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戴荠花
原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句出自韩愈。韩愈在《送董邵南序》开篇的一句便是“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
这篇文章是韩愈送好友董邵南去河北时写的。在文中韩愈很惋惜董邵南怀才不遇。“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但又因董邵南怀抱利器,故知其“必有遇合”,即有人赏识。所以勉励董邵南要努力。然而董要去的河北一带,当时藩镇割据,自留赋税,自署官吏,与中央抗衡,在争取独立。董邵南有才,去到那里肯定会助长分裂国家的势力。但人各有志。况董邵南家贫如洗。“爵禄不及门,门外唯有吏,日来争租更索钱”。董不得功名爵禄便无法生活,只有另寻出路。如此境况,韩愈又无力相助,因之倍加惋惜。只好劝其“慕义强仁者”让人爱惜。即是要仁义,学英雄,让人尊重爱惜。韩愈的拳拳之心哪。更借自己凭吊望储君之墓一事——当年燕国名将乐毅为燕昭王攻下了七十二座城,立了大功。但燕昭王死,惠王立,却不再信任乐毅。乐毅只好转奔赵国。赵国重用乐毅,封为望储君。——说当今的天子如赵王,所有的人才都会受到重用,而委婉地劝董邵南留下来。
韩董因惺惺相惜而成朋友,然韩又无力助朋友,更怕董邵南一去葬送一生留千古骂名,只好寓劝诫于送别的同情之中。韩愈的这一番情意使得这仅百把字的文章,让人读来倍觉情真意切,又含蓄不露意味深长。
董邵南遇到的问题,我们今人也会遇到。是“穷且 宜坚不坠青云之志”,还是为五斗米折腰?董邵南为五斗米折腰了。我不知道董邵南最后的下落。但我庆幸陶渊明幸好有五斗米,否则我们今天就少了一位大文学家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也庆幸颜回有一箪食一瓢饮,能让他继承了孔子的道德衣钵。
常常的,我会想起周作人。我非常喜欢他的“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多么雅丽的句子。一个“羞”字,掩尽了桃李的艳俗。但是他折腰了。甚为惋惜。因为周作人是有五斗米的,不过是清贫一些而已。
这篇文章是韩愈送好友董邵南去河北时写的。在文中韩愈很惋惜董邵南怀才不遇。“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但又因董邵南怀抱利器,故知其“必有遇合”,即有人赏识。所以勉励董邵南要努力。然而董要去的河北一带,当时藩镇割据,自留赋税,自署官吏,与中央抗衡,在争取独立。董邵南有才,去到那里肯定会助长分裂国家的势力。但人各有志。况董邵南家贫如洗。“爵禄不及门,门外唯有吏,日来争租更索钱”。董不得功名爵禄便无法生活,只有另寻出路。如此境况,韩愈又无力相助,因之倍加惋惜。只好劝其“慕义强仁者”让人爱惜。即是要仁义,学英雄,让人尊重爱惜。韩愈的拳拳之心哪。更借自己凭吊望储君之墓一事——当年燕国名将乐毅为燕昭王攻下了七十二座城,立了大功。但燕昭王死,惠王立,却不再信任乐毅。乐毅只好转奔赵国。赵国重用乐毅,封为望储君。——说当今的天子如赵王,所有的人才都会受到重用,而委婉地劝董邵南留下来。
韩董因惺惺相惜而成朋友,然韩又无力助朋友,更怕董邵南一去葬送一生留千古骂名,只好寓劝诫于送别的同情之中。韩愈的这一番情意使得这仅百把字的文章,让人读来倍觉情真意切,又含蓄不露意味深长。
董邵南遇到的问题,我们今人也会遇到。是“穷且 宜坚不坠青云之志”,还是为五斗米折腰?董邵南为五斗米折腰了。我不知道董邵南最后的下落。但我庆幸陶渊明幸好有五斗米,否则我们今天就少了一位大文学家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也庆幸颜回有一箪食一瓢饮,能让他继承了孔子的道德衣钵。
常常的,我会想起周作人。我非常喜欢他的“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多么雅丽的句子。一个“羞”字,掩尽了桃李的艳俗。但是他折腰了。甚为惋惜。因为周作人是有五斗米的,不过是清贫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