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明媚的阳光下看雪景
据说是史上最冷的冬天来了。
之前10多天的时候,圈上已经传开了今年的冬天特别冷,有预报有截图,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11。然后就是气象局的官员或者专家也开始出来辟谣,提早7天以上的预报那只是一种猜测。但是日子过去,到了提早两三天的时候,温度也不见得上升多少,雪依然要下很大,于是觉得应该屯粮过冬了。
虽然南方之冷,一直冷的各种北方人瑟瑟发抖,生无可恋,但是温度上来说,咱们这里零度都稀罕别说零下多少了。大雪不是没下过,大多和雨一起来,落到地上就是水,想要看个雪景,得赶在雪还没有来得及化的时候,起个大早跑西湖边去,守着一张断桥残雪照来。太阳一出,游人一踩,早就没有了感觉。要说近几年的大雪,十年里还有一次,下的刚好靠近年关,断了春运的路,一波波的外乡人无法回家,电视上官员表情诚恳的慰问着滞留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的民工和返乡的,那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格外的泪光闪闪。
然而似乎都不如这次猛烈。
首先从气温上,有种先入为主的威慑。零下19度的不可思议数字在山区已经轻松被超越了,零下11度也真实的出现在某个瞬间。市区温度总是要高一点,但是白天最高气温在零下,也刷新了我记忆中对冬天的印象。记忆中其实童年的冬天一直很冷。泥路踩上去像踩着冰碴子,屋子上挂着冰柱,所有的河面结着冰,小孩们常常从河里拿几块稍微厚一点的,放手里玩。穿着厚厚的棉袄,走着走着就会不小心摔跤,晚上睡觉还要穿着毛衣才暖和。然而,小时候没有天气预报。冬天到了,早上睁开眼镜,下雪了就是下雪了,下雨了就是下雨了,只要有太阳就赶紧出门晒。一日日也就这么过,是很冷,却也不畏惧。再冷就缩着脖子踩着取暖盆,总是有办法取暖。也不知道那个时候到底有多少度,是冷是热是穿什么做什么,没有预报也不见得惊慌失措。明确知道一个零下7度的低温,已经到了90年代,也是上世纪的事了。正好赶上班上搞了一个活动,正好赶上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人想体会一把彻夜不归的放纵。那一次彻夜不归到后半夜的时候完全变成了折磨,要知道第二天温度降低到零下7度,我是断断不愿在一个没有空调除了一个可以做饭的煤球炉再没有其他取暖设备的教室里,和两三个同样因为没有及时回宿舍而不得不一直跺着脚活动着身体坚持的同学一起,熬到天亮。从宿舍到食堂一段路,调羹和饭盆已经冻成冰牢牢的粘住了。那是那天终究也只是零下7度。
其实这次的低温,是从手机上开始的。随着时间的临近,各种段子手纷纷出动,短信,微信各种提醒,更是增加了这个温度的恐怖。菜场卖肉的档口,桌面干净的像是特意打扫过,没有一个小贩,除了电子秤还在闪着绿光。这天,雪还没有开始下,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和往常一样多。那天的超市也是,排队付款的顾客快要把超市拦腰分成好几截。屯好了粮,打开地暖,开始了在家看飞雪听大风看大太阳的日子。
这次的雪下的实在。几乎没有夹带雨水,漫天飞舞了两天之后,大地清静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有几辆不得不出入的车,小心翼翼的打着灯,在路上划出两道黑色的痕迹。雪其实只下了两天,接下来的两天出了很实在的太阳。但是风来了。呼啸而来,挟持着雨丝挟持着雪花,那些被太阳的温度融化的雪水还没有来得及到达泥土,就在空中凝固。妈妈发了个冰花给我,那是多少年没有见到的景象。更夸张的是有个朋友家室内的水管都冻裂了,至于圈子里那些把虾,金鱼,乌龟冻着的照片,不知道真假,也不是不可能。阳台上的兔子水杯也冻成了一坨冰,看着它舔了半天也没有喝到一口水。大风又整整吹了两天,把灰蒙蒙的天吹成了好久没见过的,蓝。
远处,群山围绕。楼下花园银装素裹,房子都顶着一个白帽子,一个个排屋就跟一个个童话小镇一样排着队,游泳池被雪盖住的部分,还有一串脚印,没盖住的地方,看起来像一整块速冻的大冰坨。据说连广州人民都可以堆雪人了,虽然只是不足一手掌高的小型雪人。
不记得哪个气象专家说,以后南北气候要对调了。
不知道真假。不过难得见识一下雪景和冰冻的南方人,实际上还是很开心的。圈子里各种激动好大雪,一放晴就忍不住去西湖边,赏雪景。
