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 川端康成 (完)
1. 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
2. 妙龄的千重子不免想到:“上边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
3. 千重子又把视线从灯笼移到紫花地丁上——忽然,她想起了饲养在古丹波壶里的金钟儿......当时她在高中同学的起居室里,听见金钟儿鸣叫不停,便要了几只回家饲养......但是,它们是在又窄又暗的壶里出生、鸣叫、产卵,然后死去......千重子也知道,从前中国有个故事,叫做“壶中别有天地”。说的是壶中有琼楼玉宇,到处是美酒和山珍......当然,金钟儿并非厌弃世俗才进壶里的。纵然在壶里,恐怕它也不会知道是在其中。并且传宗接代地生存下去......如今是春天,虽不是金钟儿鸣叫的秋天,而且在枫树树干的洞里,今年也开了紫花地丁,千重子之所以想起壶中的金钟儿,并不是没有缘由的。金钟儿是千重子把它放进壶里的,可是紫花地丁是怎样到这个如此狭窄的小天地来的呢?......千重子把春风吹乱了的头发,撩在一只耳朵边上,面向着紫花地丁和金钟儿寻思对比。
“那么,自己呢?......”
在这自然界万物充满生机的春日里,千重子一个人观赏着这株小小的紫花地丁。
写紫花地丁,灯笼,金钟儿,不是无意的。川端康成一直追求的文学中的日本美,就是在这些含蓄曲折却指向一端的意象中慢慢描绘出来的。千重子正值妙龄的孤独,对自然界细枝末节的美的敏感,即使是翻译后的文本也能如诗一般流淌出来。而直觉上,这个女孩一定有什么秘密。而这座后院,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不露声色地展现了特殊的意义——它仿佛是千重子的壶,千重子的树洞。千重子思考的其实是生存的根本的哲学问题啊!自己是怎么来的,千重子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后面同样含蓄的叙述中,我们慢慢开始被千重子带入她的身世之谜,一层一层地倾听、解构她的孤独感。然而悲伤的是,即使到了最后的结尾,千重子似乎还是开头那个千重子。即使她找到了自己的妹妹,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但是千重子的孤单,似乎完全没有缓解。
或者说,这是川端康成,抑或整个日本文学的孤单感呢?
4.千重子没想到真一会躺在那儿。实在讨厌...在千重子的生活环境里,她看不惯男人躺倒的姿势....再说,真一身边有四五个老太婆,他们一边打开多层方木盒,一边闲聊天。也许是真一对这些老太婆感到亲切,起先是挨着她们坐,后来才躺下的吧...这么一想,千重子不由得要发笑,可自己的脸反倒飞起了一片红晕。她只是站着,没有把真一叫醒。而且还想离开真一...千重子的确从未见过男人的睡姿...真一穿着整洁的学生服,头发也...然而,千重子没有正面瞅他一眼。
千重子对真一是有爱情的。然而川端康成笔触的细腻仍然让我惊叹。他是如何能如此设身处地地站在一个青春少女的立场上体会这种极其细微而敏感的情感呢。千重子“看不惯男子躺倒的姿势”,揣摩真一躺倒的原因,随之而来的近乎溺爱的充满母性的想法(当然是爱情的一部分)“不由得要发笑”“飞起一片红晕”,羞涩地“没有瞅他一眼”。这里面还透露着些许性启蒙的意味把。这样一个充满了古板淳朴人家闺阁气少女的心路历程,行云流水又面面俱到。
5.真一被人这么形容的时候(宝刀),心里洋溢着一股激情。
极含蓄,极饱满。
6. 【红色八重樱】 ”仔细一看,它确实是女性化了呀!“真一说。”不论是垂下的细枝,还是花儿,都使人感到十分温柔和丰盈......“
而且八重樱的红花仿佛还稍带点紫宝色。
(然后真一又强调了一遍八重樱的女性气质)
search:
7."我幸福吗?......"千重子又再问了一遍,眼光里忽地露出了忧愁的神色。她低着头,看上去只不过像是一泓池水映入她的眼帘罢了。
眼波如水,还有樱花的倒影。可怜可爱。
8.这时候,恰好天空披上了一层春天的晚霞......参观清水寺舞台的人,只剩下寥寥三四个女学生,都难以看清她们的面部了。这正是千重子兴致勃勃的时候。幽暗的大雄宝殿已经点上了明灯......远眺西山
日落黄昏时刻,昼夜交替时分,有灵性的心灵都会兴致勃勃吧。
9.无疑,千重子隐隐约约觉察到真一在爱她。她的告白,也许是为了让自己爱着的人了解自己的身世。可是真一却听不出来。相反地,使他感到她的话音里包含着拒绝他的爱。纵然“弃儿”这话出自千重子编造的也罢。
真一为何无法觉察?他是如何地缺少信心啊。
“也许”好,作者变成了体察者,而非情感的创造者。人物来自灵感,是天然的。
10.“你没有自己的......自己的感情吗?”真一问。
“有,太多了,有点不好办......”
