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日历牌 0107
编者按:雪,洁白无瑕,既给人以清新夺目的美感,也让人的内心宁静恬淡。古今中外总有无数文人墨客赞美雪,感悟雪。人们在下雪的日子总会感慨万千,或欣喜雀跃,或思索人生。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雪是回忆的催化剂。作者在冬日雪花纷飞之时,于回忆和现实间穿梭往返。字里行间夹杂着人生辗转与时移世易,读来意味盎然又不免感叹唏嘘。
雪
鲁彦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悉率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子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切切的蜜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我的喜欢有如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但是,和老年的福建人一样,我回想着过去下雪时候的生活,现在的喜悦就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似的,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记得某年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寓所里,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上海的朋友们都像是工厂里的机器,忙碌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正像我在福建的时候,对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雪的老年的福建人所说的一样。
但是,另一个我出现了。他是足以对着过去的北京的我射出骄傲的眼光来的我。这个我,某年在南京下雪的时候,曾经有过更快活的生活:雪落得很厚,盖住了一切的田野和道路。我和我的爱人在一片荒野中走着。我们辨别不出路径来,也并没有终止的目的。我们只让我们的脚欢喜怎样就怎样。我们的脚常常欢喜踏在最深的沟里。我们未尝感到这是旷野,这是下雪的时节。我们仿佛是在花园里,路是平坦的,而且是柔软的。我们未尝觉得一点寒冷,因为我们的心是热的。
“没有意思!”我听见在南京的我对在北京的我这样说了。正像在北京的我对着今天的我所说的一样,也正像在福建的我对着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雪的老年的福建人所说的一样。
然而,我还有一个更可骄傲的我在呢。这个我,是有过更快乐的生活的,在故乡:冬天的早晨,当我从被窝里伸出头来,感觉到特别的寒冷,隔着蚊帐望见天窗特别的阴暗,我就首先知道外面下了雪了。“雪落啦白洋洋,老虎拖娘娘……”这是我躺在被窝里反复地唱着的欢迎雪的歌。别的早晨,照例是母亲和姊姊先起床,等她们煮熟了饭,拿了火炉来,代我烘暖了衣裤鞋袜,才肯钻出被窝,但是在下雪天,我就有了最大的勇气。我不需要火炉,雪就是我的火炉。我把它捻成了团,捧着,丢着。我把它堆成了一个和尚,在它的口里,插上一支香烟。我把它当做糖,放在口里。地上的厚的积雪,是我的地毯,我在它上面打着滚,翻着筋斗。它在我的底下发出嗤嗤的笑声,我在它上面哈哈的回答着。我的心是和它合一的。我和它一样的柔和,和它一样的洁白。我同它到处跳跃,我同它到处飞跑着。我站在屋外,我愿意它把我造成一个雪和尚。我躺在地上愿意它像母亲似的在我身上盖下柔软的美丽的被窝。我愿意随着它在空中飞舞。我愿意随着它落在人的肩上。我愿意雪就是我,我就是雪。我年青。我有勇气。我有最宝贵的生命的力。我不知道忧虑,不知道苦恼和悲哀……
“没有意思!你这老年人!”我听见幼年的我对着过去的那些我这样说了。正如过去的那些我骄傲地对别个所说的一样。
不错,一切的雪天的生活和幼年的雪天的生活一比,过去的和现在的喜悦是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一样,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然而对着这时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则我的幼年时候快乐的雪天生活的意义,又如何呢?这个他对着这个我,不也在说着“没有意思!”的话吗?
而这个死有完肤的他,对着这时正在零度以下的长城下,捧着冻结了的机关枪,即将被炮弹打成雪片似的兵士,则其意义又将怎样呢?“没有意思!”这句话,该是谁说呢?
天呵,我不能再想了。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世界无终极之点,人类亦无末日之时。我既生为今日的我,为什么要追求或留恋今日的我以外的我呢?今日的我虽说是寂寞地孤单地看守着永没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但既可以安逸地躲在房子里烤着火,避免风雪的寒冷,又可以隔着玻璃,诗人一般的静默地鉴赏着雪花飞舞的美的世界,不也是足以自满的我吗?
