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 北京
边看神的礼物14天,在一楼的咖啡馆里,想要写点什么。
今天早上在地铁上看柴静的《看见》,看到她写自己刚到央视上班,是如何的彷徨无助,在周围一堆有经验却缺乏新闻热情和关怀的央视老手们,她只能任人摆布,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个人风格,站在新闻的外面,做一个机械的念稿人,面对别人的伤痛和世界的不公平,当时的柴静脑子里想的只是我的头发是不是整齐,我面对镜头的角度是不是刚刚好,是不是能在指定的时间内把稿子念完。那时的她不会写,不会听,甚至连说都不会说,被央视这两个字禁锢着,畏首畏尾,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在这里。
后来她看到因为要采访新疆地震,亲眼看到生灵涂炭,看到人们明明没有房子食物,没有生命最基本的保障,新闻中穿着漂亮衣服画着精致妆容的主播们却在讲震区已经得到多少救灾物资,已经被安置在哪里哪里blabla. 亲身到达现场的柴静脱下了漂亮的衣服和妆容,看到了失去家人的人们脸上的痛苦和绝望,看到他们的无助和彷徨,她看到了渺小的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力感。
她身临其境,她感同身受。于是她跟着面前的受访者们一起哭,一起进入那一个个悲伤的故事,在别人的故事里流泪,给受访者擦眼泪,用温柔理解的眼神,完全放下自己是主持人的架子,完全的倾听,不做评价,只是倾听。看她写非典那一段,我在地铁上,人潮的拥挤吵闹,还有我最近所经历的一切,都无法阻止我陷入书中那个紧张矛盾令人想要大声的喊出为什么会这样的情境中。
那个时候我在内蒙古的家乡,在离北京有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非典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场非常严重的流感而已,而我能平白享受半个月假期,不用上课考试,可是处在风暴中心的北京,正在经历一场任何外人都无法体会的灾难,身体上的也是心灵上的。我真心佩服我们国人的心里承受能力,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不公平,经历了何种冷漠对待,即便是像动物一样,被关禁闭,被翻来覆去的搜查盘问,被当做瘟疫一样嫌弃,蔑视,躲避,人们也可以在事过境迁之后轻易地忘记当时所受的伤害与漠视,而那些死去的人们,心里、身体上的伤口,就只是一段往事和一个事件留下的印记而已,他们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淡去,平凡健忘的人们会一点一点将这些都忘记,或者说刻意的忘记,只有忘记才能继续前行,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纠结的活着。
因为我没有见过在非典当中的北京,我只能通过文字的叙述来了解,没有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能把那样的灰色北京记录下来,只有文字,柴静的文字,这些记录能让我随意的进出非典里面的医院,被隔离的宿舍,空落落的街道,哄抢食物和板蓝根的超市,我清晰地看到每一张被口罩覆盖的脸,每一双充满恐惧和戒备的眼神,冰冷昏暗的病房里发热肿胀的病人,柴静藏在厚重防护服下的瘦小的身躯,还有她身体里隐藏着的无限的对未知真相的探索欲望,和那双永远带着理解和等待的眼睛,她在用她的一切告诉被访者和观众,我不会评价你的所作所为,我的问题也只是单纯的为了想知道答案,你的答案不会被我评价对错好坏,我在这里只是为了倾听。
从我知道柴静以来,我就没有把她当做央视的主持人,她在我眼里一直都是一个好记者,那个面对受访者,素面朝天,衣着普通,永远带着谦卑的态度在倾听的记者。我看她的节目,十次有九次会哭,看她的书也一样,还没看到十分之一就已经泪流满面,在她的描述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那是节目中的她不被允许表现出来的。她总是能恰到好处的用她的问题和平静温暖的声音,打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让我知道,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还有这样一个人,他/她经历了一场人生重大的变故,创造了一个饱受争议的新闻,这个人或者这群人可能软弱不堪,可能愤世嫉俗,可能充满了无助渴望着被救赎,可能满心的不甘希望被倾听,多数柴静笔下或者镜头里的主角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有的是青少年,受过心里或者身体的虐待,有的是病患,受过不公平的待遇,有的是教育者,公益人,他们在做好事的同时也遭遇着不好的对待,甚至是杀人犯,他们在实施暴行之前也曾遭受到来自他人的暴行。等等等等。这些小人物的挣扎,在柴静的眼里都不是小事。她把每一个受访者都当做平等的个体,把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听在心里。看她的节目,她和受访者都是平静的叙述者,可是对于我来说,心里总是不平静。总有很多很多的思考,总想立刻做些什么,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柴静在用她的方式静静的慢慢的改变着这个世界,我们,更平凡的普通人,也在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生活。
这段时间,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我内心的不满,委屈,愤怒,疑问,所有的所有,一直都憋在心里,无处发泄。昨天去教会,牧师讲:顺服。也许对别人来说,顺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对于我,很难很难。顺服上帝,听从他的教诲,我总是在聚会的时候,祷告的时候,能够做到。可是回到喧闹的人生中的时候,我常常忘记。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成为一名基督徒的原因吧。我坚信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我们身为人类常常犯罪,我们贪婪,吝啬,欺骗,懦弱,各种罪行让我们堕落。
