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南京小吃你都吃过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想念一个人,不是因为爱TA爱得深,只因惦记着TA做的那碗茴香打卤面;思念一座城,不是因为它的风光它的美,只因遥想着城南巷子里的那盆青椒辣子鸡。对于吃货来说,一个菜甚至一份点心就足以填充某次出行的冲动,一千个吃货心中有一千张美食地图。元旦小长假刚从南京回来的主页君今儿就和你聊聊那些你吃过、没吃过的南京小吃。
鸭血粉丝汤
说到南京小吃,很多人脑海中冒出来的即是“鸭血粉丝汤”了,它的地位,就如同过桥米线之于昆明,烤鸭之于北京。起初在北京的南京大排档吃过几次鸭血粉丝汤,始终还是借着异地的水、异地的空气、异地的作料烹制而成,味道一般,因而并未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吃它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南京人咋就这么爱吃呢?吃这么多粉丝不怕老年痴呆吗?”
抵达南京的第一天,在人山人海的夫子庙被餐厅小哥忽悠要了一份价值88元小吃套餐,刚端上桌我便傻眼了,臭豆腐一块、桂花糯米藕一块、汤圆一个……可真是秀气啊。那碗不大不小的鸭血粉丝汤果然不出众,汤汁都有些凉了,我只能苦笑着干了那碗粉丝。
第二天起床,我发誓一定要吃一碗地道的鸭血粉丝汤。作为吃货,我自然懂得寻常巷子藏美食的真理,于是乎,8点起床,研究了下周边的地形地貌,惊喜地发现附近就有一条便民美食街。之所以说“便民”,是为了和某些专为旅游而设的美食街区分开来。便民,自然是平日里周遭百姓都喜好之物,来不得半点做作和虚假。我怀着忐忑而期待的心情走进了这家面积不大、陈设质朴、散发着浓浓生活气息的小店,门口的红色广告牌上写着“南京名小吃——金原 老鸭粉丝”。“老板,两碗鸭血粉丝、一笼汤包。”两三分钟的功夫,鸭血粉丝上了桌,相貌嘛,绝对不是风骚路线。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鸭血放嘴中,再舀一勺汤下肚,“嗯~~~嗯~~~”,赞赏的语调随着咀嚼的深度越发婉转绕梁。这普通的鸭血、鸭肝、鸭肠果然和粉丝发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带给食客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刻骨体验。相传古时候一个很穷的人宰杀鸭子后用碗把鸭血装起来舍不得丢掉,不料粉丝掉进去弄脏了。他只好把鸭血和粉丝一起煮,结果香气四溢,第一碗鸭血粉丝汤就此面世,引无数路人垂涎三尺。现在的鸭血粉丝汤以老鸭汤烧制而成,难怪味道这么鲜美了。鸭血富含铁元素,还具有清肠去垢的作用,在这个雾霾不时来袭的都市生活中,应该没有比一碗鸭血粉丝汤更口感鲜香、功效实用的了吧,可谓是鸭血齿间滑,粉丝穿肠过,污浊随汤出,美味心间留。
皮肚面
说实话,在做去南京的攻略时才知道有皮肚面这个东西。从图片上看,类似大杂烩,皮肚、猪肝、番茄、肉丝、白菜什么都有。何为皮肚?又名干肉皮,将鲜猪肉皮晒干、煎炸而成。皮肚可大有讲究的。从挑选上,只择壮实膘肥的猪的后腿皮和背皮,剔净肉皮上的每一块肥膘,用大锅清水煮至半透明状。晾干煎炸时的火候十分重要,经验老道的厨子煎炸的皮肚金黄脆香,松泡细软,咬起来入口即烂。
