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纪:你读过的书,还记得吗
前几天发的一篇文章,收到朋友回复,哪怕仅仅是告知我看完了,或者给我默默点了个赞。我都很开心啦。感恩。
二师兄读完说我是自己在给自己打鸡血的赶脚。是啊,毕竟以自己为中心发的第一篇文章啊。做了多年的编辑的我还是会紧张啊。
今日给大家讲讲2015年的读书总结吧。去年的年终总结来得有那么一点点晚。
-------------------------------------------------------------------
我喜欢读书。
如果说,什么事情我坚持最久,就是坚持读书。(很多人都可以嗤之以鼻:这算什么坚持,算什么骄傲?谁没有寒窗苦读二十年哇。我……实在找不出其他坚持比较久的事情了嘛!)
我读书很杂,不是很挑剔。只有一条:要有趣。具体有趣的标准是什么,我暂时也定义不了。或许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喜欢的书都标记出来,做个大数据的分析,或许才能得出最为确切的答案。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2016年伊始,豆瓣分别推出了“2015豆瓣读书年度榜单”、“2015豆瓣音乐年度榜单”以及“我的豆瓣观影报告”。榜单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别人喜欢的书,未必我喜欢。我一般都是按图索骥寻找值得阅读的书籍,而非跟风买书。
豆瓣观影报告有趣,让我发现了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习惯和问题。
虽然豆瓣没有为我整理专属的个人读书报告,好在我自己一直都有记录。
从2012年6月到昆明以来,我一直都在豆瓣上开贴记录自己的阅读进度。没有做到读完每一本书都会写笔记,但至少做到了读过的每本书都记录在案。年底一翻,才发现自己今年读了哪些书,而哪些书又是对我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随手翻看,泛泛而读的书籍都没有收录。
坚持记录了四年,发现自己的阅读趣味也有所变化了。
2012年6月-12月,6个月,读完了43本,大多数是电子书和借来的书。以文学作品为主。
2013年,读完54本,其中历史、茶文化、时间管理等主题逐渐凸显。
2014年,读完40本,历史依然占据大头,茶文化和媒体、管理略多。
2015年,37本,随笔、思维方式类的书籍比例增加,深度阅读不足。
纵观这四年来的阅读记录,看着赤果果的数字,其实很羞愧。事实证明,我不过是很懒,读书没有什么计划性,拿到什么读什么。这样的阅读习惯依然停留在碎片化的吸收知识,还谈不上系统性的积累和沉淀。连年下跌的阅读量也让自己无地自容。
翻看去年的记录,除了工作以外,自己也并未完成什么系统性的计划。不过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活动、写稿和运动计划罢了。如今才发现记录的好处,可以用实时惊醒自己其实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有时候我以为我做的不错了,其实掰着指头算一算,其实啥也没做。
据统计,新年伊始有50%的人会做计划,但是只有不到8%能完成全年计划。我就是那42%!
2016年,我依然要做计划,我计划要每周至少阅读两本书。并且还要是系统性的有目的的阅读。难度有点大,因为现在工作加班很多,并不能保证每一天都有时间来阅读。
从2016年的第一周开始直到最有一周结束,我要完成平均每周至少读完2本书的计划。从阅读习惯来讲,我比较适合集中式的阅读,就是用一整天,或者一个半天的时间来读完一本书。而不是分散到每天读一个小时。我觉得前者对我来说效率更高。
又是一针强效鸡血,还好以上内容我写完三天以后,准备发之前又看了一遍。我决定撤销这个阅读计划。说真的,人不可能立马开始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改变要一点一滴来。下篇文章我考虑总结下我往年那些未完成的宏伟计划,好好让自己清醒一下。
2016年1月4日
(我的微信公众号:把生命浪费在读书上)
二师兄读完说我是自己在给自己打鸡血的赶脚。是啊,毕竟以自己为中心发的第一篇文章啊。做了多年的编辑的我还是会紧张啊。
今日给大家讲讲2015年的读书总结吧。去年的年终总结来得有那么一点点晚。
-------------------------------------------------------------------
我喜欢读书。
如果说,什么事情我坚持最久,就是坚持读书。(很多人都可以嗤之以鼻:这算什么坚持,算什么骄傲?谁没有寒窗苦读二十年哇。我……实在找不出其他坚持比较久的事情了嘛!)
我读书很杂,不是很挑剔。只有一条:要有趣。具体有趣的标准是什么,我暂时也定义不了。或许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喜欢的书都标记出来,做个大数据的分析,或许才能得出最为确切的答案。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2016年伊始,豆瓣分别推出了“2015豆瓣读书年度榜单”、“2015豆瓣音乐年度榜单”以及“我的豆瓣观影报告”。榜单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别人喜欢的书,未必我喜欢。我一般都是按图索骥寻找值得阅读的书籍,而非跟风买书。
豆瓣观影报告有趣,让我发现了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习惯和问题。
虽然豆瓣没有为我整理专属的个人读书报告,好在我自己一直都有记录。
从2012年6月到昆明以来,我一直都在豆瓣上开贴记录自己的阅读进度。没有做到读完每一本书都会写笔记,但至少做到了读过的每本书都记录在案。年底一翻,才发现自己今年读了哪些书,而哪些书又是对我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随手翻看,泛泛而读的书籍都没有收录。
坚持记录了四年,发现自己的阅读趣味也有所变化了。
2012年6月-12月,6个月,读完了43本,大多数是电子书和借来的书。以文学作品为主。
2013年,读完54本,其中历史、茶文化、时间管理等主题逐渐凸显。
2014年,读完40本,历史依然占据大头,茶文化和媒体、管理略多。
2015年,37本,随笔、思维方式类的书籍比例增加,深度阅读不足。
纵观这四年来的阅读记录,看着赤果果的数字,其实很羞愧。事实证明,我不过是很懒,读书没有什么计划性,拿到什么读什么。这样的阅读习惯依然停留在碎片化的吸收知识,还谈不上系统性的积累和沉淀。连年下跌的阅读量也让自己无地自容。
翻看去年的记录,除了工作以外,自己也并未完成什么系统性的计划。不过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活动、写稿和运动计划罢了。如今才发现记录的好处,可以用实时惊醒自己其实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有时候我以为我做的不错了,其实掰着指头算一算,其实啥也没做。
据统计,新年伊始有50%的人会做计划,但是只有不到8%能完成全年计划。我就是那42%!
2016年,我依然要做计划,我计划要每周至少阅读两本书。并且还要是系统性的有目的的阅读。难度有点大,因为现在工作加班很多,并不能保证每一天都有时间来阅读。
从2016年的第一周开始直到最有一周结束,我要完成平均每周至少读完2本书的计划。从阅读习惯来讲,我比较适合集中式的阅读,就是用一整天,或者一个半天的时间来读完一本书。而不是分散到每天读一个小时。我觉得前者对我来说效率更高。
又是一针强效鸡血,还好以上内容我写完三天以后,准备发之前又看了一遍。我决定撤销这个阅读计划。说真的,人不可能立马开始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改变要一点一滴来。下篇文章我考虑总结下我往年那些未完成的宏伟计划,好好让自己清醒一下。
2016年1月4日
(我的微信公众号:把生命浪费在读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