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编剧大大,求放过
看到《芈月传》的编剧王编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很多老百姓看不懂《北平无战事》,女性观众看不进去《琅琊榜》。
《琅琊榜》里穆青给梅长苏送茶时,不明白霓凰给梅长苏的茶和他平时喝的有什么区别,梅长苏对穆青有一句话:茶有人喜欢就会有人无感,有的人给杯白水就行了。我觉得说得很对,我喜欢看《琅琊榜》、《甄嬛传》、《北平无战事》是我的爱好兴趣,你的观众喜欢看《芈月传》也是他们的自由,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虽然我也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但是因为我的朋友基本都不看这个剧,吐槽只是自己哄自己玩。但是如今你黑我《琅琊榜》和《北平无战事》,你就不要怪我发微博戳爆你。
咱们今天不扯豆瓣评分,不撕逼,不打脸,就只就事论事分析。
首先,说说我个人感受。我在看《甄嬛传》的时候喜欢上了孙俪和蒋欣,看《天龙八部》、《琅琊榜》的时候喜欢上了刘涛,看《推拿》的时候喜欢上了黄轩,看《夏日里的春天》喜欢上了马苏,不记得看哪部剧的时候喜欢上了方中信(那时我太小),但是我真的看不下去《芈月传》!尼玛,逗我玩哪?什么媲美甄嬛传,勇超琅琊榜,史诗级巨制……你除了演员阵容上媲美甄嬛传、勇超琅琊榜之外,你还有什么能比的?史诗级巨制……郑导王编,除了里面人物是历史上真的有的,剩下的你跟历史有毛线关系呀?
你要拍历史剧,就像《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大秦帝国》一样,情节上中规中矩、符合史实、偶有创意不伤大雅,场景上雄浑壮阔、厚重内敛,人物刻画上各有取舍、特点鲜明。有历史教科书一样的价值。 你要是拍权谋剧或者宫斗剧,就学《甄嬛传》《琅琊榜》《金枝欲孽》《步步惊心》,撕起逼来那叫一个轰轰烈烈、酣畅淋漓、欲罢不能,情节上不要求完全符合历史,但是逻辑清楚、条例明晰、人物鲜活。 你打着历史的旗号,披着宫斗和权谋的外衣,用一堆国内一、二线广受好评的明星,最后拍成了一个于妈美感,武大头式剧情的脑残网剧……你对得起为了《甄嬛传》来看《芈月传》的观众么?
其次,从人物刻写、性格塑造的角度分析,历史上的芈月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她绝对从进入秦宫那天起就不可能像《芈月传》里设计的那么白莲花过,史记和战国策里都有记载过,她与义渠王一起生活了34年,还育有两子,然后诛其于甘泉宫内,34年、俩儿子呀,不是三年或四年的苟且,尼玛不要说是白莲花,但凡有一点女儿心肠,无论最初目的为何,这样的关系都不可能说杀就杀,最多不过囚其身、伐其国。从这单一事件来看,她绝对是一个不比吕雉、武则天之流逊色的狠角色。
吕雉我不多做评论,因为她虽然手腕狠辣,但是并没有什么政绩。
武则天大家都知道,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她任用贤臣、与民休息,在她执政期间大唐国力发展壮大,她的统治素有“贞观遗风”之称。她的故事已经被大家都演烂了,我一直觉得都挺扯的,尤其是某国际巨星的白莲花到心机婊成长史版的《武媚娘传奇》,居然武则天还受李世民待见过,待见她死的时候还是五品才人。告诉你们被待见的是什么样的,《武媚娘传奇》和《芈月传》的编剧,请你们去查一下百度百科顺治妃董鄂氏的成长史,她的父亲鄂硕并不是什么权倾朝野的大臣,顺治死前定的四大辅政大臣里连个末位都没排上;她有个大将军弟弟费扬古,但是是她死后才建功立业的,她一点光没沾着。但董鄂氏初进宫就封了贤妃,未几升皇贵妃,进宫半年就干到皇贵妃,中国历史上升职最快的怕就是她,要不是为了满蒙联姻稳固清朝统治,皇后必须是博尔济济特氏的格格,她都能半年之内升到皇后。只有这样的女人才有资格当白莲花,才能善良的在博尔济济特布木布泰和爱新觉罗福临之间调节,当一个美丽、纯洁、没当成皇后都是委屈了她的解语花,死后还是被追赠了孝献皇后。只当到相当于清代贵人品级、连一宫主位都坐不上的芈八子和只有五品位份、无儿无女、皇帝死后就得出家的武才人没有资格当白莲花,她们乍一进宫,前方的路就是血铺就的,要么咬紧牙关心狠手辣的当人上人,要么为刀俎上的鱼肉。
