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100微克,肌肉注射
![]() |
LSD,100微克,肌肉注射
-------------------------------------
文 | 黄二刀
![]() |
《11/22/63》,是斯蒂芬·金最近在中国出版的新小说,故事里,一个生活在21世纪美国的英语教师回到了20世纪60年代,想要改变总统肯尼迪在1963年11月22日被刺杀的命运。笔者已经读完了这部长达700多页小说的前600页,此时离“11/22/63”这个日期越来越近了,男主人公正进行着阻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刺杀肯尼迪的计划。
![]() |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刺杀肯尼迪的凶手,有苏联背景。史上关于他是否只是替罪羊的言论层出不穷。
但历史本身并不想被改变,过去时空里的一切似乎都在和他作对。故事的大结局就在最后的100多页里,如果男主人公最终在世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功地阻止了奥斯瓦尔德,救下肯尼迪,历史就将会改变。想想吧,尼克松、中美建交、越战结束、苏联解体……我们的当代历史都会改变。远的不说,仅在11/22/63这一天,媒体最关注的新闻就将会从“尼克松遇刺”变为——“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因喉癌去世”。因为在同一天,阿道司·赫胥黎死在了妻子身边。临终前,他烂掉的喉咙早已经不能发声,只能用笔写下了他那句留给妻子的著名遗言:“LSD,100微克,肌肉注射。”
![]() |
阿道司·赫胥黎(1894—1963)
这位阿道司·赫胥黎是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的孙子。而托马斯是当时(19世纪)地球上数一数二的生物学家,支持进化论,有“达尔文的看门狗”之称。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严复翻译并出版了他的演讲与论文集Evolution and Ethics,这便是此后对整个中国的学识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天演论》;
![]() |
赫胥黎《天演论》严复(严几道)译本的首版扉页。
阿道司的同母兄弟朱利安·赫胥黎爵士(Sir Julian Huxley),是20世纪著名的生物学家,同时还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就是那个logo是大熊猫的组织,缩写是WWF)的创始人。而阿道司的异母兄弟安德鲁·赫胥黎爵士(Sir Andrew Huxley)同样是一位生物学家,还获得过诺贝尔奖。此外,阿道司的儿子马修·赫胥黎(Matthew Huxley)则是20世纪下半叶著名的人类学家和流行病学家。
而我们今天谈到的这位阿道司·赫胥黎,在其终身事业上,一点儿也不比家族中的其他成员逊色。另外,他的成就并不在科学上,而是在文学上。
作为对20世纪文学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阿道司·赫胥黎不仅是小说家,也是社会评论家、剧作家、诗人,晚年还成为了神秘主义的信奉者。他一生共出版了五十多部各种类型著作,按现在的话说,其中有很多都是具有“坏品味”和“邪典意味”的Cult作品。著名的代表太多,这里只提4部:
《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世界三大反乌托邦小说之一)
《卢丹的恶魔》(The Devils of Loudun,1952,描述法国修女集体鬼附身案的纪实文学)
《众妙之门》(The Doors of Perception,1954,亲自嗑药吸毒后写下的精神体验)
《重返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1958,晚年时期包含社会学、心理学、神学、哲学的经典著作)
![]() |
《美丽新世界》美国首版封面。
《美丽新世界》(或译为《美妙的新世界》),可以算是阿道司·赫胥黎留给20世纪的一本不朽经典。这本打着“科幻”和“反乌托邦”旗号的小说出版后,在文学界、思想界引发热议,并被译为多国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追捧。此书虽然因其机智的文笔和出色的讽刺著名,但作者在写作时却秉承一贯认真严肃的态度,即“用学究儿的思维方式思考非主流问题”,这种态度一直延续到他年老后出版的《重返美丽新世界》。同时,全书弥漫的悲观主义氛围也为赫胥黎晚年遁入神秘主义和东方哲学世界埋下了伏笔。小说中的未来世界里,普通大众的七情六欲全部得到了满足,达到了“人人皆幸福”的程度。这种“幸福”最核心的两项是:
1.完全不受限制的性交自由,男男女女只要看对了眼儿就可以发生愉悦的性关系;而倘若一个男人感到只对一个女人情有独钟,反倒成了堕落和道德沦丧的证明。
2.政府免费提供的迷幻药。政府每天都会提供给人民一种名叫“索玛”的迷幻药,无毒无副作用,只需半粒,你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痛苦便烟消云散了。
