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个伴我度过艰辛考研路的“韩湘子”
那个吹了半年之久的《那些年》的那个少年,我们虽未曾逢面,但不可置否,你确确实实以旁观者的角色随我走完了整段考研之路。或许你也未必知道,你只是单纯的练习你心爱的乐器而已,却影响了一个考研狗风雨兼程。
我不熟悉乐器,我也不知道你吹奏的乐器到底是笛子还是箫,我只是听从我耳朵的意愿,称其为箫声。在你吹奏少数的音乐作品中,我只听得出来《那些年》,其他虽熟悉,但叫不出名字。原谅我五音不全孤陋寡闻以及实在不懂鉴赏音乐这种对于我来说是装逼格的东西,我只会儿歌,显然你是不会吹奏《我有一个小毛驴》。
一听到箫声,在我脑海中就会浮现一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韩湘子。他估计是我成长过程中唯一个被我所熟知和了解的吹箫高手,还是个虚幻人物。儿时,每每在看《东游记》时,其实我最爱的角色不是英俊非凡的吕洞宾,也不是温柔可人的何仙姑,而是那个执一支长箫,素衣飘逸的韩湘子。具体故事情节早已忘记了,只是依稀记得妻子死后痛不欲生,后因巧合结识龙女,深受小龙女地喜爱。仔细想一下,原来在很久以前电视就给我们灌输了萝莉追大叔的概念了。只是情感往往都是先入为主,先来的人,不管停留还是离去,都占据着另一方内心大部分位置。有东西进去,就有东西出来,但如韩湘子一般,不愿让其妻子离开他内心的左心房,徒留悲伤地不仅他一人,还有可爱活泼的小龙女。
扯远了,在我码字的时候,此位吹箫少年,正在孜孜不倦地练习中。中午丶下午丶晚上像勤快的小蜜蜂。据我多年研究柯南案件所积累的经验可推测出,此少年应为大一新生。高考上刺刀时,没有把"敌人“干掉,反而自方碉堡被炸了,与所有落榜的考生一样,经历痛苦与不甘地挣扎,最终被迫接受现实,就读一个被外界公认最好的”三本"。准时的练习时间,磕磕绊绊的吹奏,一个手掌就能数得过来的吹奏曲目,这些迹象无一不表明,这个爱好是上了大学后面对极大的心理落差,才萌生学习乐器的想法。一人,一支箫,竟贯穿了我整段考研时光。
作为一名大四考研狗,学长又不搞基,不会像饥渴的学姐一样去询问,到底是何许人也,到底是那枚小鲜肉在寻求心理的慰籍。我只是想说:嘿,少年想跟学长聊一下人生吗?起起伏伏,不绝于耳,如丝如缕,声声入耳,箫声依旧,对其爱恨交加。
恨则有三
一:
吹奏的时间与学长的学习时间有些许的不合拍。邻近中午,刚在宿舍背完邹韬奋的一生,还想继续研读一下范长江的生平,突然一阵熟悉的《那些年》强势入耳,打乱我的思绪,让我无法集中精神。在那段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份来用的时光,我无数次捶足顿胸,想要找其理论一番,但终究未出行动,毕竟我知道那是人家的权利,无权干涉,也不愿在即将离开之际还惹是生非。本着隐忍的态度,理性总是把感性按在地上使其不得动弹,继续把头埋进背了无数次又忘了地中国新闻史中。
二:
不顺畅的箫声让有些许强迫症的人,每天都要在心中刮去一层疙瘩,不然就如小刀刮玻璃般产生想撕碎灵魂的不舒服。刚刚学习一种新的东西,难免陌生不熟悉,在期间需要不断重复练习才能勉强领悟其中的技巧。这种显浅的道理,孩童都会懂,何况活了二十几个年头的我。但就是在其中不断重复,不断磕绊的过程中,我萌发了撞墙的冲动。幸好学校的墙看起来蛮牢固,退且了我的冲动,断了头破血流的念想。
三:
高中时就养成的午睡习惯也未随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而有所改变,中午不睡,下午崩溃,这条被我一直奉行的“真理”被我始终贯彻着。研生虽没有像高中那样两个多钟的午睡时间,但在整个上午苦战后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来眯一下也是极其幸福的事。奈何,此位吹箫少年总是在我躺下还未来得及进入浅睡眠时,就开始了他的日常任务。硬着头皮眯下去也是常有的事,不然下午做个英语阅读时都会做到睡着。