而《芈月传》里的宣太后呢,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就算了,受尽磨难之后到60多集了还在那傻白甜我也是够了,尼玛就芈月这趟号的扔进《甄嬛传》,分分钟一丈红处理了。甄嬛刚进宫的时候白莲花,人家是有白莲花的资本,人家父亲官拜几品?人家一进宫就封了常在起码相当于七子吧,还没承宠就封了贵人跟您芈八子一个品级了。人家资质聪慧饱读诗书,进可以解语邀宠,退可以明哲保身!你趁啥呀,儿子都生了仨了还只是个八子,在那傻白甜,还不赶紧收拾收拾去看点《孙子兵法》什么的,赶紧操练起来呀。
再三,从历史背景的一些小常识分析,战国有七雄和无数小国,质子是各个大国之间用来互相牵制的。秦惠后把赢稷送去燕国,不是针对芈月,只是因为芈月位份低,家族势力不强,她的儿子对于秦国来说不重要,同时还会被送出去另外五个这样不重要的公子(王子)给到齐国、楚国、赵国、韩国和魏国,然后换回惠文王继位时送出去的质子(或者根本就已经死了,换不回来了),同时秦国手里也有六个这样对他们母国其实不太重要的各国公子(王子)做质子。芈月要是真是一个白莲花,她能把赢稷弄回来么?
电视剧里总说后宫母凭子贵,我告诉你那是错的,老皇帝死之前都是子凭母贵,母亲地位越高、越受宠、家族势力越强大,这个王子的地位才会越高,越受到重视,是老皇帝在告诉臣子,你看我对你姐妹和外甥这么好,你丫给我勤快点好好干活;只有老皇帝死了之后才是母凭子贵的,是新皇帝要告诉他的兄弟,给我干活卖力点儿,我就会对你母亲好一点。汉武帝刘彻那么宠爱李夫人,李夫人也给他生了个儿子,但还是立了卫皇后生的嫡长子刘据为储君,为嘛?因为刘据的舅舅是卫青,表哥是霍去病,都是手握重兵的军侯,尼玛整个江山一大半都攢在人家手里,敢不立么?不立我就整死你,让我外甥直接当,或者我自己直接当。
最后,我们从细节里见真章。以上三点我吐槽《芈月传》的所有东西,其实我都是可以忍的,因为我可以不看电视,看网络版快进不就行了么,但是我最无法忍受的就是《芈月传》的细节,也是我弃剧的直接原因。
黄歇来探望芈月,被葵姑和芈戎留下吃饭,芈月给芈戎端出来一条红烧鱼,红烧这种烹饪方法唐朝以前真的没有好么,你丫可是在战国呀。
椒房是汉代皇后的寝宫,赢驷穿越了么?一百五十年以后的东西给你老婆住,这样真的好么?不怕你老婆被刘彻那小王八蛋给睡了?
一直说中国采用一夫多妻制,这是悖论,中国一直采用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多婢制,后宫就是王後或皇後管,她们想搜谁就搜谁,何来“没有大王谕旨……”之说?後就有王的意思,跟英文Queen一样,视同大王或皇上,重大庆典要和皇上一起接受百官朝拜的,其他妃嫔媵嫱皆无此资格,历史上只有昏君才会重妃轻後,从秦惠文王的政绩来看,他并不昏庸无道。
楚怀王的盘中餐里惊现胡萝卜,胡萝卜是13世纪才从伊朗传入中国的好不好……
毫无逻辑的超现代感台词,你就算要说白话也说的文艺点好不好。
毫无美感的高饱和色服装和浮夸的头饰。那是在战国时代呀,染色技术没那么好,你穿的素一点不会失掉人物的美好,你这大红大绿的多庸俗,纵观古今中外的王公贵族,有谁会穿这么俗艳的衣服?还有头饰,那个时代虽然文化昌盛、百家争鸣,但是论到硬实力,无论国家还是人民都不富裕,王后穿金戴银也就算了,后宫无论位份高低,各个花枝招展,就你们这装备,都不用跟中原其他六国打仗,秦国朝廷就直接财政赤字了。
编剧大大,我觉得历史不好你可以学,但是逻辑不好你就别随便写好不好,您写这个剧到底是想黑谁?