抓住现实。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
眼前雪花飞舞着的世界,就是最现实的现实。
看呵!美丽的雪花飞舞着呢。这就是我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
(原载1933年3月1日《东方杂志》第30卷第5号)
[注]鲁彦(1901~1943年)原名王衡,浙江省镇海人。早年在上海当过学徒,后到北京大学旁听,受“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参加文学研究会,并开始发表作品。他以描写小生产者和农民生活见长。1923年担任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世界语助教。大革命时期,先后在武汉、上海、福建、陕西等地从事编辑、教育及其他文化工作。写了不少小说。1931年出版《童年的悲哀及其他》,反映了思想矛盾。1937年写了小说《野火》,反映了农民的反抗力量的成长,达到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他还是一个翻译家,把不少弱小民族国家的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抗战后,他举家流亡,曾在桂林创办《文艺杂志》,积劳成疾,1943年病逝。鲁迅和茅盾对他的作品作出重要评价。
~~~~~~
Winterblüthen
Auch der Winter will noch blühen, 寒辰欲织繁花径
Rosen, Tulpen, dieß und das, 姹紫嫣红恣肆行
Blumenfreunden zur Ausstellung 冷风萧瑟涎芳影
haucht er an das Fensterglas. 摇曳生姿扶窗棂
Duftlos wohl sind seine Blüthen, 奈何片片皆无香
farblos wohl von Schnee und Eis: 一色浑然冰雪清
Doch Natur läßt ihn gewähren, 银妆素裹出冬景
denkt: - der Winter ist ein Greis. 天地遂成耄耋龄
Justinus Kerner (1786-1862) 尤斯提努斯•凯尔纳,德国诗人,应用物理学家,撰写过大量医学文献。巴登-符腾堡州于1979年起颁发凯尔纳奖章,旨在表彰为公共医疗服务做出贡献的人。
〜〜〜〜〜〜
Heute vor 50 Jahren
7.Januar 1966
Bundesregierung bezieht Stellung zum Vietnamkrieg
西德政府对越战表态
An diesem Tag vor 50 Jahren veröffentlichte die Bundesregierung eine Erklärung, in der sie den Eintritt der USA in den Vietnamkrieg unterstützte. Im Dezember 1965 hatte der damalige Bundeskanzler Ludwig Erhard die USA besucht. Bei dieser Gelegenheit wurde mit dem amerikanischen Präsidenten Lyndon B. Johnson auch über einen Beitrag der Deutschen verhandelt. Die USA hatten bereits im Februar 1965 mit der Bombardierung Nordvietnams begonnen und ab März weitere Bodentruppen entsandt. Eine militärische Unterstützung kam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nicht infrage. Am 9. Januar beschloss das Kabinett, als Hilfsmaßnahme das vom Roten Kreuz betriebene Hospitalschiff >>Helgoland<< zu entsenden.
