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的妙用
酱油是我们一日三餐做菜都要用到的调味品,再家常普通不过了。每个人家里的厨房里,每个人家里的厨房里都会看得见一瓶子两瓶子的酱油。酱油陪伴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是我们过日子的好伙伴。它由小麦粉和黄豆制成,储存不当的话,会产生黄曲霉素,破坏大家的健康,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把酱油放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保存。东方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都喜欢用酱油烧菜。它带有特色鲜明的味道。小孩子被蚊虫叮咬,可以涂抹酱油在患处,帮助止痒。酱油是厨房里的大将军,妈妈们的好帮手。
婚后,我向丈夫学习炒菜。我丈夫做得一手好菜。汆丸子,酱鸭子,炖排骨,烤鸡翅这些菜他都很拿手。我从最基本的肉丝炒芹菜学起。要先用两勺酱油,两勺料酒,一个鸡蛋清,腌一下肉丝,使肉丝去掉腥气,变得松软,留有底味;再在油锅里爆香葱姜蒜末,倒入肉丝,翻炒,肉变色后加入芹菜丝,一起炒,再加入一大勺水,烧开收汁,最后放一点盐,出锅即可。酱油使得肉质更加松润,滋味厚道。不用太多的量,点到即止。
我曾经在香港工作过五年。这期间,去过日本式的餐厅吃到过日本料理。那家店在一间银行大厦的底层,狭长的店堂里,有着柠檬黄色的吊灯,兰色的门帘,原木色的桌椅,很是素雅干净。我坐在吧台前面的高脚椅子上,厨师在吧台里面,当着顾客的面,做日式铁板烧,和卷寿司。我很喜欢吃寿司。饭团上面盖着金枪鱼一类的鱼片,吃的时候,鱼片上部蘸一下小碟子里的酱油,底部的饭团上沾一点点芥末酱,一口吃下去,舌尖感受到上半部是酱油的醇厚的咸香,下半部分是芥末的辛辣,口味层次分明,丝丝入扣。酱油只需要那么一点点,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些用酱油腌制的日式小菜,脆脆的,五彩缤纷,小巧可爱,包括了各种各样产自大山里的蔬菜,蓬松莹润,满口留香。
我曾经在初三那年的夏天去上海的外婆家里游玩。上海的夏天很炎热,时常下小雨。外婆屋子里的大圆餐桌上,老式的电风扇终日不停地呜呜地吹。外婆做了一大桌子的螃蟹宴招待我。外婆把螃蟹煮熟,去掉大壳,一切两半。用一个小碟子,放上醋和姜末,还有上海辣酱油,调成一个汁,让满是蟹黄的蟹块沾上调味汁,一口一口喂到我嘴里。蟹黄多得溢出来了,遇上上海辣酱油,那种有穿透力的滋味加在一起,鲜香无比。微微的辣味从舌尖传向鼻腔,直冲头顶,好有劲道!我记住了那特有的香味,记住了外婆笑眯眯的眼睛,记住了外婆慈爱的笑脸。
我小的时候,奶奶经常给我做上海炒面条。把在烧开了的白水里煮好的面条捞出来晾凉,油锅里放上葱姜末,倒入用酱油和黄酒还有鸡蛋清腌好的肉丝,翻炒到肉丝变色,再倒入晾好的面条,翻炒,加入三勺酱油,加入胡椒粉一点点,使劲翻炒,再加入油菜末,再用力翻炒,最后加半勺糖和半勺盐,出锅即可。面条炒的两面金黄焦脆,裹上黑红色的酱油汁,滋味醇厚,胡椒粉辣辣的,配上青菜,十分爽口。奶奶总是笑眯眯的说:炒面条要两面焦黄,红红的酱香味道,才好吃。
酱油分为老抽和生抽。老抽颜色重,味道较淡,适合炒菜,炖肉时候上色。生抽比较咸,颜色较淡,味觉的冲击力大,适合做腌制的菜肴,凉拌菜。我很喜欢用老抽做菜,颜色上得浓,味道厚实。我经常做豆腐干炒蒜苗,用老抽腌好切片的豆腐干,颜色红红的,把蒜苗切寸断,豆腐干和蒜苗下油锅一起翻炒,香气扑鼻。去商店我通常隔三差五就会买一瓶老抽回家,原因是我很喜欢老抽的瓶子的形状。老抽的瓶子比生抽的瓶子通常要粗大矮胖一些,敦敦实实的,像一个圆润的胖娃娃,十分可爱。
