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谁
好久没有在这边记录一些事情了。本来去伦敦之前还计划可能会写。还包括年终总结之类的。但最后拖拖拉拉的,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
从伦敦回来以后在村里也过了三四天了,这几天一直过着西方人的生活——面包芝士,cereal泡牛奶,酸奶和铁勺子,不用筷子而是手抓。筷子也只有从罐头里捞东西出来的时候才会用到。
新住的房子(暂住的房子)蛮贵的,但是很大很舒服。于是也像西方人那样把卧室和工作空间隔开,在厨房的餐桌上吃饭敲字写东西,看视频打游戏的时候就抱着电脑躺在沙发上。
呆在表哥家的时候因为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责任感,所以突然很难得的开始爱干净。做完了饭就顺手打扫一下厨房,吃完饭就用湿纸巾擦一擦桌子。搬到这边以后还没有打扫,不过过两天到了周末应该还是会吸一吸地板。因为吃饭什么的都特别小心,地上的脏东西应该也只有面包屑。
不知道为什么回村以后再第一次买村里的土产啤酒的那家餐厅买了brie&cheese sandwich,然后就萌生了自己也要这样吃的想法。于是就自己买了goat cheese夹着面包做成toast吃。不知道为什么意外的觉得非常好吃。以前的我对于cheese是沾都不沾的。这次呢,反而觉得上次买的cheese味道太淡,于是今天还特地去超市买了blue cheese。类似于皮蛋的感觉。将某一种霉菌故意种植在cheese上等它变味,希望味道会很好。
另外一个就是很早以前就开始慢慢学起来的习惯。在店里买好roll和热巧克力,就找一个椅子坐下来一边看景色一边吃。不知道为什么反而觉得非常舒适惬意。这种慢下来的生活一旦慢下来了,就觉得很难快起来。
吃饱喝足站起身来,一边揉核桃一边在街上慢慢走,惬意的生活实在是太少了。
For the child I've lost, replaced by fear .
所以其实去了那么多地方,觉得最最最最舒服的还是这个村子。在伦敦带了个一两天就很想很想回来。感觉自己被挤进了那样一个快节奏的地方,很难受。格格不入的感觉。
后来跟别人提到了这点,对方说,国内不更是节奏快,大家不更是冷漠。所以觉得自己有些喜欢上海,因为上海的市井一直充满了慢悠悠的气氛。
而伦敦就连很多的小店也都是快到让人喘不过气来。
今天在超市的时候本想买完东西去uni hall看看那只小猫还在不在,在的话就分他一点牛奶一起喝。但是不小心买了太多东西就此作罢。上次走的时候没有看到他,于是就在他经常出没的地方蹲下腰开一盒买好以后在自己手里捂热乎的猫粮,并且希望它能快点来不至于吃到凉的东西。因为那边常年都有虽然开盒但只是被扒了一两口的冷猫粮,大概他不喜欢吃冰凉的食物。结果一蹲下来把猫粮一放下,抬头就看见他跑过来了。大概是躲在某辆车的后面。然后就很开心的把买的长长的猫粮棒喂给他吃。
他好像很开心。
村里倒是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摩洛哥小哥要一直到二十五号才能回来,于是其实心里还比较的放宽了心,因为以前每次路过都会招呼我进去吃,总是不好意思的进去买一碗最便宜的汤,以至于最后都要绕着走。
呐,说道摩洛哥小哥,他们家的店墙上的钞票越来越多,免费的披萨离我也越来越远了,哎。
然后突然觉得自己其实是一个格局特别小的人。以前倒是有不少很远大的人生追求,大一大二的时候觉得特别激动,梦想离自己特别近,特别开心,但是到了现在真正开始试着过梦想中的生活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也不过是那副样子。上次和Julie谈到这次的essay,她和我说话的时候我就丢出了几个问题,她想了想说,其实不是很清楚。我和她说之前其实我看了不少论文,不过讲(今年在做的project)这一块儿的真的很少,后来她就说,其实你这次做的这个project,是一个新的领域,之前做过的人并不多。其实那时候心里还是很开心的。不过已经不是那种路飞式(我要成为海贼王!)的开心,而是很简单很单纯的开心。类似于一个人出去玩的时候发现路边的有趣的涂鸦,或者是找到了某一家很棒的但是大家都没有怎么注意到的小店的开心。然后那个时候才真真实实的感觉到牛顿说的那句话,大概是说,我在海边玩儿捡到个漂亮的贝壳就高兴疯了,但是其实我眼前的真理任然如同这汪洋大海一般无穷无尽。
所以我才会爱心理学啊。