“你想把它压抑,把它抹杀?”
“不,不想抹杀。”
“你总是绕着弯说。”真一微微一笑,声音却有些颤抖,他把上身探出波形栏杆,想要偷看一眼千重子的脸。“真想看看你这谜一般的弃儿的脸啊!”
千重子绝对服从的外表下藏着深深的感情力度。这两者结合在一个美丽又朴素的花季少女身上,创造出的是性感的神秘。难以捉摸。
所以书读至此,吸引我看下去的不是情节。而是一种想要了解千重子的欲望。
11.千重子确实感到震惊。然而,并不太伤心。纵然已到了思春期,但她对这件事并不怎么苦恼。她并没有改变对太吉郎和阿繁的亲和爱,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去排除什么隔阂。这也许就是千重子的性格......倒是坐在这格子门后面的店铺里深居简出的父母,他们的忧愁渗透了她的心。
我只是想知道,千重子冷淡的禅意和深厚的情感深度是怎么结合到一起的。
12.后面二楼的天花板很高。有两间六铺席宽的房子,是父母和千重子的起居室和寝室。千重子坐在镜前,松开发束。头发长长的,梳理得很美。
“妈妈!“千重子呼唤在隔扇那边的母亲。这声音充满无限的遐思。
场景古雅静美,弥漫的感情力量深厚真挚。如见其人,如闻其音。
突然想到:这种对扑朔迷离身世的哀愁,和川端康成幼年丧亲的孤儿身世一定关联甚紧吧。
13.秀男小剧场(一):
“......"
"你不讨厌吧?”太吉郎怯懦地说。
“......"秀男执拗地一声不言。
.......
”嗯。“秀男还是没有抬脸。
(被打)
(求原谅)
(对话)
(终于开始解释)(秀男这里的几句话一语道破,太重要了。)
“这条腰带花样画得那样花哨,那样鲜艳,我为它的无比新颖而感到吃惊。我心想:佐田先生怎么会画出这样美的图案来呢。因此全神贯注地欣赏......”
”......“
”画面虽然新颖、有趣,可是同温暖的心却不大协调,不知为什么,仿佛给人一种荒凉的病态的感觉。“
(太吉郎当然大吃一惊。他哀愁的病态的入禅之心被识破)
(太吉郎不愿面对自己)
秀男这个角色,十分有灵性。
14.”花是活的。“秀男再次愣头愣脑地说了一句。
(然后太吉郎开始推敲,感觉“又挨了一闷棍”)(我没懂太吉郎的推敲)
(秀男说自己想的没那么深奥)“不过,比如说吧,令媛千重子小姐要是站在中宫寺或者广隆寺的弥勒佛爷面前,她不知要比佛爷美多少倍呢!”
“......(省略)秀男,我女儿会很快变成老太婆的。会很快的。”太吉郎说。
“是吗。(秀男的口头禅)我说过郁金香是活的。”秀男加重语气说,“它开花的时间虽短暂,但它整个生命的火花却是灿烂的。现在正是开花时节。”
.......
(然后秀男又有了实用性强的体悟)“我并没有想请你让我织一条能系到孙辈的腰带。我现在(注意”现在“,多么灵敏的体会)......只是希望您能让我织一条哪怕系一年,但系起来能称心、舒服的就好。”
.......