到南京的第一餐便是皮肚面——大名鼎鼎的易记皮肚面。原谅我实在没法体悟到皮肚面的精髓,看着墙壁上写着的从上到下十几个XX肚皮面的名字,我实在不知道选什么好,索性点了一份全家福和一份猪肝皮肚面。两个大碗上桌时,我和老公都呆住了,真的是好大的一碗面!!打我有记忆开始,好像就没有吃过如此分量的面条。肚量可以输,气势不能输啊。我镇定地把全家福端到自己面前,整理下衣服,准备开战。第一下筷子戳下去,吹了两口咬下去,之所以用“舀”,是觉得找不到第二个词来描述坚硬的牙齿与Q弹的皮肚亲密接触时的状态了。确是别有一番风味,它本是一碗杂烩,却因皮肚的存在而超越了一碗杂烩。所有食材都浸润了皮肚特有的香味,那种香味深厚醇熟,诱惑着我在细细品味中吃了一口又一口,不知不觉间大碗皮肚面已过半,直至肚子微撑,我才意识已扫荡了这么多,不得不拜服于皮肚的威力。皮肚中富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比猪肉高4倍,脂肪含量却只有猪肉的1/2,丰富的胶原蛋白更能让女士容颜焕发。爱美也爱吃的女生快看过来啦~~
赤豆元宵
这也是南京的名小吃了,很多小店都有卖,人气最旺的当属夫子庙的那家百年老店——莲湖糕团店。还没进店,就被门口那声势浩大的排队长龙震住了。1月的南京,夜晚的空气还是挺冷飕飕的,看着缓慢挪动的队伍,吃货的心还是输给了怕冻的命,我们遗憾地挥别了马蹄糕、桂花糕等小点心,准备进店碰碰运气。80平米的店面座无虚席,一眼扫去,每桌必点赤豆元宵。还没吃上,就被那红润剔透的色泽和食客们乐在其中的表情吸引了。见两个人吃完起身离桌,我和老公赶紧冲了过去,那心情一点也不比大一选课抽签时选上了500人选但课容量仅为200人的公共课时的心情平静些许。花了6元大洋,一暖热呼呼的赤豆元宵捧在掌心。那个软糯可口,那个甜而不腻,那个吃一口就升天的感觉真是终身不忘。南京地道的赤豆元宵是用藕粉勾芡的,格外爽滑柔甜。浓稠的质地使其散热较慢,只见大家都用小勺从最上面的一层一勺一勺地舀着吃,任由每一口都甜在嘴里,化在心里,掉入记忆里。
南京的小吃当然远不止这些,盐水鸭、糖芋苗、牛肉锅贴、鸭油烧饼、五香豆……究竟哪个是你的心头好,恐怕只有尝了才知道啦~~~
鸭血粉丝汤
说到南京小吃,很多人脑海中冒出来的即是“鸭血粉丝汤”了,它的地位,就如同过桥米线之于昆明,烤鸭之于北京。起初在北京的南京大排档吃过几次鸭血粉丝汤,始终还是借着异地的水、异地的空气、异地的作料烹制而成,味道一般,因而并未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吃它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南京人咋就这么爱吃呢?吃这么多粉丝不怕老年痴呆吗?”
抵达南京的第一天,在人山人海的夫子庙被餐厅小哥忽悠要了一份价值88元小吃套餐,刚端上桌我便傻眼了,臭豆腐一块、桂花糯米藕一块、汤圆一个……可真是秀气啊。那碗不大不小的鸭血粉丝汤果然不出众,汤汁都有些凉了,我只能苦笑着干了那碗粉丝。
第二天起床,我发誓一定要吃一碗地道的鸭血粉丝汤。作为吃货,我自然懂得寻常巷子藏美食的真理,于是乎,8点起床,研究了下周边的地形地貌,惊喜地发现附近就有一条便民美食街。之所以说“便民”,是为了和某些专为旅游而设的美食街区分开来。便民,自然是平日里周遭百姓都喜好之物,来不得半点做作和虚假。我怀着忐忑而期待的心情走进了这家面积不大、陈设质朴、散发着浓浓生活气息的小店,门口的红色广告牌上写着“南京名小吃——金原 老鸭粉丝”。“老板,两碗鸭血粉丝、一笼汤包。”两三分钟的功夫,鸭血粉丝上了桌,相貌嘛,绝对不是风骚路线。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鸭血放嘴中,再舀一勺汤下肚,“嗯~~~嗯~~~”,赞赏的语调随着咀嚼的深度越发婉转绕梁。