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研的故事及其他
在上大学以前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学霸,因为高中成绩班级前五,全校也是200以内。因为班级不是“尖子班”,所以这个名次我也是很满意的。要知道200以内的基本可以进211大学的,所以面对班级的学渣,我还是腰杆倍儿直,也是可以鄙视他们的。记得那时同班级的同学家庭条件优渥,CD啊MP3啊这样的大件几乎是标配,穿戴也都时髦。我这屯了吧唧的老实人,最扬眉吐气的就是发榜的时刻。现在想来都如浮云飘过,因为上了大学才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大吉林的各色选手,均被山东、江苏的超级学霸打了个遍地开花、溃不成军,曾经的学霸分分钟沦为学渣。我也许是高中耗尽了心血,再也打不起精神,乖乖举了白旗,彻底向真学霸们投降。
另一个心甘情愿投降的原因,当时懵懂,现在视野开阔些,也找出了点深层的原因:大学的学科内容死板,课堂死气沉沉,老师讲,学生记,还是摆脱不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高中模式,根本打不起兴趣。再加上压力也确实比高中小些,生活气氛自由,当然追求享乐比坐硬板凳磨屁股有吸引力的多。工作之后,我更信仰实用主义,相信实践里才能学到真本领,磨屁股磨出来的知识,终究是隔靴搔痒。本科毕业后,误打误撞进了现在的公司,学到的本领可以养活自己,可以支撑一份还算体面的家当,也算是这张本科文凭的最大回报了。
工作时间越长,越感叹自己没有读研真是个极好的选择。想那在大三时,还真像模像样坐在自习室里看了几天的考研英语,但终究敌不过磨屁股的痛苦,一心去跑招聘会了。现在看到后进公司的弟弟妹妹们,也有不少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学历的人才,但和本科生们干着同样的工作,薪酬可能只多三百块。除非他们对学术有着偏执的热爱,我真想不出这至少2到3年的时间为何要浪费在中国的校园(注意,我强调一下是中国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机会成本过高,真是一笔不值当的投资。
还有一个不愉快的经历,虽谈不成对是否考研有什么影响,但引发了我对中国大学与学生关系的重新认识。好像是在大三的下学期,我找到了一个实习机会,这实习必须要学校开证明,证明我是我学校的学生(着实是绕口了些),我因此与我的辅导员进行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近距离接触。他没有询问我实习的公司是哪,实习的专业是否对口,对就业是否有帮助,而是从抽屉里拿了一张白纸,让我写下“若本人在实习期间发生任何意外与学校无关”几个大字并让我签字画押。我还记得他隐约的鼻毛和从鼻孔里喘出的气流的声音。无论当时的心情是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却惊异与自己竟平静的签下了这一纸“无关”。我感到我当时虽身在校园,心里此刻真的已与他“无关”了。这个经历让我更加无法与学校亲近,恨不能立即逃脱,永不再回望这无情又冷酷的所在。当然,我爱我的同学们,我爱我的校园,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不是一个“进步”的好学生,我得不到,也不想得到任何的青睐,但只是一厢情愿的以为我把他作母亲,他理所应当的把我作孩子。这件“无关”的事儿,对我是否考研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但醍醐灌顶,让我从此把自己的地位摆正,真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翻过不开心的,在工作之后,我才感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每次工资发到手,也觉得自己配得上这个数字。不把自己与任何东西捆绑,做个洒脱自由的实用主义者,真的是满适合我的。
另一个心甘情愿投降的原因,当时懵懂,现在视野开阔些,也找出了点深层的原因:大学的学科内容死板,课堂死气沉沉,老师讲,学生记,还是摆脱不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高中模式,根本打不起兴趣。再加上压力也确实比高中小些,生活气氛自由,当然追求享乐比坐硬板凳磨屁股有吸引力的多。工作之后,我更信仰实用主义,相信实践里才能学到真本领,磨屁股磨出来的知识,终究是隔靴搔痒。本科毕业后,误打误撞进了现在的公司,学到的本领可以养活自己,可以支撑一份还算体面的家当,也算是这张本科文凭的最大回报了。
工作时间越长,越感叹自己没有读研真是个极好的选择。想那在大三时,还真像模像样坐在自习室里看了几天的考研英语,但终究敌不过磨屁股的痛苦,一心去跑招聘会了。现在看到后进公司的弟弟妹妹们,也有不少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学历的人才,但和本科生们干着同样的工作,薪酬可能只多三百块。除非他们对学术有着偏执的热爱,我真想不出这至少2到3年的时间为何要浪费在中国的校园(注意,我强调一下是中国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机会成本过高,真是一笔不值当的投资。
还有一个不愉快的经历,虽谈不成对是否考研有什么影响,但引发了我对中国大学与学生关系的重新认识。好像是在大三的下学期,我找到了一个实习机会,这实习必须要学校开证明,证明我是我学校的学生(着实是绕口了些),我因此与我的辅导员进行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近距离接触。他没有询问我实习的公司是哪,实习的专业是否对口,对就业是否有帮助,而是从抽屉里拿了一张白纸,让我写下“若本人在实习期间发生任何意外与学校无关”几个大字并让我签字画押。我还记得他隐约的鼻毛和从鼻孔里喘出的气流的声音。无论当时的心情是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却惊异与自己竟平静的签下了这一纸“无关”。我感到我当时虽身在校园,心里此刻真的已与他“无关”了。这个经历让我更加无法与学校亲近,恨不能立即逃脱,永不再回望这无情又冷酷的所在。当然,我爱我的同学们,我爱我的校园,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不是一个“进步”的好学生,我得不到,也不想得到任何的青睐,但只是一厢情愿的以为我把他作母亲,他理所应当的把我作孩子。这件“无关”的事儿,对我是否考研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但醍醐灌顶,让我从此把自己的地位摆正,真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翻过不开心的,在工作之后,我才感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每次工资发到手,也觉得自己配得上这个数字。不把自己与任何东西捆绑,做个洒脱自由的实用主义者,真的是满适合我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