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做好长期一个人生活的准备了
与周围其他人不同,我是明确的表达了我更喜欢一个人生活的,主要在于两点,简单,自由。
当然,25岁的我,抱有这种想法的我,在亲朋好友眼中简直是背着火药的恐怖分子,易燃易爆炸。于是,各种隐喻的询问,各种苦口婆心的劝说,各种孤独终老的恐吓,层出不穷,让我毫不怀疑我们家族的智商传承。当然,种种,都被我凌厉的眼神杀退,很庆幸我生性是个“狠辣”的角色。
也明白是好心,也明白是社会主流给他们造成了无奈,所以,我想在这里柔软的表述一下我自己,以及我的生活态度。
首先,活成自己才是我的人生大事,而不是什么结婚生孩子!
我从很早以前就知道了很多道理,也理解了道理的成因,经过多年磨砺,找到了真正能指导自己的。
“我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后会无期》里王珞丹眼神迷茫的说出的一句,碎了多少人的玻璃心,也让我印象深刻。产生共鸣后是破罐破摔从此对生活听之任之,还是思考这个令人沮丧的现象背后的原因?
我选择后者,我喜欢思考,乐此不疲!
有很多朋友因为我喜欢讲大道理而离开了我,是嫌我烦呢,还是因为被戳到了痛处却选择退缩?不得而知。我也明白了最重要的一个道理:你不能强迫一个人改变,哪怕他现在的状态在你看来痛心疾首。你能做的只是接纳,包容,引导。
一个人不是听了很多大道理后会幡然醒悟做出改变的,而是痛了醒了自己愿意才能改变。
我愿意。千金难买我愿意。人生最不应该妥协的,是“我愿意”。
目前而言,我愿意一边等待那个携手共进的人一边过好一个人的生活,所以,是时候做好长期一个人生活的准备了。
既然我喜欢大道理,喜欢思考,那就先从思想准备开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初中时语文课本里的句子,现在几乎成了我的人生指南。
记得年轻的杨老师在向我们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言语间有些犹豫,他含糊不清的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忧虑,就会有临近的忧患。”字面意思确实是这样,但是年少的我听着总觉别扭,于是对这句话耿耿于怀,几乎一段时间一直在琢磨(是不是在学问上太过偏执了)。也就是在近几年,在我对各种突发问题疲于应付的时候,才顿悟: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久的打算,做好准备,就会导致自己总需要处理紧急的事态。
这是在教我们提高危机感,锻炼忧患意识。
前段儿时间阅读了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里面一个观点与这句话异曲同工:
人的主要精力应该专注于第二象限的事情。
这篇文章将人需要处理的事情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重要又紧急;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第四象限——不紧急不重要。例子我就不用举了,大家都知道,遗憾的是,迷茫的年轻人总是把精力投入到不紧急不重要,忽略重要不紧急,进而导致很多原本不紧急的事情演变成重要又紧急,最后疲于应付效果不佳更加迷茫。
重要不紧急的第二象限,举个例子,就说说实际的健康问题。
我对自己的健康一直很关注,大概是童年生病太多,对疾病有了本能的恐惧,于是,尽可能控制自己不做有损健康的事情。一直到初一,我都爱吃辣条儿(有同感的朋友可以赞一个)和各种零食,不得不说零食真的是人类杰出的发明,美味又暖心,扯多了。初二的冬天,我一直咳嗽不断,长久的觉得自己会咳嗽至死,像林妹妹一样。有一天我回家,继续咳嗽,我妈说,你是不是在学校吃了太多辣条?我看报纸说辣条可脏了,还会导致一直咳嗽。我心虚的说了谎:没有啊,一定是我不会增减衣服。但是,妈妈说的话,就像一枚深水炸弹,将我从未关注过的健康问题炸出了水花。我内心咆哮:天呐,吃辣条会导致咳嗽,吃的东西健不健康怎么会导致呼吸的问题,不应该就只导致肠道问题么?辣条很脏吗?明明看起来诱人又美味!怎么会这样子?几乎是第一次感觉到了来自商人的恶意,第一次对食品产生了怀疑。
