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如影随形,谈谈电影《隐藏摄像机》
奥地利著名导演、编剧迈克尔·哈内克2005年的作品《隐藏摄像机》讲述一个法国中产阶级三口之家突然遭遇到的一桩离奇事件,并由此将历史、种族、阶级、贫富等等重大问题关联呈现,同时婚姻家庭内部的谎言、欺骗、不忠以及两代人的隔膜等等,也一一浮现。
.
一卷隐秘拍摄的录像带出现在家门口,两小时的片长,却只有一个镜头:位于丁字路口的他们家房子的正面外景。除了门前街道上停着的车辆、一家人出门回家、偶尔驶过的汽车和寥寥行人、迅疾掠过画面的骑车人,便再无其他,风都没有。夫妻俩愤怒,猜度,继而惊恐。当丈夫看到包裹录像带的纸上画着一个吐血男孩的头相时,某个遥远的事件撞进他的脑海。
.
第二卷录像带又来了,摄像机在车里,车一路行驶到了男主人的老家。身为当红电视读书节目主持人的他被牵引着驱车返家,并与病中年迈的母亲话及陈年旧事,但母亲不太愿意触及那些并不愉快的回忆。吐血男孩的图画这回不仅寄给了电视台的他,还寄给了学校里的儿子。
.
第三卷录像带的内容将他带往一处贫民公寓,开门的正是老马吉——他的怀疑所指,童年时家中长工阿尔及利亚人夫妇的儿子。他怒指其以录像带威胁他,后者则一再声明无辜。
.
第四卷录像带记录下的是盛气凌人的他狂怒地威肋老实巴交的老马吉,以及他走后老马吉长达一小时的悲泣。这卷带子不仅戳穿了他向妻子撒的谎,令夫妻嫌忌升级,还由于被同时寄到了上司手里,令他如日中天的事业有了隐患。
.
儿子彻夜未归,夫妻报警,警察带走了老马吉父子。巨大压力之下,他终于向妻子讲述了那桩他嘴里的人生“插曲”。长工夫妇前往巴黎参加声援阿尔及利亚独立的示威游行,双双丧命,父母收养了小马吉。6岁的他造谣马吉时常吐血,又哄骗马吉宰杀了家中的大公鸡,然后反诬马吉以此恐吓他。父母终于放弃收养马吉,将其移交给了孤儿院。
儿子的疑似遭绑架,不过虚惊一场,他只是留宿同学家中。供职出版机构、同样事业有成的母亲想与儿子沟通,却遭到儿子的反击。原来她对婚姻的不忠,瞒过了丈夫,却没瞒过儿子。外遇的对象竟然是夫妻俩共同的朋友,朋友的妻子也是他们的朋友。
老马吉邀请男主人去他家,掩门便语:“我和录像带的事无关,叫你来,只是觉得你应该在场。”说罢拔刀自刎,血喷射而出。从镜头的角度看,这同样是一段被隐藏摄像机记录下的画画。老马吉的儿子前往电视台,想要知道害死父亲的人的态度,却只遭逢到巨大的冷漠。
片尾,阿尔及利亚人的儿子到校门口找法国人的儿子,两人聊了好久,从他们的身体语言来看,交流平静、顺畅。——导演惊人地将这段如此重要的对话,做了静音处理。两人分手后,法国人的儿子回到同学中间,结伴回家。片尾字幕爬升,校门口的台阶上,放学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坐下,闲聊,起身,吻颊告别。
.
永远忘不了盯着片尾字幕起不了身的上一部影片是《卡廷惨案》。我想说,《隐藏摄像机》这部如此安静、克制的影片却蕴含着惊心动魄的力量。——安静到大量清清冷冷的镜头像是静止的;克制到许多叙事都省略了,表演更是克制,长久的静坐,一动不动,心中明明惊涛骇浪,面部却几乎没有表情。
小马吉被孤儿园接走,被一个远远的长镜头在几近片尾处,作了郑重呈现。那个视角分明出自躲在暗处的6岁小主人的眼睛。得逞的喜悦?仰或不安、内疚?
影片开放的结尾,将究竟谁是隐秘拍摄者,动机何在等等关键问题悬置不表,令我隐约觉得,它更像一个叙事技巧,某个暗喻,比如男主人生命中抛却不掉的隐忧——越风光越害怕面对的人生的一处脏污——虽然这样说,对6岁的孩子难免残酷。但从他种种狡辨和冷漠来看,他并无悔意,更无愧疚,要的只是自保——所拥有的一切不受影响。
一桩旧时悲剧引发一桩现时悲剧,悲剧的主角依然。小马吉被诬陷,失去了受好的教育、过好的生活的可能;老马吉遭冤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谁想要的结果?