演员可以不懂历史,不懂那个时代,但是编剧大大,没让你看史记和战国策,也没让你去翻诗经和楚辞,你动动手指搜个百度、google总可以吧?您能不能尊重一下宣太后这个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政治家?您能不能尊重一下与您合作拍戏的优秀演员和工作人员们?您能不能尊重一下中国的电视剧艺术?您能不能不要愚弄广大的观众朋友?
你要知道我是文科生参加的高考,历史学得还凑合,一打眼基本就能看出您这剧哪有bug,但是你让那数以千万计的理科生朋友情何以堪?当有一天他们跟我说宣太后是屈子的学生,我要如何告诉他们,屈子是秦灭楚时不忍受辱跳的汨罗江,他的岁数可能要比宣太后还小?
接下来是我对优秀电视剧的昭雪,感觉好像在平反赤焰冤案一样……
《北平无战事》是好小说、好剧,但是失在有些灰暗沉闷、格调太高曲高和寡,但它在拍的时候就没说过我是一部傻白甜、蛋白质片儿对吧?它从来没让王编您鼓掌叫好对吧?那是拍给懂得欣赏它的人看的,不论男女。从它的点击率来看,看得懂它的人还不少,应该不都是陈宝国、刘烨、廖凡这几个影帝的脑残粉吧?而且说实话,这老哥几位从出道以来就没怎么演过偶像剧,我不太相信他们趁脑残粉这东西。那么问题来了,你凭什么说老百姓看不懂《北平无战事》,你这是在侮辱中国老百姓的智商呀!您知道中国现在每年有多少大学学士、硕士、博士毕业不?您知不知道不受正规高等教育的人民大众也可以通过阅读、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你以为中国老百姓还像30年前考大学难、阅读材料少、信息闭塞?您这么说不仅侮辱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智商,你还侮辱了政府改善教育体制多年来做出的努力的政绩。
《琅琊榜》的书和剧我都是看过的,它和《甄嬛传》、《步步惊心》一样是一部网红小说,然后整理成书,最后拍成电视剧,网络时代以后大约成功的文艺作品都是走的这个模式,也很感谢导演组和投资方没有随便找个人改编剧本,而是找了作者海宴本人,呈现了一部比较优秀的影视作品。《琅琊榜》收视率确实不算高,它情节紧凑,从中间开始看的话,多半是看不出所以然的。但是胡歌脑残粉和看过书的除外,对于胡歌脑残粉来说《琅琊榜》《伪装者》《大好时光》的区别只在于胡歌的扮相,其他毫无区别,它们只有一个名字叫胡歌演的戏;看过书的知道下边差不多该演啥了。
看《琅琊榜》的书是偶然,看剧是铁哥们推荐的。我承认看这部戏的男生比女生多,但是数以万计的靖王妃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吧,王凯在这部戏之前堪称主演的也就是《北平无战事》里扮演方孟韦,但是那部历史侧写史诗大剧,数数里边多少个影帝(影帝是指获得过国际上奥斯卡学院金像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亚洲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华表奖、金鸡百花奖等国际、国内A类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或最佳男演员奖项,别随便一个什么地方评选的奖都算进来)和这些影帝的戏份有多少,再跟我说会有观众注意到他,注意到他的不过都是些业内人士,让他得以有这两年的事业上升,据我所知,我身边很多靖王妃朋友是看了《琅琊榜》之后才去看《北平无战事》的。这部戏能火,并不是偶然,而它对剧中演员的价值和对近年来日趋下里巴人的文化市场的贡献也是很大的。其实我虽然爱极了《琅琊榜》,但是我还是有点想吐槽它,在整个剧的执导和出品上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有几个地方我也要说一下:
1、言豫津和萧景睿的选角太随意了,排名琅琊榜第十和第二的公子,就长成那样?而且言豫津也演得不好,豫津其人,有着一眼看破事情本质的慧黠和看破不说破的雅量,外表的风流潇洒浑然天成,但内里的忠肝义胆却犹胜江湖好汉,在所有人都没看透梅长苏的时候他就劝景睿不要过分在意与梅长苏的友情,在谢家落难的时候,却肯十里相送去黔州扶陵的谢弼,盘缠和地图可见他心细如发,但是电视剧里的言豫津,风流潇洒怎样看怎么都像装可爱,感觉就是个男版傻白甜,该有的机灵劲儿也没有;景睿虽然长得不咋滴,但是演得比较到位。(此点是我一个看过原著的闺蜜弃剧的直接原因)
2、蒙大统领的选角真是醉醉的,陈龙演戏多年,演技是很好的,但是琅琊榜天下第二高手,大梁第一高手,为什么身高要比别人矮一节?难道他当时练功的时候顺便练了个举重,压着没长起来?