爱则也有三
一:
技巧虽有待提高,但总体还是能顺畅演奏完整曲目。在精疲力竭之时,停下转动的笔头,静静地聆听火候不足但犹可慰人的箫声也未必不是考研痛苦时光值得回味的记忆。听得最多就是《那些年》,害的我考完研后不是通宵熬夜打LOL也不是去KTV疯狂嘶吼,而是默默用迅雷下载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重新再回顾了一下那狗血的青春。柯震东吸毒后也不妨碍我对小笼包的怀念。只因那箫声,回想过去,青春不在,酸溜赋诗,祭奠迷茫。
二:
在不绝于耳的箫声干扰下,渐渐地我也就练成了我中有书,自然有书的境界,无论你磕绊还是或小或大,我都不知道。过滤掉干扰声,顺便锻炼了我的意志力。无剑胜有剑,万变不离其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箫声如剑,我惊险躲过。曲目重复不断,我自备心之过滤器。渐快渐慢又尖锐的音色,我无不隐忍。集中精神,做不到,就去蹦蹦跳跳。
三:
考研虽苦,但贵在坚持。越努力越幸运,我不会嘲笑刚起步的人,因为我也在其中。我也不会生气,因为我知道坚持不容易。漫漫考研路,所有的痛苦丶悔恨丶不甘都时常萦绕心头,所有的努力丶反抗丶拼搏也常常被理性教导,就是在不甘平庸和害怕失败产生退却念头的矛盾中,走完这段旅程。说是不悔,说是用尽力气,说是期待结果,箫声也时常伴随在耳边,我与少年像是认识多年的老友,彼此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一同走过风雨和夕阳。虽是未曾谋面,但我感到很熟悉。
韩湘子最后好像也没有和龙女在一起,时间一久,我就记不清了。但人总会自拟一个美好的结局,愿付出有回报,愿龙女开心依旧。
7栋练习吹箫的少年,谢谢你伴我度过我最认真度过的时光。你不会知道,也不用知道。
安好,火候练足之时拿去把妞也是妙招。
我不熟悉乐器,我也不知道你吹奏的乐器到底是笛子还是箫,我只是听从我耳朵的意愿,称其为箫声。在你吹奏少数的音乐作品中,我只听得出来《那些年》,其他虽熟悉,但叫不出名字。原谅我五音不全孤陋寡闻以及实在不懂鉴赏音乐这种对于我来说是装逼格的东西,我只会儿歌,显然你是不会吹奏《我有一个小毛驴》。
一听到箫声,在我脑海中就会浮现一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韩湘子。他估计是我成长过程中唯一个被我所熟知和了解的吹箫高手,还是个虚幻人物。儿时,每每在看《东游记》时,其实我最爱的角色不是英俊非凡的吕洞宾,也不是温柔可人的何仙姑,而是那个执一支长箫,素衣飘逸的韩湘子。具体故事情节早已忘记了,只是依稀记得妻子死后痛不欲生,后因巧合结识龙女,深受小龙女地喜爱。仔细想一下,原来在很久以前电视就给我们灌输了萝莉追大叔的概念了。只是情感往往都是先入为主,先来的人,不管停留还是离去,都占据着另一方内心大部分位置。有东西进去,就有东西出来,但如韩湘子一般,不愿让其妻子离开他内心的左心房,徒留悲伤地不仅他一人,还有可爱活泼的小龙女。
扯远了,在我码字的时候,此位吹箫少年,正在孜孜不倦地练习中。中午丶下午丶晚上像勤快的小蜜蜂。据我多年研究柯南案件所积累的经验可推测出,此少年应为大一新生。高考上刺刀时,没有把"敌人“干掉,反而自方碉堡被炸了,与所有落榜的考生一样,经历痛苦与不甘地挣扎,最终被迫接受现实,就读一个被外界公认最好的”三本"。准时的练习时间,磕磕绊绊的吹奏,一个手掌就能数得过来的吹奏曲目,这些迹象无一不表明,这个爱好是上了大学后面对极大的心理落差,才萌生学习乐器的想法。一人,一支箫,竟贯穿了我整段考研时光。