恰好是那个时候,我读到了一句话:不要往自己嘴里塞垃圾食品,你也不想自己的身体变成垃圾桶。
是的,我不想,不想自己的身体变成垃圾桶,不想生病进医院,不想慢慢的孱弱到最后不能爬山不能涉水活的死气沉沉。于是,我毅然戒掉零食,戒掉烧烤,戒掉麻辣烫,戒掉路边摊,一年能吃个几次就是上限了。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的挺狠的。(笑)
这是最初对健康的掌控,然后,慢慢增加了不能通宵,不能抽烟,不能趴床上玩儿(因为姿势的局限会导致腰酸背痛),不能歪着看书(会近视),不能驼背(会丑),咖啡一天最多一杯……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现在,在健康方面,觉得不仅仅止步于“不损害健康”,还要提升健康。于是,摒弃“坚持”了十年之久的动漫死宅生活,休闲时光不再是窝在沙发看动漫了,而是走出去,不管有没有目标,能走走,就是进步。继而现在坚持每天跑步,再慢慢增加了无氧肌肉训练塑造身材,在重要不紧急的健康问题上,我是尽力做到“远虑”了,所以我一个人生活的这几年,一直没有被疾病“近忧”困扰。也许你将我现在的健康归因于我年轻的身体,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我长久的对健康的关注和坚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是我生活中的主调。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无措;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钻牛角尖儿进死胡同。
理想生活状态难道不就是“不迷茫不犹豫,不固朽不迂腐”吗?
你为什么“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光知道有什么用,其次还要理解,最重要的是去实施!
所有道理的有无作用都是建立在行动上的!
(我又开始痛心疾首了,大有杞人忧天的可笑,然并卵啊)
我爱阅读,广泛,无边界,最近尤其喜欢玄幻和心理类。玄幻给我很美的想象天堂,心理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点,这个以后会慢慢写出来的,在这里不多说。
学习而不思考,你只是在学给别人看,只是在感动自己,只是在沉醉于“啊,我是一个多么爱学习多么努力的人”的幻境里,并没有吸收什么实质的有用的;思考而不学习,这个,我就不敢说什么了,毕竟我没有经历过,但我觉得肯定会走一些弯路,产生很难超越的局限,因为学习到的知识,是我们最容易获得的指路明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个大家都理解,但是我最近又有新解。如果我把它放置在建立自信,自我成就上,它就变得更美更深邃了!
什么成就了自信?学生期,是领先的成绩;青春期,是好容颜还多才多艺;成长期,是显山露水的能力……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点来给你自信。但是,学生期,我成绩不好,青春期,我假小子一个没轻没重什么都不会,成长期,正在成长中,还没有定论。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没有自信的。好在现在及时停止了自卑,慢慢建立自信。