虽然困惑,但我仍然将其归入我所看过的伟大的电影之列。
.
![]() |
一卷隐秘拍摄的录像带出现在家门口,两小时的片长,却只有一个镜头:位于丁字路口的他们家房子的正面外景。除了门前街道上停着的车辆、一家人出门回家、偶尔驶过的汽车和寥寥行人、迅疾掠过画面的骑车人,便再无其他,风都没有。夫妻俩愤怒,猜度,继而惊恐。当丈夫看到包裹录像带的纸上画着一个吐血男孩的头相时,某个遥远的事件撞进他的脑海。
.
![]() |
第二卷录像带又来了,摄像机在车里,车一路行驶到了男主人的老家。身为当红电视读书节目主持人的他被牵引着驱车返家,并与病中年迈的母亲话及陈年旧事,但母亲不太愿意触及那些并不愉快的回忆。吐血男孩的图画这回不仅寄给了电视台的他,还寄给了学校里的儿子。
.
第三卷录像带的内容将他带往一处贫民公寓,开门的正是老马吉——他的怀疑所指,童年时家中长工阿尔及利亚人夫妇的儿子。他怒指其以录像带威胁他,后者则一再声明无辜。
.
第四卷录像带记录下的是盛气凌人的他狂怒地威肋老实巴交的老马吉,以及他走后老马吉长达一小时的悲泣。这卷带子不仅戳穿了他向妻子撒的谎,令夫妻嫌忌升级,还由于被同时寄到了上司手里,令他如日中天的事业有了隐患。
.
![]() |
儿子彻夜未归,夫妻报警,警察带走了老马吉父子。巨大压力之下,他终于向妻子讲述了那桩他嘴里的人生“插曲”。长工夫妇前往巴黎参加声援阿尔及利亚独立的示威游行,双双丧命,父母收养了小马吉。6岁的他造谣马吉时常吐血,又哄骗马吉宰杀了家中的大公鸡,然后反诬马吉以此恐吓他。父母终于放弃收养马吉,将其移交给了孤儿院。
![]() |
![]() |
儿子的疑似遭绑架,不过虚惊一场,他只是留宿同学家中。供职出版机构、同样事业有成的母亲想与儿子沟通,却遭到儿子的反击。原来她对婚姻的不忠,瞒过了丈夫,却没瞒过儿子。外遇的对象竟然是夫妻俩共同的朋友,朋友的妻子也是他们的朋友。
![]() |
老马吉邀请男主人去他家,掩门便语:“我和录像带的事无关,叫你来,只是觉得你应该在场。”说罢拔刀自刎,血喷射而出。从镜头的角度看,这同样是一段被隐藏摄像机记录下的画画。老马吉的儿子前往电视台,想要知道害死父亲的人的态度,却只遭逢到巨大的冷漠。
![]() |
左下角,两个儿子在交流。 |
![]() |
片尾,阿尔及利亚人的儿子到校门口找法国人的儿子,两人聊了好久,从他们的身体语言来看,交流平静、顺畅。——导演惊人地将这段如此重要的对话,做了静音处理。两人分手后,法国人的儿子回到同学中间,结伴回家。片尾字幕爬升,校门口的台阶上,放学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坐下,闲聊,起身,吻颊告别。
.
永远忘不了盯着片尾字幕起不了身的上一部影片是《卡廷惨案》。我想说,《隐藏摄像机》这部如此安静、克制的影片却蕴含着惊心动魄的力量。——安静到大量清清冷冷的镜头像是静止的;克制到许多叙事都省略了,表演更是克制,长久的静坐,一动不动,心中明明惊涛骇浪,面部却几乎没有表情。
![]() |
小马吉被孤儿园接走,被一个远远的长镜头在几近片尾处,作了郑重呈现。那个视角分明出自躲在暗处的6岁小主人的眼睛。得逞的喜悦?仰或不安、内疚?
影片开放的结尾,将究竟谁是隐秘拍摄者,动机何在等等关键问题悬置不表,令我隐约觉得,它更像一个叙事技巧,某个暗喻,比如男主人生命中抛却不掉的隐忧——越风光越害怕面对的人生的一处脏污——虽然这样说,对6岁的孩子难免残酷。但从他种种狡辨和冷漠来看,他并无悔意,更无愧疚,要的只是自保——所拥有的一切不受影响。
一桩旧时悲剧引发一桩现时悲剧,悲剧的主角依然。小马吉被诬陷,失去了受好的教育、过好的生活的可能;老马吉遭冤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谁想要的结果?
虽然困惑,但我仍然将其归入我所看过的伟大的电影之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