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撩拨情意
20号16:45,当我在图书馆的电脑敲完第一学期最后一份作业,我以为会激动得欢呼雀跃,毕竟我幻想那个场景已经等了近乎两个月。然而,事实是我赶紧收拾好书包,赶去上五点的课,当然咯,包里取出我早上出门时用保鲜膜裹好的面包,裹的是没有黄瓜,番茄,培根的伪三明治。这面包是中午忘记吃的。
英国是个减肥的好地方,在没有刻意运动,少吃的情况下,不动声色地,已经瘦了五斤。
花一个半月的时间思索和写完选修课心理学3000字的作业,却只用7天写完两门必修课5500字的作业。这个事情再一次验证了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还说明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所花时间更短,效率更高,成绩更好。然而,人并不是对任何自己从事的事都是擅长的,就像那句通俗的话,“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同理,自己选的课作业再难写也要写好。我在心理学里发现了新世界,比如关注Humanism的时候,读Carl Rogers的Freedom to learn,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在按人本主义的思想在生活,例如鼓舞人自我追求,在重要的问题上自己有主见,发挥人的潜力,sself-directed,追求autonomy.还比如读马斯洛的原著,终于不是硬生生的背那五条需求理论了,知道了它是怎么来的。我原以为英国这样重视自觉和自我的学习方式不会让人学到太多东西,结果实践起来,只能感叹,我的天,看不完的资料写不完的作业,怎么那么多东西要学呢,怎么脑袋瓜一下就通了呢或者是塞满了概念弄得一团浆糊。 我明白了,炒菜的时候是有可能把手表当成鸡蛋放在锅里炒的。当你吃饭,睡觉,走路做种种事,都在思考作业的时候。我用伦敦希思罗机场的电脑赶作业,借用酒店前台的电脑三四个小时赶作业,全然不顾身旁的动静。学习哪里需要完全安静的地方呢,不要挑剔,安静舒适的环境可学,嘈杂的环境也可以学,说到底,也是被逼的。逼人散发潜力。
感慨过去工作的我花在工作上的心神和努力程度不如如今学习的十分之一。新东方年会那天,仍处在我拼命做作业的日程里,布着血丝看文献,为了不浪费时间我平时经常不带手机出门,看下朋友圈都是一种奢侈,反正也没什么人找,就安心地把手机放在住处。但是那天我也在群里和圈里大致浏览了下老东家的年会,真是潮啊,看着大家开开心心,我也挺开心。感谢老东家对我的培养,做了那么多PPT,role play,述职报告,使得我在英国做presentation自在娴熟,毫不怯场,拿到好成绩,还收获好朋友;感谢东方寄予我机会,看世界,澳洲的经历帮助我在英国尽快熟悉习惯起来;感谢东方让我认识了一群好伙伴,关注我的职业发展,个人规划,性格改善,甚至不少人着急我的终生大事,三番五次催我找男朋友,还真的默默的去给我介绍,简直就像是自家妹子那样的待遇。东方也从来不缺人才,他们认真努力,追求进步。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祝愿我的老东家越来越好,小伙伴们个个俏丽,不施脂粉也风流;人人英雄,月冷风清热心肠。
对了,还有个有缘分的事情。去年有个另一个同事带的学生,结果该学生的家长找到我说要推荐一个娃来东方,我不认识该家长也不认识该学生,然而他们就是知道了我的电话。后来这个娃报名进来了,家长一定要我带,但是我当时去澳洲了。结果怎么的,不到半年这娃雅思就考出来了,关键是她今年1月来格拉斯哥了,当她知道我在这里的时候开心得不得了,家长说感觉放心多了。真是绕不开的缘分,又要跟傻白甜萌娃见面了,妹子现在读预科,顺利的话后面读亚当斯密商学院。已约好跟妹子见面带她逛博物馆。