最近才发现,当我刻意提升自信,寻找自己自信点的时候,对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的掌控能力,恰恰提供了我自信的绝大部分。
比如,6:30的闹钟响起能迅速起床,说好的跑步一个小时绝不少一秒,该出门的时候出门该工作的时候工作,不乱花钱买一个然并卵的东西……太琐碎,但是当我做到了自己决定的事情,对自己行为的掌控让我很开心,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而这种“更好更优秀”的感觉,慢慢提升了我的自信。我依然成绩不理想(罪过,罪过),依然外表不好看(这个有争议,但是我确实是不喜欢自己的长相,各花入各眼),依然没钱没资产(大哭),但实实在在的,比以前更自信了,通过对日常小事的掌控而产生的成就感,通过一点一点改变自己而积累的美好,才是我自信的绝大组成部分。由小而大搭建起的自信,会让我更有成就,双赢。
新解,我很满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道理,我倒过来说:己所欲,施于人。
列一个我想拥有的东西清单:感情,钱,尊重,接纳,赞美,成就,呵护,安全。
我敢说,没有人不想拥有这些。
人格千差万别,人性总是相似。
这个不多说,都懂。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生活是安全还是惊险,全看未雨绸缪的能力。
一个人生活不可能不遭遇危机,我能做到的,就是把危机的概率降到最低。如此,需要假想各种危机场景,并做好防备攻略(有一段时间因为想太多差点儿被迫害妄想症了额)。所以,我的包里永远有这几样东西:雨伞,钥匙,公交卡,钱包,卡包,笔,笔记本,纸巾,比较独特的:瑞士军刀,消毒液,创口贴,体温计。别问我为什么,就觉得应该带着。包里几乎都是工具额,我也是服了。其他的,随机增减。出门前一定检查电器全关,带着钥匙,锁好了门。
经常脑内剧场编导各种危机场景各种解决方法,跟拍大片儿似的,特别有意思。有时候做梦都在思考该怎么逃跑,想着想着就醒了。
思想暂时只能准备这么多了,以后估计还有新的武装。再说吧。
行动上的准备就两个字:赚钱!
这个就不得不扯扯工作了。
工作,武侠一点的想法: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我挺喜欢我目前的工作的,因为它够功利,够干脆:销售多少产品,拿多少钱,没什么猫腻和潜规则(也许有,既然我不知道就当做没有),有一份喜欢的工作,我每天都干劲满满,精力充沛,所以,不用耗费心力去逼自己工作,可以将更多心力用来琢磨怎么赚更多的钱。
饿了,不写了,要说的都说了,至于方式方法,我觉得多说无益,又不是写自传。
准备这么充分,大家应该不用担心我长期一个人的生活了。趁有这么多的可用时光,将感兴趣的东西重新捡起,将必要的技能一件件穿上,孤独又美好,清冷又充实,我过着我想要的生活,你们在担心我什么,不应该为我高兴吗?
真是太饿了,我想我得学会做饭先!
当然,25岁的我,抱有这种想法的我,在亲朋好友眼中简直是背着火药的恐怖分子,易燃易爆炸。于是,各种隐喻的询问,各种苦口婆心的劝说,各种孤独终老的恐吓,层出不穷,让我毫不怀疑我们家族的智商传承。当然,种种,都被我凌厉的眼神杀退,很庆幸我生性是个“狠辣”的角色。
也明白是好心,也明白是社会主流给他们造成了无奈,所以,我想在这里柔软的表述一下我自己,以及我的生活态度。
首先,活成自己才是我的人生大事,而不是什么结婚生孩子!
我从很早以前就知道了很多道理,也理解了道理的成因,经过多年磨砺,找到了真正能指导自己的。
“我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后会无期》里王珞丹眼神迷茫的说出的一句,碎了多少人的玻璃心,也让我印象深刻。产生共鸣后是破罐破摔从此对生活听之任之,还是思考这个令人沮丧的现象背后的原因?
我选择后者,我喜欢思考,乐此不疲!
