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的诞生》:黑科技,人性化和"有意思"
文/林伽
随SONY WM-EX910配的原装E808耳机,刚听的时候觉得太难听了。这也有人说是神器?除了人云亦云的评价,我自己感觉太费解了。高中低三段频率全都特别锐利,动态大,音量推大了三段全都过载,要达到最佳聆听效果要靠机器自带的四种音效和音量控制自己调,实在太不人性化了。同样的音频,用相同的音效和音量配置播放,换成EarPods就一点问题没有。高音润,中音准,低音沉,不用动手,直接听已经太舒服了。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用EarPods设计的"三道杠"玩玩低频衰减,又科技又人性,找张录混音做得好的专辑听,甚至有点CD的数码味。每种音源本来在母带处理各段频率的时候的参数就不同,这是导致了E808很难用的直接原因。换一张专辑就不得不花半天工夫手动重新调整效果,而所谓"最佳效果"本身就是一种个人主观好恶问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
但是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在玩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SONY这个黑科技大厂在摸拟音频信号时代推出的这款非常不人性化,甚至有点"难用"的耳机虽然不人性,但它提供的各段频率是够锐利的大动态直接给了聆听者最饱满的原始输出,只要肯花点时间调整音量和音效,你想要什么效果都能慢慢调岀来,但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调音经验,虽然麻烦,但是自己来调音这件事,仔细想想是不是感觉比一步到位的聆听更有意思?
索尼的产品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设计有很多需要动脑子,需要被发现神奇之处,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自己发明很多玩法。索尼经常制造一些令人费解的怪东西,设计参数远超过实际运用范围,需要玩家慢慢摸索。想到这里,我忽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怪想法:现在的东西是不是有点"人性的,太人性的"了?便利性已经大过了"有意思",让人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懒,越来越不肯动脑动手,这是不是一种退化?和"人性化"相比,我更欣赏"有意思"的设计趣味,至少还耐人寻味。
E808是不是神器无所谓,有意思就行。就如同PCM-D50线性录音机的现状。本来是一款音频采样设备,厉害的地方在于它高品质电容拾音系统(包括可变角度声场、信号处理操作模块和灵敏度调节),以及可以生成优秀音频格式的编码模式,呈现出原汁原味中肯的音色,这才是重点。但是为了实时监听和回放,D50不得不为机器设计了忠实于原始效果的解码技术并搭载监听级输出的播放器模块,没想到这么一个以录音为主要功能的设备被一帮忠于冷峻中立音色的HIFl发烧友玩坏了。经常见到有人用D50当作播放器听什么无损音频,总觉得有点明珠暗投,但是想想,这不也挺有意思的么。
我认为世界上本没有所谓"神器",都是人根据自己的想法摸索出来的。用一句老套的话说:设备不重要,精彩的是发挥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觉得有意思,玩得好(要用脑),能玩出有意思的东西来,任何设备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在你手中成为神器。
![]() |
SONY PCM-D50 with E808 |
随SONY WM-EX910配的原装E808耳机,刚听的时候觉得太难听了。这也有人说是神器?除了人云亦云的评价,我自己感觉太费解了。高中低三段频率全都特别锐利,动态大,音量推大了三段全都过载,要达到最佳聆听效果要靠机器自带的四种音效和音量控制自己调,实在太不人性化了。同样的音频,用相同的音效和音量配置播放,换成EarPods就一点问题没有。高音润,中音准,低音沉,不用动手,直接听已经太舒服了。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用EarPods设计的"三道杠"玩玩低频衰减,又科技又人性,找张录混音做得好的专辑听,甚至有点CD的数码味。每种音源本来在母带处理各段频率的时候的参数就不同,这是导致了E808很难用的直接原因。换一张专辑就不得不花半天工夫手动重新调整效果,而所谓"最佳效果"本身就是一种个人主观好恶问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
但是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在玩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SONY这个黑科技大厂在摸拟音频信号时代推出的这款非常不人性化,甚至有点"难用"的耳机虽然不人性,但它提供的各段频率是够锐利的大动态直接给了聆听者最饱满的原始输出,只要肯花点时间调整音量和音效,你想要什么效果都能慢慢调岀来,但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调音经验,虽然麻烦,但是自己来调音这件事,仔细想想是不是感觉比一步到位的聆听更有意思?
索尼的产品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设计有很多需要动脑子,需要被发现神奇之处,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自己发明很多玩法。索尼经常制造一些令人费解的怪东西,设计参数远超过实际运用范围,需要玩家慢慢摸索。想到这里,我忽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怪想法:现在的东西是不是有点"人性的,太人性的"了?便利性已经大过了"有意思",让人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懒,越来越不肯动脑动手,这是不是一种退化?和"人性化"相比,我更欣赏"有意思"的设计趣味,至少还耐人寻味。
E808是不是神器无所谓,有意思就行。就如同PCM-D50线性录音机的现状。本来是一款音频采样设备,厉害的地方在于它高品质电容拾音系统(包括可变角度声场、信号处理操作模块和灵敏度调节),以及可以生成优秀音频格式的编码模式,呈现出原汁原味中肯的音色,这才是重点。但是为了实时监听和回放,D50不得不为机器设计了忠实于原始效果的解码技术并搭载监听级输出的播放器模块,没想到这么一个以录音为主要功能的设备被一帮忠于冷峻中立音色的HIFl发烧友玩坏了。经常见到有人用D50当作播放器听什么无损音频,总觉得有点明珠暗投,但是想想,这不也挺有意思的么。
我认为世界上本没有所谓"神器",都是人根据自己的想法摸索出来的。用一句老套的话说:设备不重要,精彩的是发挥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觉得有意思,玩得好(要用脑),能玩出有意思的东西来,任何设备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在你手中成为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