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所有人都知道,断章取义是很危险的事情。为什么说它危险呢,因为它是和做学问背道而驰的精神。做学问的话,要有一种开放的精神。在美国的科学课上,老师上来不教你知识,先教你科学方法。这个方法在戊戌维新时期被维新派所识,并基本被接受。通过采取西方的逻辑方法和实验方法,讲究的是胡适所谓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并要求“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这两点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不管做什么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主观的概念,这些先入为主的理念来自于生活经验,教育等。这个是不可避免的。但做学问要求的是客观,这样才能找到真相。因此通过科学方法,我们的意图不是完全没有主观意识,而是将它降到最低,同时能够接受错误。如果客观事实告诉我们那些假设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必须接受事实。
而断章取义恰恰与这种精神相反。它来自于那些已经有偏见的人。他们断章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引用的话语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自己的可信度,而不是追求真相。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现在的于丹之辈和当年的批林批孔运动没什么区别,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场浩劫。 也许有人说,于丹之流的用意是好的,新瓶装老酒,如果没有她说不定论语还没有人看呢。但如果被这种人误解着理解,那论语还不如不读。毛主席搞运动,五四推翻旧文化用意也是好的,中国落后嘛,那么旧的文化不好,我们要新的东西,和于丹新解一样。
中国旧文化有没有糟粕之处?有,不然不会落后西方。但不可否认的,其也有好的地方。让对旧文化一知半解的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很明显是强其所难,因此中国文化被糟蹋成现在这样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道这里,可以拿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为例。此语出自《论语 泰伯篇》,在文革时被批得不亦乐乎。当时的解释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老百姓只可被驱使,而不可以让其知道为什么”。因此也就证明,孔老二是个鼓吹愚民主义的旧社会统治阶级的走狗。
这么解释可以吗?可以。但那这句话来说,这个解释是行得通的。但众所周知,孔子是个办学的,弟子三千,追求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百度一下,孔子的名言很多都关于教育,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等等等等。这种人把学习当作生命的人怎么会鼓吹愚民政策呢?
关键在于标点符号。学习古汉语的人都知道,最早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这些文字由于要被刻在竹简上,所以必须言简意赅。(而这也恰恰是中文的魅力所在:简单,精炼,却内容深奥。文字越有局限性越能体现功力,每个字都是千锤百炼,每段话都孔武有力,那才是好文章。结果现在那些考不上功名的所谓新文化人推行白话文,把中文弄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须知即使是英文口语和文字亦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大街上看到一个人说话措词好像纽约时报的文章,那么此人非疯即傻,或者十分之装屄。不过这些话跟本文无甚关系)。
而我们在看看全文(无标点符号版):“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前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连起来读,孔子的意思就很明白了,他说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诗、礼、乐都是很重要的东西,是安居乐业的基本。如果大家都这个都很精通,热爱赵丽华、看过金正昆教授讲谈现代礼仪、并喜欢周杰伦孙燕姿,那么政府就不要管大家,放任自流即可。但如果大家都和韩寒一样,讥讽梨花派诗人、跟郑钧等前辈不讲礼数没大没小、然后唱五音不全的歌,那么政府就要管一管了。
这种误读,不管是有意(居心叵测)还是无异(才疏学浅),危害都甚大,比如孔老二现在都背着许多骂名。如果是私人BLOG也就算了,毕竟影响有限。如果是主流媒体,还望能够谨慎行事,以免误国误民。
这两点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不管做什么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主观的概念,这些先入为主的理念来自于生活经验,教育等。这个是不可避免的。但做学问要求的是客观,这样才能找到真相。因此通过科学方法,我们的意图不是完全没有主观意识,而是将它降到最低,同时能够接受错误。如果客观事实告诉我们那些假设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必须接受事实。
而断章取义恰恰与这种精神相反。它来自于那些已经有偏见的人。他们断章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引用的话语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自己的可信度,而不是追求真相。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现在的于丹之辈和当年的批林批孔运动没什么区别,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场浩劫。 也许有人说,于丹之流的用意是好的,新瓶装老酒,如果没有她说不定论语还没有人看呢。但如果被这种人误解着理解,那论语还不如不读。毛主席搞运动,五四推翻旧文化用意也是好的,中国落后嘛,那么旧的文化不好,我们要新的东西,和于丹新解一样。
中国旧文化有没有糟粕之处?有,不然不会落后西方。但不可否认的,其也有好的地方。让对旧文化一知半解的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很明显是强其所难,因此中国文化被糟蹋成现在这样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道这里,可以拿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为例。此语出自《论语 泰伯篇》,在文革时被批得不亦乐乎。当时的解释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老百姓只可被驱使,而不可以让其知道为什么”。因此也就证明,孔老二是个鼓吹愚民主义的旧社会统治阶级的走狗。
这么解释可以吗?可以。但那这句话来说,这个解释是行得通的。但众所周知,孔子是个办学的,弟子三千,追求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百度一下,孔子的名言很多都关于教育,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等等等等。这种人把学习当作生命的人怎么会鼓吹愚民政策呢?
关键在于标点符号。学习古汉语的人都知道,最早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这些文字由于要被刻在竹简上,所以必须言简意赅。(而这也恰恰是中文的魅力所在:简单,精炼,却内容深奥。文字越有局限性越能体现功力,每个字都是千锤百炼,每段话都孔武有力,那才是好文章。结果现在那些考不上功名的所谓新文化人推行白话文,把中文弄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须知即使是英文口语和文字亦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大街上看到一个人说话措词好像纽约时报的文章,那么此人非疯即傻,或者十分之装屄。不过这些话跟本文无甚关系)。
而我们在看看全文(无标点符号版):“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前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连起来读,孔子的意思就很明白了,他说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诗、礼、乐都是很重要的东西,是安居乐业的基本。如果大家都这个都很精通,热爱赵丽华、看过金正昆教授讲谈现代礼仪、并喜欢周杰伦孙燕姿,那么政府就不要管大家,放任自流即可。但如果大家都和韩寒一样,讥讽梨花派诗人、跟郑钧等前辈不讲礼数没大没小、然后唱五音不全的歌,那么政府就要管一管了。
这种误读,不管是有意(居心叵测)还是无异(才疏学浅),危害都甚大,比如孔老二现在都背着许多骂名。如果是私人BLOG也就算了,毕竟影响有限。如果是主流媒体,还望能够谨慎行事,以免误国误民。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