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属般若
眷属般若
2016-01-04 定心瑜伽 定心瑜伽
眷属者,互生、互通、互成、互依之关系也。在《瑜伽经》中,生命觉醒之路的前几路——
真诚,精进,正念,三摩地,以及后面一些经文中将要讲授的各类修行方法等,皆为眷属般若。
眷属般若者,即般若之眷属也。它们为般若之另一种存在形式,皆是般若之化身。它们与
般若只是外表上有差异,实质上无二无别。得般若者,必得般若之众眷属。得众眷属之一
之真谛者,即名之为得般若之真谛也。般若之眷属,也即般若之化身究竟有多少个,在《瑜
伽经》中没有明确固定下来。不仅《瑜伽经》没有明确下来,儒道等家都没有固定下来。
唯有佛家将其确定为“五眷属”——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精进和禅定等已有详细阐述。在此仅对前三类,即布施、持戒、忍辱稍作解释。
“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类。但有一个要领务必注意:
在这几类布施过程中,须做到“三轮体空”以行布施。三轮即三个方面、三个环节之意。
哪三个环节呢?即施者空——布施者不可存有“这是我在布施”、“这是我在做好事助他人”
等“我”识,若有“我”识,则为施者不空;受者空——布施者不可存有受施者必须感谢
回报之念想,若有此念想,则为受者不空;施物空——布施者不可对所布施之物念念不忘,
在给出之前、之中和之后,皆不可怀念布施之物。如此,谓之“三轮体空”之布施。
财布施就是向他人布施财物,法布施就是向他人布施知识和教导,无畏布施就是以一
己之力肩扛黑暗闸门,以各种方式不惜一己性命,能让他人免于恐惧和死亡者,皆为无畏
布施。众布施中,无畏布施最上,法布施其次,最次者为财布施。何以故?因无畏布施能
当下入无我之境而成就之,故为最上。这又是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皆是趋向无我”的
范例。
“持戒”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即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之意。在佛家,持戒——受持和践行戒律,称为“别解脱”法门,又名“异解
脱法门”。意即此方法不是正宗的和重要的修行方法,但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这是因
为佛家所走的道路是知梦觉醒之路,是息妄显真之路。在佛家,将本性视之为“真如”。
而在儒家,将本性视之为“德性”、“仁体”,儒家所走的解脱之路为道德觉醒之路。故
于儒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再是什么“别解脱”、“异法门”,而是正解脱,是不二
法门。
尽管佛家提倡修行要做到“无漏三学——戒、定、慧”,谓此三者缺一不可。但事实
上佛家还是偏向于智慧成就的,即般若成就。戒律和禅定只是为了获得般若成就而有的铺
垫,最终还是收摄戒律和禅定入般若之中。
儒家则正好相反,将禅定和般若收纳于戒律(也即道德)之中,以戒律为修行重心。
倡导道德即是禅定,道德即是般若。修持道德就是修持禅定,也就是修持般若。故道德外,
别无禅定,亦无般若。
“忍辱”就是承担责任,为了他人,为了荣誉,为了民族,为了文明,为了所有人的
生命觉醒……,我们需要有真正的担当精神。这种担当精神就是忍辱。这种担当精神,这
种忍辱精神,也可以理解成,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无畏布施。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
儒家的忍辱。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和“为法忘躯”——这是佛家的忍辱。
眷属般若的意思是:布施之时,般若即为布施;持戒之时,般若即为持戒;忍辱之时,
般若即为忍辱;精进之时,般若即为精进;禅定之时,般若即为禅定。此处有两个含义: 首先是般若不仅可以以其自身面目出现,也可以别的面目出现——即各眷属之面目出现;
其次是各眷属因是般若之化身,是般若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如此则这些眷属被赋予了全新
的内含和品质。
(本文摘自潘麟导师《瑜伽经直解》一书)
西安禅茶读书会
公告:第72期瑜伽篇
书籍:《瑜伽经》
主题:3.5 当意识通过此三者(冥想、禅定和三摩地)的修行达到纯熟时,般若(智慧)即会如晓日一般朗现出来。
时间:1月5日(周二)晚上18:30-20:30
地点:西安市含光路1号名仕花园2号楼1单元101室(南大明宫建材家居城外十字东北角怡尊阁)
活动形式:瑜伽+禅修+读书+品茶+解读+交流+茶道
课程费用:读书会:30元/位瑜伽.禅修50元/位。
报名方式:姓名+职业+联系方式+参加讲座名称发送到18691952813或直接电话18700838806报名
途经公交车:含光路南口- 5路, 210路,212路, 605路, 908路
感恩生命,传播健康。欢迎关注!
