,后者诉诸理性。
——总序
人的完美性是千古话题,是人类良知追求的永恒目标。
……
完美性是一种幸福的境界。完美性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幸福的获得也是一个过程;完美性是在对立矛盾中实现的,幸福也是在对立矛盾中获得的。
……
基督教追求的完美性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完美性在内容上是极其不同的,前者要在天国实现完美性,后者则要在尘世实现完美性;此外,在实现完美性的方法、手段、途径方面,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也是极其不同的。尽管如此,追求完美性这一目的是相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可以包容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的完美性要求。
——代序•冯文光
摘要:
真正地热爱上帝,要包括敬畏上帝。
对邻人的爱具有永恒的一切完美性。
每个懂得沉默的人都会成为神之子,因为在沉默中,他意识到自己神圣的来历。谁喋喋不休,谁就成为一个人。
有多少人懂得沉默!
过去常常大量地谈论的首先是基督受难,如他受讥讽、挨鞭笞、被钉上十字架。但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似乎忘记了另外一种方式的受难,即内心的受难、灵魂的受难,或人们可以称之为受难的秘密的东西,即自始至终悄悄地与基督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如果一名真正的基督徒在死亡的时刻眼前一片漆黑,那么这只是因为幸福的阳光过于强烈地射入了他的眼帘。
世界没有上帝是不可能存在的,一旦上帝遗忘世界,世界就会马上毁灭。
想像是尘世生活对更高尚的事物的憧憬,对过去在天堂生活中的体验的怀念。
人只有在矛盾中才会获得自己所追求的,这是一切人性中的不完善性。
我们的时代多么需要不谋取私利,——因为为了把一切变成眼前的东西,把一切眼前的东西变成一切,人们无所不为。
附:
朴实的化学楼与慈善的化学家
化学楼,又名苏道璞纪念堂,为纪念英国化学家苏道璞(C•M•Stubbs)教授而建,英文名称The Stubbs Memorial Building。
化学楼本为1911年华西协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在纽约确定的第一批建筑项目之一,后因为经费等原因,才由华西协合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资兴建。1941年竣工,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风格质朴却功能设施齐全:自来水、电灯、电力供应、废水排污全部具备。可供数百名学生同时做实验。
化学楼属于华西协合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的教学楼,位于华西钟楼河渠右岸。
质朴庄严的大楼入口处,悬挂着“所过者化”的匾牌,1941年当时全系师生所赠,以此纪念英国化学家苏道璞博士的博爱慈善之美德。
苏道璞(C•M•Stubbs1888—1930)教授于1930年5月31日晚上出外时,被暴徒刺杀成重伤。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首先要妻子代为转告成都政府,不要因自己事件而引起中英两国关系再度恶化,也不要处死凶手,以免他们的妻子成为寡妇。耶稣有著名的“登山宝训:转过你的左脸。”仁爱之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苏道璞的言行显示出一个西方知识分子所具备悲天怜人的基督精神。
苏道璞的精神感召着世人,坊间争相传颂。在他辞世后,成都人为举行了隆重的追思悼会,社会名流发表悼词说:“苏道璞先生不是死,而是生;不是失去,而是得到;不是失败,而是胜利,留下的不是受伤的躯体而是崇高的精神!”
苏道璞的遗体葬在华西协合大学的坟园里。为了纪念这位质朴慈善的化学家,华西坝五大学师生联合捐资兴建了化学楼—苏道璞纪念堂。
苏道璞女儿苏静(Jean Stubbs),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两次来华西坝参加校庆,还从一个退休中学教师并还富裕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专款,定向资助学校赴英师生。继承父志,为中英友谊续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