今天早上在地铁上看柴静的《看见》,看到她写自己刚到央视上班,是如何的彷徨无助,在周围一堆有经验却缺乏新闻热情和关怀的央视老手们,她只能任人摆布,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个人风格,站在新闻的外面,做一个机械的念稿人,面对别人的伤痛和世界的不公平,当时的柴静脑子里想的只是我的头发是不是整齐,我面对镜头的角度是不是刚刚好,是不是能在指定的时间内把稿子念完。那时的她不会写,不会听,甚至连说都不会说,被央视这两个字禁锢着,畏首畏尾,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在这里。
后来她看到因为要采访新疆地震,亲眼看到生灵涂炭,看到人们明明没有房子食物,没有生命最基本的保障,新闻中穿着漂亮衣服画着精致妆容的主播们却在讲震区已经得到多少救灾物资,已经被安置在哪里哪里blabla. 亲身到达现场的柴静脱下了漂亮的衣服和妆容,看到了失去家人的人们脸上的痛苦和绝望,看到他们的无助和彷徨,她看到了渺小的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力感。
她身临其境,她感同身受。于是她跟着面前的受访者们一起哭,一起进入那一个个悲伤的故事,在别人的故事里流泪,给受访者擦眼泪,用温柔理解的眼神,完全放下自己是主持人的架子,完全的倾听,不做评价,只是倾听。看她写非典那一段,我在地铁上,人潮的拥挤吵闹,还有我最近所经历的一切,都无法阻止我陷入书中那个紧张矛盾令人想要大声的喊出为什么会这样的情境中。
那个时候我在内蒙古的家乡,在离北京有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非典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场非常严重的流感而已,而我能平白享受半个月假期,不用上课考试,可是处在风暴中心的北京,正在经历一场任何外人都无法体会的灾难,身体上的也是心灵上的。我真心佩服我们国人的心里承受能力,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不公平,经历了何种冷漠对待,即便是像动物一样,被关禁闭,被翻来覆去的搜查盘问,被当做瘟疫一样嫌弃,蔑视,躲避,人们也可以在事过境迁之后轻易地忘记当时所受的伤害与漠视,而那些死去的人们,心里、身体上的伤口,就只是一段往事和一个事件留下的印记而已,他们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淡去,平凡健忘的人们会一点一点将这些都忘记,或者说刻意的忘记,只有忘记才能继续前行,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纠结的活着。
因为我没有见过在非典当中的北京,我只能通过文字的叙述来了解,没有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能把那样的灰色北京记录下来,只有文字,柴静的文字,这些记录能让我随意的进出非典里面的医院,被隔离的宿舍,空落落的街道,哄抢食物和板蓝根的超市,我清晰地看到每一张被口罩覆盖的脸,每一双充满恐惧和戒备的眼神,冰冷昏暗的病房里发热肿胀的病人,柴静藏在厚重防护服下的瘦小的身躯,还有她身体里隐藏着的无限的对未知真相的探索欲望,和那双永远带着理解和等待的眼睛,她在用她的一切告诉被访者和观众,我不会评价你的所作所为,我的问题也只是单纯的为了想知道答案,你的答案不会被我评价对错好坏,我在这里只是为了倾听。
从我知道柴静以来,我就没有把她当做央视的主持人,她在我眼里一直都是一个好记者,那个面对受访者,素面朝天,衣着普通,永远带着谦卑的态度在倾听的记者。我看她的节目,十次有九次会哭,看她的书也一样,还没看到十分之一就已经泪流满面,在她的描述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那是节目中的她不被允许表现出来的。她总是能恰到好处的用她的问题和平静温暖的声音,打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让我知道,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还有这样一个人,他/她经历了一场人生重大的变故,创造了一个饱受争议的新闻,这个人或者这群人可能软弱不堪,可能愤世嫉俗,可能充满了无助渴望着被救赎,可能满心的不甘希望被倾听,多数柴静笔下或者镜头里的主角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有的是青少年,受过心里或者身体的虐待,有的是病患,受过不公平的待遇,有的是教育者,公益人,他们在做好事的同时也遭遇着不好的对待,甚至是杀人犯,他们在实施暴行之前也曾遭受到来自他人的暴行。等等等等。这些小人物的挣扎,在柴静的眼里都不是小事。她把每一个受访者都当做平等的个体,把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听在心里。看她的节目,她和受访者都是平静的叙述者,可是对于我来说,心里总是不平静。总有很多很多的思考,总想立刻做些什么,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柴静在用她的方式静静的慢慢的改变着这个世界,我们,更平凡的普通人,也在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生活。
这段时间,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我内心的不满,委屈,愤怒,疑问,所有的所有,一直都憋在心里,无处发泄。昨天去教会,牧师讲:顺服。也许对别人来说,顺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对于我,很难很难。顺服上帝,听从他的教诲,我总是在聚会的时候,祷告的时候,能够做到。可是回到喧闹的人生中的时候,我常常忘记。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成为一名基督徒的原因吧。我坚信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我们身为人类常常犯罪,我们贪婪,吝啬,欺骗,懦弱,各种罪行让我们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