"我所以说郁金香是活的,就是出于这种心情。现在郁金香就是怒放,也难免会有两三片花瓣凋谢。“
本书到此最爱段落。哀愁神秘之中竭尽全力开出花的肆意、自由和畅快。这种氛围太过特别,太过美丽。有一种悲壮和无奈混杂的感觉。十分复杂几乎难以言明。
15.(苗子小剧场)(出场时的装扮)
那姑娘上身穿藏青底碎花白纹的窄袖和服,双肩上斜系着揽袖带;下身穿裙裤,系着围裙;手戴手背套,头上还扎了头巾。围裙一直绕到背后,两旁开叉。她身上只有揽袖带和从裙裤露出来的细腰带是红色的.....可能这就是日本野外或山上劳动的妇女形象吧。
16.(刷洗大杉圆木)
.......看见过男人们把大杉圆木的树皮粗粗地剥掉之后,再由妇女仔细地剥一遍,然后用水或温泉水拌和菩提瀑布的砂子,轻轻地刷洗着圆木的情景,她还模模糊糊地记得那些姑娘的面孔.......白杉圆木都是一般粗大,磨得非常好看。
17. 千重子说话间,脑子里却突然浮现出那姑娘的眼神来。一个健康的劳动形象,眼睛里却蕴含着深沉而忧郁的神色。
性格可以被血缘渗透。
18. 那里有一户磨圆木的人家。妇女们把泡在水里的圆木拿起来,用菩提瀑布的砂子细心地磨着。这种砂子是红色的,像黏土一样。据说是从菩提瀑布的下游取来的。
色彩和专注赋予了这个劳动过程一种古朴又神圣的仪式感。
19. “像那棵枫树多顽强啊,可在我身上……”千重子的话里带着哀伤的情调,“我顶多就像生长在枫树干小洞里的紫花地丁。哎呀,紫花地丁的花,不知不觉间也凋谢了。
千重子向往笔直高大的杉树,太吉郎肯定了弯弯曲曲的顽强枫树。但是越是向往意味着越远的距离。千重子感到寄生,孤独,飘零,生命短暂,这种对自我的认知和开头出现的枫树里的紫花地丁的形象精准地重合了。
20. 秀男小剧场(二)
“您扔掉了?……原来是这样。”秀男沉着得就像目中无人似的,“您既然让我看过,那就都印在我的脑子里了。”
…….
在账房里同掌柜并排坐着的千重子站了起来。秀男长着一双浓眉,他紧闭着嘴唇,似乎很有自信的样子,然而他解包袱的手却微微颤抖。
他不好对太吉郎说什么,于是转向千重子:
“小姐,请你看看。这是按照令尊的图案织的。”秀男说着就这么将卷着的腰带递给了她,而且显得特别拘束。
……
“小姐,这是令尊的大作啊!”
秀男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秀男的沉着聪明里面带有一点点木头木脑的笨拙感。重要的玄机可以一语道破,但是日常处世却常常显得过于木讷刚硬。但这也是他可爱的地方。是一个具有艺术家潜质的形象。另一点让秀男形象真实的是他对千重子的崇拜与喜爱。从将其外貌与佛像相比,到如今微微颤抖的手体现的爱对自信感的侵蚀。
21. “苗子小姐,你讨厌人吗?”
“我最喜欢人,不过……”苗子回答,“再没有什么比人更可爱的了。但是,有时我在山中一觉醒来,忽然想到:如果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人类,将会成什么样子呢……”
“这不是隐藏在你心里的一种厌世情绪吗?”
“什么厌世?我最讨厌这种思想了。我每天高兴、愉快地劳动……可是,人类……”
两个姑娘所在的杉林,骤然间变得昏暗起来。
“要下骤雨啦。”苗子说。
日本人好像有一种很可贵的性格,就是无论自己身处的某个环境多么局限,渺小,在比较的对立面面前不值一提,但仍然会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归属感。被大自然包围的苗子在杉树林中劳动,是杉树林的女儿。她也像那杉树一样结实、坚强。可这样一个高兴的、淳朴的孩子,在山中的一觉醒来后也会产生一种自我淡化、消失的禅意。千重子和苗子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长大,但血缘让她们心意相通。
22. “是啊,是啊。”真一笑了起来,“现在掌柜在吗?”
“不,还没…….”
“千重子小姐,你是不是有点感冒?”