有很多朋友因为我喜欢讲大道理而离开了我,是嫌我烦呢,还是因为被戳到了痛处却选择退缩?不得而知。我也明白了最重要的一个道理:你不能强迫一个人改变,哪怕他现在的状态在你看来痛心疾首。你能做的只是接纳,包容,引导。
一个人不是听了很多大道理后会幡然醒悟做出改变的,而是痛了醒了自己愿意才能改变。
我愿意。千金难买我愿意。人生最不应该妥协的,是“我愿意”。
目前而言,我愿意一边等待那个携手共进的人一边过好一个人的生活,所以,是时候做好长期一个人生活的准备了。
既然我喜欢大道理,喜欢思考,那就先从思想准备开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初中时语文课本里的句子,现在几乎成了我的人生指南。
记得年轻的杨老师在向我们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言语间有些犹豫,他含糊不清的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忧虑,就会有临近的忧患。”字面意思确实是这样,但是年少的我听着总觉别扭,于是对这句话耿耿于怀,几乎一段时间一直在琢磨(是不是在学问上太过偏执了)。也就是在近几年,在我对各种突发问题疲于应付的时候,才顿悟: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久的打算,做好准备,就会导致自己总需要处理紧急的事态。
这是在教我们提高危机感,锻炼忧患意识。
前段儿时间阅读了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里面一个观点与这句话异曲同工:
人的主要精力应该专注于第二象限的事情。
这篇文章将人需要处理的事情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重要又紧急;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第四象限——不紧急不重要。例子我就不用举了,大家都知道,遗憾的是,迷茫的年轻人总是把精力投入到不紧急不重要,忽略重要不紧急,进而导致很多原本不紧急的事情演变成重要又紧急,最后疲于应付效果不佳更加迷茫。
重要不紧急的第二象限,举个例子,就说说实际的健康问题。
我对自己的健康一直很关注,大概是童年生病太多,对疾病有了本能的恐惧,于是,尽可能控制自己不做有损健康的事情。一直到初一,我都爱吃辣条儿(有同感的朋友可以赞一个)和各种零食,不得不说零食真的是人类杰出的发明,美味又暖心,扯多了。初二的冬天,我一直咳嗽不断,长久的觉得自己会咳嗽至死,像林妹妹一样。有一天我回家,继续咳嗽,我妈说,你是不是在学校吃了太多辣条?我看报纸说辣条可脏了,还会导致一直咳嗽。我心虚的说了谎:没有啊,一定是我不会增减衣服。但是,妈妈说的话,就像一枚深水炸弹,将我从未关注过的健康问题炸出了水花。我内心咆哮:天呐,吃辣条会导致咳嗽,吃的东西健不健康怎么会导致呼吸的问题,不应该就只导致肠道问题么?辣条很脏吗?明明看起来诱人又美味!怎么会这样子?几乎是第一次感觉到了来自商人的恶意,第一次对食品产生了怀疑。
恰好是那个时候,我读到了一句话:不要往自己嘴里塞垃圾食品,你也不想自己的身体变成垃圾桶。
是的,我不想,不想自己的身体变成垃圾桶,不想生病进医院,不想慢慢的孱弱到最后不能爬山不能涉水活的死气沉沉。于是,我毅然戒掉零食,戒掉烧烤,戒掉麻辣烫,戒掉路边摊,一年能吃个几次就是上限了。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的挺狠的。(笑)
这是最初对健康的掌控,然后,慢慢增加了不能通宵,不能抽烟,不能趴床上玩儿(因为姿势的局限会导致腰酸背痛),不能歪着看书(会近视),不能驼背(会丑),咖啡一天最多一杯……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现在,在健康方面,觉得不仅仅止步于“不损害健康”,还要提升健康。于是,摒弃“坚持”了十年之久的动漫死宅生活,休闲时光不再是窝在沙发看动漫了,而是走出去,不管有没有目标,能走走,就是进步。继而现在坚持每天跑步,再慢慢增加了无氧肌肉训练塑造身材,在重要不紧急的健康问题上,我是尽力做到“远虑”了,所以我一个人生活的这几年,一直没有被疾病“近忧”困扰。也许你将我现在的健康归因于我年轻的身体,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我长久的对健康的关注和坚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是我生活中的主调。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无措;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钻牛角尖儿进死胡同。
理想生活状态难道不就是“不迷茫不犹豫,不固朽不迂腐”吗?
你为什么“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光知道有什么用,其次还要理解,最重要的是去实施!
所有道理的有无作用都是建立在行动上的!