事物的发生总是有因果。好学精进和志高行远也是相辅相成的。就好像英文阅读量大了,即便我没有读中文,也能自信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时间过得太快。起初我还感叹还有11个月才回国,现在只能说还有7个多月就要回国了,可是我还有好多事没做。赶紧做啊,妹子。去欧盟成员国看看,专业书籍的理解和深入,其他知识的认识,从另外的角度看中国,中国文学的钻研,结交新的好朋友。还有件我还不想告诉大家的事。总的来说就是将经历最大化。说到底,也是对自我的探寻。人的追求不是在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就结束了,实际上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也许会改变你的终极目标,因为在这个路途中你发现了不同的自我,你思索哪种才是更喜欢更擅长的,并且去做,好多事情做了才知道喜不喜欢,擅不擅长,以及能不能做。
说到这几个月的变化。
对于幸福的定义,以前寄予幸福得含义太多,要过怎样诗意的生活,跟什么人做什么事,甚至一堆美食。现在觉得能睡个想什么时候睡觉就睡的觉就是幸福,脑海里不必有一个声音在我躺在床上时喊,快起来啊,继续写,不要睡,于是又挣扎着起来继续看,继续写。看多了会影响思维,一个知识点把你带向了另一个知识点,你又得再把自己拉回来,这样几个小时过去了,却不知从何写起。有一次太累了,晚上八点本大打算只躺个几分钟稍微休息一下,结果一睁眼两个小时过去了,内疚之感陡然升起。所以,能想睡就睡是一种幸福。
对于家人。人生最伟大的爱都来自家人。想要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我妈。
关于朋友。没有非见不可,非联系不可的人,只有特定场景特定时间下有关联的彼此去年看完《瑯琊榜》的那个晚上,我坐在沙发上删了637个电话号码,后来我又删了一些QQ,微信。自己的生活的百分之九十部分他人是不感兴趣的,同样的,对于大多数人的生活我也不感兴趣。这不是冷漠,这是科学。要是对他人极感兴趣,那只有一种可能,我爱上他了。有我几乎每天联系的朋友,有过段时间联系的朋友,也有有事才找的朋友。联系频率的高低不是友情深度的唯一代表。不过它的确说明了一些情况。至少表示,我更愿意跟他们说话,分享;他们更喜欢跟我说话,分享。
长期相处的朋友都有些共同特征。比如一直在进步,有在学业上进步的,学神格村本来打算今年博士毕业到西南大学任教,结果了又突然拿到了国家留学基金会的名额,要去美国读博士最后一年,之后应该是回北航任教,你说吧人生计划赶不上变化吧;在研究英语道路上一直没有停歇的我妹,也开始考博了,顺便说一下,他帮我改了一篇作业,拿回来一看,密密麻麻的批注,不仅标出哪些地方不对,还用不同颜色把错误改好,拿着这样的一份修改本,瞬间傻了眼,不得不感慨治学严谨,学风严谨,所以,在向他学习的道路上我也一直没有停歇;老绵羊怀着6个月的身孕却琢磨着要考博,她说,“我喜欢做一名德语老师。”有在工作上认真努力的,此处太多,不细数。有在人生道路上进步的,当妈的汤圆,第一时间发维信给我说孩子生出来了。去年生孩子的同学特别多。有结婚的。有在个人问题上一直没前进的露露妹和我。
朋友也分好多类型。有精神上的朋友,有生活上的朋友,也有同时满足精神和生活两种需求的朋友。第三种类型,很难碰,碰到了也需要岁月的沉淀。吃喝玩乐易,谈笑鸿儒难。精神上的朋友就难免牵扯到读书这个问题。一个经常阅读,流淌在不同人类文化中的人可以和另一个享受屋外下着雪,屋内好读书的人秉烛夜谈,谈笑风生,那不仅是知识的分享与碰撞,更带来了心灵的默契。这样的朋友是不必天天见,常联系的。对于彼此性情的了解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范畴而使得友情坚固,且随着时光的推移又增添新的东西。