3、夏冬塑造的极失败,夏冬在原著中应该算是最有个性的女性角色,她与双胞胎哥哥夏秋长得一模一样,加上她自小习武又入朝为官司掌镜使,个性极其硬朗,外貌极其英气,竟然让熟识他们的言豫津都要听到声音才能知道是哥哥还是姐姐,尼玛剧中的夏冬一看就是个女的,而且她除了敢爱敢恨、对聂锋情深意重外哪点像夏冬了?
我承认阳春白雪是艺术,下里巴人也是艺术,能够雅俗共赏的堪称完美。但编剧大大您这包裹着阳春白雪的外衣,大行下里巴人之事,然后还要到处黑,太不地道了。我支持原作者提告,希望法律能够尊重知识产权和艺术。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大家该吐槽的吐,不过希望做有理有据的学术类辩论,不要为了你们偶像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你们要真为了他们好,趁早让他们别拍这些的烂片。
另有,理科生鸣不平者,本文没有黑你们的意思,只是有很多理科生并非从学术角度看待这类历史剧的问题所在,比如我身为理科高材生的表妹就认为《武媚娘传奇》很好看,学到很多历史,我也是醉了才会写文中某些不恰当的句子。
本文转载自本人微博:
http://m.weibo.cn/1246954052/3925968815202173?sourceType=sms&from=1057095010&wm=9006_2001
《琅琊榜》里穆青给梅长苏送茶时,不明白霓凰给梅长苏的茶和他平时喝的有什么区别,梅长苏对穆青有一句话:茶有人喜欢就会有人无感,有的人给杯白水就行了。我觉得说得很对,我喜欢看《琅琊榜》、《甄嬛传》、《北平无战事》是我的爱好兴趣,你的观众喜欢看《芈月传》也是他们的自由,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虽然我也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但是因为我的朋友基本都不看这个剧,吐槽只是自己哄自己玩。但是如今你黑我《琅琊榜》和《北平无战事》,你就不要怪我发微博戳爆你。
咱们今天不扯豆瓣评分,不撕逼,不打脸,就只就事论事分析。
![]() |
首先,说说我个人感受。我在看《甄嬛传》的时候喜欢上了孙俪和蒋欣,看《天龙八部》、《琅琊榜》的时候喜欢上了刘涛,看《推拿》的时候喜欢上了黄轩,看《夏日里的春天》喜欢上了马苏,不记得看哪部剧的时候喜欢上了方中信(那时我太小),但是我真的看不下去《芈月传》!尼玛,逗我玩哪?什么媲美甄嬛传,勇超琅琊榜,史诗级巨制……你除了演员阵容上媲美甄嬛传、勇超琅琊榜之外,你还有什么能比的?史诗级巨制……郑导王编,除了里面人物是历史上真的有的,剩下的你跟历史有毛线关系呀?
你要拍历史剧,就像《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大秦帝国》一样,情节上中规中矩、符合史实、偶有创意不伤大雅,场景上雄浑壮阔、厚重内敛,人物刻画上各有取舍、特点鲜明。有历史教科书一样的价值。 你要是拍权谋剧或者宫斗剧,就学《甄嬛传》《琅琊榜》《金枝欲孽》《步步惊心》,撕起逼来那叫一个轰轰烈烈、酣畅淋漓、欲罢不能,情节上不要求完全符合历史,但是逻辑清楚、条例明晰、人物鲜活。 你打着历史的旗号,披着宫斗和权谋的外衣,用一堆国内一、二线广受好评的明星,最后拍成了一个于妈美感,武大头式剧情的脑残网剧……你对得起为了《甄嬛传》来看《芈月传》的观众么?