“你觉得我有点感冒?我在门口擦格子门哪。”
“是吗。”真一好像在晃着电话筒。
这回是千重子朗朗地笑了。
真一压低声音说:“这个电话是我替哥哥挂的,现在就换哥哥来讲吧……”
“朗朗地笑”,唯一一次。
2. 妙龄的千重子不免想到:“上边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
3. 千重子又把视线从灯笼移到紫花地丁上——忽然,她想起了饲养在古丹波壶里的金钟儿......当时她在高中同学的起居室里,听见金钟儿鸣叫不停,便要了几只回家饲养......但是,它们是在又窄又暗的壶里出生、鸣叫、产卵,然后死去......千重子也知道,从前中国有个故事,叫做“壶中别有天地”。说的是壶中有琼楼玉宇,到处是美酒和山珍......当然,金钟儿并非厌弃世俗才进壶里的。纵然在壶里,恐怕它也不会知道是在其中。并且传宗接代地生存下去......如今是春天,虽不是金钟儿鸣叫的秋天,而且在枫树树干的洞里,今年也开了紫花地丁,千重子之所以想起壶中的金钟儿,并不是没有缘由的。金钟儿是千重子把它放进壶里的,可是紫花地丁是怎样到这个如此狭窄的小天地来的呢?......千重子把春风吹乱了的头发,撩在一只耳朵边上,面向着紫花地丁和金钟儿寻思对比。
“那么,自己呢?......”
在这自然界万物充满生机的春日里,千重子一个人观赏着这株小小的紫花地丁。
写紫花地丁,灯笼,金钟儿,不是无意的。川端康成一直追求的文学中的日本美,就是在这些含蓄曲折却指向一端的意象中慢慢描绘出来的。千重子正值妙龄的孤独,对自然界细枝末节的美的敏感,即使是翻译后的文本也能如诗一般流淌出来。而直觉上,这个女孩一定有什么秘密。而这座后院,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不露声色地展现了特殊的意义——它仿佛是千重子的壶,千重子的树洞。千重子思考的其实是生存的根本的哲学问题啊!自己是怎么来的,千重子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后面同样含蓄的叙述中,我们慢慢开始被千重子带入她的身世之谜,一层一层地倾听、解构她的孤独感。然而悲伤的是,即使到了最后的结尾,千重子似乎还是开头那个千重子。即使她找到了自己的妹妹,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但是千重子的孤单,似乎完全没有缓解。
或者说,这是川端康成,抑或整个日本文学的孤单感呢?
4.千重子没想到真一会躺在那儿。实在讨厌...在千重子的生活环境里,她看不惯男人躺倒的姿势....再说,真一身边有四五个老太婆,他们一边打开多层方木盒,一边闲聊天。也许是真一对这些老太婆感到亲切,起先是挨着她们坐,后来才躺下的吧...这么一想,千重子不由得要发笑,可自己的脸反倒飞起了一片红晕。她只是站着,没有把真一叫醒。而且还想离开真一...千重子的确从未见过男人的睡姿...真一穿着整洁的学生服,头发也...然而,千重子没有正面瞅他一眼。
千重子对真一是有爱情的。然而川端康成笔触的细腻仍然让我惊叹。他是如何能如此设身处地地站在一个青春少女的立场上体会这种极其细微而敏感的情感呢。千重子“看不惯男子躺倒的姿势”,揣摩真一躺倒的原因,随之而来的近乎溺爱的充满母性的想法(当然是爱情的一部分)“不由得要发笑”“飞起一片红晕”,羞涩地“没有瞅他一眼”。这里面还透露着些许性启蒙的意味把。这样一个充满了古板淳朴人家闺阁气少女的心路历程,行云流水又面面俱到。
5.真一被人这么形容的时候(宝刀),心里洋溢着一股激情。
极含蓄,极饱满。
6. 【红色八重樱】 ”仔细一看,它确实是女性化了呀!“真一说。”不论是垂下的细枝,还是花儿,都使人感到十分温柔和丰盈......“
而且八重樱的红花仿佛还稍带点紫宝色。
(然后真一又强调了一遍八重樱的女性气质)
search:
![]() |
八重樱(红) |
![]() |
八重樱介绍 |
![]() |
八重樱花语 |
7."我幸福吗?......"千重子又再问了一遍,眼光里忽地露出了忧愁的神色。她低着头,看上去只不过像是一泓池水映入她的眼帘罢了。
眼波如水,还有樱花的倒影。可怜可爱。
8.这时候,恰好天空披上了一层春天的晚霞......参观清水寺舞台的人,只剩下寥寥三四个女学生,都难以看清她们的面部了。这正是千重子兴致勃勃的时候。幽暗的大雄宝殿已经点上了明灯......远眺西山
日落黄昏时刻,昼夜交替时分,有灵性的心灵都会兴致勃勃吧。
9.无疑,千重子隐隐约约觉察到真一在爱她。她的告白,也许是为了让自己爱着的人了解自己的身世。可是真一却听不出来。相反地,使他感到她的话音里包含着拒绝他的爱。纵然“弃儿”这话出自千重子编造的也罢。
真一为何无法觉察?他是如何地缺少信心啊。
“也许”好,作者变成了体察者,而非情感的创造者。人物来自灵感,是天然的。
10.“你没有自己的......自己的感情吗?”真一问。
“有,太多了,有点不好办......”