生活上的朋友也是不能缺的,他们带你high,跟你游山玩水,一起打麻将打球都是快乐的。最为基本的快乐很多都是生活上的朋友带来的,他们关注你的喜怒哀乐,逗你开心,分享日常生活的点滴,追剧追星,多欢乐。
我们再来聊聊学习。学习不是件轻松的事情,甚至让你身心疲惫,要求你必须走过这一关口到到另一个关口。过去两个月写作业写到不来大姨妈,从小到大都没发生过这种事情,神奇的是在我写完第二份作业的第二天,休息放松了一下,笑了出来,然后大姨妈就来了。学习要求身体得好,锻炼身体啊宝贝。几年前有人跟我说人文学科研究到后面都是哲学范畴,当时我很懵懂,现在我大概摸到了这扇门的门把。这学期三门课,两门都跟哲学有关,第一节课前的阅读材料看完后我才发现是康德写的,倒吸一口气,因为康德的书我以前在国内读中文版都读不懂,如今我虽不能像老绵羊那样可以直接读德文原版,却也可以通过多读几遍英文来搞懂什么意思,毕竟不读就无法参与课堂讨论,毕竟我不喜欢不说话,毕竟当印尼,日本,马来人民在侃侃而谈时,我不希望他国人民以为我大中国人民是内敛的,不善表达的。我们有那么多可以 share和表达的东西,要开口啊。英文能力的好坏的确影响到学习效果和结果,我的口语和写作能力还不够好,那就抓住机会好好进步。另一门课是讲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的。这三门课都不是我擅长的,所以意思是我会进步很多,嗯啦。
最后聊聊剧。《芈月传》里我感慨的是,义渠君的眼界,格局,内涵,心胸都无法让她跟芈月走到最后。我要的是天下,你却要分家;我聊着兵法,你却连管子都不知道。纵然有情有义,心里难免有些遗憾,因为这个人不懂你啊。比起儿女情长, 秦王那高岸深谷的爱却是寄予了一个女子成长的极大机缘,教你写字,给你更为广阔的思想,激发你的潜力,让你坚强勇敢,给你物质和精神生活。然而最后,我们难忘的却是得不到的那一个。子歇啊,因为怎么都没法在一起,所以一辈子都念着吧。话说,女医明妃传我等了好多年,终于要上演了。
就写到这里,我去做午饭啦。
英国是个减肥的好地方,在没有刻意运动,少吃的情况下,不动声色地,已经瘦了五斤。
花一个半月的时间思索和写完选修课心理学3000字的作业,却只用7天写完两门必修课5500字的作业。这个事情再一次验证了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还说明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所花时间更短,效率更高,成绩更好。然而,人并不是对任何自己从事的事都是擅长的,就像那句通俗的话,“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同理,自己选的课作业再难写也要写好。我在心理学里发现了新世界,比如关注Humanism的时候,读Carl Rogers的Freedom to learn,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在按人本主义的思想在生活,例如鼓舞人自我追求,在重要的问题上自己有主见,发挥人的潜力,sself-directed,追求autonomy.还比如读马斯洛的原著,终于不是硬生生的背那五条需求理论了,知道了它是怎么来的。我原以为英国这样重视自觉和自我的学习方式不会让人学到太多东西,结果实践起来,只能感叹,我的天,看不完的资料写不完的作业,怎么那么多东西要学呢,怎么脑袋瓜一下就通了呢或者是塞满了概念弄得一团浆糊。 我明白了,炒菜的时候是有可能把手表当成鸡蛋放在锅里炒的。当你吃饭,睡觉,走路做种种事,都在思考作业的时候。我用伦敦希思罗机场的电脑赶作业,借用酒店前台的电脑三四个小时赶作业,全然不顾身旁的动静。学习哪里需要完全安静的地方呢,不要挑剔,安静舒适的环境可学,嘈杂的环境也可以学,说到底,也是被逼的。逼人散发潜力。