其次,从人物刻写、性格塑造的角度分析,历史上的芈月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她绝对从进入秦宫那天起就不可能像《芈月传》里设计的那么白莲花过,史记和战国策里都有记载过,她与义渠王一起生活了34年,还育有两子,然后诛其于甘泉宫内,34年、俩儿子呀,不是三年或四年的苟且,尼玛不要说是白莲花,但凡有一点女儿心肠,无论最初目的为何,这样的关系都不可能说杀就杀,最多不过囚其身、伐其国。从这单一事件来看,她绝对是一个不比吕雉、武则天之流逊色的狠角色。
吕雉我不多做评论,因为她虽然手腕狠辣,但是并没有什么政绩。
武则天大家都知道,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她任用贤臣、与民休息,在她执政期间大唐国力发展壮大,她的统治素有“贞观遗风”之称。她的故事已经被大家都演烂了,我一直觉得都挺扯的,尤其是某国际巨星的白莲花到心机婊成长史版的《武媚娘传奇》,居然武则天还受李世民待见过,待见她死的时候还是五品才人。告诉你们被待见的是什么样的,《武媚娘传奇》和《芈月传》的编剧,请你们去查一下百度百科顺治妃董鄂氏的成长史,她的父亲鄂硕并不是什么权倾朝野的大臣,顺治死前定的四大辅政大臣里连个末位都没排上;她有个大将军弟弟费扬古,但是是她死后才建功立业的,她一点光没沾着。但董鄂氏初进宫就封了贤妃,未几升皇贵妃,进宫半年就干到皇贵妃,中国历史上升职最快的怕就是她,要不是为了满蒙联姻稳固清朝统治,皇后必须是博尔济济特氏的格格,她都能半年之内升到皇后。只有这样的女人才有资格当白莲花,才能善良的在博尔济济特布木布泰和爱新觉罗福临之间调节,当一个美丽、纯洁、没当成皇后都是委屈了她的解语花,死后还是被追赠了孝献皇后。只当到相当于清代贵人品级、连一宫主位都坐不上的芈八子和只有五品位份、无儿无女、皇帝死后就得出家的武才人没有资格当白莲花,她们乍一进宫,前方的路就是血铺就的,要么咬紧牙关心狠手辣的当人上人,要么为刀俎上的鱼肉。
而《芈月传》里的宣太后呢,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就算了,受尽磨难之后到60多集了还在那傻白甜我也是够了,尼玛就芈月这趟号的扔进《甄嬛传》,分分钟一丈红处理了。甄嬛刚进宫的时候白莲花,人家是有白莲花的资本,人家父亲官拜几品?人家一进宫就封了常在起码相当于七子吧,还没承宠就封了贵人跟您芈八子一个品级了。人家资质聪慧饱读诗书,进可以解语邀宠,退可以明哲保身!你趁啥呀,儿子都生了仨了还只是个八子,在那傻白甜,还不赶紧收拾收拾去看点《孙子兵法》什么的,赶紧操练起来呀。
再三,从历史背景的一些小常识分析,战国有七雄和无数小国,质子是各个大国之间用来互相牵制的。秦惠后把赢稷送去燕国,不是针对芈月,只是因为芈月位份低,家族势力不强,她的儿子对于秦国来说不重要,同时还会被送出去另外五个这样不重要的公子(王子)给到齐国、楚国、赵国、韩国和魏国,然后换回惠文王继位时送出去的质子(或者根本就已经死了,换不回来了),同时秦国手里也有六个这样对他们母国其实不太重要的各国公子(王子)做质子。芈月要是真是一个白莲花,她能把赢稷弄回来么?