“你想把它压抑,把它抹杀?”
“不,不想抹杀。”
“你总是绕着弯说。”真一微微一笑,声音却有些颤抖,他把上身探出波形栏杆,想要偷看一眼千重子的脸。“真想看看你这谜一般的弃儿的脸啊!”
千重子绝对服从的外表下藏着深深的感情力度。这两者结合在一个美丽又朴素的花季少女身上,创造出的是性感的神秘。难以捉摸。
所以书读至此,吸引我看下去的不是情节。而是一种想要了解千重子的欲望。
11.千重子确实感到震惊。然而,并不太伤心。纵然已到了思春期,但她对这件事并不怎么苦恼。她并没有改变对太吉郎和阿繁的亲和爱,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去排除什么隔阂。这也许就是千重子的性格......倒是坐在这格子门后面的店铺里深居简出的父母,他们的忧愁渗透了她的心。
我只是想知道,千重子冷淡的禅意和深厚的情感深度是怎么结合到一起的。
12.后面二楼的天花板很高。有两间六铺席宽的房子,是父母和千重子的起居室和寝室。千重子坐在镜前,松开发束。头发长长的,梳理得很美。
“妈妈!“千重子呼唤在隔扇那边的母亲。这声音充满无限的遐思。
场景古雅静美,弥漫的感情力量深厚真挚。如见其人,如闻其音。
突然想到:这种对扑朔迷离身世的哀愁,和川端康成幼年丧亲的孤儿身世一定关联甚紧吧。
13.秀男小剧场(一):
“......"
"你不讨厌吧?”太吉郎怯懦地说。
“......"秀男执拗地一声不言。
.......
”嗯。“秀男还是没有抬脸。
(被打)
(求原谅)
(对话)
(终于开始解释)(秀男这里的几句话一语道破,太重要了。)
“这条腰带花样画得那样花哨,那样鲜艳,我为它的无比新颖而感到吃惊。我心想:佐田先生怎么会画出这样美的图案来呢。因此全神贯注地欣赏......”
”......“
”画面虽然新颖、有趣,可是同温暖的心却不大协调,不知为什么,仿佛给人一种荒凉的病态的感觉。“
(太吉郎当然大吃一惊。他哀愁的病态的入禅之心被识破)
(太吉郎不愿面对自己)
秀男这个角色,十分有灵性。
14.”花是活的。“秀男再次愣头愣脑地说了一句。
(然后太吉郎开始推敲,感觉“又挨了一闷棍”)(我没懂太吉郎的推敲)
(秀男说自己想的没那么深奥)“不过,比如说吧,令媛千重子小姐要是站在中宫寺或者广隆寺的弥勒佛爷面前,她不知要比佛爷美多少倍呢!”
“......(省略)秀男,我女儿会很快变成老太婆的。会很快的。”太吉郎说。
“是吗。(秀男的口头禅)我说过郁金香是活的。”秀男加重语气说,“它开花的时间虽短暂,但它整个生命的火花却是灿烂的。现在正是开花时节。”
.......
(然后秀男又有了实用性强的体悟)“我并没有想请你让我织一条能系到孙辈的腰带。我现在(注意”现在“,多么灵敏的体会)......只是希望您能让我织一条哪怕系一年,但系起来能称心、舒服的就好。”
.......
