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两岸三地人名翻译:梦露和门罗为同一姓氏
![]() |
“格兰披治”与“窝打老道”这两个名称可能会使很多人一头雾水,其实“格兰披治”与“披萨饼”无关,“窝打老道”也只是英语中的一个地名:“格兰披治”是香港对英语"Grand Prix"(大奖赛)的纯音译,“窝打老道”则是香港的"Waterloo Road",如果让大陆人来翻译,肯定会译为“滑铁卢大道”。
大陆、香港和台湾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同源同宗,但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再加上方言的影响,使得两岸三地在诸多译名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人名方面,译法有较大或一定差异的就有很多,如:“撒切尔夫人(大陆)/戴卓尔夫人(港)/柴契尔夫人(台)”、“里根(大陆)/列根(香港)/雷根(台湾)”、“罗纳尔多(大陆)/郎拿度(港台)”等。
在重要国际人物名字的翻译方面,两岸三地的有些译名比较接近,容易识别,如“奥巴马(大陆)/欧巴马(台)/奥巴马(港)/”、“克林顿(大陆)/ 柯林顿(台)/柯林顿(港)/”、等,但有些则有天壤之别,根本无法辨认,例如,“侯赛因(大陆/ 海珊(台、港)/”、“肯尼迪(大陆)/甘乃迪(台、港)”、“基辛格(内地、港)/季辛吉(台)”等。更有甚者,内地和台湾所翻译的“切·格瓦拉”在香港竟然被译为“哲古华拉”。
建国以后不久,大陆开始对人名翻译进行规范,除了以前留下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古代或近现代人物译名外,如萧伯纳、华盛顿、卓别林、罗斯福、高尔基、戴高乐等之外,对人名音译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开始用基本统一的汉字进行相对标准化的音译。大陆在外国人名翻译方面一般有两个特点,首先一般避开汉语姓氏,只是单纯音译,因此像以前那种以常见汉语姓氏开头的人名越来越少了,这样翻译出来的人名往往一看就知道是外国人,例如“加加林”、“科尔”、“克林顿”;其次,在音译时尽量选择中性的字,避免容易形成特殊涵义的字,例如“尼克松、克林顿、肯尼迪”这些名字的用字都很中性。
而港台则有所不同,首先是常用汉语姓氏作为外国人物人名。如香港给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夫人“Cherie Blair(切丽o布莱尔)”取了一个标准的中文名“彭雪龄”。台湾采取了这一做法,例如“庞比杜(台)/蓬皮杜”、“裴瑞斯(台)/佩雷斯”、“华勒沙(台)/瓦文萨”等。其次,大陆在翻译外国人名时,从不进行省略,每个字都翻译出来,例如“艾森豪威尔”、“谢瓦尔德纳泽”、“戈尔巴乔夫”等,而港台有时会进行一定省略,以求简洁,如詹生(港台)/约翰逊,卡斯楚(港台)/卡斯特罗,戈巴契夫(港台)/戈尔巴乔夫,艾森豪(港台)/艾森豪威尔、谢瓦纳兹(港台)/谢瓦尔德纳泽(格鲁吉亚政治家、曾任苏联外长和格鲁吉亚独立后的总统)、斯坦尼(港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俄时期著名戏剧理论家)/等。
再次,对于有些著名女性人物,港台方面有时会取一个女性化的名字,例如港台就将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译为“希拉蕊”,而大陆也有在翻译女性人名使用女性化汉字的做法,如“詹妮弗”“罗丝”“斯宾诺莎”“波姬·小丝”等,不过,在遇到“希拉里”这一名字中的三个字都无法找到可用的女性意味汉字的时候,一般也就直接用“希拉里”了。在这方面,有一个人名的翻译很有意思:大家熟知的性感偶像“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的姓氏"Monroe"和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的姓氏其实是同一个词,但如果将“梦露”译为“门罗”,那就未免太严肃了,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关注英狮伦国际英语,让英语变得很轻松!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