电视剧里总说后宫母凭子贵,我告诉你那是错的,老皇帝死之前都是子凭母贵,母亲地位越高、越受宠、家族势力越强大,这个王子的地位才会越高,越受到重视,是老皇帝在告诉臣子,你看我对你姐妹和外甥这么好,你丫给我勤快点好好干活;只有老皇帝死了之后才是母凭子贵的,是新皇帝要告诉他的兄弟,给我干活卖力点儿,我就会对你母亲好一点。汉武帝刘彻那么宠爱李夫人,李夫人也给他生了个儿子,但还是立了卫皇后生的嫡长子刘据为储君,为嘛?因为刘据的舅舅是卫青,表哥是霍去病,都是手握重兵的军侯,尼玛整个江山一大半都攢在人家手里,敢不立么?不立我就整死你,让我外甥直接当,或者我自己直接当。
最后,我们从细节里见真章。以上三点我吐槽《芈月传》的所有东西,其实我都是可以忍的,因为我可以不看电视,看网络版快进不就行了么,但是我最无法忍受的就是《芈月传》的细节,也是我弃剧的直接原因。
黄歇来探望芈月,被葵姑和芈戎留下吃饭,芈月给芈戎端出来一条红烧鱼,红烧这种烹饪方法唐朝以前真的没有好么,你丫可是在战国呀。
椒房是汉代皇后的寝宫,赢驷穿越了么?一百五十年以后的东西给你老婆住,这样真的好么?不怕你老婆被刘彻那小王八蛋给睡了?
一直说中国采用一夫多妻制,这是悖论,中国一直采用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多婢制,后宫就是王後或皇後管,她们想搜谁就搜谁,何来“没有大王谕旨……”之说?後就有王的意思,跟英文Queen一样,视同大王或皇上,重大庆典要和皇上一起接受百官朝拜的,其他妃嫔媵嫱皆无此资格,历史上只有昏君才会重妃轻後,从秦惠文王的政绩来看,他并不昏庸无道。
楚怀王的盘中餐里惊现胡萝卜,胡萝卜是13世纪才从伊朗传入中国的好不好……
毫无逻辑的超现代感台词,你就算要说白话也说的文艺点好不好。
毫无美感的高饱和色服装和浮夸的头饰。那是在战国时代呀,染色技术没那么好,你穿的素一点不会失掉人物的美好,你这大红大绿的多庸俗,纵观古今中外的王公贵族,有谁会穿这么俗艳的衣服?还有头饰,那个时代虽然文化昌盛、百家争鸣,但是论到硬实力,无论国家还是人民都不富裕,王后穿金戴银也就算了,后宫无论位份高低,各个花枝招展,就你们这装备,都不用跟中原其他六国打仗,秦国朝廷就直接财政赤字了。
编剧大大,我觉得历史不好你可以学,但是逻辑不好你就别随便写好不好,您写这个剧到底是想黑谁?
演员可以不懂历史,不懂那个时代,但是编剧大大,没让你看史记和战国策,也没让你去翻诗经和楚辞,你动动手指搜个百度、google总可以吧?您能不能尊重一下宣太后这个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政治家?您能不能尊重一下与您合作拍戏的优秀演员和工作人员们?您能不能尊重一下中国的电视剧艺术?您能不能不要愚弄广大的观众朋友?
你要知道我是文科生参加的高考,历史学得还凑合,一打眼基本就能看出您这剧哪有bug,但是你让那数以千万计的理科生朋友情何以堪?当有一天他们跟我说宣太后是屈子的学生,我要如何告诉他们,屈子是秦灭楚时不忍受辱跳的汨罗江,他的岁数可能要比宣太后还小?