作为一名大四考研狗,学长又不搞基,不会像饥渴的学姐一样去询问,到底是何许人也,到底是那枚小鲜肉在寻求心理的慰籍。我只是想说:嘿,少年想跟学长聊一下人生吗?起起伏伏,不绝于耳,如丝如缕,声声入耳,箫声依旧,对其爱恨交加。
恨则有三
一:
吹奏的时间与学长的学习时间有些许的不合拍。邻近中午,刚在宿舍背完邹韬奋的一生,还想继续研读一下范长江的生平,突然一阵熟悉的《那些年》强势入耳,打乱我的思绪,让我无法集中精神。在那段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份来用的时光,我无数次捶足顿胸,想要找其理论一番,但终究未出行动,毕竟我知道那是人家的权利,无权干涉,也不愿在即将离开之际还惹是生非。本着隐忍的态度,理性总是把感性按在地上使其不得动弹,继续把头埋进背了无数次又忘了地中国新闻史中。
二:
不顺畅的箫声让有些许强迫症的人,每天都要在心中刮去一层疙瘩,不然就如小刀刮玻璃般产生想撕碎灵魂的不舒服。刚刚学习一种新的东西,难免陌生不熟悉,在期间需要不断重复练习才能勉强领悟其中的技巧。这种显浅的道理,孩童都会懂,何况活了二十几个年头的我。但就是在其中不断重复,不断磕绊的过程中,我萌发了撞墙的冲动。幸好学校的墙看起来蛮牢固,退且了我的冲动,断了头破血流的念想。
三:
高中时就养成的午睡习惯也未随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而有所改变,中午不睡,下午崩溃,这条被我一直奉行的“真理”被我始终贯彻着。研生虽没有像高中那样两个多钟的午睡时间,但在整个上午苦战后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来眯一下也是极其幸福的事。奈何,此位吹箫少年总是在我躺下还未来得及进入浅睡眠时,就开始了他的日常任务。硬着头皮眯下去也是常有的事,不然下午做个英语阅读时都会做到睡着。
爱则也有三
一:
技巧虽有待提高,但总体还是能顺畅演奏完整曲目。在精疲力竭之时,停下转动的笔头,静静地聆听火候不足但犹可慰人的箫声也未必不是考研痛苦时光值得回味的记忆。听得最多就是《那些年》,害的我考完研后不是通宵熬夜打LOL也不是去KTV疯狂嘶吼,而是默默用迅雷下载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重新再回顾了一下那狗血的青春。柯震东吸毒后也不妨碍我对小笼包的怀念。只因那箫声,回想过去,青春不在,酸溜赋诗,祭奠迷茫。
二:
在不绝于耳的箫声干扰下,渐渐地我也就练成了我中有书,自然有书的境界,无论你磕绊还是或小或大,我都不知道。过滤掉干扰声,顺便锻炼了我的意志力。无剑胜有剑,万变不离其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箫声如剑,我惊险躲过。曲目重复不断,我自备心之过滤器。渐快渐慢又尖锐的音色,我无不隐忍。集中精神,做不到,就去蹦蹦跳跳。
三:
考研虽苦,但贵在坚持。越努力越幸运,我不会嘲笑刚起步的人,因为我也在其中。我也不会生气,因为我知道坚持不容易。漫漫考研路,所有的痛苦丶悔恨丶不甘都时常萦绕心头,所有的努力丶反抗丶拼搏也常常被理性教导,就是在不甘平庸和害怕失败产生退却念头的矛盾中,走完这段旅程。说是不悔,说是用尽力气,说是期待结果,箫声也时常伴随在耳边,我与少年像是认识多年的老友,彼此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一同走过风雨和夕阳。虽是未曾谋面,但我感到很熟悉。
韩湘子最后好像也没有和龙女在一起,时间一久,我就记不清了。但人总会自拟一个美好的结局,愿付出有回报,愿龙女开心依旧。
7栋练习吹箫的少年,谢谢你伴我度过我最认真度过的时光。你不会知道,也不用知道。
安好,火候练足之时拿去把妞也是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