可见,虽然同是反乌托邦经典,但《美丽新世界》里的世界,与同一时期出版的《1984》里的世界截然相反。《美》中的政府集权统治的高明之处,是让普罗大众感受不到自己被压迫,反而觉得乐在其中。而在《1984》中,统治者“老大哥”的阴影却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对比之下不难看出,咱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更像《美丽新世界》中的未来世界,如今,我们用钱可以买来各种刺激我们感官的商品,更不用说还有不用花钱就可以在网上随意下载的电影、黄色电影、音乐等。物质上的满足(只要咱们有了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灭咱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作为个体的创造力(举艺术家们为例吧,他们几乎都是在一贫如洗的时候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有的人后来火了、红了、赚到大钱了,有身份、有地位了,紧跟着就该傻逼了;另外一些有才华的艺术家,到死也没有火起来,最后倒是留下的作品不朽了)。可以说,整部《美丽新世界》就是阿道司•赫胥黎对人类未来(即咱们的现在)悲观的预言,对此,他借用小说中人物的口替自己发声,也警示世人:“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诗,需要真正的危险,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恶。”
当然,决不能否认奥威尔《1984》中严酷苛刻的集权世界在现实中也有安身之所,比如在一些我们国家的敏感词地区,和其他一些敏感词国家,这种压抑暴戾的统治经过几十年的自我繁衍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
![]() |
《1984》与《美丽新世界》的对比。
另一部阿道司•赫胥黎的经典作品是名叫《卢丹的恶魔》的纪实文学,出版于1952年。此时,阿道司·赫胥黎已经深深陷在对神学和神秘主义的研究中不能自拔,《卢》便是他这一时期的研究果实,出版后产生的社会反响使得其成为这一类型文学作品的祖师爷。笔者很喜欢孔飞力写的那本《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但与《卢丹的恶魔》比较而言,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 |
《卢丹的恶魔》首版封面
![]() |
肯·罗素导演的电影版《卢丹的恶魔》(The Devils,1971)剧照
这部纪实文学作品记录的,是17世纪法国天主教的一大丑闻。当时卢丹市的主教名叫格兰第,此人博闻强识,仪表堂堂,只可惜他风流成性,不仅与寡妇偷情,还搞大了好友女儿的肚子。这些事令他在卢丹市里与很多人结了仇,敌人们决心要报复他。不久后,当地修道院的一群修女被“鬼附身”,并声称都是因为格兰第神父与魔鬼签下了契约,使魔鬼阿斯莫德(Asmodai)来到她们中间与她们行淫,才令她们被污鬼附身。经过宗教法庭和世俗法庭的审判,格兰第被压碎腿骨,绑在柱上用火刑烧死了。
阿道司·赫胥黎梳理了近300年来针对这一真实事件留下的相关文字资料,进行了严肃缜密的推论,推翻了修女们被鬼附身的说法,同时点出了17世纪法国在政治、民生、宗教上存在的问题。因为赫胥黎在这本书的语言上不偏袒天主教教会,引用证据偏门却确凿,读起来相当有意思,尤其是对修女们的淫乱行为、驱魔人的驱魔仪式、普通民众的野蛮无情的记录。(这本书的第一个中译本正在编辑加工中,将在2016年春节后出版。)
![]() |
此为当时判定格兰第神父与魔鬼立约的“明证”。这张契约用拉丁文倒着写成,上面甚至还有撒旦本人的签名。契约翻译如下:
我们,魔鬼之主路西法,年轻的撒旦、别西卜、利维坦、伊莉米、亚斯塔禄,以及其他魔鬼,于今天接受了于尔班•格兰第的契约,并拥有了他的灵魂。作为回报,我们承诺将会予其女人的爱,处女的花冠,君王的尊敬、荣誉、情欲和力量。他会淫乱三日,并总是狂欢宴会的焦点。他将每年为我们奉血一罐,将践踏教堂里一切神圣的物品,将在教堂向我们祈祷询问。有了这份契约,他会在人间快活20年,之后与我们一同违抗上帝。
签署于被束缚在地狱的魔鬼法庭。
签名:路西法,别西卜,撒旦,亚斯塔禄,利维坦,伊莉蜜。
在《卢丹的恶魔》之后,阿道司•赫胥黎似乎走火入魔了,很快便又推出了一部新作,虽然这部新作只有薄薄的63页,但内容比起《卢丹的恶魔》来还要震撼,这本就是《众妙之门》。
![]() |
《众妙之门》首版封面,1953
![]() |
书名The Doors of Perception出自于英国18世纪诗人、神秘主义者、预言家威廉•布莱克的长诗《天堂与地狱的联姻》(The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
这本书的内容记录了赫胥黎在首次尝试麦司卡林(Mescaline,从一种生长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乌羽玉种籽、花粉中提取出来的致幻剂型毒品)后产生的幻觉、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以及探讨了药物(主要是不正经的药物)对激发人的潜能和感知力的作用。虽然依旧是一部“赫胥黎式”的严肃作品,但随着出版时社会上嬉皮士风潮的兴起,这本书立刻成为了年轻人最爱的读物,嬉皮士们的“嗑药指南”。殿堂级摇滚乐队“大门”(The Doors)名字的来源便是此书;而去年,吕克•贝松指导的《超体》也是对《众妙之门》的致敬。
![]() |
Strange Days, 大门乐队经典的第二张录音室唱片,封面带着迷幻的色彩。
![]() |
《超体》中女主角因为药物的原因,打开了“众妙之门”,激发了潜在能力。
![]() |
如今,这本书已被捧上神坛,成为了老嬉皮士们永恒的回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上找一下,英文版到处都是,另外还有一个很老的繁体中文版。