接下来是我对优秀电视剧的昭雪,感觉好像在平反赤焰冤案一样……
《北平无战事》是好小说、好剧,但是失在有些灰暗沉闷、格调太高曲高和寡,但它在拍的时候就没说过我是一部傻白甜、蛋白质片儿对吧?它从来没让王编您鼓掌叫好对吧?那是拍给懂得欣赏它的人看的,不论男女。从它的点击率来看,看得懂它的人还不少,应该不都是陈宝国、刘烨、廖凡这几个影帝的脑残粉吧?而且说实话,这老哥几位从出道以来就没怎么演过偶像剧,我不太相信他们趁脑残粉这东西。那么问题来了,你凭什么说老百姓看不懂《北平无战事》,你这是在侮辱中国老百姓的智商呀!您知道中国现在每年有多少大学学士、硕士、博士毕业不?您知不知道不受正规高等教育的人民大众也可以通过阅读、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你以为中国老百姓还像30年前考大学难、阅读材料少、信息闭塞?您这么说不仅侮辱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智商,你还侮辱了政府改善教育体制多年来做出的努力的政绩。
《琅琊榜》的书和剧我都是看过的,它和《甄嬛传》、《步步惊心》一样是一部网红小说,然后整理成书,最后拍成电视剧,网络时代以后大约成功的文艺作品都是走的这个模式,也很感谢导演组和投资方没有随便找个人改编剧本,而是找了作者海宴本人,呈现了一部比较优秀的影视作品。《琅琊榜》收视率确实不算高,它情节紧凑,从中间开始看的话,多半是看不出所以然的。但是胡歌脑残粉和看过书的除外,对于胡歌脑残粉来说《琅琊榜》《伪装者》《大好时光》的区别只在于胡歌的扮相,其他毫无区别,它们只有一个名字叫胡歌演的戏;看过书的知道下边差不多该演啥了。
看《琅琊榜》的书是偶然,看剧是铁哥们推荐的。我承认看这部戏的男生比女生多,但是数以万计的靖王妃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吧,王凯在这部戏之前堪称主演的也就是《北平无战事》里扮演方孟韦,但是那部历史侧写史诗大剧,数数里边多少个影帝(影帝是指获得过国际上奥斯卡学院金像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亚洲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华表奖、金鸡百花奖等国际、国内A类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或最佳男演员奖项,别随便一个什么地方评选的奖都算进来)和这些影帝的戏份有多少,再跟我说会有观众注意到他,注意到他的不过都是些业内人士,让他得以有这两年的事业上升,据我所知,我身边很多靖王妃朋友是看了《琅琊榜》之后才去看《北平无战事》的。这部戏能火,并不是偶然,而它对剧中演员的价值和对近年来日趋下里巴人的文化市场的贡献也是很大的。其实我虽然爱极了《琅琊榜》,但是我还是有点想吐槽它,在整个剧的执导和出品上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有几个地方我也要说一下:
1、言豫津和萧景睿的选角太随意了,排名琅琊榜第十和第二的公子,就长成那样?而且言豫津也演得不好,豫津其人,有着一眼看破事情本质的慧黠和看破不说破的雅量,外表的风流潇洒浑然天成,但内里的忠肝义胆却犹胜江湖好汉,在所有人都没看透梅长苏的时候他就劝景睿不要过分在意与梅长苏的友情,在谢家落难的时候,却肯十里相送去黔州扶陵的谢弼,盘缠和地图可见他心细如发,但是电视剧里的言豫津,风流潇洒怎样看怎么都像装可爱,感觉就是个男版傻白甜,该有的机灵劲儿也没有;景睿虽然长得不咋滴,但是演得比较到位。(此点是我一个看过原著的闺蜜弃剧的直接原因)
2、蒙大统领的选角真是醉醉的,陈龙演戏多年,演技是很好的,但是琅琊榜天下第二高手,大梁第一高手,为什么身高要比别人矮一节?难道他当时练功的时候顺便练了个举重,压着没长起来?
3、夏冬塑造的极失败,夏冬在原著中应该算是最有个性的女性角色,她与双胞胎哥哥夏秋长得一模一样,加上她自小习武又入朝为官司掌镜使,个性极其硬朗,外貌极其英气,竟然让熟识他们的言豫津都要听到声音才能知道是哥哥还是姐姐,尼玛剧中的夏冬一看就是个女的,而且她除了敢爱敢恨、对聂锋情深意重外哪点像夏冬了?
我承认阳春白雪是艺术,下里巴人也是艺术,能够雅俗共赏的堪称完美。但编剧大大您这包裹着阳春白雪的外衣,大行下里巴人之事,然后还要到处黑,太不地道了。我支持原作者提告,希望法律能够尊重知识产权和艺术。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大家该吐槽的吐,不过希望做有理有据的学术类辩论,不要为了你们偶像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你们要真为了他们好,趁早让他们别拍这些的烂片。
另有,理科生鸣不平者,本文没有黑你们的意思,只是有很多理科生并非从学术角度看待这类历史剧的问题所在,比如我身为理科高材生的表妹就认为《武媚娘传奇》很好看,学到很多历史,我也是醉了才会写文中某些不恰当的句子。
本文转载自本人微博:
http://m.weibo.cn/1246954052/3925968815202173?sourceType=sms&from=1057095010&wm=9006_2001
![]()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