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摔倒在同一个坑里?
原创 2016-01-13 小编林聪 妈董会资讯平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经常有听说一些故事,故事里的人开始一段又一段的感情,然后又结束这些感情。一直很好奇,他们的感情因何开始?又为何结束?
一位朋友,她的感情就像电影里说的:“写出来就本书。”
她曾有过三段刻骨铭心的爱,但每一次她都是遍体鳞伤,黯然退场。
她的第一段爱情是校园爱情,对方是学校里出名的学霸,对谁都冷冷淡淡,保持距离,除了她。那时,她天天腻着他,课间、放学、假期,都可以看到他带着她,一起嬉笑,打闹。他们是同学中的模范情侣。在毕业的时候,学霸怒吼着“你就不能给我一点空间么?”,于是分手。
第二次爱上的对象,是在公司的某次联谊活动上认识的,交往三个月就同居了。她为他做饭,天天准备好便当盒,让他带着去公司,感觉他们都已经过出了老夫老妻的感觉。他公司的同事都喊她“大嫂”。她为他放弃了公司安排的出国深造的机会。世事总是变幻莫测,两个人在一起的第三个情人节,他发了个消息:“我累了,我们分手吧!”
第三次是相亲对象。因家里逼迫,本来不抱希望的相亲,结果让她捡回来一个宝。男的对她十分照顾,彻夜帮她做PPT,上下班接送,陪吃陪逛陪玩……她以为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可惜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四个月之后,便走向了终点,两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最后,他提出了分手。
那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看来是自己的问题了,XXX,XXX(她的前两任),我原谅你们了。配图是一张自拍,笑得很美好!
看到这条朋友圈之后,好奇地私信了她。她说:“我早该发现的,以前不懂,现在才明白是我错了。”
她错在,她以为爱情,是时时刻刻腻在一起,她不断地询问对方在哪里,在干什么。直到现在她才发现,对方会很累,觉得她在监视自己,让人倍感压力。她的错在于,在每段感情中,都太过关注对方,自己希望给对方最好的,却在不经意间压缩了对方的空间,就像紧紧地拥抱对方,却用力过猛,勒得对方喘不过气来。
有的人在感情中经常犯一样的错误,就像屡教不改的惯犯。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强迫性重复”:我们仿佛有意识地在让痛苦反复出现,包括痛苦的行为,痛苦的宿命,痛苦的情感状态。
有的人一直遇到同一类人(比如,经常有女生抱怨,自己遇到的都是渣男),不断地让自己受到伤害。其实,每个人都会特别被某一类人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这可能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
有的人觉得自己的父亲粗暴,却偏偏找了一个粗暴的丈夫。她又遭受了同样的经历,在潜意识里,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改变,换而言之,她希望在和丈夫的互动中,治疗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中留下的心理创伤。
很遗憾,这些人都失败了,这就是采用了错误的方式,去面对错误的人,这会让坏的强迫性重复不断地持续下去。打破坏的强迫性重复的方法,在于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以建立良性的强迫性重复机制。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很困难的事。有这么一句话:“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6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姑且不论“他以为的你”是怎样,“你以为的你”与“真正的你”,本应该是统一的,但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很好的认识真正的自己。
面对重复地错误与痛苦,请别再说命运使然。曾奇峰说:“所谓的命运,实际上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强迫性重复。”当你足够接纳自己,看到那些痛苦命运背后的情感和需求,便有了选择的机会,是选择继续遭受折磨,还是寻求更健康的方式满足自己,自主权在你自己手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经常有听说一些故事,故事里的人开始一段又一段的感情,然后又结束这些感情。一直很好奇,他们的感情因何开始?又为何结束?
一位朋友,她的感情就像电影里说的:“写出来就本书。”
她曾有过三段刻骨铭心的爱,但每一次她都是遍体鳞伤,黯然退场。
![]() |
她的第一段爱情是校园爱情,对方是学校里出名的学霸,对谁都冷冷淡淡,保持距离,除了她。那时,她天天腻着他,课间、放学、假期,都可以看到他带着她,一起嬉笑,打闹。他们是同学中的模范情侣。在毕业的时候,学霸怒吼着“你就不能给我一点空间么?”,于是分手。
第二次爱上的对象,是在公司的某次联谊活动上认识的,交往三个月就同居了。她为他做饭,天天准备好便当盒,让他带着去公司,感觉他们都已经过出了老夫老妻的感觉。他公司的同事都喊她“大嫂”。她为他放弃了公司安排的出国深造的机会。世事总是变幻莫测,两个人在一起的第三个情人节,他发了个消息:“我累了,我们分手吧!”
第三次是相亲对象。因家里逼迫,本来不抱希望的相亲,结果让她捡回来一个宝。男的对她十分照顾,彻夜帮她做PPT,上下班接送,陪吃陪逛陪玩……她以为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可惜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四个月之后,便走向了终点,两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最后,他提出了分手。
![]() |
那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看来是自己的问题了,XXX,XXX(她的前两任),我原谅你们了。配图是一张自拍,笑得很美好!
看到这条朋友圈之后,好奇地私信了她。她说:“我早该发现的,以前不懂,现在才明白是我错了。”
她错在,她以为爱情,是时时刻刻腻在一起,她不断地询问对方在哪里,在干什么。直到现在她才发现,对方会很累,觉得她在监视自己,让人倍感压力。她的错在于,在每段感情中,都太过关注对方,自己希望给对方最好的,却在不经意间压缩了对方的空间,就像紧紧地拥抱对方,却用力过猛,勒得对方喘不过气来。
![]() |
有的人在感情中经常犯一样的错误,就像屡教不改的惯犯。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强迫性重复”:我们仿佛有意识地在让痛苦反复出现,包括痛苦的行为,痛苦的宿命,痛苦的情感状态。
有的人一直遇到同一类人(比如,经常有女生抱怨,自己遇到的都是渣男),不断地让自己受到伤害。其实,每个人都会特别被某一类人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这可能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
有的人觉得自己的父亲粗暴,却偏偏找了一个粗暴的丈夫。她又遭受了同样的经历,在潜意识里,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改变,换而言之,她希望在和丈夫的互动中,治疗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中留下的心理创伤。
很遗憾,这些人都失败了,这就是采用了错误的方式,去面对错误的人,这会让坏的强迫性重复不断地持续下去。打破坏的强迫性重复的方法,在于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以建立良性的强迫性重复机制。
![]() |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很困难的事。有这么一句话:“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6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姑且不论“他以为的你”是怎样,“你以为的你”与“真正的你”,本应该是统一的,但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很好的认识真正的自己。
面对重复地错误与痛苦,请别再说命运使然。曾奇峰说:“所谓的命运,实际上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强迫性重复。”当你足够接纳自己,看到那些痛苦命运背后的情感和需求,便有了选择的机会,是选择继续遭受折磨,还是寻求更健康的方式满足自己,自主权在你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