"我所以说郁金香是活的,就是出于这种心情。现在郁金香就是怒放,也难免会有两三片花瓣凋谢。“
本书到此最爱段落。哀愁神秘之中竭尽全力开出花的肆意、自由和畅快。这种氛围太过特别,太过美丽。有一种悲壮和无奈混杂的感觉。十分复杂几乎难以言明。
15.(苗子小剧场)(出场时的装扮)
那姑娘上身穿藏青底碎花白纹的窄袖和服,双肩上斜系着揽袖带;下身穿裙裤,系着围裙;手戴手背套,头上还扎了头巾。围裙一直绕到背后,两旁开叉。她身上只有揽袖带和从裙裤露出来的细腰带是红色的.....可能这就是日本野外或山上劳动的妇女形象吧。
16.(刷洗大杉圆木)
.......看见过男人们把大杉圆木的树皮粗粗地剥掉之后,再由妇女仔细地剥一遍,然后用水或温泉水拌和菩提瀑布的砂子,轻轻地刷洗着圆木的情景,她还模模糊糊地记得那些姑娘的面孔.......白杉圆木都是一般粗大,磨得非常好看。
17. 千重子说话间,脑子里却突然浮现出那姑娘的眼神来。一个健康的劳动形象,眼睛里却蕴含着深沉而忧郁的神色。
性格可以被血缘渗透。
18. 那里有一户磨圆木的人家。妇女们把泡在水里的圆木拿起来,用菩提瀑布的砂子细心地磨着。这种砂子是红色的,像黏土一样。据说是从菩提瀑布的下游取来的。
色彩和专注赋予了这个劳动过程一种古朴又神圣的仪式感。
19. “像那棵枫树多顽强啊,可在我身上……”千重子的话里带着哀伤的情调,“我顶多就像生长在枫树干小洞里的紫花地丁。哎呀,紫花地丁的花,不知不觉间也凋谢了。
千重子向往笔直高大的杉树,太吉郎肯定了弯弯曲曲的顽强枫树。但是越是向往意味着越远的距离。千重子感到寄生,孤独,飘零,生命短暂,这种对自我的认知和开头出现的枫树里的紫花地丁的形象精准地重合了。
20. 秀男小剧场(二)
“您扔掉了?……原来是这样。”秀男沉着得就像目中无人似的,“您既然让我看过,那就都印在我的脑子里了。”
…….
在账房里同掌柜并排坐着的千重子站了起来。秀男长着一双浓眉,他紧闭着嘴唇,似乎很有自信的样子,然而他解包袱的手却微微颤抖。
他不好对太吉郎说什么,于是转向千重子:
“小姐,请你看看。这是按照令尊的图案织的。”秀男说着就这么将卷着的腰带递给了她,而且显得特别拘束。
……
“小姐,这是令尊的大作啊!”
秀男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秀男的沉着聪明里面带有一点点木头木脑的笨拙感。重要的玄机可以一语道破,但是日常处世却常常显得过于木讷刚硬。但这也是他可爱的地方。是一个具有艺术家潜质的形象。另一点让秀男形象真实的是他对千重子的崇拜与喜爱。从将其外貌与佛像相比,到如今微微颤抖的手体现的爱对自信感的侵蚀。
21. “苗子小姐,你讨厌人吗?”
“我最喜欢人,不过……”苗子回答,“再没有什么比人更可爱的了。但是,有时我在山中一觉醒来,忽然想到:如果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人类,将会成什么样子呢……”
“这不是隐藏在你心里的一种厌世情绪吗?”
“什么厌世?我最讨厌这种思想了。我每天高兴、愉快地劳动……可是,人类……”
两个姑娘所在的杉林,骤然间变得昏暗起来。
“要下骤雨啦。”苗子说。
日本人好像有一种很可贵的性格,就是无论自己身处的某个环境多么局限,渺小,在比较的对立面面前不值一提,但仍然会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归属感。被大自然包围的苗子在杉树林中劳动,是杉树林的女儿。她也像那杉树一样结实、坚强。可这样一个高兴的、淳朴的孩子,在山中的一觉醒来后也会产生一种自我淡化、消失的禅意。千重子和苗子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长大,但血缘让她们心意相通。
22. “是啊,是啊。”真一笑了起来,“现在掌柜在吗?”
“不,还没…….”
“千重子小姐,你是不是有点感冒?”
“你觉得我有点感冒?我在门口擦格子门哪。”
“是吗。”真一好像在晃着电话筒。
这回是千重子朗朗地笑了。
真一压低声音说:“这个电话是我替哥哥挂的,现在就换哥哥来讲吧……”
“朗朗地笑”,唯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