![]() |
感慨过去工作的我花在工作上的心神和努力程度不如如今学习的十分之一。新东方年会那天,仍处在我拼命做作业的日程里,布着血丝看文献,为了不浪费时间我平时经常不带手机出门,看下朋友圈都是一种奢侈,反正也没什么人找,就安心地把手机放在住处。但是那天我也在群里和圈里大致浏览了下老东家的年会,真是潮啊,看着大家开开心心,我也挺开心。感谢老东家对我的培养,做了那么多PPT,role play,述职报告,使得我在英国做presentation自在娴熟,毫不怯场,拿到好成绩,还收获好朋友;感谢东方寄予我机会,看世界,澳洲的经历帮助我在英国尽快熟悉习惯起来;感谢东方让我认识了一群好伙伴,关注我的职业发展,个人规划,性格改善,甚至不少人着急我的终生大事,三番五次催我找男朋友,还真的默默的去给我介绍,简直就像是自家妹子那样的待遇。东方也从来不缺人才,他们认真努力,追求进步。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祝愿我的老东家越来越好,小伙伴们个个俏丽,不施脂粉也风流;人人英雄,月冷风清热心肠。
![]() |
对了,还有个有缘分的事情。去年有个另一个同事带的学生,结果该学生的家长找到我说要推荐一个娃来东方,我不认识该家长也不认识该学生,然而他们就是知道了我的电话。后来这个娃报名进来了,家长一定要我带,但是我当时去澳洲了。结果怎么的,不到半年这娃雅思就考出来了,关键是她今年1月来格拉斯哥了,当她知道我在这里的时候开心得不得了,家长说感觉放心多了。真是绕不开的缘分,又要跟傻白甜萌娃见面了,妹子现在读预科,顺利的话后面读亚当斯密商学院。已约好跟妹子见面带她逛博物馆。
事物的发生总是有因果。好学精进和志高行远也是相辅相成的。就好像英文阅读量大了,即便我没有读中文,也能自信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时间过得太快。起初我还感叹还有11个月才回国,现在只能说还有7个多月就要回国了,可是我还有好多事没做。赶紧做啊,妹子。去欧盟成员国看看,专业书籍的理解和深入,其他知识的认识,从另外的角度看中国,中国文学的钻研,结交新的好朋友。还有件我还不想告诉大家的事。总的来说就是将经历最大化。说到底,也是对自我的探寻。人的追求不是在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就结束了,实际上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也许会改变你的终极目标,因为在这个路途中你发现了不同的自我,你思索哪种才是更喜欢更擅长的,并且去做,好多事情做了才知道喜不喜欢,擅不擅长,以及能不能做。
![]() |
说到这几个月的变化。
对于幸福的定义,以前寄予幸福得含义太多,要过怎样诗意的生活,跟什么人做什么事,甚至一堆美食。现在觉得能睡个想什么时候睡觉就睡的觉就是幸福,脑海里不必有一个声音在我躺在床上时喊,快起来啊,继续写,不要睡,于是又挣扎着起来继续看,继续写。看多了会影响思维,一个知识点把你带向了另一个知识点,你又得再把自己拉回来,这样几个小时过去了,却不知从何写起。有一次太累了,晚上八点本大打算只躺个几分钟稍微休息一下,结果一睁眼两个小时过去了,内疚之感陡然升起。所以,能想睡就睡是一种幸福。
对于家人。人生最伟大的爱都来自家人。想要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我妈。
关于朋友。没有非见不可,非联系不可的人,只有特定场景特定时间下有关联的彼此去年看完《瑯琊榜》的那个晚上,我坐在沙发上删了637个电话号码,后来我又删了一些QQ,微信。自己的生活的百分之九十部分他人是不感兴趣的,同样的,对于大多数人的生活我也不感兴趣。这不是冷漠,这是科学。要是对他人极感兴趣,那只有一种可能,我爱上他了。有我几乎每天联系的朋友,有过段时间联系的朋友,也有有事才找的朋友。联系频率的高低不是友情深度的唯一代表。不过它的确说明了一些情况。至少表示,我更愿意跟他们说话,分享;他们更喜欢跟我说话,分享。