其实我也没有那么多的念想。觉得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开开心心的做下去就好了。所谓的想当科学家什么。也并不是想要名垂千古,真正去做了才知道其实这是十分枯燥无味的生活。大概是因为好奇和热爱吧。所以这样也并不算太坏。
呐。觉得想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想学的想做的想看的,但是时间却又不够。
外表上越来越像小孩子。
前两天在伦敦的时候吃了很多很多很多的日料,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日本人特友好特亲切,但是却并不想成为那样的人。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太大了。
但是去日料店吃日料,看着日本老爷爷在自己面前漫不经心的捏寿司的时候却觉得特别特别开心。虽然是简单重复机械同一件事情,但还是觉得心花怒放的。大概是好奇,或者是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奇妙交汇点吧。还有伦敦角落的中古书店,和藏在书店里面的卡拉okay。
gay bar区的末尾藏了好几家成人音像店,楼上卖的,除了成人杂志之外居然还有摇滚乐手的传记。这种奇妙的违和和契合让我觉得有趣到欲罢不能。下楼去看的时候,dvd区的灯光很暗,摆满了十年前二十年前的dvd。店里的人的眼光内向而躲闪,像是第一次去买dvd的高中生那样带着说不出来的羞怯。dvd区的角落里藏着一个小房间,房间里面是几个有着特殊的dvd播放器的小隔间,叫做dvd预览区,大概是防止dvd封面和实物差距太大吧,但是里面却没有人。预览区的灯光和红灯区一样,用的是暧昧而带有一些色情味道的淡红色和深红色交接的颜色。走出来在那条街上偶尔也会看到把自己裹得紧紧地,眼神同样躲闪的老爷爷,大概就很容易的能猜到他是去这条街上的另一家dvd店。
街上还有一家很有趣的pub,墙上墙外贴满了色情区的霓虹灯。
喵子说别人出去玩都是跟什么著名的景点著名的饭店合影留念,但我却只是看这些小东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开始执迷于这些小东西的。大概真正开始注意到也是来英国以后。
却觉得很快乐。
去西藏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很有趣的藏人。比如在政府修的厕所门口,早上九十点钟就站在厕所门口收钱的老奶奶或者无所事事的随便在哪个景点门口的大石头处收钱的小年轻。倒也没有觉得他们很坏,只是觉得这样的赚钱方式带着一种莫名的笨拙和可爱。本来应当只是语言不通反而带来了一种他们并不坏的印象。那天包车去纳木错的司机叔叔在走的时候,路边的买早点的西藏老奶奶免费送了他一壶酥油茶。在纳木错景点附近买吃的,看到老奶奶盯着我们,于是微笑着向她合掌,对方也很高兴的合掌说着扎西德勒。因此觉得其实他们并不坏,反而在内心十分简单善良。只是我们太不友好了而已。
有很多事情还是放在心里吧。
前两天去爱丁堡找了飞利浦玩,后来提到要去格拉斯哥。想了想,约定好的事情还是去做吧。
想到以前小白的约定有很多都没能实现,心里就觉得很难受。
在伦敦的时候有两个让我印象很深的中东人。一个是纪念品商店的阿富汗小哥,不知道为什么提起阿富汗他的眼睛里总是带了不少忧郁。大概是刚来伦敦吧,总觉得他还不是很适应这里。太不友好。还有一个是圣诞节那天的kebab店的中东大叔,和他也只是日常的聊天,但是他却很开心很开心,走的时候他和店里的几个小哥都很开心的祝我圣诞快乐新年快乐。想想国内的那些反穆斯林的言论和反中东人的微博以后觉得,有时候还真的不是他们太坏,坏的是我们自己。
大一的时候住在伦敦的阿三区住了一个晚上,那天晚上一个人出门找吃的,四周全部都是印度人和黑人。刚住进去的时候其实心里很怵,一直带着特有的抵触的心理。那天晚上去一家清真店吃炒饭,走的时候看见了一个衣着破旧,带着银边圆眼睛,和我同龄的印度学生,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菜单。走出门目光相接的时候,他的眼睛中所包含的那份陌生、内向和不安,和在国内看到的那些过年回家的学生们并无二致。现在回想了一下才慢慢想透了很多事情。
上次从拉萨回来车上坐了几个喇嘛和几个藏人,其它隔间的有一个汉人大妈就和我说,你是不是也不想和他们睡一个隔间。我没说什么,但是心里觉得非常不舒服。后来想想,如果是过去的自己,大概也是会和那位大妈抱着同样的感觉的吧。如果说在过去的这一年,或者说这两三年里,我最大的变化的话,这种舒服到不舒服,大概也可以算得上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吧。