50年前的今天西德政府发表公开声明,支持美国在越南的作战行动。1965年12月,时任西德总理路德维希·艾哈特访美,同美国总统约翰逊就西德参加越战问题进行会商,从而促成了次年公开声明的发表。尽管如此,西德政府并没有提供军事反面的援助,而是派出红十字会组织的医疗船“黑戈兰”(得名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小岛)号前往越南战场,实施人道救援。
注: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英文:Vietnam War;1955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共产党)以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南民主共和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越战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最后,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越南全境。
附:越战相关电影
《越南大战》Green Berets(1968年)
《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1976年,马丁·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经典合作)
《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猎鹿人》The Deer Hunter(197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第一滴血2》First Blood 2(1985年)
《第一滴血4》First Blood 4
《野战排》Platoon(198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约翰尼·德普的青涩出演)
《汉堡高地》Hamburger Hill(1987年)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年)
《野狼呼叫21》Bat*21,(1988年)
《西贡小姐》Miss Saigon(1989年,亦由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创作过同名音乐剧)
《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年)
《天与地》Heaven&Earth(1993年)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我们曾是战士》We were soldiers(2002年)
雪
鲁彦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悉率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子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切切的蜜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我的喜欢有如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但是,和老年的福建人一样,我回想着过去下雪时候的生活,现在的喜悦就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似的,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记得某年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寓所里,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上海的朋友们都像是工厂里的机器,忙碌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正像我在福建的时候,对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雪的老年的福建人所说的一样。
但是,另一个我出现了。他是足以对着过去的北京的我射出骄傲的眼光来的我。这个我,某年在南京下雪的时候,曾经有过更快活的生活:雪落得很厚,盖住了一切的田野和道路。我和我的爱人在一片荒野中走着。我们辨别不出路径来,也并没有终止的目的。我们只让我们的脚欢喜怎样就怎样。我们的脚常常欢喜踏在最深的沟里。我们未尝感到这是旷野,这是下雪的时节。我们仿佛是在花园里,路是平坦的,而且是柔软的。我们未尝觉得一点寒冷,因为我们的心是热的。
“没有意思!”我听见在南京的我对在北京的我这样说了。正像在北京的我对着今天的我所说的一样,也正像在福建的我对着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雪的老年的福建人所说的一样。
然而,我还有一个更可骄傲的我在呢。这个我,是有过更快乐的生活的,在故乡:冬天的早晨,当我从被窝里伸出头来,感觉到特别的寒冷,隔着蚊帐望见天窗特别的阴暗,我就首先知道外面下了雪了。“雪落啦白洋洋,老虎拖娘娘……”这是我躺在被窝里反复地唱着的欢迎雪的歌。别的早晨,照例是母亲和姊姊先起床,等她们煮熟了饭,拿了火炉来,代我烘暖了衣裤鞋袜,才肯钻出被窝,但是在下雪天,我就有了最大的勇气。我不需要火炉,雪就是我的火炉。我把它捻成了团,捧着,丢着。我把它堆成了一个和尚,在它的口里,插上一支香烟。我把它当做糖,放在口里。地上的厚的积雪,是我的地毯,我在它上面打着滚,翻着筋斗。它在我的底下发出嗤嗤的笑声,我在它上面哈哈的回答着。我的心是和它合一的。我和它一样的柔和,和它一样的洁白。我同它到处跳跃,我同它到处飞跑着。我站在屋外,我愿意它把我造成一个雪和尚。我躺在地上愿意它像母亲似的在我身上盖下柔软的美丽的被窝。我愿意随着它在空中飞舞。我愿意随着它落在人的肩上。我愿意雪就是我,我就是雪。我年青。我有勇气。我有最宝贵的生命的力。我不知道忧虑,不知道苦恼和悲哀……
“没有意思!你这老年人!”我听见幼年的我对着过去的那些我这样说了。正如过去的那些我骄傲地对别个所说的一样。
不错,一切的雪天的生活和幼年的雪天的生活一比,过去的和现在的喜悦是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一样,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然而对着这时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则我的幼年时候快乐的雪天生活的意义,又如何呢?这个他对着这个我,不也在说着“没有意思!”的话吗?
而这个死有完肤的他,对着这时正在零度以下的长城下,捧着冻结了的机关枪,即将被炮弹打成雪片似的兵士,则其意义又将怎样呢?“没有意思!”这句话,该是谁说呢?
天呵,我不能再想了。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世界无终极之点,人类亦无末日之时。我既生为今日的我,为什么要追求或留恋今日的我以外的我呢?今日的我虽说是寂寞地孤单地看守着永没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但既可以安逸地躲在房子里烤着火,避免风雪的寒冷,又可以隔着玻璃,诗人一般的静默地鉴赏着雪花飞舞的美的世界,不也是足以自满的我吗?