![]() |
长期相处的朋友都有些共同特征。比如一直在进步,有在学业上进步的,学神格村本来打算今年博士毕业到西南大学任教,结果了又突然拿到了国家留学基金会的名额,要去美国读博士最后一年,之后应该是回北航任教,你说吧人生计划赶不上变化吧;在研究英语道路上一直没有停歇的我妹,也开始考博了,顺便说一下,他帮我改了一篇作业,拿回来一看,密密麻麻的批注,不仅标出哪些地方不对,还用不同颜色把错误改好,拿着这样的一份修改本,瞬间傻了眼,不得不感慨治学严谨,学风严谨,所以,在向他学习的道路上我也一直没有停歇;老绵羊怀着6个月的身孕却琢磨着要考博,她说,“我喜欢做一名德语老师。”有在工作上认真努力的,此处太多,不细数。有在人生道路上进步的,当妈的汤圆,第一时间发维信给我说孩子生出来了。去年生孩子的同学特别多。有结婚的。有在个人问题上一直没前进的露露妹和我。
朋友也分好多类型。有精神上的朋友,有生活上的朋友,也有同时满足精神和生活两种需求的朋友。第三种类型,很难碰,碰到了也需要岁月的沉淀。吃喝玩乐易,谈笑鸿儒难。精神上的朋友就难免牵扯到读书这个问题。一个经常阅读,流淌在不同人类文化中的人可以和另一个享受屋外下着雪,屋内好读书的人秉烛夜谈,谈笑风生,那不仅是知识的分享与碰撞,更带来了心灵的默契。这样的朋友是不必天天见,常联系的。对于彼此性情的了解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范畴而使得友情坚固,且随着时光的推移又增添新的东西。
生活上的朋友也是不能缺的,他们带你high,跟你游山玩水,一起打麻将打球都是快乐的。最为基本的快乐很多都是生活上的朋友带来的,他们关注你的喜怒哀乐,逗你开心,分享日常生活的点滴,追剧追星,多欢乐。
![]() |
我们再来聊聊学习。学习不是件轻松的事情,甚至让你身心疲惫,要求你必须走过这一关口到到另一个关口。过去两个月写作业写到不来大姨妈,从小到大都没发生过这种事情,神奇的是在我写完第二份作业的第二天,休息放松了一下,笑了出来,然后大姨妈就来了。学习要求身体得好,锻炼身体啊宝贝。几年前有人跟我说人文学科研究到后面都是哲学范畴,当时我很懵懂,现在我大概摸到了这扇门的门把。这学期三门课,两门都跟哲学有关,第一节课前的阅读材料看完后我才发现是康德写的,倒吸一口气,因为康德的书我以前在国内读中文版都读不懂,如今我虽不能像老绵羊那样可以直接读德文原版,却也可以通过多读几遍英文来搞懂什么意思,毕竟不读就无法参与课堂讨论,毕竟我不喜欢不说话,毕竟当印尼,日本,马来人民在侃侃而谈时,我不希望他国人民以为我大中国人民是内敛的,不善表达的。我们有那么多可以 share和表达的东西,要开口啊。英文能力的好坏的确影响到学习效果和结果,我的口语和写作能力还不够好,那就抓住机会好好进步。另一门课是讲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的。这三门课都不是我擅长的,所以意思是我会进步很多,嗯啦。
最后聊聊剧。《芈月传》里我感慨的是,义渠君的眼界,格局,内涵,心胸都无法让她跟芈月走到最后。我要的是天下,你却要分家;我聊着兵法,你却连管子都不知道。纵然有情有义,心里难免有些遗憾,因为这个人不懂你啊。比起儿女情长, 秦王那高岸深谷的爱却是寄予了一个女子成长的极大机缘,教你写字,给你更为广阔的思想,激发你的潜力,让你坚强勇敢,给你物质和精神生活。然而最后,我们难忘的却是得不到的那一个。子歇啊,因为怎么都没法在一起,所以一辈子都念着吧。话说,女医明妃传我等了好多年,终于要上演了。
就写到这里,我去做午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