我很喜欢闲来无事的时候擦擦厨房的橱柜碗柜,去去油腻。看到橱柜台面上一个个的花生油瓶子,醋瓶子,老抽瓶子,生抽瓶子,蚝油瓶子,酱豆腐瓶子,胡椒粉瓶子,我就像一位大将军看到了自己的士兵那样的开心高兴。下午出门散步,也喜欢去一趟三站地以外的大超市,在调味品货架旁看很久,发现一些新的酱料品种。有酱油瓶子做伴的生活,是我这个胖胖的中年主妇的快乐生活。
婚后,我向丈夫学习炒菜。我丈夫做得一手好菜。汆丸子,酱鸭子,炖排骨,烤鸡翅这些菜他都很拿手。我从最基本的肉丝炒芹菜学起。要先用两勺酱油,两勺料酒,一个鸡蛋清,腌一下肉丝,使肉丝去掉腥气,变得松软,留有底味;再在油锅里爆香葱姜蒜末,倒入肉丝,翻炒,肉变色后加入芹菜丝,一起炒,再加入一大勺水,烧开收汁,最后放一点盐,出锅即可。酱油使得肉质更加松润,滋味厚道。不用太多的量,点到即止。
我曾经在香港工作过五年。这期间,去过日本式的餐厅吃到过日本料理。那家店在一间银行大厦的底层,狭长的店堂里,有着柠檬黄色的吊灯,兰色的门帘,原木色的桌椅,很是素雅干净。我坐在吧台前面的高脚椅子上,厨师在吧台里面,当着顾客的面,做日式铁板烧,和卷寿司。我很喜欢吃寿司。饭团上面盖着金枪鱼一类的鱼片,吃的时候,鱼片上部蘸一下小碟子里的酱油,底部的饭团上沾一点点芥末酱,一口吃下去,舌尖感受到上半部是酱油的醇厚的咸香,下半部分是芥末的辛辣,口味层次分明,丝丝入扣。酱油只需要那么一点点,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些用酱油腌制的日式小菜,脆脆的,五彩缤纷,小巧可爱,包括了各种各样产自大山里的蔬菜,蓬松莹润,满口留香。
我曾经在初三那年的夏天去上海的外婆家里游玩。上海的夏天很炎热,时常下小雨。外婆屋子里的大圆餐桌上,老式的电风扇终日不停地呜呜地吹。外婆做了一大桌子的螃蟹宴招待我。外婆把螃蟹煮熟,去掉大壳,一切两半。用一个小碟子,放上醋和姜末,还有上海辣酱油,调成一个汁,让满是蟹黄的蟹块沾上调味汁,一口一口喂到我嘴里。蟹黄多得溢出来了,遇上上海辣酱油,那种有穿透力的滋味加在一起,鲜香无比。微微的辣味从舌尖传向鼻腔,直冲头顶,好有劲道!我记住了那特有的香味,记住了外婆笑眯眯的眼睛,记住了外婆慈爱的笑脸。
我小的时候,奶奶经常给我做上海炒面条。把在烧开了的白水里煮好的面条捞出来晾凉,油锅里放上葱姜末,倒入用酱油和黄酒还有鸡蛋清腌好的肉丝,翻炒到肉丝变色,再倒入晾好的面条,翻炒,加入三勺酱油,加入胡椒粉一点点,使劲翻炒,再加入油菜末,再用力翻炒,最后加半勺糖和半勺盐,出锅即可。面条炒的两面金黄焦脆,裹上黑红色的酱油汁,滋味醇厚,胡椒粉辣辣的,配上青菜,十分爽口。奶奶总是笑眯眯的说:炒面条要两面焦黄,红红的酱香味道,才好吃。
酱油分为老抽和生抽。老抽颜色重,味道较淡,适合炒菜,炖肉时候上色。生抽比较咸,颜色较淡,味觉的冲击力大,适合做腌制的菜肴,凉拌菜。我很喜欢用老抽做菜,颜色上得浓,味道厚实。我经常做豆腐干炒蒜苗,用老抽腌好切片的豆腐干,颜色红红的,把蒜苗切寸断,豆腐干和蒜苗下油锅一起翻炒,香气扑鼻。去商店我通常隔三差五就会买一瓶老抽回家,原因是我很喜欢老抽的瓶子的形状。老抽的瓶子比生抽的瓶子通常要粗大矮胖一些,敦敦实实的,像一个圆润的胖娃娃,十分可爱。
我很喜欢闲来无事的时候擦擦厨房的橱柜碗柜,去去油腻。看到橱柜台面上一个个的花生油瓶子,醋瓶子,老抽瓶子,生抽瓶子,蚝油瓶子,酱豆腐瓶子,胡椒粉瓶子,我就像一位大将军看到了自己的士兵那样的开心高兴。下午出门散步,也喜欢去一趟三站地以外的大超市,在调味品货架旁看很久,发现一些新的酱料品种。有酱油瓶子做伴的生活,是我这个胖胖的中年主妇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