从伦敦回来以后在村里也过了三四天了,这几天一直过着西方人的生活——面包芝士,cereal泡牛奶,酸奶和铁勺子,不用筷子而是手抓。筷子也只有从罐头里捞东西出来的时候才会用到。
新住的房子(暂住的房子)蛮贵的,但是很大很舒服。于是也像西方人那样把卧室和工作空间隔开,在厨房的餐桌上吃饭敲字写东西,看视频打游戏的时候就抱着电脑躺在沙发上。
呆在表哥家的时候因为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责任感,所以突然很难得的开始爱干净。做完了饭就顺手打扫一下厨房,吃完饭就用湿纸巾擦一擦桌子。搬到这边以后还没有打扫,不过过两天到了周末应该还是会吸一吸地板。因为吃饭什么的都特别小心,地上的脏东西应该也只有面包屑。
不知道为什么回村以后再第一次买村里的土产啤酒的那家餐厅买了brie&cheese sandwich,然后就萌生了自己也要这样吃的想法。于是就自己买了goat cheese夹着面包做成toast吃。不知道为什么意外的觉得非常好吃。以前的我对于cheese是沾都不沾的。这次呢,反而觉得上次买的cheese味道太淡,于是今天还特地去超市买了blue cheese。类似于皮蛋的感觉。将某一种霉菌故意种植在cheese上等它变味,希望味道会很好。
另外一个就是很早以前就开始慢慢学起来的习惯。在店里买好roll和热巧克力,就找一个椅子坐下来一边看景色一边吃。不知道为什么反而觉得非常舒适惬意。这种慢下来的生活一旦慢下来了,就觉得很难快起来。
吃饱喝足站起身来,一边揉核桃一边在街上慢慢走,惬意的生活实在是太少了。
For the child I've lost, replaced by fear .
所以其实去了那么多地方,觉得最最最最舒服的还是这个村子。在伦敦带了个一两天就很想很想回来。感觉自己被挤进了那样一个快节奏的地方,很难受。格格不入的感觉。
后来跟别人提到了这点,对方说,国内不更是节奏快,大家不更是冷漠。所以觉得自己有些喜欢上海,因为上海的市井一直充满了慢悠悠的气氛。
而伦敦就连很多的小店也都是快到让人喘不过气来。
今天在超市的时候本想买完东西去uni hall看看那只小猫还在不在,在的话就分他一点牛奶一起喝。但是不小心买了太多东西就此作罢。上次走的时候没有看到他,于是就在他经常出没的地方蹲下腰开一盒买好以后在自己手里捂热乎的猫粮,并且希望它能快点来不至于吃到凉的东西。因为那边常年都有虽然开盒但只是被扒了一两口的冷猫粮,大概他不喜欢吃冰凉的食物。结果一蹲下来把猫粮一放下,抬头就看见他跑过来了。大概是躲在某辆车的后面。然后就很开心的把买的长长的猫粮棒喂给他吃。
他好像很开心。
村里倒是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摩洛哥小哥要一直到二十五号才能回来,于是其实心里还比较的放宽了心,因为以前每次路过都会招呼我进去吃,总是不好意思的进去买一碗最便宜的汤,以至于最后都要绕着走。
呐,说道摩洛哥小哥,他们家的店墙上的钞票越来越多,免费的披萨离我也越来越远了,哎。
然后突然觉得自己其实是一个格局特别小的人。以前倒是有不少很远大的人生追求,大一大二的时候觉得特别激动,梦想离自己特别近,特别开心,但是到了现在真正开始试着过梦想中的生活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也不过是那副样子。上次和Julie谈到这次的essay,她和我说话的时候我就丢出了几个问题,她想了想说,其实不是很清楚。我和她说之前其实我看了不少论文,不过讲(今年在做的project)这一块儿的真的很少,后来她就说,其实你这次做的这个project,是一个新的领域,之前做过的人并不多。其实那时候心里还是很开心的。不过已经不是那种路飞式(我要成为海贼王!)的开心,而是很简单很单纯的开心。类似于一个人出去玩的时候发现路边的有趣的涂鸦,或者是找到了某一家很棒的但是大家都没有怎么注意到的小店的开心。然后那个时候才真真实实的感觉到牛顿说的那句话,大概是说,我在海边玩儿捡到个漂亮的贝壳就高兴疯了,但是其实我眼前的真理任然如同这汪洋大海一般无穷无尽。
所以我才会爱心理学啊。
其实我也没有那么多的念想。觉得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开开心心的做下去就好了。所谓的想当科学家什么。也并不是想要名垂千古,真正去做了才知道其实这是十分枯燥无味的生活。大概是因为好奇和热爱吧。所以这样也并不算太坏。
