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读书总结
又到了一年一度总结季。2015年的自己,get到了一些新技能,感觉自娱自乐圈地自萌的水平又提高了呢,所以今年也是大收获c:
如果前年是菲茨杰拉德年,去年是福克纳年,那么今年就是品钦年,虽然只读了三本,但都是大爱,这里说说其中的两本。
V.
三本书里,最喜欢的就是这本V.了。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页,但是对我来说是一本相当复杂且有厚重感的小说。两位主角,就像两根毛衣针,一根串起现实,一根串起历史,将现实与历史,真实与虚构,日常与异常编织在了一起。仍是一个模糊无解的quest,在现实和历史的交织下如同镜子迷宫一样映现出无数v.的可能性与隐喻。V.是谁,是什么,对主角们隐喻着什么,这本小说为读者带来太多的信息,问题和解读,就像梦中游园,暧昧不明,扑朔迷离,亦真亦幻,也使人玩得其乐无穷。
Inherent Vice
V.是复杂厚重的话,Inherent Vice即是轻快活泼又可爱。背景设置在六十年代有着阳光,海滩,摇滚乐,大麻和浓浓嬉皮文化氛围的加州,小说披着黑色侦探小说parody的外皮,主角则是一位和类型黑色小说形成反差萌的嬉皮侦探,在大麻带来的paranoia的暧昧气氛下进行着又一场错综复杂的quest。09年的小说,倒回去写加州的60年代,嬉皮文化,大热的影视剧和摇滚乐,曼森事件,无一不带来浓浓的怀旧感。小说也体现了60末年代嬉皮文化走向陌路,天真的消失,理想的磨灭,这个主题在主角的朋友,生活与案件中不断重现,带来一种滑稽戏将尽的无力与幻灭感。
Dictionary of the Kharzars
如同捕梦者穿梭于人类梦境,拾起碎片,重现天神亚当,我们则穿梭于一个个词条之间,收集信息,企图拼凑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着非常丰富的层次和纬度,时间线铺展开来,自九世纪跳跃到十七世纪,又来到20世纪,一段基于历史则在三个不同宗教视角下分裂成三个版本,又不断重合交汇,然而就像云图,云起云散,天空是不变的,不管哈扎尔辞典借谁的手重现,又借谁的手打散佚失,历史总在不断重演,不变的是捕梦者和魔鬼的斗争,真理和伪神之间的战争。小说中捕梦者与魔鬼的斗争和诺斯替宗教的教义很相似。诺斯替宗教希望人们向内追寻真神散失在我们之中的灵,摆脱物质世界和造物主伪神的束缚,重回神的怀抱,而三大一神论宗教信仰的上帝,被认为是创造物质世界,束缚真神灵魂的伪神而已。从这层意义来看,暂时脱离忙碌浮躁的日常,沉浸在故事所带来的美和永恒之中,做上一点美梦,也是捕梦者们的胜利吧。
Brideshead Revisited
宗教和同性的部分不想谈,最触动我的还是一直笼罩小说的一份感伤和怀旧。而感伤和怀旧的根源则是Charles和Sabastian共同度过的美好的不真实的青春岁月。天真美好的学院生活,和Sabastian的友/爱情,Brideshead贵族世界的奢华梦幻,时间最终将这些材料酿成了美酒,以致Charles之后的一生都在追寻这美好的味道,然而那段记忆太完美,一直以后的生活始终无法重现,只能沦为拙劣的仿制品,甚至最后这些记忆也被荼毒了,因此始终求不得,只能感伤和怀旧了。
Blood Meridian
暴行辞典,屠杀盛宴。印象最深的还是judge这个角色,圆滚滚,滑溜溜,婴儿的面貌,就像一颗包含所有恶之可能性的蛋。他既有超人的智识,又充满了无理性的恶,行起恶来无原则,无理由,无差别,简直就是天灾,这样看,如果真有管理世界的上帝/魔鬼,他应该没什么两样。最后一幕众人注视下的并非是空墓穴,而是死基督,魔鬼仍然跳着舞,仔细想想,和我们的世界也没什么两样。
Celtic Twilight
叶芝写的关于爱尔兰怪力乱神的小段子。故事基于他在爱尔兰村庄采风的日记,来源多是农民和洗衣妇,所以语言非常朴实。但是用最生活化的语言讲出来的鬼故事往往让人感觉最真实,最吓人也最有味道。这些真挚朴实的叙述也是我们得以一瞥爱尔兰这个妖精王国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
我们仨
有次住宿舍忘了带手机和kindle,没法,买了本书,就是这本我们仨。本来为了消闲,结果看得泪目。第一二部分以梦幻的形式记录了一家人的生死离别,亦虚亦实,亦真亦幻,不管是梦里梦外,都能感受到一种深重的沉痛,就像大伤口,不敢看,不敢摸。最后一部分回忆了我们仨,杨绛,钱钟书和钱媛在一起艰难又幸福的63年,九十二岁的杨绛先生透过漫漫岁月所见到的回忆异常美好,感觉得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和人生的决定了。
等待药头
流行音乐和药物的八卦史。集药物知识科普(应用大全哈哈哈),摇滚乐历史,乐手八卦,社会问题研究于一身,相当有趣的书。
SQ
偶然在微博上看到的百合漫,虽然也有情节薄弱等问题,但是允许我大喊一句:萌即是王道!