微信号:dingxinyoga,QQ群:472522581,QQ:506933052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879145991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225393/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2016-01-04 定心瑜伽 定心瑜伽
眷属者,互生、互通、互成、互依之关系也。在《瑜伽经》中,生命觉醒之路的前几路——
真诚,精进,正念,三摩地,以及后面一些经文中将要讲授的各类修行方法等,皆为眷属般若。
眷属般若者,即般若之眷属也。它们为般若之另一种存在形式,皆是般若之化身。它们与
般若只是外表上有差异,实质上无二无别。得般若者,必得般若之众眷属。得众眷属之一
之真谛者,即名之为得般若之真谛也。般若之眷属,也即般若之化身究竟有多少个,在《瑜
伽经》中没有明确固定下来。不仅《瑜伽经》没有明确下来,儒道等家都没有固定下来。
唯有佛家将其确定为“五眷属”——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精进和禅定等已有详细阐述。在此仅对前三类,即布施、持戒、忍辱稍作解释。
“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类。但有一个要领务必注意:
在这几类布施过程中,须做到“三轮体空”以行布施。三轮即三个方面、三个环节之意。
哪三个环节呢?即施者空——布施者不可存有“这是我在布施”、“这是我在做好事助他人”
等“我”识,若有“我”识,则为施者不空;受者空——布施者不可存有受施者必须感谢
回报之念想,若有此念想,则为受者不空;施物空——布施者不可对所布施之物念念不忘,
在给出之前、之中和之后,皆不可怀念布施之物。如此,谓之“三轮体空”之布施。
财布施就是向他人布施财物,法布施就是向他人布施知识和教导,无畏布施就是以一
己之力肩扛黑暗闸门,以各种方式不惜一己性命,能让他人免于恐惧和死亡者,皆为无畏
布施。众布施中,无畏布施最上,法布施其次,最次者为财布施。何以故?因无畏布施能
当下入无我之境而成就之,故为最上。这又是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皆是趋向无我”的
范例。
“持戒”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即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之意。在佛家,持戒——受持和践行戒律,称为“别解脱”法门,又名“异解
脱法门”。意即此方法不是正宗的和重要的修行方法,但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这是因
为佛家所走的道路是知梦觉醒之路,是息妄显真之路。在佛家,将本性视之为“真如”。
而在儒家,将本性视之为“德性”、“仁体”,儒家所走的解脱之路为道德觉醒之路。故
于儒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再是什么“别解脱”、“异法门”,而是正解脱,是不二
法门。
尽管佛家提倡修行要做到“无漏三学——戒、定、慧”,谓此三者缺一不可。但事实
上佛家还是偏向于智慧成就的,即般若成就。戒律和禅定只是为了获得般若成就而有的铺
垫,最终还是收摄戒律和禅定入般若之中。
儒家则正好相反,将禅定和般若收纳于戒律(也即道德)之中,以戒律为修行重心。
倡导道德即是禅定,道德即是般若。修持道德就是修持禅定,也就是修持般若。故道德外,
别无禅定,亦无般若。
“忍辱”就是承担责任,为了他人,为了荣誉,为了民族,为了文明,为了所有人的
生命觉醒……,我们需要有真正的担当精神。这种担当精神就是忍辱。这种担当精神,这
种忍辱精神,也可以理解成,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无畏布施。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
儒家的忍辱。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和“为法忘躯”——这是佛家的忍辱。
眷属般若的意思是:布施之时,般若即为布施;持戒之时,般若即为持戒;忍辱之时,
般若即为忍辱;精进之时,般若即为精进;禅定之时,般若即为禅定。此处有两个含义: 首先是般若不仅可以以其自身面目出现,也可以别的面目出现——即各眷属之面目出现;
其次是各眷属因是般若之化身,是般若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如此则这些眷属被赋予了全新
的内含和品质。
(本文摘自潘麟导师《瑜伽经直解》一书)
西安禅茶读书会
公告:第72期瑜伽篇
书籍:《瑜伽经》
主题:3.5 当意识通过此三者(冥想、禅定和三摩地)的修行达到纯熟时,般若(智慧)即会如晓日一般朗现出来。
时间:1月5日(周二)晚上18:30-20:30
地点:西安市含光路1号名仕花园2号楼1单元101室(南大明宫建材家居城外十字东北角怡尊阁)
活动形式:瑜伽+禅修+读书+品茶+解读+交流+茶道
课程费用:读书会:30元/位瑜伽.禅修50元/位。
报名方式:姓名+职业+联系方式+参加讲座名称发送到18691952813或直接电话18700838806报名
途经公交车:含光路南口- 5路, 210路,212路, 605路, 908路
感恩生命,传播健康。欢迎关注!
微信号:dingxinyoga,QQ群:472522581,QQ:506933052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879145991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225393/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