我们南方人,其实最不怕冻。
之前10多天的时候,圈上已经传开了今年的冬天特别冷,有预报有截图,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11。然后就是气象局的官员或者专家也开始出来辟谣,提早7天以上的预报那只是一种猜测。但是日子过去,到了提早两三天的时候,温度也不见得上升多少,雪依然要下很大,于是觉得应该屯粮过冬了。
虽然南方之冷,一直冷的各种北方人瑟瑟发抖,生无可恋,但是温度上来说,咱们这里零度都稀罕别说零下多少了。大雪不是没下过,大多和雨一起来,落到地上就是水,想要看个雪景,得赶在雪还没有来得及化的时候,起个大早跑西湖边去,守着一张断桥残雪照来。太阳一出,游人一踩,早就没有了感觉。要说近几年的大雪,十年里还有一次,下的刚好靠近年关,断了春运的路,一波波的外乡人无法回家,电视上官员表情诚恳的慰问着滞留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的民工和返乡的,那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格外的泪光闪闪。
然而似乎都不如这次猛烈。
首先从气温上,有种先入为主的威慑。零下19度的不可思议数字在山区已经轻松被超越了,零下11度也真实的出现在某个瞬间。市区温度总是要高一点,但是白天最高气温在零下,也刷新了我记忆中对冬天的印象。记忆中其实童年的冬天一直很冷。泥路踩上去像踩着冰碴子,屋子上挂着冰柱,所有的河面结着冰,小孩们常常从河里拿几块稍微厚一点的,放手里玩。穿着厚厚的棉袄,走着走着就会不小心摔跤,晚上睡觉还要穿着毛衣才暖和。然而,小时候没有天气预报。冬天到了,早上睁开眼镜,下雪了就是下雪了,下雨了就是下雨了,只要有太阳就赶紧出门晒。一日日也就这么过,是很冷,却也不畏惧。再冷就缩着脖子踩着取暖盆,总是有办法取暖。也不知道那个时候到底有多少度,是冷是热是穿什么做什么,没有预报也不见得惊慌失措。明确知道一个零下7度的低温,已经到了90年代,也是上世纪的事了。正好赶上班上搞了一个活动,正好赶上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人想体会一把彻夜不归的放纵。那一次彻夜不归到后半夜的时候完全变成了折磨,要知道第二天温度降低到零下7度,我是断断不愿在一个没有空调除了一个可以做饭的煤球炉再没有其他取暖设备的教室里,和两三个同样因为没有及时回宿舍而不得不一直跺着脚活动着身体坚持的同学一起,熬到天亮。从宿舍到食堂一段路,调羹和饭盆已经冻成冰牢牢的粘住了。那是那天终究也只是零下7度。
其实这次的低温,是从手机上开始的。随着时间的临近,各种段子手纷纷出动,短信,微信各种提醒,更是增加了这个温度的恐怖。菜场卖肉的档口,桌面干净的像是特意打扫过,没有一个小贩,除了电子秤还在闪着绿光。这天,雪还没有开始下,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和往常一样多。那天的超市也是,排队付款的顾客快要把超市拦腰分成好几截。屯好了粮,打开地暖,开始了在家看飞雪听大风看大太阳的日子。
这次的雪下的实在。几乎没有夹带雨水,漫天飞舞了两天之后,大地清静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有几辆不得不出入的车,小心翼翼的打着灯,在路上划出两道黑色的痕迹。雪其实只下了两天,接下来的两天出了很实在的太阳。但是风来了。呼啸而来,挟持着雨丝挟持着雪花,那些被太阳的温度融化的雪水还没有来得及到达泥土,就在空中凝固。妈妈发了个冰花给我,那是多少年没有见到的景象。更夸张的是有个朋友家室内的水管都冻裂了,至于圈子里那些把虾,金鱼,乌龟冻着的照片,不知道真假,也不是不可能。阳台上的兔子水杯也冻成了一坨冰,看着它舔了半天也没有喝到一口水。大风又整整吹了两天,把灰蒙蒙的天吹成了好久没见过的,蓝。
远处,群山围绕。楼下花园银装素裹,房子都顶着一个白帽子,一个个排屋就跟一个个童话小镇一样排着队,游泳池被雪盖住的部分,还有一串脚印,没盖住的地方,看起来像一整块速冻的大冰坨。据说连广州人民都可以堆雪人了,虽然只是不足一手掌高的小型雪人。
不记得哪个气象专家说,以后南北气候要对调了。
不知道真假。不过难得见识一下雪景和冰冻的南方人,实际上还是很开心的。圈子里各种激动好大雪,一放晴就忍不住去西湖边,赏雪景。
我们南方人,其实最不怕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