嘛今年就到这里,来年大圣年请赐我火眼金睛,读书到老吧。
如果前年是菲茨杰拉德年,去年是福克纳年,那么今年就是品钦年,虽然只读了三本,但都是大爱,这里说说其中的两本。
V.
三本书里,最喜欢的就是这本V.了。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页,但是对我来说是一本相当复杂且有厚重感的小说。两位主角,就像两根毛衣针,一根串起现实,一根串起历史,将现实与历史,真实与虚构,日常与异常编织在了一起。仍是一个模糊无解的quest,在现实和历史的交织下如同镜子迷宫一样映现出无数v.的可能性与隐喻。V.是谁,是什么,对主角们隐喻着什么,这本小说为读者带来太多的信息,问题和解读,就像梦中游园,暧昧不明,扑朔迷离,亦真亦幻,也使人玩得其乐无穷。
Inherent Vice
V.是复杂厚重的话,Inherent Vice即是轻快活泼又可爱。背景设置在六十年代有着阳光,海滩,摇滚乐,大麻和浓浓嬉皮文化氛围的加州,小说披着黑色侦探小说parody的外皮,主角则是一位和类型黑色小说形成反差萌的嬉皮侦探,在大麻带来的paranoia的暧昧气氛下进行着又一场错综复杂的quest。09年的小说,倒回去写加州的60年代,嬉皮文化,大热的影视剧和摇滚乐,曼森事件,无一不带来浓浓的怀旧感。小说也体现了60末年代嬉皮文化走向陌路,天真的消失,理想的磨灭,这个主题在主角的朋友,生活与案件中不断重现,带来一种滑稽戏将尽的无力与幻灭感。
Dictionary of the Kharzars
如同捕梦者穿梭于人类梦境,拾起碎片,重现天神亚当,我们则穿梭于一个个词条之间,收集信息,企图拼凑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着非常丰富的层次和纬度,时间线铺展开来,自九世纪跳跃到十七世纪,又来到20世纪,一段基于历史则在三个不同宗教视角下分裂成三个版本,又不断重合交汇,然而就像云图,云起云散,天空是不变的,不管哈扎尔辞典借谁的手重现,又借谁的手打散佚失,历史总在不断重演,不变的是捕梦者和魔鬼的斗争,真理和伪神之间的战争。小说中捕梦者与魔鬼的斗争和诺斯替宗教的教义很相似。诺斯替宗教希望人们向内追寻真神散失在我们之中的灵,摆脱物质世界和造物主伪神的束缚,重回神的怀抱,而三大一神论宗教信仰的上帝,被认为是创造物质世界,束缚真神灵魂的伪神而已。从这层意义来看,暂时脱离忙碌浮躁的日常,沉浸在故事所带来的美和永恒之中,做上一点美梦,也是捕梦者们的胜利吧。
Brideshead Revisited
宗教和同性的部分不想谈,最触动我的还是一直笼罩小说的一份感伤和怀旧。而感伤和怀旧的根源则是Charles和Sabastian共同度过的美好的不真实的青春岁月。天真美好的学院生活,和Sabastian的友/爱情,Brideshead贵族世界的奢华梦幻,时间最终将这些材料酿成了美酒,以致Charles之后的一生都在追寻这美好的味道,然而那段记忆太完美,一直以后的生活始终无法重现,只能沦为拙劣的仿制品,甚至最后这些记忆也被荼毒了,因此始终求不得,只能感伤和怀旧了。
Blood Meridian
暴行辞典,屠杀盛宴。印象最深的还是judge这个角色,圆滚滚,滑溜溜,婴儿的面貌,就像一颗包含所有恶之可能性的蛋。他既有超人的智识,又充满了无理性的恶,行起恶来无原则,无理由,无差别,简直就是天灾,这样看,如果真有管理世界的上帝/魔鬼,他应该没什么两样。最后一幕众人注视下的并非是空墓穴,而是死基督,魔鬼仍然跳着舞,仔细想想,和我们的世界也没什么两样。
Celtic Twilight
叶芝写的关于爱尔兰怪力乱神的小段子。故事基于他在爱尔兰村庄采风的日记,来源多是农民和洗衣妇,所以语言非常朴实。但是用最生活化的语言讲出来的鬼故事往往让人感觉最真实,最吓人也最有味道。这些真挚朴实的叙述也是我们得以一瞥爱尔兰这个妖精王国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
我们仨
有次住宿舍忘了带手机和kindle,没法,买了本书,就是这本我们仨。本来为了消闲,结果看得泪目。第一二部分以梦幻的形式记录了一家人的生死离别,亦虚亦实,亦真亦幻,不管是梦里梦外,都能感受到一种深重的沉痛,就像大伤口,不敢看,不敢摸。最后一部分回忆了我们仨,杨绛,钱钟书和钱媛在一起艰难又幸福的63年,九十二岁的杨绛先生透过漫漫岁月所见到的回忆异常美好,感觉得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和人生的决定了。
等待药头
流行音乐和药物的八卦史。集药物知识科普(应用大全哈哈哈),摇滚乐历史,乐手八卦,社会问题研究于一身,相当有趣的书。
SQ
偶然在微博上看到的百合漫,虽然也有情节薄弱等问题,但是允许我大喊一句:萌即是王道!
嘛今年就到这里,来年大圣年请赐我火眼金睛,读书到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