抓住现实。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
眼前雪花飞舞着的世界,就是最现实的现实。
看呵!美丽的雪花飞舞着呢。这就是我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
(原载1933年3月1日《东方杂志》第30卷第5号)
[注]鲁彦(1901~1943年)原名王衡,浙江省镇海人。早年在上海当过学徒,后到北京大学旁听,受“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参加文学研究会,并开始发表作品。他以描写小生产者和农民生活见长。1923年担任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世界语助教。大革命时期,先后在武汉、上海、福建、陕西等地从事编辑、教育及其他文化工作。写了不少小说。1931年出版《童年的悲哀及其他》,反映了思想矛盾。1937年写了小说《野火》,反映了农民的反抗力量的成长,达到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他还是一个翻译家,把不少弱小民族国家的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抗战后,他举家流亡,曾在桂林创办《文艺杂志》,积劳成疾,1943年病逝。鲁迅和茅盾对他的作品作出重要评价。
~~~~~~
Winterblüthen
Auch der Winter will noch blühen, 寒辰欲织繁花径
Rosen, Tulpen, dieß und das, 姹紫嫣红恣肆行
Blumenfreunden zur Ausstellung 冷风萧瑟涎芳影
haucht er an das Fensterglas. 摇曳生姿扶窗棂
Duftlos wohl sind seine Blüthen, 奈何片片皆无香
farblos wohl von Schnee und Eis: 一色浑然冰雪清
Doch Natur läßt ihn gewähren, 银妆素裹出冬景
denkt: - der Winter ist ein Greis. 天地遂成耄耋龄
Justinus Kerner (1786-1862) 尤斯提努斯•凯尔纳,德国诗人,应用物理学家,撰写过大量医学文献。巴登-符腾堡州于1979年起颁发凯尔纳奖章,旨在表彰为公共医疗服务做出贡献的人。
〜〜〜〜〜〜
Heute vor 50 Jahren
7.Januar 1966
Bundesregierung bezieht Stellung zum Vietnamkrieg
西德政府对越战表态
An diesem Tag vor 50 Jahren veröffentlichte die Bundesregierung eine Erklärung, in der sie den Eintritt der USA in den Vietnamkrieg unterstützte. Im Dezember 1965 hatte der damalige Bundeskanzler Ludwig Erhard die USA besucht. Bei dieser Gelegenheit wurde mit dem amerikanischen Präsidenten Lyndon B. Johnson auch über einen Beitrag der Deutschen verhandelt. Die USA hatten bereits im Februar 1965 mit der Bombardierung Nordvietnams begonnen und ab März weitere Bodentruppen entsandt. Eine militärische Unterstützung kam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nicht infrage. Am 9. Januar beschloss das Kabinett, als Hilfsmaßnahme das vom Roten Kreuz betriebene Hospitalschiff >>Helgoland<< zu entsenden.
50年前的今天西德政府发表公开声明,支持美国在越南的作战行动。1965年12月,时任西德总理路德维希·艾哈特访美,同美国总统约翰逊就西德参加越战问题进行会商,从而促成了次年公开声明的发表。尽管如此,西德政府并没有提供军事反面的援助,而是派出红十字会组织的医疗船“黑戈兰”(得名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小岛)号前往越南战场,实施人道救援。
注: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英文:Vietnam War;1955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共产党)以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南民主共和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越战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最后,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越南全境。
附:越战相关电影
《越南大战》Green Berets(1968年)
《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1976年,马丁·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经典合作)
《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猎鹿人》The Deer Hunter(197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第一滴血2》First Blood 2(1985年)
《第一滴血4》First Blood 4
《野战排》Platoon(198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约翰尼·德普的青涩出演)
《汉堡高地》Hamburger Hill(1987年)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年)
《野狼呼叫21》Bat*21,(1988年)
《西贡小姐》Miss Saigon(1989年,亦由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创作过同名音乐剧)
《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年)
《天与地》Heaven&Earth(1993年)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我们曾是战士》We were soldiers(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