呐。觉得想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想学的想做的想看的,但是时间却又不够。
外表上越来越像小孩子。
前两天在伦敦的时候吃了很多很多很多的日料,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日本人特友好特亲切,但是却并不想成为那样的人。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太大了。
但是去日料店吃日料,看着日本老爷爷在自己面前漫不经心的捏寿司的时候却觉得特别特别开心。虽然是简单重复机械同一件事情,但还是觉得心花怒放的。大概是好奇,或者是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奇妙交汇点吧。还有伦敦角落的中古书店,和藏在书店里面的卡拉okay。
gay bar区的末尾藏了好几家成人音像店,楼上卖的,除了成人杂志之外居然还有摇滚乐手的传记。这种奇妙的违和和契合让我觉得有趣到欲罢不能。下楼去看的时候,dvd区的灯光很暗,摆满了十年前二十年前的dvd。店里的人的眼光内向而躲闪,像是第一次去买dvd的高中生那样带着说不出来的羞怯。dvd区的角落里藏着一个小房间,房间里面是几个有着特殊的dvd播放器的小隔间,叫做dvd预览区,大概是防止dvd封面和实物差距太大吧,但是里面却没有人。预览区的灯光和红灯区一样,用的是暧昧而带有一些色情味道的淡红色和深红色交接的颜色。走出来在那条街上偶尔也会看到把自己裹得紧紧地,眼神同样躲闪的老爷爷,大概就很容易的能猜到他是去这条街上的另一家dvd店。
街上还有一家很有趣的pub,墙上墙外贴满了色情区的霓虹灯。
喵子说别人出去玩都是跟什么著名的景点著名的饭店合影留念,但我却只是看这些小东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开始执迷于这些小东西的。大概真正开始注意到也是来英国以后。
却觉得很快乐。
去西藏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很有趣的藏人。比如在政府修的厕所门口,早上九十点钟就站在厕所门口收钱的老奶奶或者无所事事的随便在哪个景点门口的大石头处收钱的小年轻。倒也没有觉得他们很坏,只是觉得这样的赚钱方式带着一种莫名的笨拙和可爱。本来应当只是语言不通反而带来了一种他们并不坏的印象。那天包车去纳木错的司机叔叔在走的时候,路边的买早点的西藏老奶奶免费送了他一壶酥油茶。在纳木错景点附近买吃的,看到老奶奶盯着我们,于是微笑着向她合掌,对方也很高兴的合掌说着扎西德勒。因此觉得其实他们并不坏,反而在内心十分简单善良。只是我们太不友好了而已。
有很多事情还是放在心里吧。
前两天去爱丁堡找了飞利浦玩,后来提到要去格拉斯哥。想了想,约定好的事情还是去做吧。
想到以前小白的约定有很多都没能实现,心里就觉得很难受。
在伦敦的时候有两个让我印象很深的中东人。一个是纪念品商店的阿富汗小哥,不知道为什么提起阿富汗他的眼睛里总是带了不少忧郁。大概是刚来伦敦吧,总觉得他还不是很适应这里。太不友好。还有一个是圣诞节那天的kebab店的中东大叔,和他也只是日常的聊天,但是他却很开心很开心,走的时候他和店里的几个小哥都很开心的祝我圣诞快乐新年快乐。想想国内的那些反穆斯林的言论和反中东人的微博以后觉得,有时候还真的不是他们太坏,坏的是我们自己。
大一的时候住在伦敦的阿三区住了一个晚上,那天晚上一个人出门找吃的,四周全部都是印度人和黑人。刚住进去的时候其实心里很怵,一直带着特有的抵触的心理。那天晚上去一家清真店吃炒饭,走的时候看见了一个衣着破旧,带着银边圆眼睛,和我同龄的印度学生,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菜单。走出门目光相接的时候,他的眼睛中所包含的那份陌生、内向和不安,和在国内看到的那些过年回家的学生们并无二致。现在回想了一下才慢慢想透了很多事情。
上次从拉萨回来车上坐了几个喇嘛和几个藏人,其它隔间的有一个汉人大妈就和我说,你是不是也不想和他们睡一个隔间。我没说什么,但是心里觉得非常不舒服。后来想想,如果是过去的自己,大概也是会和那位大妈抱着同样的感觉的吧。如果说在过去的这一年,或者说这两三年里,我最大的变化的话,这种舒服到不舒服,大概也可以算得上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