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残酷叫西本雪穗——《白夜行》
由《嫌疑人》开始认识到东野圭吾,再读他的《解忧百货店》,而后再翻到《白夜行》,无疑是《白夜行》所给到我的震撼最大。
虽然一早已听说《白夜行》的大名,知道是东野的成名作,但是再读起来甚至比被誉为推理巅峰之作的《嫌疑人》更紧凑,更令人容易跟着读者的思路行走。
整本小说所贯穿的主线是亮司无条件对雪穗爱的付出,帮着雪穗完成所有她想完成的事,扫清她路上一切的障碍物,在我看来,雪穗仿佛就像一幕幕大戏的导演,导演着各种戏码的出现,在她看来,自身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筹码进行交易,周围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他的工具,对此,她毫无情感可言。至少作者是想把她刻画成这样的形象。
“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这句话是雪穗的内心独白,或许很多人会认为里面所提到的代替太阳的东西是亮司,但我认为不是,而是雪穗心中那独有的信念,要改变这所有一切的信念,要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信念。你或许要问,到底雪穗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其实我觉得她自己也不清楚,她只是受她的潜意识或者是过去小时候的经历所影响,想要摆脱过去自己童年所经历不堪的一切,因此,她认为贫穷的家庭、母亲的出卖及变态的爱情的相反面就是她所追求的,她也在不断地追逐这些东西(不断地追求财富、继母的疼爱及渴望得到一成的爱)。过去的一切让她认识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不可以失去的了,父母、朋友、肉体以及爱情,她利用着这一切来交换,进而达到她自己信念里想要达到的目的。
对亮司而言,以他的的聪明才智不可能不知道雪穗仅仅是把他当作自己的一颗棋子,如果说还有爱,我也只能够在他们还在学校的那段描写中有所察觉到一点,因为某个片段有提到,当雪穗的朋友对亮司的学校的学生素质有所微词的时候,雪穗有主动地出来反驳说或许他们也是由于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不得已进入的,整书中我也只有这个片段让我感觉到雪穗对亮司的一丝感情(或许其他还有一些部分,但我也觉得不会太强烈),亮司对雪穗的爱,我更愿意解读为是亮司对自我的救赎,这包括对爱的救赎、对雪穗的救赎,从小到大都缺爱的亮司,见识到的只是母亲跟松浦的偷情之爱、父亲恋童癖的变态之爱,从小缺爱的他渴望得到正常的爱,而受害的雪穗正好给到他自我救赎的机会,因此,他“爱”上了雪穗,毫无保留地为她做一切,只要是她想要的,亮司的一个这么自我而有主见的人却变得完全没有了自我了(从他跟友彦的相处中不难看出),心甘情愿地成为了雪穗的一个傀儡。
或许,成长经历的意义就在于此,所有人的人生意义都会受他过去一切的影响而改变,进而发生侧重点的改变,“摆脱、向上爬”成为了雪穗的一切,“对雪穗的救赎”成为了亮司的一切。
最后不得不说,推理的逻辑主线跟我读过的东野圭吾的风格一脉相承,因为我是先读《嫌疑人》的,里面的主逻辑就是只要你做过某件事,所有的线索都会指向你,不管你怎么掩盖,漏洞只会越来越多,所以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亮司的暴露只是迟早的事,而雪穗自始至终从没亲手做过其中任何的一件,所以即使所有的动机都指向她,但是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以指证她。逻辑脉络有点像《嫌疑人》中顶罪的数学老师,通过自己亲手去杀一个人去转移代替自己所爱的人的杀人的行为。
最后还是以雪穗的话收尾吧,“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这句话,确实值得好好品味。
虽然一早已听说《白夜行》的大名,知道是东野的成名作,但是再读起来甚至比被誉为推理巅峰之作的《嫌疑人》更紧凑,更令人容易跟着读者的思路行走。
整本小说所贯穿的主线是亮司无条件对雪穗爱的付出,帮着雪穗完成所有她想完成的事,扫清她路上一切的障碍物,在我看来,雪穗仿佛就像一幕幕大戏的导演,导演着各种戏码的出现,在她看来,自身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筹码进行交易,周围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他的工具,对此,她毫无情感可言。至少作者是想把她刻画成这样的形象。
“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这句话是雪穗的内心独白,或许很多人会认为里面所提到的代替太阳的东西是亮司,但我认为不是,而是雪穗心中那独有的信念,要改变这所有一切的信念,要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信念。你或许要问,到底雪穗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其实我觉得她自己也不清楚,她只是受她的潜意识或者是过去小时候的经历所影响,想要摆脱过去自己童年所经历不堪的一切,因此,她认为贫穷的家庭、母亲的出卖及变态的爱情的相反面就是她所追求的,她也在不断地追逐这些东西(不断地追求财富、继母的疼爱及渴望得到一成的爱)。过去的一切让她认识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不可以失去的了,父母、朋友、肉体以及爱情,她利用着这一切来交换,进而达到她自己信念里想要达到的目的。
对亮司而言,以他的的聪明才智不可能不知道雪穗仅仅是把他当作自己的一颗棋子,如果说还有爱,我也只能够在他们还在学校的那段描写中有所察觉到一点,因为某个片段有提到,当雪穗的朋友对亮司的学校的学生素质有所微词的时候,雪穗有主动地出来反驳说或许他们也是由于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不得已进入的,整书中我也只有这个片段让我感觉到雪穗对亮司的一丝感情(或许其他还有一些部分,但我也觉得不会太强烈),亮司对雪穗的爱,我更愿意解读为是亮司对自我的救赎,这包括对爱的救赎、对雪穗的救赎,从小到大都缺爱的亮司,见识到的只是母亲跟松浦的偷情之爱、父亲恋童癖的变态之爱,从小缺爱的他渴望得到正常的爱,而受害的雪穗正好给到他自我救赎的机会,因此,他“爱”上了雪穗,毫无保留地为她做一切,只要是她想要的,亮司的一个这么自我而有主见的人却变得完全没有了自我了(从他跟友彦的相处中不难看出),心甘情愿地成为了雪穗的一个傀儡。
或许,成长经历的意义就在于此,所有人的人生意义都会受他过去一切的影响而改变,进而发生侧重点的改变,“摆脱、向上爬”成为了雪穗的一切,“对雪穗的救赎”成为了亮司的一切。
最后不得不说,推理的逻辑主线跟我读过的东野圭吾的风格一脉相承,因为我是先读《嫌疑人》的,里面的主逻辑就是只要你做过某件事,所有的线索都会指向你,不管你怎么掩盖,漏洞只会越来越多,所以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亮司的暴露只是迟早的事,而雪穗自始至终从没亲手做过其中任何的一件,所以即使所有的动机都指向她,但是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以指证她。逻辑脉络有点像《嫌疑人》中顶罪的数学老师,通过自己亲手去杀一个人去转移代替自己所爱的人的杀人的行为。
最后还是以雪穗的话收尾吧,“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这句话,确实值得好好品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