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兔同谋与设计师
最早把两个物种硬合并在一起的研究视觉艺术的是一个格式塔心理学家约瑟夫(Joseph Jastrow),他在1899年提出的有关视错觉的《鸭兔图》研究揭露了人类对于外在讯息的解读。他取用了1892年一张德国报纸上的漫画,上面写着“哪些动物彼此最相像?——鸭子和兔子。”这本来只是一幅简单的漫画,却被研究视觉假象的约瑟夫拿来揭示“看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而是我们通过自己的眼睛感官和大脑共同运作所获得的结果,我们看到的东西往往经过大脑的反应才会被我们真正“看见”。
不久之后,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里又把《鸭兔图》拿来细细研究了一番,他说读者朋友们,我从约瑟夫哪儿摘录下来下面那个图形,它被称作“鸭兔图”。
接着不管自己放上来的图有多坍约瑟夫的台,他继续一本正经地写道:如果同一个对象可以被看成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那么,这就表明知觉并不是纯粹的感觉。即当观众将其看成兔子时,鸭子的嘴巴就会成为它的耳朵;而当观众将其看成鸭子时,兔子的嘴巴又会成为它的后脑部分。这当中其实有两个更替的读解。
又是心理学家又是哲学家对于《鸭兔图》的重重诠释,让这个早年原本只是刊登在德国讽刺报纸上的错视觉漫画名扬海外。以至于它传到中国之后,也一石激起千层浪:
QQ空间里广为流传的段子:【测测你是男是女,据说很准】有些男人,性格中有女人的特质;有些女人,性格中有男人的特质。测试一下,你是纯正的男人(或女人)吗?凡是第一眼看下图是鸭子的,就是男人特质多一点,凡是第一眼看到是兔子的,就是女人特质多一点。
于是,有个叫冯峰的艺术家就坐不住了。为了给格式塔心理学和维特根斯坦的研究正名,他创作了不少有关鸭兔图的当代艺术作品,当然了,他也丝毫不放过对维特根斯坦致敬的机会。
冯峰的第一个《鸭兔》作品创作于1995年,首先在墙上挂有两幅名为《鸭兔》的漫画;然后分别在其下部放有鸭与兔的真实模型。作品显然受启示于格式塔心理学上的典型例证“鸭兔图”。从心理学上讲,它在表明: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只有依存于整体才有意义。而在哲学上,哲学家却以此来思考感觉与认知的关系。当观众将其看成兔子时,鸭子的嘴巴就会成为它的耳朵;当观众面对这个标本和图画直接相互配对、比较时,标本所暗示的动物并不能引导观众对于图像的认知,这意味着,真实与再造物是有区别的。艺术家通过这件作品表明,原本清晰可见的事物经由符号的表达与再现,含义反而可能变得含糊、暧昧起来。
而艺术家杨小满的作品,则是把《鸭兔图》用更加现代的方式,将兔子和鸭子的样子合成在一起,相比维特根斯坦那幅写意至极的简笔漫画,杨小满的作品则更容易让人看起来像是一种新物种,它象征着跨领域合作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
于是,在2016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上,冯峰就“新物种”为主题策展,为观众带来以物和材料的革新实验为目标,依赖于边缘领域的发现性实践,拓展和创新具有“不可能性”的设计。除了冯峰和杨小满带来的《鸭兔》系列作品,我们还能领略诸如《灵魂出窍—2》、《红色地平线》、《蛇形杀虐图》、《Lenticular Dress》、《Civilised Aspirations》等众多中外艺术家的设计作品,试图通过对设计与艺术领域的扫描和穿刺,提取那些被全球化和消费主义浪潮所遮蔽的鲜活而生动的新兴设计现象,用生物学的物种变异观去阐释和呈现当下的“设计之变”。
经过前面几张鸭兔图的洗礼,现在代表动物特征的头部已被取代成台灯,我们很难猜测它到底是兔子还是鸭子,或者说,我们只能称它是一个台灯。
本届2016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主策展人丁乙将以“设计之变”为主题贯穿整个展览。主题展分为四大版块,除了冯峰策展的“新物种”版块,还将有聚变力、泛学科、未来场这三大版块,它们将分别由卜冰、意大利自由策展人Beatrice Leanza和英国设计师Ben Hughes策展,以“设计之变”的载体与现象为基本角度,探究设计转型的策源点。通过这四大版块,展览试图在相对模糊的现象之中辨识未来设计的方位,探讨正在骤变的设计实践并从中预见导向未来设计的可能方向。