几年之后,无论是神秘主义、基督教、东方哲学、佛教还是毒品,阿道司•赫胥黎全玩儿腻了,而且身子也玩儿垮了,这时候他收了收心,在1958年出版了自己生前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重返美丽新世界》。
![]() |
《重返美丽新世界》首版封面,1958
这部作品很难归类,从文体上看,它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随笔、不是杂文,只是类似于论著,但内容却比论著这种文体能承载的更深层,也更精彩。写作中,总是在故意跑题,写几段儿不吐不快的话。从题材上看,它包含了社会学、心理学、神学、哲学、传播学、人类学、医学、生物学等一些列学科的内容,似乎在作者本人的意识里,这些学科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统一的,是“赫胥黎家族”最擅长的。
除此之外,还有政治。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用铁幕分配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彼此时对方为魔鬼,按赫胥黎的话来说,其实鼓吹的都是“假民主”。
![]() |
“这个人(俄国兵)是你的朋友,他为自由而战。”二战时期的美国明信片,那时美国人还将俄国人当做朋友。
赫胥黎根据他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识,对这两大意识形态在未来的前景做出了预测。如今看来,准确率是相当得高啊。我们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他预言并担忧的世界,用他在《重返美丽新世界》中的话来说,“客观势力正在迫使我们一起往《美丽新世界》那样的噩梦世界进发,这一趋势,我们似乎无法逆转。商业集团和政治集团刻意推动这一趋势的加速,为了少数权贵的利益,它们已经发明了新的技术,去操纵大众的思想与情感。”
虽然他能通过自己对身处世界的认识而预测未来,但却找不到阻止坏未来如期到来的办法,所以只能在全书的结尾处写到:“或许,目前威胁自由的势力确实太过强大,我们不能抵抗多长时间,但是,只要一息尚存,我们仍需尽一身之责,竭尽所能,抵抗到死。”
![]() |
我总是在向别人安利赫胥黎的这本书。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266067/
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与利维坦(公众号:liweitan2014),转载请注明出处。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4-19 11:41:31
-
Nastik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6-25 01:29:48
-
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0 02:16:14
-
Sisyphu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27 16:16:08
-
Death in vega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6-24 23:44:38
-
Billie Eyelash 转发了这篇日记
“可见,虽然同是反乌托邦经典,但《美丽新世界》里的世界,与同一时期出版的《1984》里的世界截然相反。《美》中的政府集权统治的高明之处,是让普罗大众感受不到自己被压迫,反而觉得乐在其中。”
2016-04-04 07:56:13 -
瘦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9 16:27:37
-
阿庆大仙江湖骗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9 09:15:30
-
Stef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9 08:36:32
-
jikeb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9 02:25:28
-
Backwat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9 01:56:43
-
艾瑞克里鳗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9 00:43:18
-
IronMick-tt8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9 00:06:40
-
oldvamp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8 23:48:27
-
青哞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8 20:53:47
-
Su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8 19:11:06
-
朴九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8 17:15:40
-
伊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8 16:19:31