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决定自己醒来。
周濂《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读书笔记
1. 黑格尔说,每个人都追求"在他者中的自我存在",这是一种独立性和依存性之间的微妙平衡。
2. 于是,就有了如下这个看似悖谬的现象:"当不平等是社会通则时,最大的不平等都见怪不怪。但当一切都已或多或少抹平时,最小的差距都引人注目。"
3 .「活着,还是死去」
谈及一个人的生死抉择,我总倾向于不可能仅仅只是形而上的焦虑,一如不可能仅仅只有形而下的困顿。在最隐秘的根本问题上,我们能够拿出来与人分享的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细节或者大而化之的话语。就此而言,我不愿轻易揣度自杀者赴死的理由。
在《一个人的百年》中,余虹说:"这些年不断听到有人自杀的消息,而且大多为女性。听到这些消息,我总是沉默而难以认同那些是是非非的评论。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3个月前的余虹在写下这段文字时,有没有预见到3个月后这么多的人在为他的死赋予更多的意义?
"在正午,一个尼采式的时间,他从高空坠落,像一片落叶?抑或一只飞鸟?"——这是朋友的解读。而在官方的说法中,余虹的死因被判定为"因胃病引起的抑郁症"。形而上的理由为死者开脱,形而下的原因为生者开脱。但这都已经与死者没有关系了,哈姆雷特说,谁知道那死亡之地是个什么样子?也许死比生更糟,谁知道呢?
所以我不愿揣测更不愿意渲染余虹死的意义和价值,这终究时一个个人的选择。生存还是死亡,面对这类终极性问题的逼问,必须要由个体的践履来给出答案,任何理论上的澄清和文学上的抒怀说到底都只是旁敲侧击和隔靴搔痒。
在《正派社会》(The Decent Society)这本书中,政治哲学家马格利特指出,荣誉和羞辱在人类生活中占据核心的位置。前者时一个善,后者时一种恶,由于在铲除恶与增进善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关系,消除令人痛苦的恶要远比创造让人愉悦的善更为紧迫。所以消除羞辱应该优先给予尊敬。马格利特说,这个时代最为紧迫的问题时建立一个"制度上不羞辱任何人"的社会,这些羞辱包括贫困、无家可归、剥削、恶劣工作环境、得不到教育和健康保障等等。而只有那种在制度上做到不羞辱任何人的社会才可以被称作是“Decent”,也即正派,或者,体面!
歌德临终前大声说:“光明!光明!更多的光明!”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后来听说了这句话,反驳道:“不,温暖,温暖,更多的温暖!因为我们是死于寒冷,而不是死于黑暗。让人致命的不是夜晚,而是严寒。”光明和温暖不是理应同在的吗?为什么会有光明但寒冷的地方,或者黑暗但温暖的所在呢?
读书笔记
1. 黑格尔说,每个人都追求"在他者中的自我存在",这是一种独立性和依存性之间的微妙平衡。
2. 于是,就有了如下这个看似悖谬的现象:"当不平等是社会通则时,最大的不平等都见怪不怪。但当一切都已或多或少抹平时,最小的差距都引人注目。"
3 .「活着,还是死去」
谈及一个人的生死抉择,我总倾向于不可能仅仅只是形而上的焦虑,一如不可能仅仅只有形而下的困顿。在最隐秘的根本问题上,我们能够拿出来与人分享的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细节或者大而化之的话语。就此而言,我不愿轻易揣度自杀者赴死的理由。
在《一个人的百年》中,余虹说:"这些年不断听到有人自杀的消息,而且大多为女性。听到这些消息,我总是沉默而难以认同那些是是非非的评论。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3个月前的余虹在写下这段文字时,有没有预见到3个月后这么多的人在为他的死赋予更多的意义?
"在正午,一个尼采式的时间,他从高空坠落,像一片落叶?抑或一只飞鸟?"——这是朋友的解读。而在官方的说法中,余虹的死因被判定为"因胃病引起的抑郁症"。形而上的理由为死者开脱,形而下的原因为生者开脱。但这都已经与死者没有关系了,哈姆雷特说,谁知道那死亡之地是个什么样子?也许死比生更糟,谁知道呢?
所以我不愿揣测更不愿意渲染余虹死的意义和价值,这终究时一个个人的选择。生存还是死亡,面对这类终极性问题的逼问,必须要由个体的践履来给出答案,任何理论上的澄清和文学上的抒怀说到底都只是旁敲侧击和隔靴搔痒。
在《正派社会》(The Decent Society)这本书中,政治哲学家马格利特指出,荣誉和羞辱在人类生活中占据核心的位置。前者时一个善,后者时一种恶,由于在铲除恶与增进善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关系,消除令人痛苦的恶要远比创造让人愉悦的善更为紧迫。所以消除羞辱应该优先给予尊敬。马格利特说,这个时代最为紧迫的问题时建立一个"制度上不羞辱任何人"的社会,这些羞辱包括贫困、无家可归、剥削、恶劣工作环境、得不到教育和健康保障等等。而只有那种在制度上做到不羞辱任何人的社会才可以被称作是“Decent”,也即正派,或者,体面!
歌德临终前大声说:“光明!光明!更多的光明!”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后来听说了这句话,反驳道:“不,温暖,温暖,更多的温暖!因为我们是死于寒冷,而不是死于黑暗。让人致命的不是夜晚,而是严寒。”光明和温暖不是理应同在的吗?为什么会有光明但寒冷的地方,或者黑暗但温暖的所在呢?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