这普通的鸭血、鸭肝、鸭肠果然和粉丝发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带给食客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刻骨体验。相传古时候一个很穷的人宰杀鸭子后用碗把鸭血装起来舍不得丢掉,不料粉丝掉进去弄脏了。他只好把鸭血和粉丝一起煮,结果香气四溢,第一碗鸭血粉丝汤就此面世,引无数路人垂涎三尺。现在的鸭血粉丝汤以老鸭汤烧制而成,难怪味道这么鲜美了。鸭血富含铁元素,还具有清肠去垢的作用,在这个雾霾不时来袭的都市生活中,应该没有比一碗鸭血粉丝汤更口感鲜香、功效实用的了吧,可谓是鸭血齿间滑,粉丝穿肠过,污浊随汤出,美味心间留。
皮肚面
说实话,在做去南京的攻略时才知道有皮肚面这个东西。从图片上看,类似大杂烩,皮肚、猪肝、番茄、肉丝、白菜什么都有。何为皮肚?又名干肉皮,将鲜猪肉皮晒干、煎炸而成。皮肚可大有讲究的。从挑选上,只择壮实膘肥的猪的后腿皮和背皮,剔净肉皮上的每一块肥膘,用大锅清水煮至半透明状。晾干煎炸时的火候十分重要,经验老道的厨子煎炸的皮肚金黄脆香,松泡细软,咬起来入口即烂。
到南京的第一餐便是皮肚面——大名鼎鼎的易记皮肚面。原谅我实在没法体悟到皮肚面的精髓,看着墙壁上写着的从上到下十几个XX肚皮面的名字,我实在不知道选什么好,索性点了一份全家福和一份猪肝皮肚面。两个大碗上桌时,我和老公都呆住了,真的是好大的一碗面!!打我有记忆开始,好像就没有吃过如此分量的面条。肚量可以输,气势不能输啊。我镇定地把全家福端到自己面前,整理下衣服,准备开战。第一下筷子戳下去,吹了两口咬下去,之所以用“舀”,是觉得找不到第二个词来描述坚硬的牙齿与Q弹的皮肚亲密接触时的状态了。确是别有一番风味,它本是一碗杂烩,却因皮肚的存在而超越了一碗杂烩。所有食材都浸润了皮肚特有的香味,那种香味深厚醇熟,诱惑着我在细细品味中吃了一口又一口,不知不觉间大碗皮肚面已过半,直至肚子微撑,我才意识已扫荡了这么多,不得不拜服于皮肚的威力。皮肚中富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比猪肉高4倍,脂肪含量却只有猪肉的1/2,丰富的胶原蛋白更能让女士容颜焕发。爱美也爱吃的女生快看过来啦~~
赤豆元宵
这也是南京的名小吃了,很多小店都有卖,人气最旺的当属夫子庙的那家百年老店——莲湖糕团店。还没进店,就被门口那声势浩大的排队长龙震住了。1月的南京,夜晚的空气还是挺冷飕飕的,看着缓慢挪动的队伍,吃货的心还是输给了怕冻的命,我们遗憾地挥别了马蹄糕、桂花糕等小点心,准备进店碰碰运气。80平米的店面座无虚席,一眼扫去,每桌必点赤豆元宵。还没吃上,就被那红润剔透的色泽和食客们乐在其中的表情吸引了。见两个人吃完起身离桌,我和老公赶紧冲了过去,那心情一点也不比大一选课抽签时选上了500人选但课容量仅为200人的公共课时的心情平静些许。花了6元大洋,一暖热呼呼的赤豆元宵捧在掌心。那个软糯可口,那个甜而不腻,那个吃一口就升天的感觉真是终身不忘。南京地道的赤豆元宵是用藕粉勾芡的,格外爽滑柔甜。浓稠的质地使其散热较慢,只见大家都用小勺从最上面的一层一勺一勺地舀着吃,任由每一口都甜在嘴里,化在心里,掉入记忆里。
![]() |
皮肚面 |
![]() |
赤豆元宵 |
南京的小吃当然远不止这些,盐水鸭、糖芋苗、牛肉锅贴、鸭油烧饼、五香豆……究竟哪个是你的心头好,恐怕只有尝了才知道啦~~~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