![]() |
上行:哪些动物彼此最相像? 下行:鸭子和兔子 |
不久之后,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里又把《鸭兔图》拿来细细研究了一番,他说读者朋友们,我从约瑟夫哪儿摘录下来下面那个图形,它被称作“鸭兔图”。
![]() |
接着不管自己放上来的图有多坍约瑟夫的台,他继续一本正经地写道:如果同一个对象可以被看成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那么,这就表明知觉并不是纯粹的感觉。即当观众将其看成兔子时,鸭子的嘴巴就会成为它的耳朵;而当观众将其看成鸭子时,兔子的嘴巴又会成为它的后脑部分。这当中其实有两个更替的读解。
又是心理学家又是哲学家对于《鸭兔图》的重重诠释,让这个早年原本只是刊登在德国讽刺报纸上的错视觉漫画名扬海外。以至于它传到中国之后,也一石激起千层浪:
![]() |
QQ空间里广为流传的段子:【测测你是男是女,据说很准】有些男人,性格中有女人的特质;有些女人,性格中有男人的特质。测试一下,你是纯正的男人(或女人)吗?凡是第一眼看下图是鸭子的,就是男人特质多一点,凡是第一眼看到是兔子的,就是女人特质多一点。
于是,有个叫冯峰的艺术家就坐不住了。为了给格式塔心理学和维特根斯坦的研究正名,他创作了不少有关鸭兔图的当代艺术作品,当然了,他也丝毫不放过对维特根斯坦致敬的机会。
![]() |
商标版《鸭兔》,冯峰 |
冯峰的第一个《鸭兔》作品创作于1995年,首先在墙上挂有两幅名为《鸭兔》的漫画;然后分别在其下部放有鸭与兔的真实模型。作品显然受启示于格式塔心理学上的典型例证“鸭兔图”。从心理学上讲,它在表明: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只有依存于整体才有意义。而在哲学上,哲学家却以此来思考感觉与认知的关系。当观众将其看成兔子时,鸭子的嘴巴就会成为它的耳朵;当观众面对这个标本和图画直接相互配对、比较时,标本所暗示的动物并不能引导观众对于图像的认知,这意味着,真实与再造物是有区别的。艺术家通过这件作品表明,原本清晰可见的事物经由符号的表达与再现,含义反而可能变得含糊、暧昧起来。
![]() |
《鸭兔》,1995,冯峰 |
而艺术家杨小满的作品,则是把《鸭兔图》用更加现代的方式,将兔子和鸭子的样子合成在一起,相比维特根斯坦那幅写意至极的简笔漫画,杨小满的作品则更容易让人看起来像是一种新物种,它象征着跨领域合作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
![]() |
《RABBITDUCK 鸭兔》 冯峰+杨小满 |
![]() |
《RABBITDUCK 鸭兔》 冯峰+杨小满 |
于是,在2016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上,冯峰就“新物种”为主题策展,为观众带来以物和材料的革新实验为目标,依赖于边缘领域的发现性实践,拓展和创新具有“不可能性”的设计。除了冯峰和杨小满带来的《鸭兔》系列作品,我们还能领略诸如《灵魂出窍—2》、《红色地平线》、《蛇形杀虐图》、《Lenticular Dress》、《Civilised Aspirations》等众多中外艺术家的设计作品,试图通过对设计与艺术领域的扫描和穿刺,提取那些被全球化和消费主义浪潮所遮蔽的鲜活而生动的新兴设计现象,用生物学的物种变异观去阐释和呈现当下的“设计之变”。
![]() |
设计师:Sebastian Errazuriz |
经过前面几张鸭兔图的洗礼,现在代表动物特征的头部已被取代成台灯,我们很难猜测它到底是兔子还是鸭子,或者说,我们只能称它是一个台灯。
本届2016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主策展人丁乙将以“设计之变”为主题贯穿整个展览。主题展分为四大版块,除了冯峰策展的“新物种”版块,还将有聚变力、泛学科、未来场这三大版块,它们将分别由卜冰、意大利自由策展人Beatrice Leanza和英国设计师Ben Hughes策展,以“设计之变”的载体与现象为基本角度,探究设计转型的策源点。通过这四大版块,展览试图在相对模糊的现象之中辨识未来设计的方位,探讨正在骤变的设计实践并从中预见导向未来设计的可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