(我又开始痛心疾首了,大有杞人忧天的可笑,然并卵啊)
我爱阅读,广泛,无边界,最近尤其喜欢玄幻和心理类。玄幻给我很美的想象天堂,心理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点,这个以后会慢慢写出来的,在这里不多说。
学习而不思考,你只是在学给别人看,只是在感动自己,只是在沉醉于“啊,我是一个多么爱学习多么努力的人”的幻境里,并没有吸收什么实质的有用的;思考而不学习,这个,我就不敢说什么了,毕竟我没有经历过,但我觉得肯定会走一些弯路,产生很难超越的局限,因为学习到的知识,是我们最容易获得的指路明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个大家都理解,但是我最近又有新解。如果我把它放置在建立自信,自我成就上,它就变得更美更深邃了!
什么成就了自信?学生期,是领先的成绩;青春期,是好容颜还多才多艺;成长期,是显山露水的能力……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点来给你自信。但是,学生期,我成绩不好,青春期,我假小子一个没轻没重什么都不会,成长期,正在成长中,还没有定论。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没有自信的。好在现在及时停止了自卑,慢慢建立自信。
最近才发现,当我刻意提升自信,寻找自己自信点的时候,对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的掌控能力,恰恰提供了我自信的绝大部分。
比如,6:30的闹钟响起能迅速起床,说好的跑步一个小时绝不少一秒,该出门的时候出门该工作的时候工作,不乱花钱买一个然并卵的东西……太琐碎,但是当我做到了自己决定的事情,对自己行为的掌控让我很开心,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而这种“更好更优秀”的感觉,慢慢提升了我的自信。我依然成绩不理想(罪过,罪过),依然外表不好看(这个有争议,但是我确实是不喜欢自己的长相,各花入各眼),依然没钱没资产(大哭),但实实在在的,比以前更自信了,通过对日常小事的掌控而产生的成就感,通过一点一点改变自己而积累的美好,才是我自信的绝大组成部分。由小而大搭建起的自信,会让我更有成就,双赢。
新解,我很满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道理,我倒过来说:己所欲,施于人。
列一个我想拥有的东西清单:感情,钱,尊重,接纳,赞美,成就,呵护,安全。
我敢说,没有人不想拥有这些。
人格千差万别,人性总是相似。
这个不多说,都懂。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生活是安全还是惊险,全看未雨绸缪的能力。
一个人生活不可能不遭遇危机,我能做到的,就是把危机的概率降到最低。如此,需要假想各种危机场景,并做好防备攻略(有一段时间因为想太多差点儿被迫害妄想症了额)。所以,我的包里永远有这几样东西:雨伞,钥匙,公交卡,钱包,卡包,笔,笔记本,纸巾,比较独特的:瑞士军刀,消毒液,创口贴,体温计。别问我为什么,就觉得应该带着。包里几乎都是工具额,我也是服了。其他的,随机增减。出门前一定检查电器全关,带着钥匙,锁好了门。
经常脑内剧场编导各种危机场景各种解决方法,跟拍大片儿似的,特别有意思。有时候做梦都在思考该怎么逃跑,想着想着就醒了。
思想暂时只能准备这么多了,以后估计还有新的武装。再说吧。
行动上的准备就两个字:赚钱!
这个就不得不扯扯工作了。
工作,武侠一点的想法: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我挺喜欢我目前的工作的,因为它够功利,够干脆:销售多少产品,拿多少钱,没什么猫腻和潜规则(也许有,既然我不知道就当做没有),有一份喜欢的工作,我每天都干劲满满,精力充沛,所以,不用耗费心力去逼自己工作,可以将更多心力用来琢磨怎么赚更多的钱。
饿了,不写了,要说的都说了,至于方式方法,我觉得多说无益,又不是写自传。
准备这么充分,大家应该不用担心我长期一个人的生活了。趁有这么多的可用时光,将感兴趣的东西重新捡起,将必要的技能一件件穿上,孤独又美好,清冷又充实,我过着我想要的生活,你们在担心我什么,不应该为我高兴吗?
真是太饿了,我想我得学会做饭先!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